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圳机场有多大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或 11000000平方米或 16500亩 附: 1平方公里=1000X1000=1000000平方米 1亩=1市亩, 1公顷=15市亩, 1平方公里=100公顷, 因此,1平方公里=15×100市亩=1500市亩=1500亩。
1平方公里等于1500亩, 。
Ⅱ 深圳宝安机场和白云机场哪个大
无论是从旅客吞吐量还是航站楼规模都是白云机场大。
白云机场根据2018年12月信息显示,机场有3条跑道和2座航站楼,远期规划为5条跑道和3座航站楼,有202个客机位,43个货机位(不含FBO);T1号航站楼面积52.3万平方米,T2号航站楼共88.07万平方米,总面积共140.37万平方米。2018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6972.04万人次
深圳宝安机场航站楼面积45.1万平米。2003年,机场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2015年,机场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 2018年深圳机场迎送旅客4934.9万人次。
(2)深圳机场用了多少吨钢材扩展阅读:
白云机场仅有一个航站楼,逐年攀升的吞吐量早已远超当初规划的设计容量3500万人次,白云机场的运营能力也囿于规划所限,一直无法得到较大的提升。如今,T2航站楼投入使用后,白云机场资源的承载能力将大大提升,局限性得到大大缓解。
2017年,国家民航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三大门户复合枢纽建设。
而在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广州、深圳临空经济区发展”“提升广州、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未来,随着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定位越发凸显,白云机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广州枢纽城市发展战略,都注定了白云机场将承担更为重大的使命。
Ⅲ 机场航站楼钢结构一般用什么型号的钢材
航站楼机场钢结构概述 机场钢结构屋面采用正交四角锥双层网架,上、下弦每个网架尺寸为2.55×.55m,网架厚度约2.6m。网架上下弦杆、腹杆杆件采用圆管截面,截面形式有P76X4、P89X4、9114X4、P140X4、P159X6、P159X8、P180X8、P219X10,材质为Q235B,杆件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焊接球形式,焊接球球径有WS220X8、WS260X10、WS300X12、WS350X14、WS400X16、WS450X18、WSR500X20、WSR600X25,材质为Q235B。屋面主檩条采用矩形钢管,截面为口120X80X5X5,材质为Q235B。屋盖网架支撑于下部圆管钢柱,钢管柱截面为P600X20、P1260X30,材质为Q345B,最大柱距41.2m。二层房中房,钢框架结构形式钢梁截面为H340X250X9X14、H294X200X8X12,材质为Q235B,钢柱截面为P273X16、P245X16、H250X250X9X14,材质为Q235B。 屋盖钢结构平面图 ….. 航站楼正立面图 … 屋盖网架支撑圆钢管柱概况 屋盖网架支撑圆管钢柱,钢管柱截面为P600X20、P1260X30,材质为Q345B,共84根,最大柱距41.2m。 夹层房中房中房钢结构投影图 二层局部设房中房,采用钢框架结构形式,钢梁梁顶标高12.140m,钢梁截面为H340X250X9X14、H294X200X8X12,材质为Q235B,钢柱截面为P273X16、P245X16、H250X250X9X14,材质为Q235B。
Ⅳ 导弹发射塔一般用的钢材吨位有多少
30000吨。导弹发射塔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一般牌号为a3。30000吨。导弹一般使用钢板,但再入段一般使用陶瓷或其他一些耐热复合材料。
Ⅳ 建筑鸟巢所用多少钢材吨数
奥运圣火在鸟巢熊熊燃烧。鸟巢,无疑是8月8日以后世界上出现频率最高、关注度最高的建筑物。
关于鸟巢的新闻,人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却总是百读不烦;关于鸟巢的故事,人们曾经听说了不少,却依然百听不厌。因为,鸟巢内外所有的一切,都浓缩了一个民族乃至同一个世界的昨日的梦想、今天的传奇、明天的经典。科技:中国制造撑起鸟巢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从2003年底起动工举建的鸟巢,都堪称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更令中国人自豪的是,这个用4.2万吨钢铁编织成的“鸟巢”,每一块钢都是中国的钢铁工人自主创新研发和生产出来的,是中国制造撑起了鸟巢。
在鸟巢所用的4万多吨钢材中,有680吨最为特殊,它们是用来连接各个钢架的高强度用钢,通俗说就是“焊点”用钢。2005年3月,鸟巢计划采用的钢板具体参数第一次公布,宝钢、首钢、鞍钢、武钢和舞钢等国内7家钢铁巨头负责人立刻陷入沉默,谁都知道这些参数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国内在建筑结构上从未使用过该型号钢材;而且钢板厚度达到110毫米,足足超出国家标准10毫米;更何况还有抗低温、易焊接、抗震性能强的要求,几个指标互相匹配,每一个指标都是国标最高级别!最终,河南舞阳钢厂签下了“军令状”:“‘鸟巢’要用的所有特种钢材我们都能生产,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供货。” 不到一年,舞钢自主研发这种钢板就出现在了鸟巢的工地上。
