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锻造之前为什么要先预热
因为模具凉的话跟高温的钢材相接触表面会发生尺寸膨胀,而心部温度低不膨内胀,结果表面会被容拉开,形成龟裂;另外,对所锻造的钢材也不好,因为跟凉模具相接触温度会迅速下降,导致钢材内外温度不均,变形不均以及锻造时间短。
锻造模具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是提高模具设计水平,采用新型模具材料,使用高效高精度加工手段,以期在模具高寿命的状态下实现锻件高精度。
随着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锻造模具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有创新性与独特性的技术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钢材锻造时为什么要加热扩展阅读:
在锻造模具设计中通常应考虑:
①锻件的批量。小批量生产的锻件,尽量采用简单结构的模具,模具寿命也可以设计的低一些;中大批量生产的锻件,模具结构应采用具有制坯、预锻和终锻等多工步模具,模具材料要合理配合,以保证整套模具具有高的寿命。
②锻件的材质。根据材料的变形能力确定成形工步和变形率,确保终锻后的锻件质量。
③锻件的形状。形状复杂的锻件必须采用多模膛分散变形的方法,以减少模具载荷、降低压力机吨位、避免锻造缺陷产生。
④锻造设备。主要考虑是锻锤,还有各种压力机,模具的结构及模具材料均须有所差别。
2. 金属锻造时为何要先加热铸铁加热到始段温度后是否可以锻造为什么
为了使锻件易加工、不开裂.加热到始段温度后可以锻造.因为锻造时做功,锻件温度要升高.
3. 为什么要把钢材加热到1000-1250°C左右才可以进行锻轧加工
因为钢材加热到这个温度,其内部组织全部为单一的奥氏体。纯桐森奥氏体组织的特点就是:轮滚强度硬做亩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非常适合与锻轧加工。
4. 为什么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1000-1250℃高温下进行锻造加工
原因:
1、高温回火的回火温度高,有利于彻底消除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碳结构、合金钢、保证淬透性结构钢钢材均可采用高温回火状态交货。
2、加热温度越高,晶粒长大越快,奥氏体越粗大;保温时间延长,晶粒不断长大,但长大速度越来越慢。
例如:机械结构钢即适用于制造机器和机械零件的合金钢。通常要经过热处理(如调质处理、表面硬化处理)后使用。
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机器零件。一般都要经过热处理以提高力学性能。30、35、40、45、50钢经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韧性,用于制作轴类零件。
(4)钢材锻造时为什么要加热扩展阅读
1、钢材出厂前经退火热处理。退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并为后道工序作好组织和性能上的准备,合金结构钢、保证淬透性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汽轮机叶片用钢。
2、从钢液中产生晶体的过程,也称液态结晶或一次结晶。随着热量的导出,晶体从无到有(形核),由小变大,直至液体全部转为固体,完成结晶过程。钢液的结晶过程决定着钢锭或铸件的结晶组织及物理、化学不均匀性,从而影响到钢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
5. 为什么碳钢在进行热轧或段造前,必须将其加热高温
首先,钢材在室温情况下,变形抗力很大,这个时候,进行塑性变形加工不经济;其次,钢材在变形加工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加工硬化,事变形抗力变得的更大,而且,这个时候钢材会变得的很脆,容易产生断裂;第三,在高温状态下加工,产生的加工硬化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也就是内应力得到了 很好的释放!还需要技术服务的话,可以联系我!
6. 为什么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1000到1250摄氏度在高温下进行锻轧加工
始锻温度是锻造行业,对锻件开始锻造时的初始温度,即锻造时允许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针回对热段行业。始锻答温度的高低与所锻造材质的临界温度有关,一般锻件在达到始锻温度时要有一定的始锻温度保温时间,为的是使金属温度均匀和给予组织转变充分时间,借以提高塑性,降低高温变形抗力,它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锻件内部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7. 锻造为什么要进行加热
因为钢铁的奥氏体转温度为960度左右,且奥氏体的特性较软,易于变形加工。如果不加热直接锻制,会导致材料的晶格畸变,产生内应力,甚至破裂。在奥氏体状态下高温锻造后,晶格会重组,减少内应力的产生。
8. 把碳钢和白口铸铁都加热到高温(1000~1200摄氏度)能否进行锻造,为啥
碳钢可以锻造,而白口铸铁不可以。
因为根据铁碳状态图,碳钢在此温度为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其塑性好适合于锻造;而白口铸铁此温度为多项混合组织(莱氏体+渗碳体+奥氏体),局部还可能有液体,塑性很差,因此不可以锻造。
45钢锻造是没有问题,具体温度差书可得。。。温度貌似在1200~800温度,有个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分。。。温度高了,材质质地膨胀,温度低了锻不动。。
不过哥们。。。白口铸铁经过可锻化后 又叫可锻铸铁,实际上,可锻铸铁是不能锻造的
在这种情况下是钢和铸铁的问题,
钢加热到1100时是奥氏体组织,具有可锻性。铸铁的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呈灰色,简称灰铁。熔点低。一锻就碎了。。。
望采纳
始锻温度是锻造行业,对锻件开始锻造时的初始温度,即锻造时允许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针对热段行业。始锻温度的高低与所锻造材质的临界温度有关,一般锻件在达到始锻温度时要有一定的始锻温度保温时间,为的是使金属温度均匀和缺好消给予组织转变充分时间,借以提高塑性,降低高温变形抗力,它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锻件内部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这个问题就要从原理上来解释了,但既然你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的金属学基础应该不太好,建议你恶补一下金属学原理这门课程吧。
最简单和最快的方法是通过硬度法,由于低碳钢硬度很低,而白口铸铁硬度很高,可以用小刀、玻璃茬之类的划刻,容易划出印的是低碳钢,不容易的是白口铸铁,当然手头有锉的时候用锉来锉一下也很好鉴别,容易锉出粉末的是低碳钢,不容易的是白口铸铁,用砂轮磨也可以,手感软的是低碳钢,硬的是白口铸铁,此外,白口铸铁很脆,很容易砸成碎块,而低碳钢却很容易砸扁,等等,当然其他的比如金相法、硬度计打硬度法等等,方法很多,都可以做到区分,关键是看你手头有什么样的工具了.
