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无缝隙政府的介绍
无缝隙政府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这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的主要原因和特征,同时版也是由生产者社会向顾客权社会转变的一种反应。本书用来自各级政府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应用到各级政府的管理之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说明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怎样评估、设计,怎样克服阻力,怎样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贰』 名词解析:无缝隙政府组织理论
参见: http://www.cjw.com.cn/index/detail/20031107/3023.asp
『叁』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1、概念不同
电子政府,是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
而电子政务,则是从政府业务角度上讲的,是政府机构应用电子信息化和网络通讯手段,将管理与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实体与虚拟的区别
电子政府是一个实体概念 ,主要是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站,着重点在政府网络化;而电子政务是一个程序概念,主要是通过电子手段完成行政目的,着重点在政务。
联系:
1、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政府要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进行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和重组,分隔和时空的限制,最终实现在网上办公。
2、电子政务的基础是电子政府。电子政府作为网上虚似的政府是基于网络的、面向政府机构、社会各界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是一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有机服务系统的集合。建立在电子政府之上的政务自然就是电子政务。
(3)无缝隙政府是什么含义扩展阅读:
电子政务主要内容:
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
3.建立网上服务体系,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
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5. 充分利用政务网络,实现政府“无纸化办公”。
6. 政府知识库。
『肆』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政府信息化的关系和区别
电子政务的重点在于“政务”,即政务的电子化。电子政务的包含了电子政府与政府信息化,而电子政府也是政府信息化的一个外在表现。政府信息化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对公民的电子政府。
1、范围上的不同。
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行政领域,具体为:政府对内部管理、政府之间连通、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对公众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很少涉及到司法、立法等方面,在我国尤为如此。而电子政府的内容将要广泛的多,如立法、选举、司法、监督等活动,都渗透着电子化的涵义。
2、概念不同。
电子政府是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
电子政务是从政府业务角度上讲的,是政府机构应用电子信息化和网络通讯手段,将管理与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政府信息化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3、理念上的不同。
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或者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政府通过电子化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就是政府对内部管理、政府之间连通、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对公众的公共服务等方面。
电子政府将实现的是扁平型网络结构、分权化、无缝隙的政府这就意味着公众参与、公众。
政府信息化在电子政务的优越公共服务基础上,超越政府服务的范畴,实践民主化政治的理念。
『伍』 什么叫做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这个东东,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突然时髦了起来。所在地报社一位跑劳动就业线的记者朋友告诉我在忙着采写“无缝隙就业”;居住地的物管说要开展“无缝隙零距离全方位”的物管服务。在互联网上键入“无缝隙”,搜索到相关网页35300篇,譬如有“天气无缝隙预报”、“税收无缝隙征管”、“实行无缝隙执法考评”等等。
美国哲学博士拉塞尔·M·林登(Russell M.Linden)所著的《无缝隙政府》,3年前我国就引进出版了,那时热过一热。我们“拿来”之后,不时拿出来发扬光大一把,哪里都好像在热闹地焊接无缝隙钢管。
但请注意了,《无缝隙政府》一书的副题可是“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无缝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指的是政府整合所有的部门、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无缝隙政府目的是要突破传统的部门界线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所以也称“无界线政府”(Boundaries less Government),因为传统的政府组织,是“科层制政府”,分工细、等级严,弄到后来往往各自为政、人浮于事,百姓办事很不方便。
在浙江金华,刚刚成立了一个“专门呵护市民情感”的机构。报道称这个名叫“情感护理中心”的机构,是浙江省“惟一一家由地市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的社会情感干预机构”,“整合了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卫生局、民政局、教科所、心理卫生协会等资源,构筑了一个强大的服务网络”,市民有心理情感问题去咨询求助,即可得到情感护理服务。这个中心的组建,的确很像“无缝隙政府组织”的模式了。
该中心的组建,源于此前北京一位专家前来开讲座提出的理念:“要构建幸福和谐、人民普遍愉悦的小康社会,应该以人为本,以‘情感护理’方式作为新时期思想工作新方式的理念。”当地调查,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人占20%。政府能想到为市民提供“情感护理”,整合资源建个“无缝隙”的中心,聘请若干专家招募一批志愿者来开展服务,说明心中还是装着人民群众的,这个好心不能否定。但作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政府,哪些该是你提供的,哪些不该由你提供,不可模糊,否则“无缝隙服务”就可能变成“无缝隙越位”。政府组织提供“无缝隙”的心理咨询服务,从积极意义上看,是有限进步,权宜之计;从消极的角度看,那就是越俎代庖,多此一举。
我们向来不够重视理疗人的心理疾患,不少人从心理问题,到心理障碍,到心理疾病,一路“无缝隙”地走完“三步曲”,哪像人家发达国家,到处开有心理诊所,遍地心理医生,许多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人家可不是由政府组织来开设的。心理诊所之类的服务,显然应该由社会来办、由“市场经济”这只手来对付。
对“无缝隙政府组织”一知半解概念不清,甚至当作时髦来赶,就可能橘逾淮成枳。3月17日见北京某报有时评文章《从总理和网友“互动”看无缝政府》,说的主题也是构建无缝隙政府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一种曲解,将“无缝隙”看成是官员与群众、总理和网友之间的“无缝隙”了。我们不可忘了,“无缝隙”是政府组织本身的“无缝隙”,是横向部门之间、纵向上下之间消除“缝隙”。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无缝隙政府组织”,但用不着干什么说什么都扯出“无缝隙”的旗号。
『陆』 无缝衔接什么意思
意思:在充分掌握系统的底层协议和接口规范的基础上,开发出与之完全兼容的产品。
无缝连接包括方方面面,首先必须解决与Windows98的FAT32的无缝连接。虽然业界对FAT32褒贬不一,但FAT32取代FATI6成为今后文件管理的标准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FAT32能够有效节省硬盘空间,管理超过2GB的硬盘。 仅此两点足矣。