事实上,整个奥运会场馆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在许多领域内的创新和突破。而鸟巢,只是一个中国制造的代表作,从它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让梦想成为现实的伟大力量。
人文:北迁百米保护文物
在“鸟巢”、水立方两大现代建筑之间,耸立着一座红墙碧瓦的古庙,二者相映生辉,成为当代奥运场馆建设史上的绝妙一笔。
这个古庙,是始建于明代的娘娘庙,庙内曾供奉碧霞元君。鸟巢建设之初,娘娘庙与运动场建设用地产生冲突,但是,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规划中的鸟巢硬是向北移了100米。
就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100米,却使得娘娘庙成为奥运主会场周边一道亮丽的风景,历史与现代遥相呼应。
北京奥运场馆开始建设时起,北京就制订了严格的文物保护计划,严格规定北京市在奥运场馆建设中不允许拆除现有文化名胜和文物场所,设计方案要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合理调整,并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就是这样,在中国北京,在这座奥运之城,人们看到了一座古庙和现代感十足的国家体育场的和谐共辉,瞬间可读懂“人文奥运”实实在在的含义。
绿色:七成供水来自回收
鸟巢,是一个钢铁的巨人,但同时也有用水编织出的温柔:有绿树青草环绕的浪漫,有人工湖荡漾出的缠绵。
不过,这样一种用水制造出的美感,却没有浪费多少北京宝贵的水资源,因为这里的用水70%都是由回收水代替的。
国家体育场总承包部副总工程师杨庆德介绍说,鸟巢70%的供水都要由回收水代替,其中23%来自雨水。这主要依赖于鸟巢的雨洪利用系统。在鸟巢的顶部装有专门的雨水回收系统,雨水会通过专门的管道排放到鸟巢周边地下的6个蓄水池中,再经过系统先进的过滤处理工艺,这些被收集起来的雨水最终就变成了可以用来绿化、冲厕、消防甚至是冲洗跑道的回收水。按照测算,这套回收系统一年总共可以处理产生5.8万立方米的回收水,每小时能够最高处理100吨雨水,产生80吨回收水。
“鸟巢”需在84 小时内换装
8月9日0时04分,美轮美奂的奥运会开幕式进入最高潮,奥运冠军李宁以“空中飞人”的姿势点燃“鸟巢”里的主火炬。全球数十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到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精彩镜头。不过也就在此瞬间,有一群人顾不上欣赏这激动人心的时刻,650名施工人员,受命进入“鸟巢”内表演的主舞台“地坑”下面,开始拆除刚才还在进行精彩表演的相关设施。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鸟巢”速度,国家体育场“鸟巢”要在84小时内完成从开幕式向其他功能运行的所有转换工作。根据奥运会的赛程安排,“鸟巢”要在开幕式结束后的9日凌晨至12日中午12时,共计84个小时的时间内,拆除开幕式地面设备,同时安装和调试好闭幕式设备,铺设好草坪,完成田径跑道的清洗和画线……
转场期间,整个装卸量高达1.1万吨,其中仅需要安装的草坪就达4600多吨,另外还有不少是开闭幕式的装备……这一次,组委会则只给了短短的84个小时,其中给铺设草坪的时间仅有24个小时,而雅典奥运会时同样的工序用了66个小时。
8月10日下午3时半,记者来到了“鸟巢”四层的开幕式指挥部。指挥部里的十多台电视监控器显示着“鸟巢”各个部位的情况,体育场内3台200吨的大吊车,正在体育场正中间,将一个庞大的装置吊进“地坑”里面,这是闭幕式中心舞台的装备。已清理出来的跑道上,十几个工人正用清洁机逐行进行清理,已清理出来的100米直道将是包括“飞人”刘翔在内的短跑和跨栏明星们掀起激情的地方。从这里看到的“鸟巢”,就像一架设定好程序的计算机,繁忙、紧张,但却有序地各负其责、协同作战。
4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和解放军战士,投入到这场84小时默默无闻的攻坚战役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技术总监于建平说,按目前的进度,12日中午前完成“鸟巢”内的转场任务,已成定局。
Ⅵ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硬件设施
深圳机场航空物流园深圳规划建设的四大物流园区之一,2004年7月物流园区投入使用,物流园区的建设将使深圳机场航空货物处理能力达到70万吨/年。
截止2006年底,集团资产总额73.5亿元,净资产48.7亿元,国有净资产33.6亿元,资产负债率33.7%。预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8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航空器起降16.7万架次,居全国第四大机场。 ★(福田交通枢纽)城市候机楼
位于深南大道竹子林,每天从6:30至21:00,逢正点和半点每30分钟发一班车,票价只需20元,全程高速,到达深圳机场只需30分钟。
★(华联大厦)侯机楼
华联大厦又称华联宾馆,位于深南中路与燕南路交界处。深圳市内去深圳宝安机场的330机场大巴就在华联大厦乘坐。
★罗湖口岸(侨社)候机楼
设在罗湖区和平路华侨大厦一层,毗邻罗湖口岸联检楼和深圳火车站。发车时间:每天8时30分~20时30分期间,平均每20分钟发一班车。行车时间约1小时。票价20元人民币。
★(深圳湾口岸)城市候机楼
