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MIDAS,MIDAS怎么模拟钢筋混凝土结构
你是做结构,还是做仿真?不一样的做法不一样,总之就是先把混凝土模拟出来,再配筋呀
㈡ MIDAS,MIDAS怎么模拟钢筋混凝土结构MIDAS中的RC设计和SRC设计指的什么
怎么模拟?
直接模拟啊
midas 有钢材和混凝土材料
要说用什么单元的话 结构整体分析用梁单元;局部分析 可以用板壳、实体单元
rc设计是指钢筋混凝土设计
src设计是指型钢混凝土设计
㈢ 用Midas软件如何建立钢管混凝土拱桥截面模型
就建四个钢管混凝土截面再用斜杆和腹杆连接呗
㈣ 关于MIDAS 整体模型求解的问题
问题
1:分析结果中位移特别大
可能原因:
a.
约束不够,可在分析信息中查看是否有奇异警告信息。
b.
非线性分析时没有收敛,可在分析信息中查看收敛误差是否满足要求。
c.
截面惯性矩输入错了(Iyy
和
Izz
反了,或没有输入)。
d.
弹性模量输错了。
问题
2:移动荷载分析结果和移动荷载追踪器中转换的静力荷载作用结果相差太大。
可能原因:
a.
车道定义中车道单元的顺序输入错了,请检查定义的车道是否有问题。
b.
单元划分太大且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影响线加载点又少。
问题
3:自振周期大小感觉不对
可能原因:
a.
没有在模型>结构类型对话框中转换结构自重为质量(自重的转换只能在这里转换)。
问题
4: 输入了温度梯度,但结果为零
可能原因:
a.
梁截面是按用户按数值方式定义的,没有高度信息。
问题
5: 施工阶段模拟中模拟地基的弹性连接没有内力结果
可能原因:
a.
虽然激活了该边界条件组,但弹性连接固定端节点所属的结构组没有被激活,或固定端节
点没有定义为结构组。
问题
6:使用了只受压弹性连接(或索单元),分析后荷载组合结果异常。
可能原因:
a.
对非线性单元,荷载组合应事先在前处理进行(使用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
问题
7: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计算的薄壁箱梁的抗扭惯性矩
J
异常
可能原因:
a.
可能没有定义为封闭截面(具体方法参见相关用户手册)。
问题
8:移动荷载分析结果中没有应力值
可能原因:
a.
在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对话框中没有选择应力输出。
问题
9:在做移动荷载分析时,出现
fes.exe
错误
可能原因:
a.
磁盘空间可能不足
问题
10:收缩和徐变结果异常
可能原因:
a.
定义收缩和徐变函数时,参数输入错误(强度中应输入相当于标号的值,例如
50
号混凝土
应输入
50MPa)。
问题
11:定义了钢管混凝土截面,分析时说不是
SRC
材料
可能原因:
a.
定义为
SRC
截面的单元的材料同时也应定义为
SRC
材料(注意:在截面定义对话框中定义的
联合截面的单元的材料应定义为钢材)。
问题
12:给不同单元定义了不同颜色,但渲染时没有按定义的颜色显示
可能原因:
a. 检查在显示控制对话框中的“绘图”中是否选择了“单元颜色”。
z
应力结果中的梁单元应力与梁单元细部分析中的应力不一样
回答: 梁单元细部分析中没有考虑钢束的换算截面,
根据钢束配制的多少,
误差应在
10%以下。
如果误差过大应查看模型,可能是别的原因。
z
虚拟梁单元的刚度要设置为较小时,在多大范围内合适?
回答:一般来说可在其他梁单元刚度的
10e-5~10e-7
倍范围内。
z
虚拟梁单元的刚度要设置为较大时,在多大范围内合适?
回答:一般来说可在其他梁单元刚度的
10e5~10e7
倍范围内。
z
在施工阶段定义中不能钝化刚性连接
建议: 使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可在施工阶段定义中钝化。
z
建立模型时设定单位为米,但实际输入时没注意按
cm
的尺寸输入的
建议: 在节点>调整节点距离命令中调整比例(可放大
100
倍)
㈤ 想用MIDAS civil建立这么个形状的板单元,怎么建,要有详细的步骤,谢谢
现在cad中画出咱们现在看到带孔的截面,然后存为dxf模式,利用midas civil的截面特性计算器生成截面,然后另存为sec文件,然后在截面特性里导入sec截面文件即可生成截面,然后建立相关节点,生成单元即可!祝好!
