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扎钢筋的方法
钢筋的绑扎方法及要求
1、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要求绑扎,注意钢筋间距、位置的准确,绑扎点牢固。板和墙的钢筋网靠近外围的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扎牢,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交叉点应全部扎牢。
2、为保护楼板钢筋的位置正确,在两层钢筋之间设“ ”型φ14钢筋支架,其间距不大于1000m(要求4个/m2),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为准。
3、钢筋接头应按规定错开,焊接接头任一截面的钢筋面积不得超过该截面的钢筋总面积的50%,搭接接头为25%,且接头在截面应错开均匀布置。墙内水平分布筋沿高度每隔一根内外排错开搭接;梁中通长筋在规定的任一搭接长度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与钢筋总截面面积之比在受力压区不得超过50%、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梁的上部通长筋应在支座处搭接;柱筋当每边的钢筋少于4根时,可搭接一次,多于4根时,分两次搭接,每边多于8根时分三次搭接。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按设计要求留置。
4、在主次梁和柱相交的节点处,为防止板超厚,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形状、几何尺寸的准确,该直的钢筋必须校直,不得弯曲,梁柱交叉的箍筋可以适当缩小些,避免此处钢筋超高。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注意各钢筋的位置,板的钢筋在上面,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并严格控制各层钢筋间的间距,可采用在两排钢筋之间垫以和受力钢筋相同的钢筋垫块的办法,既要保证其最小净距满足规范要求(不小于其直径且不小于25mm),又保证构件的截面尺寸正确且要有足够的保护层。为保证柱钢筋的位置正确,绑扎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工作,使柱箍的绑扎超出板面二-三个,并用钢筋等支撑将柱筋校准位置后固定牢固。
5、开洞楼板除洞宽小于300时板筋可绕过洞边不需切断受力筋,洞宽大于等于300时应另加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数量除结构平面另有说明外,采用不小于洞内被切断的受钢筋截面面积,分布于洞口两侧并伸过洞边各35d(用于I级钢筋)或40d(用于II级钢筋)。
6、梁钢筋底的垫块在扎梁筋前放于梁底板,侧筋垫块在梁钢筋绑扎好后应按规定的保护层厚度用带铅丝的砂浆垫块垫起。桩承台100、板墙15、梁柱25、地面以下底板筋50面筋25,地面以外墙外侧35内侧15。
⑵ 建筑行业中板钢筋绑扎有什么规范绑扎丝有什么规范
我有钢筋绑扎技术交底,楼主要的话可给你传过去,绑扎丝的话,绑扎柱筋的话用20#绑扎丝绑,梁板的话可以用22#~24#绑扎丝来绑就可以了
⑶ 建筑施工钢筋的绑扎要求
梁、柱钢筋必须全部绑扎,只有部分现浇板网在绑扎时允许部分·梅花绑扎。图纸和规范有要求时,必须全部绑扎。
柱子钢筋绑扎工艺
1、 工艺流程:
竖向受力筋连接→画箍筋间距线→套柱箍筋→绑箍筋
2、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4、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箍筋套在下层伸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5、柱箍筋绑扎
绑扎接头规范
(1)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长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直径等于或小于12mm的受压I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Z,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⑷ 梁板、墙柱是先支模板,还是先绑钢筋
呵呵,那样的回答你也采纳了啊?可能在程序上要误导你。给点建议你希望对你有专用。属
1、回答你这个问题一定要从建筑体系上来说,柱支撑梁、梁支撑板。所以顺序如下:
A、独立的柱先绑扎钢筋,然后封模;梁先做支撑体系在做底模,然后绑扎钢筋,然后封侧模;板先做支撑体系(板和梁的支撑体系同时进行)在做底模,然后绑扎钢筋。
B、剪力墙带暗柱的,先帮钢筋,然后封模梁先做支撑体系在做底模,然后绑扎钢筋,然后封侧模;板先做支撑体系(板和梁的支撑体系同时进行)在做底模,然后绑扎钢筋。
⑸ 板筋钢筋需要满绑吗
需要满绑。
螺纹连接,绑扎仍为钢筋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 钢筋绑扎时,钢筋交叉点用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保证受力钢筋位置不产生偏移;
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5)钢筋30的板墙怎么绑筋扩展阅读:
钢筋的绑扎应该符合以下的规定:
(1)钢筋的交点须用铁丝扎牢;
(2)板和墙的钢筋网片,另须在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间隔交错的扎牢,但要保证受力钢筋不发生位移。双向受力钢筋网片,须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钢筋,除了设计有要求外,箍筋应于受力筋垂直设置。
(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筋