主要为港澳旅客提供办理深圳机场始发航班乘机手续、机票销售及相关航空业务咨询等服务。港澳地区的旅客在冠忠环岛集团设立在香港的9个乘车站(海港城、屯门、锦上路、九龙塘、旺角(太子)、尖沙咀、湾仔、香港机场、迪士尼),港人选择在这些地点乘车,统一到深圳湾口岸候机楼办理值机手续,换登机牌,再购买直达机场大巴车票,到达机场可直接进入安检了。初期营运时间为8:30至20:00,每30分钟发一班车,车票为人民币45元。节假日将继续根据客源情况适时增加发班班次。专线巴士全程行走高速,从候机楼至深圳机场单程需时约35分钟。为了方便旅客出入境,深圳湾口岸还专门为候机楼旅客开辟了优检通道,预留了专用停车位,旅客和行李在过关时可以免下车。
★(深圳龙岗)城市候机楼
深圳机场龙岗候机楼位于有龙岗“深南大道”之称的深惠路旁,大运专线—地铁3号线吉祥站斜对面,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分上下二层。一楼为配套完善的候机大厅,可预订优惠机票,办理登机牌,乘坐机场大巴直达机场,方便快捷;同时开办有航空货运、商旅自由行、旅游签证、广告传媒等增值服务,是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航空客流集散中心。
深圳机场龙岗候机楼全程采用330B线豪华大巴,推行空乘特色服务,高速直达,从龙岗中心城到达机场仅需50分钟。候机楼全面推行全天候服务,从每天早上6:00开始运营至晚上18:00,每30分钟一班(高峰期20分钟一班),为高密度、公交化发班;与机场对开,机场返回候机楼为早上8:00到晚上20:00,共计50个班次,极大地方便了龙岗中心城、坪山新区、布吉、横岗等周边城区的市民。运营线路为龙岗城市候机楼-深惠公路-深惠立交-机荷高速-广深高速-深圳机场,全程高速,距离约53公里,行车时间约50分钟左右,票价30元/位,330B线实行优惠票价20元/位。
★(惠州)城市候机楼
位于惠州市金华悦商务酒店一楼,4月28日投入运营。乘车地点:惠州市金华悦商务酒店,发车时间:6:30—21:00,每40分钟一班。
2011年11月19日,深圳机场惠州城市候机楼搬迁至惠州市鹅岭南路48号泰富御山郡首层(嘉士伯啤酒厂斜对面)。机场专线每30分钟一班,全程80分钟。每日早上6:30始发,从深圳机场返回的末班车发车时间为20:40,票价65元。
★(惠东)城市候机楼
位于惠东城南客运站首层,于2011年4月16日投放运营。乘车地点:惠州市惠东县城南汽车站首层,发车时间:6:00-19:00,平均60分钟一班,节假日高峰期40分钟一班。票价65元,全程约105分钟。
★(惠阳)城市候机楼
位于惠阳区供销民生广场一楼,于2011年4月16日投放运营。乘车地点:惠阳区供销民生广场一楼,发车时间:6:35-19:35,平均60分钟一班,节假日高峰期40分钟一班。票价55元,全程约70分钟。
★(东莞万江)城市候机楼
位于东莞市万江区东莞城市候机楼,4月28日投入运营,乘车地点:东莞市华南城市候机楼—深圳机场,发车时间:6:30—21:00,每40分钟一班。
★(东莞汽车客运东站)候机楼
位于东莞汽车东站,从早上6:25到下午18:40,每35分钟就有一班车全程高速直达深圳机场候机楼直接登机。
★(东莞虎门)城市候机楼
位于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大道新丰大厦首层。8月28日投入运营,乘车地点: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大道新丰大厦—深圳机场,发车时间:6:30—17:45,每两小时一班。
★(东莞厚街)城市候机楼
位于东莞厚街镇国美城商务酒店一楼,11月6日投入运营。乘车地点:东莞市厚街镇国美酒店一楼—深圳机场,发车时间:6:30—17:45,每两小时一班。
★(东莞石龙)城市候机楼
位于东莞北部地区的石龙客运中心站内
★(东莞大朗)城市候机楼
位于东莞大朗镇华南国际汽配城正门广场(常虎高速大朗出口500米处),每天发13班次,途经常平汽车站、大朗城市候机楼,终点为大朗客运站,全程2小时,具体发车时间为:09:00—21:20(每隔40分钟1班)。
★(东莞常平)城市候机楼
位于东莞常平镇常平大道常丰大厦广场,候机楼从常平到深圳每天发车5次,从深圳至常平每天发车4次。
★(东莞塘厦)城市候机楼
位于塘厦体育馆一楼,候机楼发往深圳机场的直达巴士每天有14班,首班车为早上6点50分,尾班车为19点30分,平均每小时一班车,路程约需30分钟。返回班次同样为14班,首班车为8点20分,末班车为21点。
★(中山)城市候机楼
位于中山市起湾道水云轩楼一楼(中山香格里拉酒店后面),11月18日 投入运营,乘车地点:中山香格里拉酒店侧面—深圳机场,发车时间:6:30—21:00,每60分钟一班。
★(珠海)城市候机楼
位于珠海九州港客运服务有限公司一楼出发大厅, 11月18日投入运营,乘车地点:珠海九州港客运一楼大厅—深圳机场,发车时间:6:30—21:00,每60分钟一班。
★(珠海拱北口岸)候机楼
位于拱北口岸广场负二层的珠海市口岸汽车客运站(拱北口岸岐关车站),拱北口岸往深圳机场的开车时间为7:30、8:40、9:55、11:25、12:50、13:35、14:30、15:50、16:50、18:20。
★(珠海吉大汽车站)城市候机楼
位于君悦来酒店,该处是珠海市旅游客运中心所在地,开车时间为7:45、8:55、10:10、11:40、13:05、13:50、14:45、16:05、17:05、18:35。
深圳机场--珠海、澳门,开车时间为:8:20、9:50、10:40、11:10、12:40、14:00、15:05、16:50、17:30、19:00。
★(香港港澳码头)城市候机楼
位于香港港澳码头地下一楼,9月28日投入运营。乘车地点:香港港澳码头—深圳机场福永码头,船次安排:7:30-18:00,每天7班(周末6班)
★(澳门新港澳码头)城市候机楼
位于澳门新港澳码头一楼,9月28日投入运营,乘车地点:澳门新港澳码头—深圳机场福永码头,船次安排:9:45-19:00。每天3班(周末2班)
★(香港机铁九龙站)城市候机楼
