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梁设计中,钢筋的直径,根数和间距有哪些
框架梁的纵筋:根据梁截面的宽b,安排排数,上部钢筋水平净距专不小于30mm, 竖向净距不小属于30mm;下部钢筋水平净距不小于25mm, 竖向净距不小于30mm;
钢筋的直径不得小于12mm, 常用规格12、14、16、18、20、22、25。
⑵ 钢筋净距与间距,直径的关系怎么求
间距太小,钢筋间的混凝土不能良好传力;间距太大,钢筋间混凝土收缩过大(所以配内腰筋)。
直径容和根数是关联的,根据计算结果,直径大则根数少,反之。从受力角度看,一般,在能够放下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直径小而根数多的情况,可有效减小裂缝宽度。从施工角度看,当然是直径越大,数量越少,更方便些。
⑶ 板的设计时,钢筋间距怎么选择,钢筋直径一般是多少,怎么选择表格里的两条线什么意思老师没有说。我
表格上很多线条,楼主问的是哪两条?选择钢筋直径及间距宜应考虑板的厚度并专符合混属凝土设计规范的构造要求。一般楼面现浇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楼主算得463,宜首选Φ8@100、Φ10@170、Φ8/10@140,次选Φ10@160、Φ8/10@130.都不错。见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章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9.1节 板 各条。
⑷ 钢筋混凝土柱中对箍筋的直径、间距有何规定 有事如何选定的
对于混凝土柱,箍筋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为柱式结构主要是压,受弯的不多。箍内筋在受弯结构里主要容承担抗剪,在没有多少弯矩的柱式结构里,完全是为了受力主筋的整体性考虑。当然,在柱与梁或者板的连接处,有剪力产生,在这里,一般设计箍筋比其它位置要密点。一般柱的中间间距为20cm,与梁或者板连接处间距为10-15cm;箍筋直径采用一级6-8mm(大型结构采用二级12mm)。有抗震功能要求的直径要偏大,间距要偏小。
⑸ 如何选取钢筋间距,专家进
箍筋以及板类钢筋按图纸要求布置。梁类根据图纸来可以分当层两层三层甚至四层的,比专较复杂。属原则是钢筋净距必须大于钢筋直径,底面钢筋第二层钢筋间距比第一层钢筋间距加倍,第三层依此类推;上部钢筋刚好相反。柱钢筋也是一样净距必须大于钢筋直径。
⑹ 钢筋间距10CM 直径10的钢筋怎么换成直径6的钢筋,间距是多少
主要遵循等强度带换
如果是同强度等级的
那就等截面积就可以了
(6*6)/(10*10)*100mm=36mm
就是说间距将为36mm
但目前你的情况,强烈建议你不要换
第一钢筋带换一般用来带换的钢筋不应该和原设计的钢筋规格相差太多
第二本来就是10MM的了你还要换6MM的,带换出来的结果按计算的话还不到40mm,将造成砼无法振捣的问题。
⑺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5m跨度钢筋直径跟间距怎么选择
正确答案抄为:B选项 答案解析: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故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尽量选大一些。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最大粒径达1/3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对于采用泵送的混凝土,碎石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输送管径的1/3,卵石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输送管径的1/2.5。
⑻ 桩基钢筋笼的主筋间距怎么算如直径是150厘米,主筋直径是25厘米,怎么算出间距
主筋中心圈的直径=1500-2﹙50+箍筋直径+主筋直径/2﹚,则其周长=3.14×主版筋中心圈的直径权。周长÷42=主筋间距(mm)。
钢筋笼:
钢筋笼主要起的作用跟柱子纵向钢筋的受力是同理,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是很低。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
在桥涵或者高层建筑施工时,根据要求可能要求基础进行打桩,方法是用利用机器冲孔和水磨钻孔,并且孔深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向桩孔下放钢筋笼,再插入导管进行混凝土浇注。
另外,当混凝土结构物为柱状或者条状构件时,其中心部分不需要配筋,只在混凝土构件接触空气的面底下配置钢筋。如果这个构件是独立的,我们把这个构件周边设置的钢筋预先制作好,这个就是钢筋笼。通常我们把钻孔灌注桩、挖孔桩、立柱等预先制作的钢筋结构叫钢筋笼。
⑼ 地下室外墙钢筋直径和间距是多少
地下室墙体构造在规范、规程规定: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4.4条规定:采用筏形基础的地下室,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墙的截面设计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考虑变形、抗裂和防渗等要求。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竖向和水平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300。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JGJ3-2010中12.2.5条规定: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设计应满足水土压力及地面荷载侧压作用下承载力要求,其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3%。
3.《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中6.2.9条规定:筏形基础地下室的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宜200mm。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钢筋不宜采用光面圆钢筋,钢筋配置量除应满足。水平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上述规定总的要求应满足承载力、变形、抗裂及外墙防渗等要求,钢筋直径及间距有些差异,执行中可以综合考虑,笔者认为《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中6.2.9条规定较易操作切明确,对控制抗裂有好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JGJ3-2010中12.2.5条要求严格些。
⑽ 依据最小配筋率来配板筋,那钢筋直径,间距如何确定
钢筋板筋配筋按板筋图上所标示的直径间距去看清楚,还在附加钢筋的长度也就注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