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港珠澳大桥用的钢材有哪些特殊地方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战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一期计划于2018年12月完成,大桥投资超1000多亿元,约需9年建成。
主体桥梁钢结构部分
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长约22.9km,东自西人工岛结合部非通航孔桥深水区非通航孔桥的分界墩起(K13+413),西至拱北/明珠附近的海中填筑的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止(K35+890),其中CB01、CB02合同段起于岛隧工程结合部非通航孔桥西端,起点桩号为K13+413,经深水区非通航孔桥、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止于浅水区非通航孔桥,终点桩号为K29+237,全长约15.824km。其中CB01、CB02合同段施工单位分别为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中铁山桥有限公司。
主体桥梁土建部分
港珠澳大桥主桥自珠海拱北对开的珠澳口岸人工岛伸展至粤港分界线,全长29.6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的桥隧结合方案,其中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22.9公里采用桥梁方案。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本次签约的就是其中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两个隧道人工岛部分。
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相关专家介绍,人工岛和隧道设计施工要解决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比如岛隧要怎样无缝接合,长达6.7公里的超长隧道里要如何通风、保证安全,复杂海洋条件下,预制的沉管要怎么浮运和沉放。为此,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已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有41位中外桥梁、隧道专家被聘为港珠澳大桥技术专家组成员。
承担世界上最长的沉管隧道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的,是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人的联合体,据介绍,该联合体由施工团队和设计团队两部分组成,阵容可谓华丽: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艾奕康有限公司和上海城建(集团)公司组成施工团队,其中前两者为世界500强企业,后者为中国建筑业500强。设计团队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丹麦科威国际咨询公司(COWI A/S)、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及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组成。
据介绍,目前岛隧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上百名管理人员和设计团队已逐步到位,施工设备已陆续进场,预计将于2018年底建成。
人工岛
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大桥建成后,珠海、澳门两地的口岸均设在这座工程总投资约23亿元人民币的人工填海筑成的“人工岛”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包括几大部分,即人工岛护岸、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及海巡交通船码头等。工程填海面积208.87万平方米,护岸长6079.344米。项目完成后,形成的陆域标高为+4.8米,可抵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人工岛将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并设置观景平台供游客观景揽胜。
由于填海工程前一阶段水面标志物不多,市民对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建设缺乏感观认识,感觉不到海底发生的变化。施工人员介绍,从2010年8月4日起,人工岛浮出水面后,将一天天“长大”。随着堤心抛石成功抛出水面,标志着工程重要节点完成,将形成整个护岸初步轮廓,工程也从水下施工逐渐转上水面,形成海上施工掩护,为人工岛内回填砂阶段施工创造条件。
人工岛工程自2009年12月动工,总工期为108个月。截至2010年8月4日,人工岛东、南护岸挖泥已完成约278万立方米,抛填堤心石完成约95万立方米,四脚空心方块预制约9000块。并完成分隔围堰、临时围堰铺设土工布、土工格栅等约17万平方米。与此同时,还充填沙袋约6万立方米,施打塑料排水板约13万米。经过施工人员努力,已完成整个人工岛工程总量的10%,计划2018年12月竣工。
㈡ 港珠澳大桥用钢铁量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是什么情况
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也意味着全球最长的跨海大专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属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新华社 图新华网广州7月7日报道,如长龙卧波,又似蛟龙跃海。7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一座长达55公里的钢铁大桥飞跨茫茫大海,历史性地将香港、珠海、澳门连在一起。
它使用的42万吨钢铁足够建造60座埃菲尔铁塔;它使用的108万立方米混凝土,每一粒都可以溯源;它使用的建造方式,是像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搭上去的……