位于香港机铁九龙站园方商城一楼过境巴士站。10月30日投入运营。营运公司:广东康达客车服务有限公司,乘车地点:香港机铁九龙站园方商城一楼过境巴士站—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机场,发车时间:7:15—19:15,每30分钟一班。
★(香港上环港澳码头)城市候机楼
位于香港上环港澳码头信德中心地下。直通巴士港澳码头发车时间为早上8∶00至晚上20∶00,单程票价为港币100元,购买往返套票港币160元。深圳机场发车时间为早上9∶15至晚上20∶45,单程票价为人民币100元,购买往返套票人民币160元。中午时段每小时发一班车,早上及下午客流高峰期缩短至每半小时一班。车程约1小时30分钟。
★(香港湾仔)城市候机楼
位于湾仔华美粤海酒店,覆盖港岛区含上环、中环、金钟、湾仔、铜锣湾、北角等地的乘机旅客资源。自4月21日起运营。由湾仔华美粤海酒店往来深圳机场的直通巴士,每15-30分钟一班,全程约1小时40分钟。由湾仔至深圳每天共有31班,单程票价为港币110元,双程票价为港币180元;由深圳至湾仔每天共有41班,单程票价为人民币100元,双程票价为人民币180元。
★(汕尾鲘门)城市候机楼
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深汕区鲘门镇、覆盖深汕区含鲘门镇、小漠镇、赤石镇、鹅埠镇、海丰县梅陇镇 惠州惠东县黄埠镇等地的乘机旅客资源、位于鲘门城市候机楼、是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的中心镇、投资商遍布国内外多地、鲘门镇的城市候机楼将为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带来更多的旅客资源。 深圳机场新航站楼T3正式启用
2013年11月28日,深圳机场新航站楼T3正式启用,原A号、B号航站楼、及国际候机楼同期停用。为了帮助乘客减少出行困惑,深圳市政府采用多种方法帮助乘客熟悉新航站楼,其中,与腾讯街景地图独家合作,对机场道路和航站楼内部进行街景采集制作。乘客只需在电脑上键入指定网址,搜索“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即可通过腾讯地图街景直观地看到新航站楼的内部实景,确保顺利出行。用户也将很快能在掌中一览新航站楼的精彩内景。据悉,即将在12月初发布的腾讯手机地图4.0版,将提供手机浏览室内景的功能。
全新航站楼蜂巢光影多项创新
本次启用的深圳T3航站楼外形呈“飞鱼“状,主指廊的五个凹陷区使得整个钢屋盖外形显得灵动。无论从外形、建筑材料的选择、内部设计还是施工过程,都贯彻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在设计之初就将节能环保的概念贯穿至各个设计环节,并且在各个系统中采用多项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未来将成为深圳节能环保理念的标志性建筑 。
T3航站楼内部面积45.1万平方米,是A、B号候机楼总面积的两倍还多,从最北端走到最南端距离是1080米,步行需要约10分钟,深圳机场将在楼内安装自动步行传送带,以为旅客节省体力。
腾讯街景地图采集T3航站楼真实内景
全新的T3航站楼投入使用伊始,如何帮助乘客熟悉路线,便捷出行?腾讯街景地图与深圳市交委独家合作,除站楼外景,更是对航站楼内部全景,以及翼廊和指廊的候机区进行了街景采集和制作。对新航站楼不熟悉的乘客可以通过腾讯街景地图,清楚地看到T3航站楼的主楼、翼廊和指廊外观和内部实景,了解航站楼周边的环境、路线、出口、入口、停车场等位置信息,帮助乘客提前规划出行线路。有效帮助搭机的乘客提前“踩点”,避免多走了冤枉路甚至误机。用户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并体验网页版的腾讯街景地图中的深圳T3航站楼室内景信息,方便出行。 扩建规划
深圳机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扩建工程建设,扩建工程包括飞行区扩建和航站区扩建两部分,总投资为214亿元,其中机场公司投资143亿元。长3800米宽60米的机场第二跑道已于2011年投入使用;该跑道飞行等级为4F,可以满足目前世界上最大型客机起降其中包括“空中巨无霸”——空客A380客机。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也在紧张施工当中,2011年5月底主体钢结构合拢,13年底投入使用。
深圳机场“十二五规划”中计划把深圳机场建设成为区域客运枢纽机场、货运门户、主要快件集散中心。2015年,航空客运业务量方面在国内机场排名前列;在航空货运方面稳定保持全国第四的地位。
Ⅶ 国外建设厂房钢构和混泥土的比例
近数十年来,前苏联、美国、日本三个国家一直是世界上钢产量居前三位的国家,其钢产量轮流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这几个国家的建筑钢结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而在同一时期,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则比较缓慢,水平也相对落后。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此期间,我国的钢产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位。1996 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1998年我国钢产量已达11434万t,而且每年增产300万t.钢产量的增长为发展我国建筑钢结构建设事业创造了极好的时机。但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建筑钢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我们急需了解国外建筑钢结构的应用概况。
