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中,钢铁承受力的计算
一级钢抗拉强度:Fy:210N/mm2
二级钢抗拉强度:Fy:300N/mm2,
三级钢抗拉强度:Fy:360N/mm2
计算出其钢筋的截面面积后乘上其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拉力,就可以了。
2. 钢板 承载力计算
钢板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是σ=Fb/So。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内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容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MPa)。
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计算公式为:σ=Fb/So。
(2)怎么算出钢材承载力是多少扩展阅读:
抗拉强度( 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
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拉伸强度
3. 钢管的承载能力怎么计算
多大的平台,多大的载荷,多粗的钢管,什么结构。全钢管的就要解“二力杆”,加油站顶盖型的那可麻烦死了。
4. 如何计算钢结构的承重力,承重量在30吨左右要用什么型材
其基本公式为:W(重量kg)=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回
参照基本值:答
屋面雨棚自重: 0.15 KN/㎡。
原钢梁WZ值: WZ=274C㎡。
调整后钢梁WZ值: WZ=265C㎡。
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4)怎么算出钢材承载力是多少扩展阅读:
钢结构应研究高强度钢材,大大提高其屈服点强度;此外要轧制新品种的型钢,例如H型钢(又称宽翼缘型钢)和T形钢以及压型钢板等以适应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需要。
另外还有无热桥轻钢结构体系,建筑本身是不节能的,本技术用巧妙的特种连接件解决了建筑的冷热桥问题;小桁架结构使电缆和上下水管道从墙里穿越,施工装修都方便。
5. 如何计算钢结构承载力
以为工字钢为例:
W=401.4cm3 [σ]=210N/mm2 整体稳定系数 φb=0.93。
弯矩公式 M=qL^2/8。
强度公式 σ=M/W。
得 q=8σW/L^2=8*210*401400/4*4=42.1kN/m。
整体稳定要求 42.1*0.93=39.2kN/m。
分项系数要求(安全系数)39.2/1.4=28kN/m。
能安全使用28kN/m。
(5)怎么算出钢材承载力是多少扩展阅读
制作
1、设备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与精密钢结构类似,介于普通结构件(对加工要求不高)与精密机械加工(要求加工较精细)之间,采用焊接或者栓接的连接方式。
2、同时钢结构类型主要有:用于厂房的排架结构、用于多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框一筒结构,用于大空间的平板网架结构和弯顶网充结构等等。
3、建筑功能不同,采用的结构形式也不同。钢结构设计要执行国家的技术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确保质量。因此在结构设计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要求:
(1)首先根据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相应合理的结构体系。做到技术先进、结构新颖、达到建筑和结构的完美统一。
(2)钢结构(除容器外)多以杆件为主,故杆件尺寸尽可能模数化、标准化,便于机械化制造、运送、安装、提高生产率。
(3)采用具有较高经济指标的高效钢材。
(4)钢结构的节点是至关重要的,要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使节点设计与结构计算简化模型相一致。以往的结构破坏绝大多数发生在节点,所以对节点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采用先进的、可靠的连接方法。
6. 直径为25的钢筋能承受多大的力怎么计算它承受力(请列个公式)
F=f*A:
其中F为承受的力。
f为钢筋的强度设计值,或者标准值,要看是算什么,如果是受拉承载力,那么就是受拉强度设计值。
f与钢筋型号有关,是一级还是二级,三级钢筋等。
1、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不小于2.5%。供方如能保证,可不作检验。
2、根据需方要求,可供应满足下列条件的钢筋:
3、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点之比不小于1.25;
4、钢筋实测屈服点与上表规定的最小屈服点之比不大于1.30。
(6)怎么算出钢材承载力是多少扩展阅读:
一、二、三级钢筋是国家根据社会生产需要而制订出的材料标准,它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冷弯、及可焊性均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级别的钢筋使用位置也有很大的一同。
