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长钢筋是不是就是纵筋,或者有何区别
通长筋是纵筋的一中,是框架梁里面才有的。在次梁里面没有通长筋,但是纵筋还包括受力钢筋回,像支座负筋因答为只在支座上部上受拉力,因此只在支座上部布置,在梁中1/3处截断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一般只有1/3跨梁净长。如不明白,可以继续提问,望采纳!
❷ 如何知道钢筋是下通长筋还是下部钢筋
看03G101-1图集吧
集中标注有体现,先标注梁编号跨度规格,然后第二行就是上部钢筋专了,紧接着是下不钢筋,属然后是箍筋
如果是原位标注,上部钢筋还是会体现在集中标注中,下部钢筋集中标注有时候不标,标注在图纸中梁下部
❸ 梁的钢筋中,哪些钢筋是通常的,怎么判断那些非通长筋长度如何计算
图纸上有明确标注啊,一般情况下在梁的两边标注的钢筋是非贯通筋,在中部标注的事贯通钢筋。
非贯通钢筋的长度为相邻两跨梁净长较大梁的长度的1/3
❹ 通长钢筋跟挑筋是怎么区分的
通长钢筋是指长度与构件纵向尺寸基本相同的钢筋(差值为保护层厚度之和);挑筋是指悬挑构件(挑梁、挑板等)的纵向受力钢筋。通常挑筋是通长钢筋,可是通长钢筋不一定是挑筋。
❺ 梁钢筋标注中通长钢筋如何分上部通长还是下部通长
在平法集中标注里,标在前面的是上部通长,标在后面的是下部通长;在平法原位标注里,标在梁上方的是上部通长,标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通长。
❻ 在梁钢筋图中如何判断是否通长
在梁钢筋图中如何判断是否通长
答:我认为,梁上部通长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理解为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连接的钢筋,贯通整根梁的钢筋称为梁上部通长筋。而图集之意梁上部通长筋是指集中标注中,只指梁上部纵筋中的两根角筯。
顺便评述一下:平法中梁上部通长筋用词不好!你看他自己怎么说的:
4.2.3.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
其第4款: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上部通长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该项为必须注值。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纵筋中既有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需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细读起来:
①.梁上部通长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理解为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连接的钢筋,贯通整根梁的钢筋称为梁上部通长筋。但图集之意梁上部通长筋是指集中标注中,只指梁上部纵筋中的两根角筯。
②.哪么当同排纵筋中既有既有通长筋又有非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的钢筋,如:配以四肢及以上箍筋的梁,梁支座425,其中间225在净跨长的1/3截断,再配以212架立筋连接的钢筋,也是贯通整根梁的钢筋!称他什么钢筋?
③.何非是搭接上的区别,①要满足LlE与②要满足150mm而已!(若是非框架梁图集所指的“通长筋”,搭接与架立筋无异,只要满足150mm。)
所以我说平法中梁上部通长筋用词不好!应改为“贯通筋”。如:梁支座425其中,中间225在净跨长的1/3截断,不配以架立筋的称为“非贯通筋”。
供大家讨论!
❼ 在集中标注中未标注通长钢筋时如何区分远点标注的钢筋是否通长
①集抄中标注肯定注写有梁上部的通长钢筋;但是集中标注不一定有梁下部通长筋的信息;
②当集中标注没有注写梁下部通长筋时,每跨梁下部原位标注注写的最少钢筋数即为梁下部通长钢筋数
③梁下部的原位标注单指本跨,不过施工时,钢筋按“能通则通”的原则施工,所以安装最少的钢筋数通长后,再补充其它跨缺少的钢筋数
集中标注中的钢筋不是通长筋就是架立筋
❽ 求助:通长钢筋长度的正确计算方法
1、通长(中间没有搭接时)用A式(如果中间有搭接时用B式)。
2、保护层的厚度、两端弯勾长度、搭接长度都是有规范可依的。
❾ 怎样区分通长筋和非通长筋
一样,通长筋和架立筋在集中标注时会用括号区分,如?25+?22均为上部通长筋,?25+(?22)
侧表示?22为架立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