1. 梁中何时需要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如何理解Hw
HW是指梁的来腹板的高,就是减去楼板自的厚度,如果梁顶没有板,则HW=梁高。
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有两个要求,一是看图纸设计,设计有的按设计要求做,就不考虑03G101中的规定,二是设计中梁没有给出构造腰筋,只要HW大于等于450时,就应该按纵向构造钢筋是与箍筋垂直均匀分布,位于受力钢筋内侧及受力钢筋的所有转折处,并与受力钢筋用细铁丝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
纵向构造钢筋是与箍筋垂直均匀分布,位于受力钢筋内侧及受力钢筋的所有转折处,并与受力钢筋用细铁丝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
其作用是:
1,将板面上集中载荷更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
2,在施工过程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
3,抵抗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而产生的拉力,避免产生竖向裂缝。
2. 什么条件下才用配置构造钢筋
梁的腹板高度(就是扣除板厚的梁净高)大于等于450的时候,需要按200间隔布置构造筋,也就是腰筋。
3. 如何设置构造钢筋
设置方法:
一般设计图纸中构造柱配筋为4根三级或二级12的钢筋,一级8间距内200mm箍筋容。对于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时可在墙中设置构造柱,也可以沿门窗洞口设置。
构造钢筋图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4. 建筑工程板构造钢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建筑工程板构造钢筋布置要求如下:
一、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该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沿受力方向配置时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时可根据实践经验适当减少;
2、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对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板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7,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4(双向配置);对周边与混凝土梁或墙整体浇筑的板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1/5(单向板)、1/4(双向板)。
二、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1/4。
三、挑檐转角处应配置放射性构造钢筋。钢筋间距(按L/2处计算)不宜大于200mm;钢筋埋入长度不应小于挑檐宽度,即a≥l。构造钢筋的直径与边跨支座的负弯矩筋相同。
5. 构造钢筋与受扭钢筋一般各在什么情况下配制
补充一下:
一般不说梁的厚度,而是叫高度!
高度大的梁,上边受压筋专和下部受拉筋相距较远,中间如属果没有构造钢筋,容易造成混凝土开裂,所以要配构造钢筋.同时也好控制上下钢筋的相对位置.
受扭钢筋当然需要配在有抗扭要求的梁中,一般是框架边跨的梁啦.
6. 什么情况下梁上加构造筋或抗扭筋
什么情况下梁上加构造筋或抗扭筋
答:9.2.13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此处,腹板高度hw按本规范第6.3.1条的规定取用。
6.3.1
矩形、T形和l
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当hw/b≤4时
V≤0.25ßcƒbhο
(6.3.1-1)
当hw/b≥6时
V≤0.2ßcƒbhο
(6.3.1-2)
当4<hw/b<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式中: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ß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
ßc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ßc取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b——
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或l
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hο
——截面的有效高度;
hw——截面的腹板高度;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l
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注:1
对T形或l
形截面的简支受弯构件,当有实践经验时,公式(6.3.1-1)中的系数可攺用0.3;
2
对受拉边倾斜的构件,当有实践经验时,其受剪截面的控别条件可适当放宽。
抗扭筋由设计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计算确。,
7. 什么情况下板要布置分布筋
单向板的布筋:底排为受力筋(长向排列),上面为固定筋(架立筋),用于使受力筋绑扎规范版,不乱,分布均权匀。
双向板的布筋:底排和上排均为受力筋,底排为受力较大的筋。
分布筋就是构造钢筋。起构造作用,主要就是抗裂的,上下两层、纵横双向都要有,受力筋也可以起到抗裂这种作用,所以有受力筋的部位就不用设分布筋了。
(7)什么时候要布置构造钢筋扩展阅读:
分布筋的出现位置:
出现在单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属于构造钢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板的上部的钢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负弯矩的,之下的就是分布筋。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 )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分布筋是放在受力筋的内侧:
如果是下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上边;
如果是上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下边。
分布筋的作用:
1、固定受力筋;
2、将受力筋的荷载均匀的分散在受力筋上,使受力筋均匀受力。
8. 主梁在什么情况下配置构造钢筋
这个要看设计要求,并不是什么情况都配,早03G101中有规定,是梁高大于等于450时,配构造腰筋,你还要看图纸上是怎么规定的
PS:哦,那我可得和你学学了,可有个问题,在现浇框架结构中,计算时,梁的高是包括板的,按你的说法,是设计规范错了?那上就这样要求的,03G101上也没有说扣板的厚度后加,他只是是梁高超过了就加
还有,设计院都超出规范?03G101中规定,300*800的梁的构造腰筋是6跟12的,可我手里的1份人防地下室的实际图上规定是放4跟12的,只是抗扭的,这个工程已经完工,我去告设计院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