这座在中国交通建设史上被称为“技术最复杂”的“世纪工程”,一次次挑战着工程师的智慧和建设者的勇气。在挑战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收获“中国标准”,填补世界空白,成为中国迈入桥梁强国的里程碑。
㈢ 跨海大桥用了多少吨沙子
42吨。全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外的伶仃洋海域,将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建造用钢量达到42万吨。
㈣ 如何评价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作验收,10月24日开通运营。桥隧长55千米,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港口岸41.6千米。其中桥面为双向六道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有空前绝后的建筑规模,建筑团队,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筑技术。获得了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理念有战略性、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文化性、景观性和环保性等几个方面。港珠澳大桥的每座主桥都有独特的艺术构思。青州航道桥塔顶吸收中国结文化;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是白海豚;九州航道桥主塔造型为白帆。这座大桥不仅设计造型美观,还是一座多功能的大桥它的交通工程就包括收费、通信、照明、消防、供电、排水、给水、监控和防雷等多个子系统。整座大桥跨径大、桥塔高、结构稳定。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湾区的建设。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通车极大地缩短了去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时间,是中国桥梁发展史中的一个巨作,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这不仅体现出中国建造坚固,多功能桥梁的实力,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热爱人民的体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推动了当地很多工程的发展,推动了很多地区的经济建设。同时体现了国家对一国两制政策的重视。这座大桥折射出了中国的发展思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挑战不可能,不断拼搏的精神。
㈤ 港珠澳大桥一共多长
港珠澳大桥一共55km。
2018年底,经过6年筹备、9年建设,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一超级工程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其建设难度之大,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它的建成,不仅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驶入快车道。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内地建设标准最高的桥梁,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抗台风16级,主梁用钢达42万吨(可建60座埃菲尔铁塔),桥墩共计224个,浅水区桥墩间距85米,深水区桥墩间距110米。
在港珠澳大桥上,三地口岸由三地政府各自负责设立和管理,均位于各自属地内。其中,因为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珠海和澳门口岸在同一人工岛上,由廊桥相连,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
路面的设备设施:
港珠澳大桥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标准为15年,沥青混凝土厚约7厘米,且分为浇筑式层和表面层两层,其中3厘米的浇筑式沥青为重要成分。
该部分沥青为国外进口的天然湖底沥青,由石料按不同比例与沥青混合而成;孔隙小,水分不会对钢板产生侵蚀,对钢板形成二次保护;协同变形能力好,可随着钢箱梁进行同步变形,与上层的普通沥青粘结;铺设时由搅拌车边加热边搅拌,使其温度不低于230℃。
㈥ 向中国制造致敬!“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是如何炼成的
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九时正式通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它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国之重器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这样一座雄伟的工程,作为我们的国之重器,是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中国制造不再是低端的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这个词再一次创新了世界建造史,开创了另一项丰功伟绩。
㈦ 海水很深,那么跨海大桥的桥墩究竟是怎么修建的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就在中国,它就是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为了方便船只通行,特意修建了一条在两个人工岛之间延伸的海底隧道,长度为6.7公里,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跨海大桥。这么长的一座桥,为了抵御地震和台风,使用40万吨钢材建造,足以建造60座埃菲尔铁塔,然而想要保证整座桥的稳定性,往往靠的是深入海底的桥墩支撑,可是有人就疑惑了,大海这么深,跨海大桥的桥墩是怎么修建的呢?难道是浮在水中吗?