㈥ midas civil怎样建立双拼工字钢截面
有4种处理方法:
1、采用箱形载面,高度不变,宽度为两根工字钢并在一起的宽度,填上两腹板间距c值。但这样翼板成了一个整体,横向刚度与实际不符。
2、建立一根工字钢截面,在材料和截面特性里用“截面特性调整系数”表单,将各项系数调整为“2”。但计算结果给出的应力值又是单工字钢的,注意要除以2(也可能是本人用的盗版软件有问题)。
3、按实际构造建立2根工字钢截面,增加节点在横向将两根工字钢连接起来。不过建模稍繁琐些。
4、最简单的处理办法,近似的采用双槽钢载面,按工字钢截面自定义各项参数。
我也是初学,不一定说得对,仅供参考。
㈦ 桥梁工程软件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的目录
第1章 “文件”中的常见问题
1.1 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数据文件的检查?/1
1.2 如何导入CAD图形文件?/2
1.3 如何将几个模型文件合并成一个模型文件?/3
1.4 如何将模型窗口显示的内容保存为图形文件?/4
第2章 “编辑”中的常见问题
2.1 如何实现一次撤销多步操作?/6
第3章 “视图”中的常见问题
3.1 如何方便地检查平面模型中相交单元是否共节点?/7
3.2 为什么板单元消隐后不能显示厚度?/9
3.3 如何在模型窗口中显示施加在结构上的荷载?/9
3.4 如何修改模型窗口背景颜色?/11
3.5 如何修改内力结果图形中数值显示的字体、大小和颜色?/12
3.6 如何方便地对模型窗口中的显示内容进行放大或缩小?/14
3.7 如何将不同的构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14
3.8 能否方便地查询已经选择的单元和节点的数量?/15
3.9 在切换施工阶段时,能否始终只查看模型固定某一部分的内力结果图形?/16
第4章 “模型”中的常见问题
4.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18
4.2 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18
4.3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悬索桥模型?/19
4.4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21
4.5 能否从整体分析模型中自动得到横隔梁的横向分析框架模型?/22
4.6 预应力箱梁(PSC)桥梁建模助手中定义下翼缘厚度时“加腋插入”的含义?/24
4.7 模型中梁单元截面为数据库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26
4.8 在复制单元时,如何同时复制单元上的荷载?/27
4.9 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28
4.10 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28
4.11 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初始刚度?/29
4.12 建立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是单元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30
4.13 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效应?/31
4.14 定义收缩和徐变时的龄期与定义施工阶段时的激活材龄有什么区别?/32
4.15 如何在水化热分析时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效应?/33
4.16 如何在计算中考虑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变化?/34
4.17 变截面与变截面组有什么区别?/37
4.18 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i、j端的截面特性值?/38
4.19 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38
4.20 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40
4.21 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41
4.22 定义“联合截面”时,“板宽度”和“钢筋混凝土板”的Bc值有什么区别?/41
4.23 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43
4.24 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44
4.25 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截面”中的各项“设计参数”?/46
4.26 如何在梁单元中考虑横向、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48
4.27 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49
4.28 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进行材料非线性分析的区别?/50
4.29 定义“非弹性铰特性值”时,对材料和截面形式有什么特殊要求?/51
4.30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52
4.31 为什么非弹性铰屈服强度自动计算的结果中P1>P2?/53
4.32 在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中,是否需要对一般连接单元定义组阻尼比来考虑阻尼?/54
4.33 同一结构中不同的单元、边界可以使用不同的阻尼比进行动力分析吗?/54
4.34 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时,纤维模型的材料定义中需要注意的事项?/56
4.35 如何定义弯桥的双支座?/57
4.36 如何快速定义只受压弹簧模拟结构与土的作用?/58
4.37 如何模拟桥梁结构施工时的满堂支架?/59
4.38 弹性连接的刚性类型与刚性连接有什么区别?/59
4.39 “弹性连接”定义中“剪切型弹性支承位置”的含义是什么?/61
4.40 为什么一般连接单元的“有效刚度”取值对不同分析的结果影响不同?/63
4.41 程序能否模拟活动盆式支座、滑板支座等非线性支座?/64
4.42 边界非线性连接单元恢复力模型中没给出极限变形可以吗?/65
4.43 进行时程分析时,为什么提示“动力边界非线性单元在特征值分析中按线性计算”?/65
4.44 进行时程分析时,如何模拟铅芯橡胶支座?/66
4.45 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69
4.46 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71
4.47 T梁桥采用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梁间的纵向湿接缝?/71
4.48 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为什么分析过程中产生了奇异?/72
4.49 为什么双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连接后,分析时会产生奇异?/73
