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有冲击韧性要求的焊缝
您好,有冲击韧性要求的焊缝是指在某些特定的应用答薯环境中,焊缝需要具备良好的冲击韧性,以抵抗外部冲击力的影响。这种焊缝的特点是,它的强度和韧性要求都比一般焊缝要高,其强度要求比橘举数一般焊缝高出许多,而韧性要求比一般焊缝高出许多。
有冲击韧性要求的焊缝的制作过程要比一般焊缝要复杂,因为它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焊接工艺,以确保焊缝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此外,还需要使用特殊的焊材,以确保焊缝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
有冲击韧性要求的焊缝通常用于飞机、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制造,以及一些特殊的机械设备的制造,因为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部冲圆首击力的影响,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冲击韧性。
『贰』 较稳定的焊缝形式是
未定的形式没有稳定的啊
『叁』 焊接熔池什么形状最好
椭圆形。
根据网络资料,焊接熔池形状应该保持为椭圆形,圆形的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焊瘤和焊穿。
熔池是指因颂歼散焊弧热而熔化成池状改如的母材部分,熔焊时野氏焊件上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部分叫做熔池。
『肆』 铝热焊获得到的焊缝金属组织细小,韧性,塑性较好!错在那里
你要理解了铝热焊的焊接过程就明白错在哪里了。
铝热焊是利用金属氧化物和铝之间的铝热专属反应所产生的过热,熔敷金属来加热工件的填充接头而完成焊接的一种方法。铝热焊的工作原理是焊接前在坩埚中装以热剂,用高温火柴点燃从而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当热剂钢水和熔渣分离,将热剂钢水浇注到铸型中,冷却凝固后,形成铝热剂焊接接头,完成焊接。
从定义就能看出,铝热焊的焊缝是由钢水冷却凝固而成,类似铸造工艺方法,铸造大家都知道的,组织、性能均较差,不可能组织细小,韧性塑性都较好。相反,组织粗大,韧性塑性都较差
『伍』 焊缝连接有哪些基本形式各有何优缺点
按焊缝结合形式不同抄可分为对接焊袭缝、角焊缝、塞焊缝、槽焊缝和端接焊缝五种。
1、对接焊缝:在焊件的坡口面间或一零件的坡口面与另一零件表面间焊接的焊缝。
2、角焊缝:沿两直交或近直交零件的交线所焊接的焊缝。
3、端接焊缝:构成端接接头所形成的焊缝。
4、塞焊缝:两零件相叠,其中一块开圆孔,在圆孔中焊接两板所形成的焊缝,只在孔内焊角恒缝者不为塞焊。
5、焊缝:两板相叠,其中一块开长孔,在长孔中焊接两板的焊缝,只焊角焊缝者不为槽焊。
(5)焊缝显微组织什么形状最好扩展阅读:
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物理量(例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线能量等)的总称为焊接工艺参数。工艺参数对焊缝形状的影响如下:
1、焊接电流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焊接电流,焊缝厚度和余高都增加,而焊缝宽度则几乎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
2、电弧电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电弧电压增大,焊缝宽度显著增加,而焊缝厚度和余高略有减少
3、焊接速度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焊接速度增加,焊缝宽度、焊缝厚度和余高都减少。
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是焊接时的三大焊接工艺参数,选用时,应当考虑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适当配合,才能得到形状良好,符合要求的焊缝。
『陆』 1Cr18Ni9钢和Q235钢焊接,分别采用J422和A102焊条焊接时,焊缝金属组织有什么不同. 采用哪种较好,为什么
1Cr18Ni9钢和Q235钢是异种钢的焊接,应该采用25-13型的A302焊条施焊,如果按你说的用J422焊接,用碳钢焊条焊接不锈钢,会产生很严重的裂纹缺陷,不锈钢焊缝中融入碳会知搜穗产生偏析,产生热裂纹,焊缝组织不好说,也许会产生马氏体搭卜。如果采用A102焊条,焊缝组织的Cr-Ni当量不足,会形成脆性马氏体。漏誉
『柒』 奥氏体钢焊缝有哪四种凝固形式
A、AF、慧羡FA、F。
全奥氏体模式(A)、奥氏体铁素体模式(AF)、铁素体奥氏体模式(FA)及全铁素体模式(F)。
奥氏体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奥氏前灶拍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较大,可以辩首容纳更多的碳。
『捌』 焊缝有哪些金相组织特征区
① 铁素体 用符号F表示,其特点是强度和硬度低,但塑性和韧性很好。含铁素体多的钢(如低碳钢)就具有软面韧性好的特点。
② 渗碳体 是碳和铁的化合物(分子式Fe3C2),其性能与铁素体相反,硬而脆。随着钢中含碳量增加,渗碳体含量也增加,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