海水浅一点的可以用围堰法,那海水深的怎么办呢?其实可以用第二种沉箱法。这个方法的原理就像是把一个水杯倒扣在水里,然后把里面的水全部排出,海底那么深,那要怎么排呢?这就需要不断的往箱里输送高压空气,因为压力,里面的水分就会被迅速挤开,沉入到海底后,工人在到达箱子底部的工作室开始挖土,然后通过特殊的装置井将土运出去,让沉箱逐渐下沉,整个沉箱边挖边沉,到达指定深度后,再将箱子的底部封死,最后注入混凝土填满整个工作室,一根完美的桥墩就破水而出了墩。这种方法是由一位中国人发明的,他就是茅以申,钱塘江大桥的桥墩就是用这么方法修建的。不过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工人要在高压的环境施工,这对人体是有害的,甚至会得“潜水病”,得了这种病很可能会全身瘫痪,所以至今很少用种方法。
㈧ 港珠澳大桥怎么建成的 港珠澳大桥是怎么建成的
1、港珠澳大桥怎么建成的 :人工岛的建设不仅涉及到外海无掩护条件下在深厚软土地基上构筑岛壁结构、形成陆域以及加固软基等大量复杂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同时需要提供稳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优质快速地现浇岛上段隧道形成沉管隧道安装对接条件,其建设难度挑战巨大,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创造性的采用了“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成套技术”。
2、制造钢圆桶:两个岛总计要制造120个巨型钢桶,每个直径22米、高度最高55米、重500吨。由于体积过大,一个钢桶又要分成72个模块,一组一组的拼装,最终误差必须限制在3厘米以内。
3、运输钢圆桶:制作好的钢圆筒及振动锤等动力系统,装船运输至珠海附近海域。
4、钢圆桶振沉入海:振沉入海的意思就是把钢圆筒连放带砸,安放到大海里。振沉系统由8台美国APE-600型振动锤组成,自重达500T,用1600T起重锤吊振沉系统,通过设置在共振梁上的24个液压夹头起吊钢圆筒到设计位置进行振沉。
5、钢圆筒填注砂:钢圆筒下沉完成后,早已整装待命的运砂船,向钢圆筒内注砂,钢圆筒一个接着一个被振沉入海,然后一个接着一个注砂。为了密闭止水,钢圆筒之间还要填充“副格”,也就是片状的钢围挡。副格高30米、弧长10.846米,单体重60吨。这样,钢圆筒和副格就共同围出了一个封闭的海域。
6、岛内降水:对封闭的海域进行降水,形成小岛的样子。
7、岛内填砂:向岛内填砂,并推平压实打桩等等。
8、岛内建设:岛内建设工作量很大,有隧道预埋段、岛上的道路、房屋等各种建筑等等。
㈨ 港珠澳大桥花了几年时间建好的
港珠澳大桥花了9年时间建好的。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抗台风16级,主梁用钢达42万吨(可建60座埃菲尔铁塔),桥墩共计224个,浅水区桥墩间距85米,深水区桥墩间距110米。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由海中部分主体工程、两个口岸人工岛、三条连接线组成。两个口岸人工岛分别是珠澳口岸人工岛和香港口岸人工岛,三条连接线分别是珠海连接线、澳门连接线和香港连接线。
(9)港澳珠大桥用了多少吨钢材扩展阅读
港珠澳大桥彰显中国奋斗精神:
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向上攀升的过程。从中国高铁迈入350公里时速,到中国大飞机“三兄弟”蓝天聚首;从神舟九号“上九天捞月”,到蛟龙号“下五洋捉鳖”,十年之间,中国在航空、铁路、桥梁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由33节巨型沉管组成的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最长的海底深埋沉管隧道,在深达40米的水下,每一次沉管对接犹如“海底穿针”。
受基槽异常回淤影响,E15节在安装过程中经历三次浮运两次返航。紧要关头,广东省政府果断下令在附近水域采取临时性停止采砂,为大桥建设保驾护航,彰显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㈩ 港珠澳大桥长约多少千米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在促进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战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一期计划于2017年完成,大桥投资超1000多亿元,约需8年建成。
2010年,一位港老太就大桥港段环评报告申请司法复核,大桥在建工程被延迟。
2013年4月21日,位于桂山牛头岛的预制厂顺利完成首个海底隧道标准管节。
2013年5月6日,首节沉管隧道海底安装。
2013年7月30日,首节180米管节海底安装,标志着深海隧道安装全面开启。
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桥E11沉管安装成功,建成1845米海底隧道。
2015年3月26日,E15沉管安装成功,建成2565米海底隧道。
2015年6月27日,E18沉管安装成功,标志着港珠澳大桥隧道段总共已3105米。
港珠澳大桥是东亚建设中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
港珠澳大桥,属于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设计时速每小时100-120公里。工程路线起自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路线总长为55公里。
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整座大桥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一百公里。
据透露,港珠澳大桥往珠海方向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最先将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将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