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钢材的极限强度、和屈服强度两者有什么区别
极限强度:指钢材拉力实验断裂时的拉力值。
屈服强度:指钢材拉力实验时,横截面出现细颈现象时的拉力值。即超过弹性变形范围而开始进入塑性变形时的拉力值(屈服了,不能自行恢复原形状)。
⑵ 什么是钢材的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上屈服强度: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下屈服强度: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
(2)钢材屈服强度是什么扩展阅读
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需测量其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而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则可以测量其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一般而言,只测定下屈服强度。
通常测定上屈服强度及下屈服强度的方法有两种:图示法和指针法。
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可以按以下公式来计算:
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Fe/So;Fe为屈服时的恒定力。
上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h=Feh/So;Feh为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
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L=FeL/So;FeL为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
⑶ 什么叫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
处于平台阶段的力就是屈服力,试样屈服时首次下降前的力称为上屈服力,不计瞬时效应的屈服阶段的最小力称为下屈服力。相应的强度即为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
(3)钢材屈服强度是什么扩展阅读
屈服强度与断裂强度
当我们开始加压,这时材料要进入弹性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加力再大材料变形不大,松开后材料回弹。然后材料进入屈服阶段,屈服阶段的特性是不继续加力材料依然会有一定的变形,那么能使得屈服现象产生的最小应力就称为屈服点或者屈服应力。这时的极限力为屈服强度。
屈服点过了之后材料进入塑性阶段,这个阶段特点是,力增加不大材料变形变大,也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降低了,(俗称,材料低头了或者屈服了)这个阶段你将力卸载掉,材料会产生永久变形;最后一个阶段断裂,这个时候材料在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就是材料的抗拉强度。也就是说的断裂强度。
这两个强度是通过拉伸试验得出的,是通过拉力试验机(一般是万能试验机,可以进行各种拉和压以及弯曲的试验),用规定的恒定的加荷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拉力的增加量),对材料进行持续拉伸,直到断裂或达到规定的破坏程度(比如有些对接焊缝强度试验可以不拉断),这个造成材料最终破坏的力,就是该材料的抗拉极限载荷。
⑷ 什么叫钢材的屈服强度为什么是确定钢结构容许应力的主要依据
钢材的屈服强度是一个应力值,表示此种钢材在达到这个应力值后会产生塑性变形,钢材受力能力急剧下降,甚至会出现断裂的情况。所以设计时都会限定受力值不能超过钢材屈服强度,超了就得更换更高强度的钢材。
⑸ 什么是钢材的屈服强度
指材料在出现屈服现象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σs或σ0.2)。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⑹ 什么是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
关于钢筋的力学性质:
1、屈服强度:是钢筋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开始产生大量塑性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屈服强度是作为钢材抗力的重要指标)
2、抗拉强度:指材料在外力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抗拉性能是钢材的重要性能)
3、伸长率δ:指金属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断裂时,试件伸长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它表示钢材塑性变形能力。(伸长率是衡量钢材塑性的一个指标。它的数值越大,表示钢材的塑性越好)
总结: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的关系:
屈服强度是结构设计时的取值依据,表示钢材在正常工作承受的应力不超过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服比,它反应钢材的利用率和使用中安全可靠度;伸长率表示钢材塑性变形能力。刚材在使用中,为避免正常受力时在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脆断,要求塑性良好,即有一定的伸长率,可以使缺陷处超过屈服强度时,随着发生塑性变形。使应力重分布,而避免钢材提早破坏。同时常温下将钢材加工成一定形状,也要求钢材又有一定的塑性,但伸长率不能过大,否则会使钢材在使用中超过允许的变形值。
学材料时刚学过,顺便也复习一下,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⑺ 钢筋的屈服强度是什么怎么计算
屈服强度又称为屈服极限 ,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1)对于屈服版现象明权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永久形变)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破坏,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所以,如果其它的外部和内部条件都一样的话,内径尺寸增加0.1mm对屈服强度没有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