一级钢屈服强度235MPa ,极限强度310MPa,二级钢屈服强度335MPa ,极限强度510MPa,三级钢屈服强度400MPa,极限强度600MPa
另外Q235是一级钢.HRB335是二级钢.HRB400是三级钢
钢按照化学成分分类,分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
非合金钢按质量等级分为普通质量非合金钢(一般为普通碳素钢或低碳钢)、优质非合金钢(一般为优质碳素钢或中碳钢)、特殊质量非合金钢(优质碳素钢或高碳钢)
7. 如何计算钢结构承载力
钢结构承载力的计算分为以下几种,
一、强度决定的构件承载力
构件截面的最大厚度为 18.00mm, 根据GB50017-2003表3.4.1-1, f = 205.00N/mm2
根据GB/T 700-1988及GB/T 1591-1994, fy =225.00N/mm2 根据公式5.1.1-1,
N1 = 1.00× f × An = 1.00 × 205.00 × 67.54 × 102 103 = 1384.49kN
二、整体稳定
按5.1.2-2进行计算
x = l0xix = 7.70 × 10215.30 = 50.33 y = l0yiy = 7.70 × 1022.81 = 274.02
截面为单轴对称的构件,绕对称轴的长细比y 应按5.1.2-3, 5.1.2-4取计及扭转效应的换算长细比yz 代替之,
取yz = 12 ( y2+z2 ) + ( y2+z2 )2 - 4(1 - e02 / i02)y2z20.5 其中,z2 = i02A / (It/25.7 + I/l2 ) (5.1.2-4) i02 = e02 + ix2 + iy2
式中, e0 = 5.84 cm--------截面形心至剪心的距离 i0--------截面对剪心的极回转半径; y --------构件对对称轴的长细比;
把以上各值代入上式, 得yz = 276.50
取长细比较大值yz , 根据GB50017-2003表5.1.2-1, 属于 b类截面, 查附录C, 得稳定系数为0.106
******两个主轴方向的最大长细比为276.50,不大于设定的长细比150.00,不满足要求 ******
根据规范公式5.1.2-1,
N2 = 1.00fA = 1.00 × 205.00 × 0.106 × 75.04 × 102 × 10-3 = 163.69kN
三、局部稳定
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b与其厚度t之比:
bt = 89.50 18.00 = 4.97 < (10+0.1 )235fy = (10 + 0.1×100.00)×235225.00 = 20.44
式中, -------两主轴方向长细比的较大值;
当 30 时,取 = 30; 当 > 100 时,取 = 100.
根据规范5.4.1-1, 翼缘稳定满足 腹板净高h0与其厚度tw之比:
h0tw = 364.0010.50 = 34.67 > (25+0.5 )235fy = (25 + 0.5×100.00)×235225.00 = 76.65
式中, -------两主轴方向长细比的较大值;
当 30 时,取 = 30; 当 > 100 时,取 = 100.
根据规范5.4.2-1, 腹板稳定满足
**********根据规范5.4.2-1, 腹板稳定不满足!!!**********
四、构件承载力
N1 > N2, 整体稳定起决定作用, 构件承载力为 N2 = 163.69kN
8. 钢材的承重怎样计算
安全承重500公斤左右,最大承重2000公斤左右。不需要计算,查表可知。
钢材内:钢材应用广容泛、品种繁多,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钢材一般分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属制品四大类。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的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大部分钢材加工都是通过压力加工,使被加工的钢(坯、锭等)产生塑性变形。根据钢材加工温度不同,可以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两种。
9. 如何算出钢格板的承重力
钢格板的承重力计算公式:
Wt=(b1t1N1+b2t2N2+2b3t3)ρμ
式中:
Wt—钢格板重量,g/m2
t1—负载扁钢宽度,mm
b1--负载扁钢厚度,mm
N1—每米钢格板中负载扁钢条数
t2—横杆宽度,mm
b2—横杆厚度,mm
N2—每米钢格板中横杆条数
t3—包边扁钢宽度,mm
b3--包边扁钢厚度,mm
ρ—材料密度,g/mm3
钢材密度按7.85g/mm3计算
μ--表面处理增重系数
热镀锌钢格板增重按1.08计算
10. 100方钢立柱承重力多大 怎么计算
1、如果把方钢的高作100,宽作50如果材料是普通碳素钢,中间最大承受力P=18056----25463kg如果是低合金钢,中间最大能承受力P=31019----37037kg。
2、根据工字钢长度计算出长细比,查出或算出稳定系数,可计算出承载力。例:工钢长1.5m,下端固定,上端自由,则计算长度l=2*1.5m,截面:普工16, ix=65.799 mm iy=18.8866 mm A=2610 mm,绕Y轴长细比为 158.842, 按 GB 50017--2003 第132页注1 计算 算得绕X轴受压稳定系数 φx = 0. 算得绕Y轴受压稳定系数 φy = 0.,承压150kn,计算得强度应力为 57.4713 MPa 满足,计算得绕X轴稳定应力为 61.9462 MPa 满足,计算得绕Y轴稳定应力为 205.674 MPa 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