中国的建筑用钢总量约占全部钢产量的20%~25%,而工业发达的国家则占30%以上。如美国和日本,该项指标均已超过50%.在我国,钢在建筑中主要用于建筑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用钢筋,钢绞线,钢丝,门窗等,而其中钢结构用钢只占10%左右,在我国一亿吨的钢产量中,真正用于钢结构上的也就200~300万吨。
根据1998年中期美国金属建筑行业分布的一些数据,美国金属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基本情况是:在20世纪50、60、70、80和90年代,以百万美元计的年销售额/以万吨计的年加工量分别为150/30、300/65、1200/110、1500/125和2200/190,如以50年代为例相应的增长倍数分别达到1、2/22、8/37、10/57和15/6.3倍。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建筑用金属年 销售额增长很快,估计目前已经超过25亿美元,年加工量也已经达到200万吨以上。
2、低层、多层建筑钢结构和轻钢结构
美国金属建筑的主要市场分布:工业(生产用厂房、仓库及辅助设施等)、商业(商场、旅馆、展览馆、医院、办公大楼等)、社区(私有及公有社区活动中心及建筑如学校、体育馆、图书馆 、教堂等)、综合等方面,分别占到46%、31%、14%和9%的份额。
在美国,低层建筑中采用钢结构还是很普遍的。美国钢结构学会和金属房屋制造协会(AISC 和MBMA)联合编制了低层建筑的设计指南。所谓低层建筑是指层高低于18m,层数不超过5层的工业厂房、仓库、办公室及其他的办公和社区建筑等,其中两层以下的非居住用楼房建筑占70% .
轻钢建筑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仓库、体育馆、展览馆、超市等建筑。所谓轻钢是指以彩钢板作为屋面和墙面,以薄壁型钢作檩条和圈梁,以焊接“H” 型截面做主与梁,现场用螺栓或焊接拼接的门式刚架为主要结构的一种建筑,再配以零件、扣件、门窗等形成比较完善的建筑体系,即轻钢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由工厂制作,现场按要求拼装形成。具有自重轻,建设周期短,适应性强,外表美观,造价低,易维护等特点。由于自重轻,也降低了基础的造价。国外轻钢结构厂商如 Butler、BHP、ABC等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我国企业应奋起直追,创造条件积极发展我国自己的轻钢结构体系,以适应今后我国建筑钢结构不断发展的要求。
3、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
由于人类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对高层、大跨度建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钢结构本身具备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等独特优点,因此对高层、大跨度,尤其是超高层、超大跨度,采用钢结构更是非常理想。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结构采用的都是钢结构,而历届奥运会的场馆也多采用钢结构。世界上目前已经建成的几个纯钢结构建筑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它们是:
1931年建成的102层、高381m的美国纽约帝国大厦(1969年以前一直是最高的);
1969年建成的110层、高417m的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南北两座);
1970年建成的110层、高443m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
1996年建成的高450m的马来西亚双塔石油大厦(KLCC,号称目前世界最高,但美国的西尔斯大厦有异议);
我国于1997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为95层,建筑高度421m,结构高度395m,也跻身于世界最高行列。如果上海浦东环球金融中心大厦(95层460m)建成,则堪称世界最高,实为我国一大光荣。深圳赛格广场大厦70层、高279m,为世界上最高的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的超高层建筑,这又是我国的一大光荣。
巨型钢结构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一种崭新体系,它是为了满足特殊功能或综合功能而产生的。它具有良好的建筑适应性和潜在的高效结构性能,是一种很有发展的结构。如日本千叶县43 层、高180m的NEC大楼,该建筑内部布置大开口和大空间庭院,其巨型结构是由四根巨型结构柱和四个巨型的空间桁架梁组成的巨型空间桁架体系。经分析,这种体系具有极强的抗推刚度。另一例是德国法兰克福1997年建成的商业银行新大楼,63层、高298.74m,也是欧洲最高的一栋超高层建筑。该建筑平面为边长60m的等边三角形,其结构体系是以三角形顶点的三个独立框筒为“巨型柱”,通过八层楼高的钢框架为“巨型梁”连接而围成的巨型筒体系,具有极好的整体效应和抗推刚度,其中“巨响梁”产生了巨大的“螺旋箍”效应。第三例是日本拟建的动力智能大厦(DIB-200),高800m,地上200层,地下7层,总建筑面积150万m2,由12个巨型单元体组成。每个单元体是一个直径50m、高50层(200m)的框筒柱,1~100层设4个柱,101~150层设3个柱,151~200层设1个柱,每50层设置一道巨型梁。结构上设有主动控制系统,进一步削弱地震反应。香港汇丰银行也属于一巨型钢结构大厦,是诺尔曼。福尔特设计的。
