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跨中板带,柱下板带是什么意思,钢筋如何布置
柱下板带是在柱网中的柱位置向两边一定的宽度范畴内布置的 属于加强区 用ZXBD表示
跨中板带在柱网格的中间位置 属于普通区 配筋比较小 用KZBD表示
B. 板带下部非贯通筋的做法及长度
【11G101-3】原话:
为方便施工,凡基础主梁柱下区域和基础次梁支座区版域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延伸长权度值,当配置不多于两排时,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n/ 3 位置, 当非贯通纵筋配置多于两排时,从第三排起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值应由设计者注明的取值规定为: 对于基础主梁边柱和基础次梁端支座的底部非贯通纵筋, Ln取本边跨的中心跨度值;对于基础主梁中柱的底部非贯通纵筋, Ln取中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对于基础次梁中间支座的底部非贯通纵筋, Ln取中间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C. 板带梁的钢筋是怎么扎法
建筑工程梁板钢筋绑扎施工一般要求:
1.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版钢筋之间应垫以权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2.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其余同柱。
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
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图1);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图2)。
5.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6.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①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②梁的高度较大(≥1.0m)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或一侧模后装。
7.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D. 柱下板带与跨中板带钢筋如何布置
这是用在平板式筏板基础中的,类似于倒过来的无梁楼盖。在有柱子的直线上的基础板就叫基础柱下板带,其余部分就叫基础跨中板带。
E. 预制板的现浇板带钢筋怎么配置
需要按设计规范规定:计算荷载(恒载+活载),构件弯矩、剪力及配筋率,然后配筋。
F. 板配筋图中附加板带钢筋如何绑扎
一般的附加板带筋放在板筋上下两层筋中间,独立绑扎
G. 跨中板带,柱下板带,是什么意思,钢筋搭接位置
跨中板带,柱下板带主要是用在无梁板配筋,一般柱下板带上是近柱子内两边各1/4处为柱下板带,容柱子跨中1/2跨中板带;
一般设计图纸上都有配筋和板带宽度,柱下板带比路中板带的配筋要大,柱下板带底部非贯通筋的根数是;柱下板带宽度/间距+1,跨中板带底部非贯通筋的根数是为:跨中板带宽度/间距-1
因为基础筏板受力方向与顶板是相反的,所有钢筋搭接位置也是反的,筏板钢筋构造做法排布详见图集18G901-3P3-34~35页
H. 筏板基础中柱下板带钢筋和跨中板带钢筋怎么布置
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不是筏板主筋。
柱下板带/跨中板带主要是用在无梁板配筋。
一般柱下板带上是近柱子两边各1/4处为柱下板带,柱子跨中1/2跨中板带;
设计图纸上都有配筋和板带宽度,柱下板带比跨中板带的配筋要大,柱下板带底部非贯通筋的根数是∶柱下板带宽度/间距+1,跨中板带底部非贯通筋的根数是为:跨中板带宽度 / 间距 - 1。
一般的板带(后浇带)是为混凝土的构造需要设置的,板带内钢筋是原结构的正常钢筋,没有应变构造的。就是说,仅混凝土是后浇筑的,钢筋与地板配筋无异。
基础板带分为柱下板带和楼层板带,柱下板带主要布置在柱子的下面,作用与基础梁相似,可以理解为扁平梁;而跨中板带布置在柱下板带之间,另外跨中板带是筏板基础的一种表现形式,方式与无梁楼盖板相似,可以理解为倒扣的无梁楼盖板。
I. 楼层板钢筋做法
取梁每侧六倍板厚范围作为板的有效宽度。
根据按中国规范设计的典型框架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层间容位移角,可取梁每侧六倍板厚范围作为板的有效宽度。在考虑板筋参与梁端抗弯的同时,应注意参与受力板筋的锚固问题和板内与梁垂直方向横向钢筋的设置问题,以保证纵向板筋能有效的参与梁端抗弯。
对框架端节点来说,当直交边梁的抗弯和抗扭刚度与纵梁相比不至于相差太多时,在端节点处仍然可以取梁每侧六倍板厚作为板的有效宽度;但如果直交边梁刚度偏弱,则板的有效宽度取值应相应减少。
(9)板带下钢筋怎么做法扩展阅读:
楼层板钢筋设置要求规定:
1、当承重墙的间距不大时,如住宅的厨房间、厕所间,钢筋混凝土楼板可直接搁置在墙上,不设梁和柱,板的跨度为2—3米,板厚度为70—80mm。
2、所有的板、肋、主梁和柱都是在支模以后,整体现浇而成。其跨度为1.7—2.5m,厚度为60—80 mm。
3、楼板为墙、柱水平方向的支撑及联系杆件,保持墙柱的稳定性,并能承受水平方向传来的荷载(如风载、地震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墙、柱,再由墙、柱传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