4.50 “设定梁端部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74
4.51 设定梁端部刚域后,为什么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75
4.52 为什么“弹性连接”的“只受压”类型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75
4.53 如何实现“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的钝化?/76
4.54 如何考虑连续箱梁的有效宽度?/76
4.55 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为什么程序提示错误?/77
4.56 如何删除重复单元?/78
4.57 如何方便地检查实体单元模型的节点耦合性?/78
第5章 “荷载”中的常见问题
5.1 施工阶段分析时,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81
5.2 “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82
5.3 对于变宽梁,如何定义沿梁长方向的梯形荷载?/83
5.4 对于曲线梁,如何定义径向荷载?/84
5.5 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84
5.6 如何模拟桥梁检测中桥面上的试验车辆荷载?/85
5.7 为什么平面荷载加载范围无法准确定位?/87
5.8 如何按照公路规范JTGD60—2004定义梯度温度荷栽?/88
5.9 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2一D”与“3一D”的区别?/89
5.10 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和单元的区别?/89
5.11 如何模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管道注浆?/90
5.12 “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内力”的区别?/91
5.13 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力的区别?/92
5.14 为什么“周期折减系数”对自振特性计算结果没有影响?/93
5.15 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94
5.16 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函数?/94
5.17 进行动力分析时如何考虑恒载效应?/95
5.18 “节点动力荷载”一般用于模拟什么类型的荷载?/96
5.19 程序如何进行行波效应和多点激振分析?/97
5.20 如何考虑移动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98
5.21 自定义人群荷载时,为什么分布宽度不起作用?/99
5.22 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100
5.23 如何定义曲线车道?/101
5.24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101
5.25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102
5.26 定义车道面时,为什么提示错误?/103
5.27 “施工阶段持续时间”与“时间荷载”的区别?/104
5.28 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中“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区别?/104
5.29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相对位置参数“Cy”和“Cx”如何输入?/106
第6章 “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6.1 P-Delta分析与非线性分析有什么区别?/108
6.2 进行稳定分析时,为什么程序结果与理论结果差别很大?/108
6.3 如何考虑预应力荷栽对屈曲分析的影响?/110
6.4 为什么“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对结构的屈曲分析结果没有影响?/110
6.5 为什么不能同时执行屈曲分析与移动荷载分析?/111
6.6 进行“特征值分析”时,如何考虑索单元的初始刚度?/111
6.7 进行“反应谱分析”时,为什么提示“没有质量数据”?/112
6.8 进行非线性振型叠加法时程分析时,用“多重Ritz向量法”应该注意什么?/113
6.9 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时,“影响线加载”与“所有点”加载的区别?/114
6.10 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时,“每个线单元上影响点数量”的含义?/115
6.11 如何对某个施工阶段进行稳定分析?/115
6.12 如何对存在索单元的模型进行移动荷载分析?/116
6.13 如何考虑普通钢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117
6.14 定义“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时,“体内力”和“体外力”的区别?/118
6.15 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时,为什么不能考虑非线性分析的累加效应?/119
6.16 执行“悬索桥分析控制”后,为什么不能进入后处理?/119
6.17 定义“悬索桥分析控制”时,“更新节点组”与“垂点组”的区别?/119
6.18 进行分析时,能否指定计算机分配的内存大小?/120
6.19 能否一次执行多个模型的分析?/120
6.20 如何使用“施工阶段接续分析”功能?/121
第7章“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7.1 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CS:恒荷载”等工况的含义?/123
7.2 定义“荷载组合”时,CS荷载与ST荷载有什么区别?/125
……
第8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第9章“查询”中的常见问题
第10章“工具”中的常见问题
第11章“帮助”中的常见问题
㈧ 如何在midas中建立拉森钢板桩的材料和截面
1、在CAD中以mm为单位,画拉森钢板桩截面图,并移动截面图把其形心位置移动到坐标原点,保存版为dxf文件。
2、在权midas中,工具→截面特性计算器。
3、在截面特性计算器中,File→Import→AUTOCAD DXF,找到刚才保存的dxf文件,导入截面图形文件。
4、在截面特性计算器中,Model→Section→Generatt,选中整个图形,生成截面。
5、在截面特性计算器中,Property→Calculate,选中整个图形,计算截面特性。
6、在截面特性计算器中,Property→Export,导出截面特性,存为mct文件。
7、在midas中,文件→导入→Midas mct文件,选中刚才保存的mct文件,导入。
打开截面特性框,里面已经有这个截面了!材料就选Q345钢材。
㈨ midas中钢管混凝土怎么模拟
有组合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