⑹ 平板钢筋绑扎怎样才能绑的直,有什么方法
下面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建筑工程钢筋绑扎隐蔽验收内容,对实际工作有非常强的执导作用:1暗柱内容:1.1柱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1.2为保证暗柱主筋位置准确,采用定距框控制1.3柱钢筋绑扎:1.3.1柱箍筋的个数根据图纸要求确定,第一根箍筋距两端50mm开始设置。1.3.2在立筋上画箍筋位置线,然后从上往下采用缠扣法绑扎。1.3.3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立筋交错布置绑扎,箍筋与立筋要垂直,绑扣丝头应向里。1.3.4暗柱箍筋与墙筋绑扎要求:暗柱箍筋与墙水平筋错开20mm以上,不得并在一起。2.墙体、暗柱、联系梁钢筋:2.1墙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2.2墙体钢筋已经调整。即位移过大要求按1:6调整,一级钢筋的弯钩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调直。2.3起步筋要求:2.3.1暗柱边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2.3.2墙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2.3.4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2.3.5连系梁箍筋如柱一个箍筋50mm。2.4墙体竖筋搭接要求:2.4.1搭接长度不小于45d,搭接处保证有三根水平筋。绑扎范围不少于三个扣。墙体立筋50%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小于相邻接头中-中1.3倍搭接长度。2.4.2墙体水平筋节点要求相邻绑扎接头错开。2.5竖向梯子筋要求:2.5.1采用比墙筋大一个规格的钢筋制作,以代替竖筋。2.5.2顶模筋等于墙厚减2mm。250mm、300mm、350mm厚的墙顶模筋长度应为248mm、298mm、348mm。2.5.3顶模筋自立筋至端头的长度为水平筋保护层加水平筋直径减1mm,如保护层为15mm,Φ12水平筋,长度为15+12-1=26mm,顶模的根数为3根。顶模筋端头刷好防锈漆。2.5.4非顶模筋每侧长度为水平筋直径。2.5.5每段墙竖向梯子筋设置数量要求间距为1米,每段墙2个或2个以上,要求同一标高,绑扎到位。2.6水平梯子筋要求:2.6.1采用短斜钢筋制作。2.6.2水平梯子筋按图制作并符合该段墙体的钢筋间距,专墙专用。2.6.3墙体筋绑扎时设在墙模板口以上300mm,并绑扎到位。2.7柱的定距框:2.7.1要求制作准确,绑扎牢固。2.8保护层要求:2.8.1墙、柱、梁均采用塑料垫块,符合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和强度要求。2.8.2设置间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2.8.3梁、柱筋垫块设置在主筋上,墙筋垫块设置在墙水平筋上。2.9对箍筋的要求:2.9.1弯钩必须平行,弯钩角度为135。。2.9.2平直部分为10d,且两根长短一致。2.9.3弯心符合主筋直径,且与主筋绑扎到位。2.9.4四个角在同一平面上。2.9.5绑扎牢固。2.9.6柱箍筋开口分别设在四个角。2.9.7对柱、过梁箍筋要求直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间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于Φ20以10cm控制,小于Φ20以5d控制。2.9.8连系梁箍筋要求不倾斜,间距均匀,开口设置在上部两边。2.9.9单支箍按图纸要求设置,弯钩为135。,平直长度为10d.2.10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墙筋截断处加三边开口箍筋。并按图纸要求附加洞口加筋。2.11连系梁钢筋锚固:2.11.1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2.12梁主筋必须设在箍筋四角,两排主筋间距为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3.顶板钢筋:3.1板筋绑扎前的控制:3.1.1对墙筋、连系梁筋及施工缝处板筋水泥浆已清理干净。3.1.2设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项未做完不得进行板筋绑扎。3.2网眼尺寸偏差不得超过10mm。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墙边尺寸50mm。3.4绑丝要求:3.4.1上筋绑丝朝下,下筋绑丝朝上,与钢筋垂直。3.4.2绑丝甩头长短基本一致,长度不超过50mm。3.4.3相邻绑丝呈“八”字扣。3.5混凝土板面钢筋:3.5.1不准用电弧点焊。3.5.2有出电线管时应采用“z”字形钢筋绑扎牢固。3.6双层网片间的钢筋马凳设置。3.6.1设置间距不大于1米,且高度满足保护层要求,制作符合要求。3.6.2马凳高度=板厚-保护层×2-两排钢筋直径。3.7保护层顶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过3mm。3.8板筋垫块:3.8.1采用塑料垫块,厚度和强度符合保护层要求。3.8.2垫块间距不大于600mm,梅花形设置。3.9板面预留洞,周围钢筋预留洞直径大于200mm,小于300mm时,板筋应弯曲绕管通过。3.10钢筋端头锚固要求:锚固至外侧竖筋边。
⑺ 混凝土承台怎样绑扎钢筋
1.暗柱内容: 1.1柱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1.2为保证暗柱主筋位置准确,采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钢筋绑扎:
1.3.1柱箍筋的个数根据图纸要求确定,第一根箍筋距两端50mm开始设置。
1.3.2在立筋上画箍筋位置线,然后从上往下采用缠扣法绑扎。