③ 珠光体 是铁素体、渗碳体二者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符号P表示,其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其硬度和强度比铁素体高。但是因为珠光体中的渗碳体要比铁素体少得多,所以珠光体脆性并不高。在高位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珠光体中的片状铁素体与渗碳体一层层地交替分布,随着片层密度增大、层间距减小,珠光体硬度和强度增高,但塑性和韧性下降,总的评价是,其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有一定的塑性。
④ 奥氏体 用符号A表示,其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塑性和韧性良好,无磁性。
⑤ 马氏体 用符号M表示,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很脆,塑性很差,延展性很低,几乎不能承受冲击载荷。马氏体加热后容易分解为其他组织。
⑥ 贝氏体 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的一种组织,用符号B表示。根据形成温度不同分为: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粒状贝氏体强度较低,但上仍较好的韧性;B上韧性最差,B下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又具有良好的韧性。
⑦ 魏氏组织 是一种过热组织,由彼此交叉约60°的铁素体针片嵌入钢的基体而成的显微组织。碳钢过热,晶粒长大后,高温下晶粒粗大的奥氏体以一定的速度冷却时很容易形成魏氏组织,粗大魏氏组织使钢材(或焊缝)塑性、韧性下降,脆性增加。
⑧ 莱氏体 大于727℃的莱氏体称为高温莱氏体;小于727℃的莱氏体称为低温莱氏体,莱氏体性能与渗碳体相似,硬度很高,塑性很差。
『玖』 焊接要求标准
1、焊缝外观技术质量标准。焊缝鱼鳞焊波光滑美观,焊缝高低、宽窄一致。焊缝金属向母材金属应圆滑过渡。焊缝不允许存在咬边、焊瘤、弧坑、表面气孔、表面裂纹等缺陷。
2、焊缝内部技术质量标准。电验武,道焊缝的质量标准(JB928-67)规定分为五级。一级焊缝内,缺陷最少,质量最高。二、三、四级焊缝内部缺陷依次增多,质量依次降低。缺陷数量超过四级者为五级焊缝。各个焊缝的射线探伤要求应达到哪一级是由产量设计部门规定的。各级焊缝中缺陷的规定如下:
(1)一级焊缝中不应有任何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状夹渣。
(2)二、三、四级焊缝内不应有任何裂纹、未融合、未焊透(指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
(3)二、三、四级焊缝内允许存在条状夹渣。条状夹渣必须同时满足单个条状夹渣的长度、条状夹渣总长度及条状夹渣间距的规定。
(4)允许存在的气孔(包括点状夹渣)。这个气孔点数值是换算出来的,方法如下:取射线底片上任何10×50毫米焊缝区域,统计所出现的各不同直径的气孔个数,再从上查出按直径分档的气孔换算系数。各直径档气孔数与查出的换算系数的乘积总和即为该焊缝的气孔“点数”。根据气孔点数查出此焊缝的等级。(5)允许存在的单面未焊透。二、三级焊缝内允许存在单面未焊透,其深度不应超过壁厚的15%,最大不超过2毫米。四级焊缝内允许存在的单面未焊透,其深度不应超过壁厚的20%,最大不超过3毫米。各级焊缝内单面未焊透的长度不应超过该级焊缝夹渣总长的规定。
3、焊缝气密性质量要求。承受气压和液压的焊件,必须某进行气密性试验。常用气密性试验的方法中有煤油试验、气压试验和水压试验等。至于选用哪一种试验方法和质量标准,应根据焊件的用途和技术要求来决定。
4、焊金相质量要求。金相质量是指焊接接头金相组织的变化、夹渣、焊透情况和显微裂纹、晶粒大小等。其采用的标准和等级要求,由工件技术文件具体规定之。
5、焊缝金属及焊接接头机减性能质量标准。机械性能是鉴定产品及焊缝金属质量的重要指标。机被性能的试验方法,可参见JB303~62标准。一般要进行抗拉、冲击
『拾』 如何保护焊接接头组织试样
:焊接接头组织的观察及分析
一、 实验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从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火车、轮船、桥梁等都离不开焊接技术的应用。而焊接质量的好坏决定于焊接接头的优劣。本次实验正是要观察焊接机头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几种不同的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使我们对理论课讲述的有关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二、 实验的目的:
1、了解焊接方法对焊接热影响区大小的影响。
2、了解焊接规范对焊接热影响区大小的影响。
3、了解焊接热影响区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三、 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和设备:
1、材料:
低碳钢板(200X100X10mm)、结422焊条、自动焊焊丝、砂布、金相砂纸、抛光粉、4%的硝酸酒精腐蚀剂、无水乙醇等。
2、仪器和设备:
手弧焊机、埋弧焊机、工作台、无齿锯(俗称砂轮切片机)、砂轮机、抛光机、电吹风机、金相显微镜等。
四、 实验方式与程序:
本次实验所观察的焊接接头金相组织的母材(被焊金属)为低碳钢板。采用了两种焊接方法,一是埋弧自动焊,另一是手工电弧焊,其中手工电弧焊采用的焊接电流为150A和230A。下面以手工电弧焊为例介绍一下焊接接头金相试样的制作方法。
