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管焊管 > 高碳钢马氏体是什么晶体结构

高碳钢马氏体是什么晶体结构

发布时间:2021-02-05 15:10:58

Ⅰ 热处理常识:马氏体呈什么晶格

马氏体呈体心立方晶格

Ⅱ 马氏体有什么组成类型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Adolf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为针状的原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中高碳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19世纪90年代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滕斯(AdolfMartens,1850-1914)于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发现的: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1895年法国人奥斯蒙(F.Osmond)为纪念德国冶金学家马滕斯(A.Martens),把这种组织命名为马氏体(Martensite)。人们最早只把钢中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20世纪以来,对钢中马氏体相变的特征累积了较多的知识,又相继发现在某些纯金属和合金中也具有马氏体相变,如:Ce、Co、Hf、Hg、La、Li、Ti、Tl、Pu、V、Zr、和Ag-Cd、Ag-Zn、Au-Cd、Cu-Al、Cu-Sn、Cu-Zn、In-Tl、Ti-Ni等。目前广泛地把基本特征属马氏体相变型的相变产物统称为马氏体(见固态相变)。
马氏体组成类型:
常见马氏体组织有两种类型。中低碳钢淬火获得板条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是由许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细板条组成的组织,各束板条之间角度比较大;高碳钢淬火获得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呈竹叶或凸透镜状,针叶一般限制在原奥氏体晶粒之内,针叶之间互成60°或120°角。
马氏体转变同样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Ms-Mz)连续进行的,当温度达到Ms点以下,立即有部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较好的韧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针状马氏体又硬又脆,无塑性变形能力。马氏体转变速度极快,转变时体积产生膨胀,在钢丝内部形成很大的内应力,所以淬火后的钢丝需要及时回火,防止应力开裂。

Ⅲ 什么叫做马氏体

马氏体转变抄是一类非扩袭散型的固态相变,其转变产物(马氏体)通常为亚稳相。马氏体名称是源自钢中加热至奥氏体(Y固溶体)后快速淬火所形成的高硬度的针片状组织,为纪念冶金学家Martens而命名。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是无扩散过程,原子协同作小范围位移,以类似于孪生的切变方式形成亚稳态的新相(马氏体),新旧相化学成分不变并具有共格关系。目前已得知,不仅在钢中,在其他一些合金系,以及纯金属和陶瓷材料中都可有马氏体转变,故其含义已是广泛了。

Ⅳ ms是什么材料

(1)可能是热处理状态,Ms代表马氏体。

(2)MS(M=Pb,Cd)/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以自制的高固含量的热固性聚丙烯酸酯为基质,以醋酸镉、醋酸铅、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甲醇溶液中,原位一步法合成MS(M=Pb,Cd)/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3)聚氧化丙烯为主链的硅烷封端聚醚,MS polymer,日本钟化推出的一种密封材料,现在欧美使用较多,国内也有少量生产。性能介于聚氨酯胶和有机硅酮胶之间。

Ⅳ ms是什么材料

你说的可能不清,有下面几种可能:
(1)可能是热处理状态,Ms代表马氏体。
(2)版MS(M=Pb,Cd)/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纳权米复合材料
以自制的高固含量的热固性聚丙烯酸酯为基质,以醋酸镉、醋酸铅、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甲醇溶液中,原位一步法合成MS(M=Pb,Cd)/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3)聚氧化丙烯为主链的硅烷封端聚醚,MS polymer,日本钟化推出的一种密封材料,现在欧美使用较多,国内也有少量生产。性能介于聚氨酯胶和有机硅酮胶之间。

Ⅵ 马氏体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硬度为什么很高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的脆性

马氏体的本质为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的晶体结版构为体心四权方结构(BCT)。在中、高碳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马氏体的脆性也比较高。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片状马氏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但韧性很差,其特点是硬而脆。在具有相同屈服强度的条件下,板条马氏体比片状马氏体的韧性好很多,即在具有较高强度、硬度的同时,还具有相当高的韧性和塑性。



(6)高碳钢马氏体是什么晶体结构扩展阅读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质量分数。马氏体的硬度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当含碳质量分数达到0.6%时,淬火钢硬度接近最大值,含碳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虽然马氏体的硬度会有所提高,但由于残余奥氏体数量增加,反而使钢的硬度有所下降。合金元素对钢的硬度关系不大,但可以提高其强度。