1.3.3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立筋交错布置绑扎,箍筋与立筋要垂直,绑扣丝头应向里。
1.3.4暗柱箍筋与墙筋绑扎要求:暗柱箍筋与墙水平筋错开20mm以上,不得并在一起。
2.墙体、暗柱、联系梁钢筋:
2.1墙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2.2墙体钢筋已经调整。即位移过大要求按1:6调整,一级钢筋的弯钩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调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边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
2.3.2墙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
2.3.4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
2.3.5连系梁箍筋如柱一个箍筋50mm。
2.4墙体竖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长度不小于45d,搭接处保证有三根水平筋。绑扎范围不少于三个扣。墙体立筋50%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小于相邻接头中-中1.3倍搭接长度。
2.4.2墙体水平筋节点要求相邻绑扎接头错开。
2.5竖向梯子筋要求:
2.5.1采用比墙筋大一个规格的钢筋制作,以代替竖筋。
2.5.2顶模筋等于墙厚减2mm。250mm、300mm、350mm厚的墙顶模筋长度应为248mm、298mm、348mm。
2.5.3顶模筋自立筋至端头的长度为水平筋保护层加水平筋直径减1mm,如保护层为15mm,Φ12水平筋,长度为15+12-1=26mm,顶模的根数为3根。顶模筋端头刷好防锈漆。
2.5.4非顶模筋每侧长度为水平筋直径。
2.5.5每段墙竖向梯子筋设置数量要求间距为1米,每段墙2个或2个以上,要求同一标高,绑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采用短斜钢筋制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图制作并符合该段墙体的钢筋间距,专墙专用。 2.6.3 墙体筋绑扎时设在墙模板口以上300mm,并绑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制作准确,绑扎牢固。
2.8保护层要求:
2.8.1墙、柱、梁均采用塑料垫块,符合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和强度要求。
2.8.2设置间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垫块设置在主筋上,墙筋垫块设置在墙水平筋上。
2.9对箍筋的要求:
2.9.1弯钩必须平行,弯钩角度为135。。
2.9.2平直部分为10d,且两根长短一致。
2.9.3弯心符合主筋直径,且与主筋绑扎到位。
2.9.4四个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绑扎牢固。
2.9.6柱箍筋开口分别设在四个角。
2.9.7对柱、过梁箍筋要求直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间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于Φ20以10cm控制,小于Φ20以5d控制。
2.9.8连系梁箍筋要求不倾斜,间距均匀,开口设置在上部两边。
2.9.9单支箍按图纸要求设置,弯钩为135。,平直长度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墙筋截断处加三边开口箍筋。并按图纸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连系梁钢筋锚固:
2.11.1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须设在箍筋四角,两排主筋间距为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
3.顶板钢筋:
3.1板筋绑扎前的控制:
3.1.1对墙筋、连系梁筋及施工缝处板筋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3.1.2设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项未做完不得进行板筋绑扎。
3.2网眼尺寸偏差不得超过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墙边尺寸50mm。
3.4绑丝要求:
3.4.1上筋绑丝朝下,下筋绑丝朝上,与钢筋垂直。
3.4.2绑丝甩头长短基本一致,长度不超过50mm。
3.4.3相邻绑丝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钢筋:
3.5.1不准用电弧点焊。
3.5.2有出电线管时应采用“z”字形钢筋绑扎牢固。
3.6双层网片间的钢筋马凳设置。
3.6.1设置间距不大于1米,且高度满足保护层要求,制作符合要求。
3.6.2马凳高度=板厚-保护层×2-两排钢筋直径。
3.7保护层顶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过3mm。
3.8板筋垫块:
3.8.1采用塑料垫块,厚度和强度符合保护层要求。
3.8.2垫块间距不大于600mm,梅花形设置。
3.9板面预留洞,周围钢筋预留洞直径大于200mm,小于300mm时,板筋应弯曲绕管通过。
3.10钢筋端头锚固要求:锚固至外侧竖筋边。
⑻ 25三级钢筋如何绑扎
一、施工准备
(一)钢筋工程
1、作业条件
(1)钢筋绑扎前,核对钢筋加工料表是否正确,并检查有无锈蚀现象,除锈后再运至施工部位。
(2)做好放线工作,弹出柱、墙的位置线,并弹好钢筋位置线。
2、材料要求
