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双层配置钢筋的截面有效高度h0=(h-c-d1-d/2-c1/2),这是教材上的公式,但是书上的
最后一个最准确,是基本概念,关键是怎么计算as。实际中单层直接取35,双层取65。考试时严格内应计算下部钢筋的容重心(也就是as)(也是资格考试针对该考点的要求),因为钢筋可能直径各不相同,但说实话,对最终配筋没什么影响
B. 梁截面的有效高度问题 h0=h-as中的as怎么求
as——正截面上所有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竖向距离回。
as=保护层厚度+箍筋直径+纵筋答直径的一半。
如果近似地算,可以认为第二排钢筋的中心到截面边缘的距离就是as;如果要精确计算,用每根钢筋面积与其中心到截面边缘距离乘积的和除以钢筋总面积。工程上一般用近似算法,误差很小,而且偏于安全。
(2)两层钢筋的有效高度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假设双排钢筋间距为s,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c,纵向钢筋直径为d,箍筋直径为d1,梁高(或者板厚)为h,截面的有效高度h0计算如下:
对于梁 h0=h-(c+d/2+d1) (一排钢筋)
h0=h-(c+d+s/2+d1) (两排钢筋)
对于板 h0=h-(c+d/2)
C. 钢筋混凝土梁的有效高度如何确定
欲求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就要用到几何图形形心的概念。
在面是指截面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是针对实物体而言的,而形心是针对抽象几何体而言的,对于密度均匀的实物体,质心和形心重合。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就是质心。对于密度均匀的实物体求得了形心就是就求得了质心,也就求得了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
根据理论力学有关知识,我们得到,形心计算公式:
yc =ΣAi yi /ΣAi
公式中:yc——全部钢筋的几何中心到梁底边的距离,mm
Ai——第i根钢筋截面面积,mm2
yi——第i根钢筋几何中心到梁底边的距离,mm
譬如:梁保护层25mm,箍筋直径10mm,钢筋净排距=25mm 一排钢筋几何中心到底边的距离=25+10+25/2=47.5≈48mm 二排钢筋几何中心到底边的距离=48+25/2+25+25/2=48+50=98mm
当一排配4根25,二排也配4根25,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到梁底边的距离
yc=ΣAi/ΣAi=(4A×48+4A×98)/8A=73mm
当一排配4根25,二排配2根25,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到梁底距离
yc=ΣAi/ΣAi=(4A×48+2A×98)/6A=64.67mm≈65mm。
D. 计算各截面的有效高度2.核算梁的截面尺寸3.分析梁内是否需要配置剪力钢筋
不知道阳台的开间尺寸,不能正确计算。设开间为4.0m;设计的弯矩值为95.31KN·M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书构件名称:LJM-1计算时间:2012/10/21,23:45:321已知条件梁截面宽度b=200mm,高度h=500mm,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35mm,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近边缘距离as=35mm,悬挑l0=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纵向受拉钢筋强度设计值fy=300Mpa,纵向受压钢筋强度设计值f'y=300Mpa,非抗震设计,设计截面位于框架梁梁端,截面设计弯矩M=95.31kN·m,截面下部受拉。2配筋计算查混凝土规范表4.1.4可知fc=11.9Mpaft=1.27Mpa由混凝土规范6.2.6条可知α1=1.0β1=0.8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5)可知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0.0033由混凝土规范表4.2.5可得钢筋弹性模量Es=200000Mpa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550截面有效高度h0=h-a's=500-35=465mm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ρsmin=0.0020受拉钢筋最小配筋面积Asmin=ρsminbh=0.0020×200×500=200mm2混凝土能承受的最大弯矩Mcmax=α1fcξbh0b(h0-0.5ξbh0)=1.0×11.9×0.550×465×200×(465-0.5×0.550×465)=205941952N·mm>M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0-1)可得αs=M/α1/fc/b/h20=95310000/1.0/11.9/200/4652=0.18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ξ=1-(1-2αs)0.5=1-(1-2×0.18)0.5=0.206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0-2)可得受拉钢筋面积As=(α1fcbξh0)/fy=(1.0×11.9×200×0.21×465)/300=761.55mm2As>Asmin,取受拉钢筋面积As=761.55mm2配3根二级钢筋直径为20mm;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书1已知条件梁截面宽度b=200mm,高度h=500mm,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35mm,悬挑l0=1500mm,箍筋间距s=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箍筋设计强度fyv=270Mpa,非抗震设计,竖向剪力设计值V=75kN,求所需钢筋面积。2配筋计算查混凝土规范表4.1.4可知fc=11.9Mpaft=1.27Mpa由混凝土规范6.3.1条可得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βc=1.0截面面积A=bh=200×500=100000mm2截面有效高度h0=h-as=500-35=465mm截面腹板高度hw=h0=465mm由混凝土规范6.3.1条可知截面允许的最大剪应力τmax=0.25βcfc=0.25×1.0×11.9=2.99MPa剪力产生的剪应力τV=V/b/h0=75000/200/465=0.81MPa剪应力τVAsv取箍筋面积Asv=18.87mm2构造配筋,一级钢筋直径8mm间距100mm.