有什么理由在32位环境中仍旧使用16位二进制数据管理硬盘?唯一的理由就是现存应用程序可能不与 FAT32兼容,特别是反病毒软件。当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兼容时,是应该修改应用软件,还是操作系统?考虑到操作系统已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答案当然不言自明。
例句:
1、研究通过信令将计算机网与电信网无缝连接。
2、海陆空军的资源将能够同步无缝连接到散兵坑的士兵,实时提供附近作战环境的态势感知。
3、据陈洪彬介绍,80余位版主对“连线政府”也很满意,版主们认为,“连线政府”帮助自己实现了与群众的“无缝连接”,使自己的工作更具针对性。
适用范围:
“无缝联接”的概念同样适用于主流应用软件,比如微软OFFICE。宏病毒从产生至今,为什么国内围绕宏病毒防治方案始终争论不休?正是因为各厂家对OFFICE各种文档格式缺乏统一、全面的了解所至。实践证明,谁能够较好解决OFFICE文档格式,谁就有可能开发出先进的宏病毒防治技术。
『柒』 数字政府和电子政务异同
国家电子政务专委会主任王钦敏,在2020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上对二者进行了解读。
关于数字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前期二者定义有所区别。“数字政府”(e-government)强调的是信息化政府;而e-governance意为信息化政务管理和服务,即电子政务。目前国际上(包括联合国)在二者之间是画等号的。
电子政务内容架构主要包括政务数据资源、政务业务协同、政务公共服务三个关键要素体系,其中,数据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服务是重点。
国家电子政务的支撑架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标准规范、政策法规、安全保障四个体系,它们是数字政府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支撑条件。
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在公共数据服务、统筹推进机制、系统标准规范、法规制度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等五个方面同步发力,构建全国一盘棋、共建共享的政府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这种解释也算是半官方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来源:公号《智慧城市研究联盟》
『捌』 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什么时候写的
根据资料显示出版于2013年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文修订版)》用来自美国各级政府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应用到各级政府的管理之中,详述了政府再造的步骤,说明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怎样评估、设计,怎样克服阻力,怎样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作者简介
拉塞尔·M·林登(Russell M.Linden),美国知名管理学家,拉斯·林登协会(该机构主要从事组织绩效与组织变革方面的管理咨询业务)的创始人和负责人,曾任教于弗吉尼亚大学、马里兰大学、联邦行政学院,长期致力于组织变革方法的研究与教育。林登发表了大量文章,著有《从幻想到现实:成功的政府改革者的策略》、《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无缝隙政府工作手册:组织变革实践指南》、《跨疆界工作》、《跨疆界领导》等多部著作。
『玖』 无缝隙政府组织理论属于哪一门学科的内容
无缝隙组织理论指的是打破传统的部门界线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所有的部门、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所应用的理论.
『拾』 简述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的区别
首先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区别
关于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不同主要有:
第一,概念不同。关于二者的概念参见概述。电子政府是一个实体概念,电子政务是一个程序概念;电子政府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而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二,理念上的差异。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或者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政府通过电子化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就是政府对内部管理、政府之间连通、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对公众的公共服务等方面。而电子政府将实现的是——扁平型网络结构、分权化、无缝隙的政府这就意味着公众参与、公众——政府的互动、责任政府等等,这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涵或要素。电子政府将在电子政务的优越公共服务基础上,超越政府服务的范畴,实践民主化政治的理念。
第三,范围上的不同。就范围而言,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行政领域,具体为:政府对内部管理、政府之间连通、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对公众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很少涉及到司法、立法等方面,在我国尤为如此。而电子政府的内容将要广泛的多,如立法、选举、司法、监督等活动,都渗透着电子化的涵义。
第四,价值性的差异。我们目前所提到的电子政务,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领域,通过行政技术手段的革新,创造高效能、服务型政府。可以这样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自身试图实现功能转换和效率提升的手段而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为了通过提升政府效能而提高政府能力,扩展政治合法性来源,实现政府统治方式的从管理型乃至统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缓解因公众需求膨胀而渠道滞塞所产生的政治压力,这里电子政务的工具性体现的极为明显;而电子政府将完全超越了这种工具性,而具有某种终极性价值。从政府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来看,电子政府意味着政府体系构造的根本变革,这种变革将积极推动电子政府去实践其根本理念——民主化政治;电子政府完全超越工具性,而具有民主政治的价值追求。
其次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全对立的,正如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一样,虽然二者明显的区别,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们是紧密想联系的。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两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都是政府信息化过程的具体表现,都是社会信息化对政府发展的不然要求,艘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目标,都必须利用网络和通信等技术。
此外,二者的联系还体现在:从内容上讲,可以说电子政府包含了电子政务,政府电子化的必由之路是政务电子化,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构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电子政府的基础,而同样,电子政府也正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或目标。
然而电子政府包含着电子政务,代表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或目标,但并不能决定了电子政务必然地、自然地导向电子政府。可以这样认为,电子政务是一种手段或工具,适用于任何性质的制度、体制下,只要具备良好的电子、信息、通讯硬件及相应软设施,加上政府的适当引导,电子政务就可以成为政府实现科学高效的公共管理、提供优质全面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从而为电子政府的构建创造条件。
由此可见,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电子政务是够架现实政府与电子政府的一座桥梁,是实现电子政府的前奏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