(1)钢筋:级别、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
(2)20~22#火烧丝、水泥砂浆(塑料)垫块等。
3、机具准备
(1)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钢筋钩子、钢筋扳子、钢丝刷、断火烧丝铡刀等。
(2)墨斗、墨汁、小白线、粉笔等。
4、工艺流程
放线并预检 成型钢筋进场 排钢筋 机械连接
绑扎 基础梁、柱、墙插筋定位 交接验收
二、受力钢筋保护层及垫块
1、受力筋保护层
部位
保护层厚度(㎜)
备注
基础底板底面
50
不小于纵向主筋直径
基础底板顶面
25
地下车库顶板上筋
30
楼板
15
梁、连梁纵筋
25
柱纵筋
35
梁柱箍筋
≥5
地下剪力墙外墙外侧
30
地上剪力墙外墙外侧
25
剪力墙其它部位
15
2、垫块
底板、楼板、大梁底采用水泥砂浆垫块,墙、柱、梁侧采用PVC塑料垫块。
三、钢筋锚固IaE搭接长度IlE
1、钢筋锚固
砼强度与抗震等级
钢筋种类与直径
C30
C40
一、二
级抗震
三级抗震
一、二
级抗震
三级抗震
HPB235
普通钢筋
27d
25d
23d
21d
HRB335
普通钢筋
d≤25
34d
31d
29d
26d
d>25
38d
34d
32d
29d
HRB400
普通钢筋
d≤25
41d
37d
34d
31d
d>25
45d
41d
38d
34d
注:当HRB335、HRB400级钢筋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本表锚固长度的0.7倍且≥300。
钢筋绑扎受拉钢筋搭接长度
IlE=ζIaE
1、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其IlE取值勤按较小的直径。
2、在式中ζ为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搂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取1.2,50%取1.4,100%取1.6。
四、钢筋接头
1、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底板筋、基础梁、上筋接头位置:支坐或支坐两侧1/3范围内。
底板筋、基础梁、下筋接头位置:跨中1/3范围内。
楼板下筋支坐搭接,上筋跨中搭接错开接头50%。
3、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 d且不小于500㎜。(d为较大钢筋直径)同一连接区内,钢筋受拉区接头为50%。
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I1(I1为搭接长度),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a.对梁、板、墙、构件不宜大于25%;
b.对柱、构件不宜大于50%;
c.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
5、基础底板、梁、墙、柱、框架梁钢筋d≥20㎜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中心车库底板 16采用机械连接)机械连接等级为I级,d<20㎜,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6、直螺纹连接
(1)首先检验连接套筒的外观,套筒表面应无锈蚀、污染、裂纹黑皮等缺陷,标志完整清晰。
(2)钢筋连接施工时,钢筋规格必须与连接套规格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完好无损。
(3)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从一头往另一头依次连接,不得从两头往中间两端连接。
(4)连接钢筋时,将待连接钢筋拧入同规格的连接套内拧紧,只要达到力矩扳手调定的力矩即可。套筒外露的圈数大致相等。
(5)经拧紧后的直螺纹接头用红油漆做好标记,以防遗漏。
(6)经拧紧后的直螺纹接头,外露完整丝扣数不超过一圈。
五、绑扎底板钢筋
1、根据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好的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注先铺下层的长钢筋,再铺下层上面的短钢筋。接着依次绑扎局部加强筋。较长钢筋用直螺纹连接。
2、底板底层钢筋绑完后,垫上50厚水泥砂浆垫块,间距1000㎜双向梅花形布置,垫块垫好后,再绑地梁。
3、①绑地梁钢筋时按梁的截面高、宽搭设钢管架,按料单注明的钢筋规格分号进行绑扎,达到力矩板手调定的力矩即为合格。
②绑大梁时,在上层主筋上画出箍筋间距,按规量套上所有箍筋,按所画的位置与主筋骨绑扎牢固箍筋与主筋垂直。注意箍筋弯钩接头开口向上位置应错开,箍筋转角处与主筋用套扣绑扎并用梁截面限位卡控制梁截面宽度。
③当大梁主筋两排以上者间距用ф25或ф32钢筋隔开(不小于20㎜)或用砂浆垫块隔开,间距2M,并用铁丝与上铁绑牢;两排主筋每1.5M用铁丝绑一次,保证位置准确。
④加工箍筋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为135°;箍筋弯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地梁绑完后再放马凳,一个方向连放搭接100㎜扎牢,另一方向间距1.5M。马凳用 22~ 25钢筋制作,马凳放好后,放纵横定位钢筋在定位钢筋上画好间距,并距边50㎜距离放第一根钢筋,最后进行底板上层钢筋摆放绑扎。
5、基础底板上铁在端头处搭满墙或梁。
6、集水坑及电梯井为钢筋要求每个扣均绑。后浇带为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其余中间点可隔点交错绑扎,并用一顺扣或八字扣.
7、绑扎暗柱和墙体插筋
根据墙下弹好的线,用线坠吊到底板上层钢筋上面用红漆做标志,根据墙、柱筋外皮保护层尺寸进行插筋,保证墙、柱(暗柱)位置准确,用水平梯子筋 12固定竖筋,用定位卡 18~20固定柱筋。
底板内的暗柱绑扎两道箍筋,墙体绑扎两道水平筋。
墙柱插筋错开搭接50%。