E. 钢筋混凝土截面的有效高度怎么算一排和双排 ,还有板截面的有效高度 最好说明原因
截面有效高度h。
系指截面受压区的外边缘至受拉钢筋合力重心的距离。
在实际版计算梁板受权弯构件承载力时,因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拉力完全由钢筋承担,这时梁能发挥作用的截面高度,应为受拉钢筋截面形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称为截面的有效高度h。
假设双排钢筋间距为s,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c,纵向钢筋直径为d,箍筋直径为d1,梁高(或者板厚)为h,截面的有效高度h0计算如下:
对于梁 h0=h-(c+d/2+d1) (一排钢筋)
h0=h-(c+d/2+s/2+d1) (两排钢筋)
对于板 h0=h-(c+d/2)
其中最小保护层厚度依据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定,规范上有详细规定;双排钢筋间距s应考虑钢筋直径,也就是说s是两排钢筋圆心到圆心的距离,这样取值其实是偏于安全了,因为按照定义“受拉钢筋截面形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这里的截面形心通常离最外侧钢筋近一些。
F. 梁配筋率中梁的截面有效高度是怎样计算的
梁的有效高度,是结构设计计算上用的名词,它指的是你所要计算的受力钢筋截面内中心到另侧砼截面容边缘的距离。
如:要算梁底受拉筋的配筋时,这个有效高度就是梁净高减去梁底拟配钢筋的中心到梁底的距离;计算梁顶部配筋时,就反过来,是梁净高减去梁顶拟配钢筋的中心到梁顶的距离。
抗弯构件这个有效高度指的是受拉筋中心区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例:矩形梁的有效高度(h0)等于梁的高度(h)减去受力钢筋的合力点至梁边缘的距离(as)后的高度,在结构设计时一般取35mm。如某梁高550mm即有效高度h0=h-as=500-35=515mm(请见图示)
G. 不知道钢筋的直径,怎么计算梁的有效高度
可以,可以取近似值。
梁:一层钢筋 a=c+10
二层钢筋 a=c+35
H. 求帮忙算一下混凝土结构中二排钢筋的有效高度,
题目设给出as,设为35mm,则ho=365,两肢箍、箍筋φ8@200、混凝土c20、截面200×400,算得最大剪力专设计值为115kn。
净跨4.26,按属支座剪力115kn计算,全梁总荷载230kn,均布线荷载设计值q,则q=230÷4.26=53.99(kn/m)。
计算公式见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当hw/b≤4时:
v≤0.25βc·fc·b·ho
(6.3.1—1)及vcs=0.7fc·b·ho+fyv·asv·ho/s(6.3.4-2)
这里βc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βc取1.0。
答:最大剪力设计值为115kn;
相当于沿梁均布线荷载设计值53.99kn/m。
I. 如果上下部都有2层钢筋,截面有效高度计算
现在程序计算时是一排钢筋时用一个保护层厚度统一计算,二排钢筋时也用一个保护层厚度统一计算,所以6/4变5/5相对你的计算结果是没有影响的,设计理论都是要简化的,不然像你那样说,设计就没法做了。
J. 怎样确定受拉钢筋放两排还是一排!怎么确定有效高度!试举例说明
一般是由于放不下时在下放,就是说间距过密。不然一般都是放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