4、大跨度钢结构
大跨度或较大跨度大都采用钢结构,当然也有用“膜”完成的,但充气膜由于一些缺点近年来很少用,张力膜则也需要钢索和钢杆的支撑。
大跨度钢结构多用于多功能体育场馆,会议展览中心,博览馆,候机厅,飞机库等。最早跨度最大的平板网架是60 年代美国洛衫矶加里福尼亚大学体育馆91m×122m(正放四角锥)。最大的双层网壳是70年代也是在美国建造的休斯敦宇宙穹顶(Astrodome,直径196m)及新奥尔良超级穹顶(Superdome,直径207m)。90年代在日本名古屋又兴建了当今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单层网壳,建筑直径229.6m,结构直径 187.2m,采用三向网格,节点为能承受轴力和弯矩的刚性节点。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体育馆是美国1996年奥运会的主体育馆枣亚特兰大体育馆(拟椭圆形平面,186m×235m),采用的是张拉整体体系的屋盖,主要由索、杆、膜组成,是当今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型空间结构。1993年日本建成的福冈体育馆,直径222m,是当今最大的开合钢结构屋顶,而使1989年建成的加拿大多伦多天空穹顶(Skydo me,直径203m),降为世界第二跨度最大的开合结构。超过300m的屋盖结构全部使用钢板和型钢组成,并不是最优方案,近年来研究较为成功的是杂交 (混合)结构,即杆、索、膜混合使用。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千禧之年世纪之交的千年穹顶(The Millenium Dome),1997年6月开始拟建,仅用一年时间施工,1998年6月举行升顶仪式,该馆位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格林尼治,是当今世界跨度最大的屋盖,穹顶酷像飞碟,直径320m.穹顶由12根包括10m支座在内的高100m桅杆塔柱(柱本身90m)通过总长度 70km的钢缆绳悬挂起来的,桅杆塔柱布置在直径200m圆周上。穹顶网格由72根成对径向索和7根环向索做成。穹顶高50m,中间设有中心索桁架和70m直径环,上覆盖144块双层巨幅白色涂以特福隆(Teflon)的玻璃纤维布。工程总面积8万m2,总预算7.58亿英镑。馆内将以“标新立异时代”为主题举行展览会以迎接21世纪的到来。馆内设有“人体探秘”、“时光课堂”、“金融之窗”、“地球奇迹”、“展望未来”等12个展区。当然,从理论角度讲,跨度再大的结构也是有可能实现的,为此,日本、美国学者和研究单位都在进行研究。如1959年富勒曾提出建造一个直径3.22km的短程线网壳,覆盖纽约市第23-59号街区,网壳重8万t.日本巴组铁工所曾提出跨度200m、500m及1000m网壳蓝图,其中 500m为全天候多功能体育娱乐活动厅,1000m为创造理想未来城市,体现工作、居住、娱乐一体化的丰富日常生活环境。虽然这种设想在现实当中能否实现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在桥梁方面,1000m左右跨度已经实现,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索桥为日本的多多罗大桥全长为890m;最大的悬索桥为日本的名石大桥 (1991m),公路铁路两用最大跨度桥为香港的青马大桥(悬索桥1377m)。世界最早的双曲抛物面悬索屋盖是著名的美国雷里竞技馆。另外历届奥运会、博览会等都可以显示钢结构的发展水平。如1972年德国慕尼黑(覆盖7.48万m2体育场的索网建筑群),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1980年莫斯科,1984年美国洛杉矶,1988年韩国汉城(120m直径体操馆及93m直径击剑馆都是索穹顶),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圣乔地体育馆(128m),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乔治亚穹顶( 186m×235m索穹顶)。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主体育场(11万人,两个220m×70m的双曲抛物面网壳)。机场和机库都属于大跨度结构,在工程中基本上也都采用钢结构。如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库(一、二期)应是规模比较大的工程。而我国近年来建成的首都机库(2-153m×90m)采用三层斜放四角锥网格、焊接球节点平板网架,其跨度规模之大,在国际上是数一数二的,这是我国在钢结构方面的又一大殊荣。机场的钢结构屋盖由于建筑上的要求比较高,更是绚丽多彩。香港机场、马来西亚机场都采用大面积单体网壳形式。目前,国际上以及我国都在流行一种波浪形曲面,树状支承以及直接交汇的相贯节点的立体桁架体系。看起来雄壮而美观。我国深圳机场、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就是典型的例子。
5、我国建筑钢结构的前景与差距
从美国、日本、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建筑业即将成为钢材应用的主要市场。而目前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我国的高层建筑钢材到目前为止还都从国外进口,特别是大于50mm 的厚钢板,国产产品的Z向性能尚达不到要求。国外不仅钢板厚度较大,而且可以满足各种性能要求。如日本已经能够生产的100mm的厚钢板,具有以下类型:
①有高强度低预热型(以前预热75℃,现在预热50℃)的厚钢板590N/mm2级(HT590级);
