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过程
解:下料长度=4600+1.414*2*450+300*2+150*2+6.25*2*20-6*20=6903mm
② 为什么弯起钢筋下料长度是减弯曲调整值而箍筋下料长度是加箍筋调整值
由于制作过程要求,弯起钢筋直段长度和斜段长度是外包长度;箍筋周长是哪包长度。所以有加有减,外包长度是从钢筋外围量,内包长度从箍筋内部量。而下料长度为钢筋内径长度。
③ 弯起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按角度确定增加值就好
45度加0.4倍梁高
60度加0.15倍梁高
④ 什么叫做钢筋下料
钢筋下料是指确定制作某个钢筋构件所需的材料形状、数量或质量后,从整根钢筋中取下一定形状、数量或质量的钢筋进行加工的操作过程。
钢筋下料步骤
1、看懂工程结构施工图;
2、计算下料长度,要掌握保护层、钢筋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调整值等概念;
3、根据计算结果,剪切钢筋。
简单常用的钢筋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如有搭接,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筋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机械弯)
钢筋直径(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0 6d 5.5d 5d 4.5d
3、弯起钢筋斜长系数
弯起角度 30° 45° 60°
斜边长度 S 2h。 1.41h。 1.15h。
底边长度 L 1.732h。 h。 0.575h。
增加长度 S-L 0.268h.。 0.41h。 0.575h。
h。为弯起高度
4、箍筋调整值
箍筋调整值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者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确定
箍筋量度方法
①量外包尺寸②量内皮尺寸
箍筋调整值
箍筋直径(mm) 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 40 50 60 70
量内皮尺寸 80 100 120 150~170
⑤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规则
一、直钢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结构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101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按照16G101图集的规定进行计算。
二、弯起钢筋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三、箍筋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钢筋,比如纵筋、分布筋、拉结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筋、马凳筋等等,这些钢筋共同组成了结构构件的钢筋骨架,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5)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箍筋一般为光圆钢筋,弯弧内直径可取箍筋直径的2.5倍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度,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度(这个是大部分的情况)。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可取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可取箍筋直径的10倍。
明确了以上的要求,再结合弯曲调整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情况下的箍筋下料长度,(d为箍筋直径):
抗震结构:135度弯钩箍筋的下料长度 = 2(c+e)+26.5d 或 2(a+b)+18.5d。
一般结构:135度弯钩箍筋的下料长度 = 2(c+e)+16.5d 或 2(a+b)+8.5d。
以上就是不同情况下钢筋计算的基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熟悉图纸和规范以及标准图集,严谨认真,算无遗漏,才能准确无误地做好钢筋下料计算的工作。
⑥ 钢筋的下料长度怎样计算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所以最外侧的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整值)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 )
箍筋的周长=(a-2c+2d)*2+(b-2c+2d)*2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
(6)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在配料表中需标出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下料长度指的是下料时钢筋需要的实际长度,这与图纸上标注的长度并不完全一致。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以钢筋弯折后其中心线长度不变这个假设条件为前提进行的。也就是说,钢筋弯折后中心线长度不变,而外边缘变长,内边缘缩短。因此,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指相应钢筋的中心线长。
实际工程计算中,影响下料长度计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折后发生的变形;图纸上钢筋尺寸标注方法的多样化;弯折钢筋的直径、级别、形状、弯心半径的大小以及端部弯钩的形状等,在进行下料长度计算时,对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
⑦ 90度弯起筋钢筋长度怎么计算
预算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135°弯钩11.9d,对转半圆180°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锚固长度参考03G101-1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4、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5、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⑧ 怎样合理计算梁中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
合理计算弯起钢筋抄下料长度袭的方法是:对弯起钢筋的上平直段长度按外包尺寸计算,斜直段长度按上平直段钢筋的上表面至下平直段钢筋的上表面间的高度尺寸换算,下平直段的长度按内包尺寸计算。
在钢筋加工中,钢筋按一定的角度弯折时,钢筋的外边缘伸长内边缘缩短;而钢筋中心线的长度却不变,它既不伸长也不缩短。所以,在钢筋下料的长度计算中,通常都是以计算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作为钢筋下料长度的依据。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不论按钢筋的外包尺寸还是按内包尺寸计算,都应折算成钢筋中心线的长度。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在钢筋的弯折处,由于内外包尺寸与角中心弧长的不等所带来的长度差修在折算时必须予以增减,才能准确地得到钢筋的下料长度。根据上述原则, 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方法是:对弯起钢筋的上平直段长度按外包尺寸计算,斜直段长度按上平直段钢筋的上表面至下平直段钢筋的上表面间的高度尺寸换算,下平直段的长度按内包尺寸计算;其实质仍然是中心线的长度。
⑨ 弯起钢筋的钢筋长度怎么计算
在计算弯起钢筋长度时,先按照直线钢筋计算长度,在加上弯起部位增加的长度并剪去调整值。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