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怎么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的工程量啊
1、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mm)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mm)
2、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0.25)
预应力钢绞线是由2、3、7或19根高强度钢丝构成的绞合钢缆,并经消除应力处理(稳定化处理),适合预应力混凝土或类似用途。
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特点是强度高和松弛性能好,另外展开时较挺直。常见抗拉强度等级为1860兆帕,还有1720、1770、1960、2000、2100兆帕之类的强度等级。这种钢材的屈服强度也很高。
在多数后张预应力及先张预应力工程中,光面钢绞线是最广泛采用的预应力钢材。模拔钢绞线主要用于提升工程,也用于核电之类的工程。镀锌钢绞线常用于桥梁的系杆、拉索及体外预应力工程。涂环氧树脂的钢绞线用途和镀锌预应力钢绞线类似。
采用高碳钢盘条,经过表面处理后冷拔成钢丝,然后按钢绞线结构将一定数量的钢丝绞合成股,再经过消除应力的稳定化处理过程而成。为延长耐久性,钢丝上可以有金属或非金属的镀层或涂层,如镀锌、涂环氧树脂等。
为增加与混凝土的握裹力,表面可以有刻痕等。模拔的预应力钢绞线在绞合后经过一次模具压缩过程,结构更加密实,表层更加适合锚具抓握。制作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unbonded steel strand)采用普通的预应力钢绞线,涂防腐油脂或石蜡后包高密度聚乙烯(HDPE)就成。
2. 预应力钢绞线长度如何计算
一端张拉多出70CM,也就是6米7
乘以
7跟
再乘以2束。6.7*7*2=93.8米。
93.8*1.12(市场钢绞线最低的系数
千克/米)专=105.056(千克)
。
一端留70cm足够了属。
7根每束至少要用1500KN
以上的,1500KN的顶勉强,最好用2000KN的。
3. 15.2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如何计算
15.2的钢绞线是由7根钢丝组成。其中六根边丝,一根中丝。边丝直径5.025mm,中丝直径5.15mm。因而截面面积为139.82约等于140mm²。
动力用电线路截面计算:
P=1.05×(K1×ΣP1/cosφ+K2×ΣP2+k3ΣP3+k4ΣP4)
η─用电不均衡系数,取值1.05;
P─ 计算用电量(kW),即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
ΣP1 ──全部电动机额定用电量之和;
ΣP2 ──电焊机额定用电量之和;
ΣP3 ──室内照明设备额定用电量之和;
(3)预应力钢绞线钢筋什么计算扩展阅读:
在说明和清单表中经常看到,有15-7Φ5、12-7Φ5、9-7Φ5等型号规格的预应力钢绞线。
以15-7Φ5为例,5表示单根直径5.0mm的钢丝,7Φ5表示7条这种钢丝组成一根钢绞线,而15表示每束钢绞线由15根7Φ5的钢绞线,总的含义就是“一束钢绞线由7根直径5mm钢丝组成(每束总直径约15.24mm,尺寸偏差+0.40 -0.20;每根钢丝直径约为5.0mm)钢绞线组成的钢筋”。
一般截面积按140mm^2计算,理论破断值=140*1860=260.4kN,按预应力60%-65%标准,可承受拉力156.24-169.26kN。
4. 预应力钢绞线计算公式钢绞线抗拉强度如何计算式各字母代表什么意义如何计算
该问题表述不是很清楚。钢绞线的抗拉强度不是经过计算得出的,只有通过拉伸试验测量。一般的预应力钢绞线均有强度级别,目前一般为1860MPa.请提问者是否是要计算预应力束的强度级别。
5.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长度计算
计算预应力钢筋下料长度的方法:
1、后张法:先浇筑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公式:预应力钢筋下料长度=孔道长度+2×工作锚厚度+2×张拉设备长度(千斤顶,限位环等)+2×工具锚厚度+2×100mm(富余量)
2、先张法:在混凝土构件预制过程中对其预先施加应力以提高构件性能预应力钢筋下料长度=台座长度+2×张拉横梁宽度+2×夹具厚度+2×100mm(富余量)
(5)预应力钢绞线钢筋什么计算扩展阅读:
后张法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及锚头处理,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6. 那个知道预应力钢绞线和 钢筋重量的算法
密度乘以体积。。不过一般现在都用的是长度计算。一般多少号的钢筋一米有多重查一下表就可以知道了。
7. 预应力钢筋张拉力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来绞线张源拉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共4束,采用Φj15.24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 σcon=0.75Ry=1395Mpa,单根张拉控制力F=1395×140=195.3KN。
100%σcon理论伸长量计算 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8. 后张法预应力梁钢绞线的预应力和伸长值怎么计算
理论伸长值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L=F/A×L/E或△L=(F×L)/(E×A)
F――锚索张拉力(KN)
A――钢绞线截面积(mm2)
E――钢绞线弹性模量(Mpa)
L――钢绞线受力长度为自由段、锚墩及垫层厚度、千斤顶及锚具长之和(mm),注意直线段和圆曲线段要分开计算的。
计算特点
1、截面计算和预应力损失计算
体外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截面变形不协调,在应力计算中不能将体外预应力钢束面积计入换算截面的特征。
由于管道在结构体外,直线段体外预应力钢束的摩阻损失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曲线段体外预应力钢束的摩擦系数与采用的体外预应力钢束类型有关。
由于截面变形造成的预应力损失需根据体外预应力体系与结构的粘结关系来计算。这部分包括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和混凝土徐变、收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若体外预应力钢束为无粘结形式,则这部分损失计算与锚固点间相对位移差有关。故其计算方法与体内预应力钢束不同。
2、体外预应力钢束在转向结构处的滑移
体外预应力钢束在转向结构处是否产生滑移以及由于滑移引起的应力重分布,需根据体外预应力体系与结构的粘结关系来判断。若钢束在转向点固定,则体外预应力钢束在转向结构处无滑移发生;若在转向处可以滑移,则需要根据转向结构两端的钢束拉力差和钢束在转向处的摩阻来判断是否发生滑移。
3、体外预应力钢束的二次效应
体外预应力钢束仅在锚固和转向位置处,才能与结构的竖向位移相协调,竖向约束点越少,结构变形时体外预应力钢束偏离原位置就越多,这就是体外预应力钢束的二次效应。二次效应是体外预应力结构在弹性阶段区别于体内预应力结构的特征之一。由于二次效应考虑的是体外预应力钢束与结构竖向变形的差异,故这种效应是非线性的,对二次效应的研究必须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影响。
预应力[prestressing force]: 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应力,结构服役期间预加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坏。常用于混凝土结构,是在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压力,使其在外荷载作用时的受拉区混凝土内力产生压应力,用以抵消或减小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者裂得比较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压力,使其在外荷载作用时的受拉区混凝土内力产生压应力,用以抵消或减小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者裂得比较晚。
9. 预应力钢绞线如何计算。
答: 一般以工程中实用钢绞线的重量(对无粘结钢绞线,只算钢蕊重量,不计外包塑料包皮重量)来计算工程量,用以计算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