取一块200X100X10mm的低碳钢试板,用砂轮或钢丝刷除去表面的铁锈等污物,将其平置于工作台上。接通电焊机的电源,再将电焊机的焊接电流调至所需要的规范,然后在低碳钢试板中间堆焊成一道焊缝,待凉透后,用无齿锯将其焊缝部位(试板的中间部位)切成一块长40mm左右的试块。在焊接接头金相试样的切割过程中,需要向切口部位不停地浇水冷却,以避免所切试样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然后进行焊接接头金相试样的制作。
由于时间的关系,本实验不进行焊接接头及其金相试样的制作,只观察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
焊接接头分为两部分:一是焊缝,另一是热影响区。
所谓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是指母材在焊接电弧的热作用下而发生显微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在焊接过程中,熔池被快速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随后又快速冷却,因此使熔池附近的母材相当受到了一次不同规范的热处理。结果使焊接热影响区形成了四个部分,即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熔合区是焊缝(熔敷金属)和母材的交界区,在焊接电弧热的作用下,该区部分金属熔化,亦称此区为半熔化区。其显微组织中包含部分铸造组织和未熔化的、但因受热而长大的粗晶粒组织。在低碳钢焊接接头中,这一区域虽然最窄,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焊接接头的性能。过热区对焊接接头有危害作用,该区受高温作用,晶粒急剧长大,甚至产生过热组织,从而使其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正火区于处Ac3稍高的温度,此区相当于做了一次正火处理,晶粒组织细小,因而其机械性能较好。部分相变区在Ac1和Ac3之间的温度范围,因此其珠光体和部分铁素体发生了重结晶转变,而部分铁素体却来不及转变,致使该区冷却后晶粒大小不均,使机械性能稍差。可以看出:焊接热影响区中的熔合区和过热区是性能最薄弱的部位。因此,为了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应尽量减小焊接热影响区的宽度。
本实验要求学生观察、认识、测量和比较三种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和显微组织变化形态与其尺寸的大小。每块金相试样的背面都用钢字打上符号,分别用A、B、C表示。其中试样A和B是采用手工电弧焊堆焊而成,试样C是采用埋弧自动焊堆焊而成。
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有焊缝(熔敷金属)、焊接热影响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和母材(被焊金属)三个部分。焊缝和母材的显微组织比较容易认识。焊缝的显微组织成柱状,且方向垂直于焊接热影响区。母材是低碳钢材料,其显微组织与焊接前一样,依然是珠光体(P)和铁素体(F)。要测量焊接热影响区的大小,应该先弄清楚其中各区的分布形态。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虽然形态各异,但是每个区域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中过热区和正火区的特征最明显。过热区的晶粒粗大,正火区的晶粒细小而且这两个区在焊接热影响区中的尺寸最大。部分相变区比正火区和过热区窄,却比熔合区宽,在100倍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其显微组织,看得到它的珠光体的边缘不像母材和正火区那样棱角分明,而是比较圆滑且形态呈开花状。在焊接热影响区中,最不容易分辨的即是熔合区,而且它又是焊接热影响区中最窄的区域。熔合区的显微组织是粗大的晶粒和部分铸造组织。
观察和认识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之后,再开始测量焊接热影响区的大小,即分别测量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的大小。怎样测量焊热影响区的大小呢?用金相显微镜的目镜测量其大小时,应该使标尺垂直于该区。因为焊缝的结晶方向垂直于焊热影响区,所以旋动目镜,使标尺的方向与焊缝的结晶方向平行,标尺的方向要随着载物台的移动而随时调整。测量的数据应该是平均值,怎样取平均值呢?一是边观察显微组织边移动载物台,看哪个部位有代表性,然后取值;二是在某一个区域里任意地测三点后取平均值。将所测得实验数据数据填写在下面的表中:
区域
焊缝区
熔合区
过热区
正火区
部分相变区
母材
组织及宽度
焊接方法
组织
组织
宽度
组织
宽度
组织
宽度
组织
宽度
组织
手弧焊
150A (A)
手弧焊
230A (B)
埋弧
自动焊 (C)
通过对三种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的观察、认识、测量和比较,即可看出:虽然母材都是低碳钢。但焊接方法和焊接规范不同时,焊接热影响区的大小截然不同,埋弧自动焊的焊接热影响区明显小于手工电弧焊的焊接热影响区。当母材相同,且焊接方法相同,只是焊接规范有所不同时,如A、B两试样采用相同的焊接速度,试样A是采用150A电流堆焊而成,试样B是采用230A电流堆焊而成,结果焊接热影响区的大小不同。焊接电流大的试样焊接热影响区宽,而焊电流小的试样焊接热影响区窄。
五、 实验报告内容:
1、按实验报告纸的要求逐项填写。
2、按实验指导书中的表格形式画一个表格,并逐项填写清楚。
3、画出焊接热影响区中的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与铁—碳合金状态图相对应的图示。
4、分别论述焊接方法与焊接规范对焊接热影响区大小的影响规律。
5、焊接热影响区对焊接接头的性能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