②抗地震的厚钢板,主要有低屈服比高强度钢材(HT590~HT780级)和低屈服点钢板,这种钢材日本重点生产,用于次要结构上,当地震时这种材料先屈服,保证主要 结构减少地震损失;
③防火厚钢板。有400N/mm2及490N/mm2,当其在600℃ 时屈服强度还能达到常温下的2/3;
④装饰用的奥氏体不锈钢板及铁素体不锈钢板(沿海用,优于前者 )。
目前,国内高层钢结构钢材几乎都从国外进口,工程总承包由国外承担,制造和安装则由国内廉价劳动力承包,这种局面应从速扭转,因为这与我国产钢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大跨度钢结构钢材不象高层钢结构那样突出,但设计方案(包括建筑和结构)经常国外中标,这种局 面与中央强调建立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号召相距甚远,应该引起我国建筑界的关注 ,是水平低还是其它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Ⅷ 深圳机场航站楼的设计理念
航站楼总建筑面积50万㎡,其设计是仿生学的巧妙应用,形成由建筑到环境的自然过渡。“蝠鲼”保持着“一跃冲天”的姿态。
“蝠鲼”的表皮设计的复杂程度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在建筑史上也是空前的。深圳航站楼的表皮结构形成3.8万个天窗,是北京机场的220倍,幕墙接缝数量是国家大剧院的60倍。
以往传统设计屋面与侧墙有着不同肌理,然而航站楼的屋面和侧墙却自然卷曲过渡,不对称但融为一种肌理,这在建筑界非常罕见,而变化程度如此复杂更绝无仅有。一方面,仿生学的设计使屋面和侧墙并不呈现传统的规则形状,另一方面,屋面和侧墙对采光要求也不相同,屋面要求遮蔽效果好,而侧墙要求视野敞亮。这些都需要在看似一体的外表实现,就要靠构成要件的玻璃与金属板的尺寸和搭建角度的细微渐变完成。
并充分结合了建筑设计理念和深圳本地环境气候等重要因素,融合了建筑美学、绿色节能和功能实用等多方面元素,通过利用冬季自然通风、顶层公共扩建自然采光、优化空调设计等实现绿色建筑理念。
航站楼搭建表皮的玻璃和金属板的尺寸规格高达2000多种,航站楼的主体工程自2010年2月25日开工,2012年11月底完工,历时近三年。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是深圳市重大交通设施项目,是深圳大空港地区规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机场现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扩建完成后占地为24平方公里,新建3800x60m跑道一条,45.1万平方米的航站楼、300万平方米的客货机坪、108万平方米的货运区、综合服务区和综合交通系统等。
流程空间连贯过渡
深圳机场航站楼另一大特点是将室内空间与外部造型进行整体设计,营造城市空间到航站楼整个流程空间的连贯过渡。主楼部分的办票大厅、行李提取大厅等公共空间均采用大跨度柱网,并通过中央的共享空间融为一体。双层表皮系统将自然光从屋面一直传达到地下一层。指廊区出发层有数百米长的连续无柱空间被表皮幕墙全方位包裹,每个方向都有自然光透过,结合上下起伏的凹陷区设计,形成流动空间体验。
航站楼特点
“新”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结构理念“新”,外形为“飞鱼”状,主指廊的五个凹陷区使得整个钢屋盖外形显得灵动而不呆板;
二是,构造理念“新”,钢结构支座方面,无论是关节轴承的尺寸,还是使用规模上,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
三是,施工技术“新”,中心指廊区域V型柱及缩口钢拉梁的施工工艺上的创新,使得安装过程和卸载完成后整个结构受力均衡,没有明显的应力应变集中现象。
“多”则是体现在杆件数量多达26万件,构件长短不一,壁厚各不相同,节点复杂多变,构件弯曲曲率不同,全体自由曲面,空间异形复杂多变。
“难”也体现在了三方面:
一是,自由曲面、复杂节点及构件数量给深化设计、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二是,加强桁架构件类型为多内隔厚壁小方管,此类构件在制作过程中的校正、应力消除及确保焊缝全熔透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的施工难点。
三是,难点还体现在钢结构超大型施工组织中与土建、幕墙、地铁、高架桥、GTC等施工单位在空间和工序上的交叉施工,交叉施工的点多面广给钢结构施工中协调、沟通带来极大难度。
Ⅸ 广东正在扩建的一座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F,投资多少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这与我国越来越完善的交通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如今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建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状况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铁和飞机更是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飞机因为它速度很快,在远距离出行当中,人们会优先选择飞机,所以近些年我国修建飞机场的数量越来越多。
深圳宝安机场三跑道扩建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提升机场运行保障能力,提升机场的运输能力,有力支撑深圳宝安机场向世界级机场迈进,也会提高深圳的城市形象。所以大家是不是很期待深圳宝安机场三跑道扩建项目的建成呢?