外侧水平筋连接通边转弯,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搭接≥1.2IaE,错开≥500。
外挡土墙、临空墙、水平钢筋在内。
六、成品保护
1、钢筋绑扎
(1)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应做保护,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2)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3)负模板内面涂防腐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4)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钢筋绑扎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生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2)配制梁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避免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3)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4)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要准确。
(5)板的弯起钢筋的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
(6)绑扎板的钢筋时用尺杆画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
(7)绑扎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扎不少于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
(8)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9)所有甩出钢筋,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必须用塑料套管或塑料布加以保护,防止混凝土污染钢筋。
(10)直螺纹连接接头连接拧紧后用力矩扳手全数检查,按不小于表规定的力矩值进行检验,检查时在扳手拧转半圈内听到扳手“咔”的一声响为合格,否则须重新拧紧。
钢筋直径(㎜)
20
22~25
28~32
拧紧力矩值(N.m)
160
230
300
(11)力矩扳手不得用作拧紧丝头扳手,并应随时校核其准确性,扳手不用时将力矩调到0。
(12)钢筋滚轧直螺纹接头检查时,还要填写检查记录。
⑼ 钢筋绑扎的几种绑法
主要有五种,柱子钢筋绑扎工艺、梁钢筋绑扎、板钢筋绑扎、楼梯钢筋绑扎、柱箍筋绑扎。
1、柱子钢筋绑扎工艺: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箍筋套在下层伸的搭接筋上,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2、梁钢筋绑扎: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3、板钢筋绑扎: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4、楼梯钢筋绑扎: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底板筋绑完,再绑扎梯板负筋钢筋。主筋、负筋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5、柱箍筋绑扎:按已划好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9)钢筋30的板墙怎么绑筋扩展阅读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5.4.9 钢筋绑扎的细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2 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部扎牢;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部扎牢,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扎牢;
3 梁、柱的箍筋弯钩及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构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
4 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
5 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距离宜为50mm。
绑扎接头规范
1、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长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直径等于或小于12mm的受压I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Z,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钢筋的工艺性能:
1、弯曲性能:
按下表规定的弯心直径弯曲180度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牌号公称直径a
2、反向弯曲性能:
根据需方要求,钢筋可进行反向弯曲性能试验。
反向弯曲试验的弯心直径比弯曲试验相应增加一个钢筋直径。先正向弯曲45度,后反向弯曲23度,后反向弯曲23度。经反向弯曲试验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