1、含碳量不一样。
2、金相不一样,低碳钢是铁素体加珠光体。白口铸铁多为渗碳体。
设材料加热过程中的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知它经过点(0,30),(5,100)可得30=b,100=5k+b解得k=14,b=30,所以材料加热过程中的解析式为y=14x+b,加热停止后y=500/x当y=40时x=12.5,所以从第一次加热至可以操作到第二次再续加热,一共可操作多长时间12.5-5=7.5分钟
把钢坯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轧制的过程叫做热轧。
热轧的优点是: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袜闷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1.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2.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伏知力也越大。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3.热轧的钢材产品,对于厚度和边宽这方面不好控制。我们熟知热胀冷缩,由于开始的时候热轧出来即使是长度、厚度都达标,最后冷却后还是会出现一定的负差,这种负差边宽越宽,厚度越厚表现的越明显。所以对于大号的钢材,对于钢材的边宽、厚度、长度,角度,以及边线都没法要求太精确。
提高温度可减少锻轧的动力消耗,提高钢材的锻轧质量,但不能无限制的提高,例如,当温度接近钢坯的熔点(金属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时,就无法输送了(从加热炉到轧机之间的运输),轧制时也有危险,冲击和高压之下钢水会飞溅出去!
白口铸铁按组织分为三类:亚共晶白口铸铁,碳含量大于2.11%小于4.3%,常温组织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二次渗碳体;共晶白口铸铁,碳含量为4.3%,常温组织为低温莱氏体;过共晶白口铸铁碳含量大于4.3%,常温组织为低温莱氏体+一次渗碳体。白口铸铁性能特点为硬、脆、耐磨。应用方面因脆性太大,很少直接应用,主要用作生产钢或可锻铸铁的原料,也可制作小型、简单的对耐磨性要求高的冷作模具,如拉丝模、搓丝板等。
碳钢按组织分为三类:亚共析钢,碳含量大于0.0218%小于0.77%,常温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共析钢,碳含量等于0.77%,常温组织为珠光体;过共析钢,碳含量大于0.77%小于2.11%,常温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碳素钢的综合性能由于白口铸铁,所以碳素钢在实际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制作机械零件、工程结构件、工具等。
9. 钢材在锻造时,为什么要先加热铸铁加热后是否也能锻造为什么
锻造的目的是使钢产生塑性形变,同时改善组织结构。温度越高屈服强度越低,越容易变形,晶体组织结构特性也和温度有关。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决定采用热锻、温锻、还是冷锻。
从形式上来说铸铁也可以锻造啊,就是用更硬的东西把它砸变形而已,但是其实锻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没有用铸铁当原材料的,砸完了只能得到一堆废铁。
10. 锻造为什么要进行加热如何选择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应尽量选宽一些,以减少锻造火次,提高生产率。加热的始锻温度一般取固相线以下100~200℃,以保证金属不发生过热与过烧。终锻温度一般高于金属的再结晶温度50~100℃,以保证锻后再结晶完全,锻件内部得到细晶粒组织。碳素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的锻造温度范围,一般以铁碳平衡相图为基础,且其终锻温度选在高于Ar3点,以避免锻造时相变引起裂纹。高合金钢因合金元素的影响,始锻温度下降,终锻温度提高,锻造温度范围变窄。部分金属材料的锻造温度范围见表2-4。此外,锻件终锻温度还与变形程度有关,变形程度较小时,终锻温度可稍低于规定温度。
部分金属材料的锻造温度范围
材料类型
锻造温度/℃
保温时间
/min﹒mm-1
始 锻
终 锻
10、15、20、25、30、35、40、45、50
1200
800
0.25~0.7
15CrA、16Cr2MnTiA、38CrA、20MnA、20CrMnTiA
1200
800
0.3~0.8
12CrNi3A、12CrNi4A、38CrMoAlA、25CrMnNiTiA、
30CrMnSiA、50CrVA、18Cr2Ni4WA、20CrNi3A
1180
850
0.3~0.8
40CrMnA
1150
800
0.3~0.8
铜合金
800~900
650~700
铝合金
450~500
35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