Ⅹ 深圳机场简介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位于珠江口东岸的一片滨海平原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9’,北纬22。36’,距离深圳市区32公里,场地辽阔,净空条件优良,可供大型客货机起降,符合大型国际机场运行标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实行24小时运行服务。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个采用过境运输方式的国际机场,陆路有广深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和107国道连接香港、澳门、广州、东莞、惠州、中山和珠海,机场拥有千吨级泊位的客货运码头,海路通过水翼船和香港、澳门、珠海连接,空中有直升机连接香港、澳门,集疏运条件十分优越,往来于香港和世界各地之间的航空器可以采用最简便的方式在这里起降和进行客货运作,机场对客货的运作管理采用国际通行做法,提供中国境内最为快速和便利的服务。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以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三大中心地带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依托,有着丰富的航空客货资源以及一流的硬件和软件,是任何一家航空公司飞往中国的良好选择。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民用机场标准规划设计,实行分期建设,一期建设投资9.8亿元,二期建设投资9亿元,飞行区等级为4E,机场实行24小时运行服务,拥有跑道(3400mх45m)、滑行道各1条,可供世界上最大型客货机起降,现有客货机坪总面积84.5万平方米,停机位84个,A、B两座候机楼总面积14.6万平方米,有面积为19万平方米的航空物流园区,其中有国际国内货站,保税仓库,分拨仓库等设施,航空货运年处理能力达115万吨。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于1991年10月12日通航,投入使用以来,航空业务持续高速增长。1993年5月16日,正式成为国际机场,1996年,短短的五年时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就跃升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港。2003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步入世界百强机场之列。2004年1月,深圳机场完成B号候机楼改扩建工程。2005年12月,经过大量前期工作,深圳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正式开工。预计2011年第二跑道及新航站区能投入使用。 2007年12月,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两千万人次,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2007年底,深圳机场通航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内城市68个,国际城市(含港澳)34个,每周国内航班3173班,国际航班(含港澳)326班,其中国际货班(含港澳)67班。航线总量达到139条。深圳机场目前有深航、南航深圳分公司、翡翠货运(深航与汉莎航空的合资公司)、东海航货运等四家基地航空公司。有国航、东航、新加坡航等30家航空公司在深圳机场开通航班。另外,深圳机场和香港机场之间的海上航班也于2003年9月通航,实现了中转旅客的对接。
深圳机场公司成立1989年5月,1994年5月完成集团化改造,1998年4月组建上市公司,“深圳机场”股票于1998年4月20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是深圳市国资委直管企业,又是深圳市机场股份公司的控股公司。
在“安全与效益两手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工作方针指导下,2007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06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62万吨,起降架次达到18万架次。在周边城市开通9座城市候机楼,业务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展。集团公司按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运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分级授权制度,推进劳动、人事、用工三项制度改革,内部运作高效,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近年完成国内货运村二期、A楼远机位停机坪、内连廊远机位、单身员工宿舍改造等多项工程建设,生产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改善。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以“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以顾客满意率为最终考核标准,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率先推出“无人陪伴儿童”、“进港破损行李现场理赔”、“设置理衣室”、“温馨值机”等一批精品服务项目推行社会承诺制,提供自动值机服务满足广大用户的服务需求。1998年,被民航总局首批授予全国“文明机场”光荣称号;2000年5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授予亚洲首家“国际卫生机场”称号,并入选中国企业协会第八批全国企业新纪录;2000、2001连续两年获“旅客话民航”全国第一名;2001年9月,深圳机场成功举行了航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为国内民航史上规模空前,首次海陆空共同参与,立体全方位航空救援演练,入选中国企业协会第七批全国企业新纪录,2001年,集团成本管理成果获全国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2002年入选全国企业500强;2003年获全国“蓝天振兴活动”优胜奖,入选广东省企业100强;2004年荣获全国“旅客话民航”活动千万旅客吞吐量机场组用户满意优质奖;2006年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简化商务”项目“同心协作奖”。 2007年,在全国民航系统开展的“2006年度旅客话民航”评比活动中,深圳机场连续四届获得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大型机场组别的“用户满意优质奖”。 在2007年民航系统开展的“全国民航文明机场和服务质量最佳机场”评比中,深圳机场赢得了“全国最佳购物服务机场”的荣誉称号。
2006年10月,《深圳机场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确定了以“航空港建设与经营、航空客货运地面保障、配套服务与经营管理”为主业,争创国际一流管理水平,构建全方位服务平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客货并举,全力打造南中国货运门户,努力把深圳空港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航空城的总体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