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知税前的材料5元,税率是0.6,请问税后的怎么算
没有0.6的税率,如果是0.06即6%,含税价格5X(1+0.06)=5.30元
2. 税后价格计算
计算税后价格,税前价格直接乘以1.17。计算税前价格,税后价格直接除以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第三十条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依上述条例的列举假设你单位是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例如某宗商品出售价为1000元。那么这件商品自然是含税价1000元,也叫税前价,它的税后价是用1000÷(1+17%)=854.7元。如要想用这个854.7元还原到税前价,就用854.7×1.17=1000元。
税前价格是指不含税价格,税后价是含税价。
比如购买了一项资产10000元,税为10000*0.17=1700元,则税前价为10000,税后价为11700。
同样如果:购买资产共支付10000元,有发票,则10000为税后价,税前价10000/1.17=8547。
税---指的是所得税。税前就是在扣除所得税前,税前利润,指企业在缴纳所得税前的全部利润。该项利润中,包括应由企业以所得税形式向国家缴纳的所得税款在内。税后利润是企业在缴纳所得税后的剩余利润,企业按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可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配。税前扣除就是有些项目要在计算所得税时把它计算在内,虽然减少利润但要交所得税,比如罚款等,作帐时走营业外支出但要在税前扣除,就是在计算所得税时做纳税调整要加上这笔营业外支出的数。
普通税票也一样,税后价格一般说的就是含税的,含税价是包括税金在内的价。含税价包含的是增值税即零售价,部分征收消费税的货物除了增值税也包含了消费税,但不包括价外费用,如包装,装卸费等,销售商开具的普通发票上的金额即为含税价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为不含税价,因为增值税额单独列出一般情况下,零售、销售给小规模、个体纳税人、一并收入的价外款、货物包装押金都是含税价格。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没有开具发票,但是视同销售应该计算增值税的时候就应该是不开发票但是同样计算到含税销售额中。
3. 产品税前和税后价格怎么算
税前价格就是指不交税交税的出售价格,但是税后价的话你就要用 商品出售价格—商品出售价格*税率=税后价格
4. 税后造价计算公式
含税造价*(1-税率)=不含税造价
含税造价跟不含税造价之间就是税率的区别,含税造价比不含税造价要高,所以就好理解了
税后造价=税前造价+税金
不含税金取费项的造价为税前造价
反之就是税后造价
我们一般都是要把税金含在总造价中的。
税后造价是全部的总造价,因为工程款开发票都是要收税金的,一般税金都是不能降低的,必须有的。税前造价是工程的成本价。
顾名思义,税前造价是指未取税金之前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费、管理费、利润、规费等)之和;税后造价是指计取税金后(包括税金在内)的工程造价。
5. 税后金额怎么算税前金额
法律分析:知道税后价格,直接乘以1.17既可以得出税前价格。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税额。
计算方法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依上述条例的列举假设单位是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某宗商品出售价为1000元。
那么这件商品自然是含税价1000元,也叫税前价,它的税后价是用1000÷(1+17%)=854.7元。如要想用这个854.7元还原到税前价,就用854.7×1.17=1000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第十五条 纳税人按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其销售额的人民币折合率可以选择销售额发生的当天或者当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纳税人应在事先确定采用何种折合率,确定后1年内不得变更。
6. 什么叫税前价/税后价
1、税前价格是指不含税价格,税后价是含税价。
例如:
购买了一批原材料10000元,增值税税金为10000*0.17=1700元,则税前价为10000元,税后价为11700元(10000+1700)。
如果:购买原材料共支付10000元,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则10000为税后价,税前价为10000/1.17=8547元。
2、税后价不是扣除税额后的金额,是不含税金额加上税额的金额。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7. 产品税前和税后价格怎么算
税后价格即含税价,是指包含税金在内的计税价格,价格由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税金内含于价格之中;实行价内税时,商品交易价格即为含税价格。如果商品价格为不含税价格,就要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含税价格。
税前价格即不含税价,是指不包含税金的计税价格。如果商品价格为含税价,要换算为不含税价。
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报价一般多为含税价,因为这就好像是默认的潜规则一样。至于把含税价再分离为不含税价和税金,多半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会计在对收入入账时应该处理的事情。过程也比较简单。三者的关系如下所示:含税价=不含税价*(1+适用税率),销项税额=不含税价*适用税率,含税价=不含税价+销项税额。
(7)钢材有税前价怎么算税后扩展阅读:
出于商业上的种种考虑,交易双方将合同交易价格约定为税后金额(或净额),在商业安排中十分常见。然而,这里的税前税后究竟指的是增值税前后还是所得税前后也常有不同理解。
更加复杂的是,不同于纯境内交易,在跨境交易中,由于预提所得税的影响,如果税务上的判断与商业安排的经济实质不一致,则对是否净额的约定就可能产生额外的税务成本。在合同中约定税前还是税后,并不是只有商业考虑这么简单。
8. 17%的税前和税后怎么算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7%)
含税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1+17%)
若20000元为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20000÷(1+17%)=17094.02元
若20000元为不含税销售额
含税销售额=20000×(1+17%)=23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