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焊缝高度标准
焊缝高度标准只是一个范围。
焊缝高度标准规定:焊缝高度一般不能小于薄板的厚度。对于板厚小于六毫米的钢板,焊角高度等于板厚;板厚大于六毫米的钢板,焊角高度习惯上按板厚的百分之七十,一般不超过十五毫米。
焊缝高度简介:
金属板之间的缝隙,通过焊条在烧焊冷却收缩后,其金属液体在焊缝间填充的总体高度。角焊缝中,焊缝高度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点或者两焊脚交点到斜边的距离。
焊缝高度检验方法:
1、外观检验可用目测、用5倍到10倍的放大镜及专用检具,如焊口检测器进行检查。
2、焊缝外表面缺陷可采用渗透探伤等方法进行检查。
3、焊缝内部缺陷可采用射线探伤、超声探伤和磁粉探伤等无损伤方法进行检验。
4、焊缝内部缺陷可用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和试件上取样检验。
㈡ 焊缝高度一般不能小于薄板的厚度 ,具体是哪个规范的条文规定
焊缝高度出自国家金属焊接操作规范,金属焊接工程的工艺标准。
焊缝高度并无准确的回数字,只答是一个范围。标准规定:焊缝高度一般不能小于薄板的厚度。对于板厚小于6的钢板,焊角高度等于板厚;板厚大于6mm的钢板,焊角高度习惯上按板厚的70%,但是一般不超过15mm。
如:桥梁金属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规范中,金属结构的焊缝焊接高度不小于2毫米,焊缝宽度不小于5毫米。
焊缝高度指金属板之间的缝隙,通过焊条在烧焊冷却收缩后,其金属液体在焊缝间填充的总体高度。角焊缝中,焊缝高度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点(两焊脚交点)到斜边的距离。
㈢ 焊缝高度标准
在ISO5817中对于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的焊缝高度,B、C、D级焊缝都给出了相应的规定。
㈣ 焊缝余高要求,焊缝余高的执行标准
1.根据ISO5817标准,B级焊缝余高小于1+0.1t,最大不超过5毫米,C级小于1+0.15t,最大不超过7毫米。
2.如果18的板厚,B级焊缝要求小于8毫米。
3.焊缝宽度指焊缝表面和母材的交界处称为焊趾。
4.而单道焊缝横截面中,两焊趾之间的距离称为焊缝宽度。
5.余高指超出焊缝表面焊趾连线上面的那部分焊缝金属的高度称为余高。
6.焊缝的余高使焊缝的横截面增加,承载能力提高,并且能增加射线摄片的灵敏度,但却使焊趾处会产生应力集中。
7.通常要求余高不能低于母材,其高度随母材厚度增加而加大,但最大不得超过3毫米。
8.熔深在焊接接头横截面上,母材熔化的深度称为熔深。
9.一定的熔深值保证了焊缝和母材的结合强度。
10.当填充金属材料一定时,熔深的大小决定了焊缝的化学成分。
㈤ 钢筋焊接的规范要求
钢筋焊接的规范要求有:
①焊接时,引弧应在帮条或焊缝处进行,不得烧伤主筋。
②焊接地线与钢筋应紧密接触。
③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光滑,焊坑应填满。
④接头应采用双面焊缝,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单面焊。
⑤搭接焊时,两连接钢筋轴线应一致。双面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d,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⑥帮条焊时,帮条直径、级别应与被焊钢筋一致,双面焊缝帮条长度不得小于5d,单面焊缝不得小于10d.帮条与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主筋端面间隙应为2——5mm。
⑦焊缝高度应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宽度应等于或大于0.8d,并不得小于8mm。
⑧搭接焊、帮条焊的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焊缝表面应平顺,无裂纹、夹渣和较大焊瘤等缺陷。
⑨在任一焊缝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在受拉区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不超过50%。
(5)是什么规范规定了焊缝的高度扩展阅读:
接头应尽量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应避开结构受力较大的关键部位。抗震设计时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范围,如必须在该区域连接,则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在同一跨度或同一层高内的同一受力钢筋上宜少设连接接头,不宜设置2个或2个以上接头。接头位置宜互相错开,在连接范围内,接头钢筋面积百分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㈥ 压力容器焊缝宽度要求
请参阅GB150 附录J中规定的很具体。
需要说明的是:1.对接的焊接接头(焊缝)的宽度应根据坡口来决定。坡口的形式有设备、工艺来决定。2.焊缝的高度按GB150 10.3的规定。
看来你对标准还不太熟悉,交给你一个快速熟悉标准的方法:1.没事的时候,翻翻标准,大致记住标准里那一章都有什么内容。2.遇到具体问题,一定要找到根据。比如焊缝的宽度,采用什么形式,查GB150 附录J。具体什么要求,查GB150 10.3。你的脑子里就能记得清清楚楚。永远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