Ⅶ 1、马氏体为什么具有高硬度马氏体的塑性、韧性是否都差

1、马氏体为什么具有高硬度?
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影响所致:
(A) 固溶强化:主要是碳对马氏体的固溶强化。过饱和的碳原子间隙在Fe晶格中造成晶格畸变,形成一个强的应力场,它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了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
(B)相变强化:马氏体转变时,会造成晶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结构,如位错或孪晶,它们会阻碍位错运动,从而使马氏体得到强化。
(C) 时效强化:马氏体形成后,因钢的Ms点大多处在室温以上,因此,在淬火过程中及在室温停留时,或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自回火”,使碳原子和合金元素的原子向位错及其它晶体缺陷处扩散、聚集或碳化物弥散析出,钉扎位错,使位错运动受阻,从而提高马氏体的强度。
---------------------------------------------------------------------------------------------------------
2.马氏体的塑性、韧性是否都差?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它的亚结构,片状马氏体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但韧性很差,而具有相同强度的板条马氏体的韧性要好得多,即板条马氏体不但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而且还具有相当高的塑性和韧性。
具体分析如下:
-----------------------------------------------------------------------------------------------------
1..低碳马氏体
淬火状态下的低碳马氏体,由于高的位错密度、碳和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和形成的板条束界(以及板条晶界)会引起钢的强化。低碳马氏体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5%,碳原子大部分偏聚在位错线附近,晶体构造仍保持立方晶结构。低碳马氏体中主要是位错亚结构,可动位错能缓和局部地区应力集中,减少裂纹形核倾向以及削弱裂纹源码端应力峰值,这些作用均使马氏体断裂抗力增大,并使塑性,韧性提高。从强化本质上分析,碳原子和位错交互作用可使马氏体强度增高,但并未造成强烈的四角不对称畸变,因此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比较好。板条束界对原奥氏体晶粒进行再分割相当于使低碳马氏体的晶体再变细,形成晶界强化。晶界强化可以在提高强度的同时还提高韧性。
-----------------------------------------------------------------------------------------------------------------
2.中碳马氏体
淬火状态下未经回火的中碳马氏体是板条束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物。是大部分位错亚结构和少量孪晶亚结构的混合。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都在调质状态下使用,这就是用降低强度的代价来换取高韧性。这种方法获得的强韧配合,缺点在于不能保证高强度。中碳马氏体低温回火时,马氏体基体中的含碳量与低碳马氏体相近,但由于有一定数量的孪晶亚结构和较多的ε碳化物,使强度较高而韧性低。含硅、铝、镍等元素的钢可以把钢的回火脆性温度移向更高的温度,近年来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发展,适当提高回火温度并未使钢的强度明显降低,用低、中温回火代替高温回火使中碳合金钢获得满意的强韧配合默契,充分发挥了板条马氏体的优良性能。
中碳马氏体钢高温回火时,伴随着基体再结盟晶和碳化物质点粗化,马氏体的韧性进一步改善。
--------------------------------------------------------------------------------------------------------------
3.高碳马氏体
过共析钢的最佳淬火温度是略高于A1点的两相区,高碳钢低温两相区淬火后的组织是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粒状二次碳化物,使钢在具有极高的强度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因为提高淬火温度会造成奥氏体晶粒粗化,二次碳化物的大量溶解,会使奥氏体(或马氏体)中含碳量增高,板条晶马氏体减少和片状晶马氏体增多,孪晶亚结构增多,显微裂纹敏感性增大和残留奥氏体增多等一系列对性能不利的影响。组织形态和亚结构的变化必定引起性能的变化。
工业上的高碳钢都是在淬火低温回火的状态下使用。高碳钢马氏体低温回火后具有很高的强度,但塑性、韧性极低。在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的条件下,通常不能正确地测定它们的力学性能,因此,有关这类钢低温回火的性能数据大都是由弯曲、扭转、压缩和硬度等试验提供的。
高碳钢马氏体低温回火状态下,决定断裂韧度高低的主要参数是碳化物相的分布、数量和相邻质点的间距λ,而基体晶粒的粗细(原奥氏体晶粒、马氏体板条束或片状晶的大小)对断裂韧度的影响不大。由断裂韧度的变化规律可知过低的淬火温度对韧性也是不利的。淬火温度降低将使碳化物(渗碳体)数量愈多,λ愈小,相当于断裂的特征距离愈小,质点间基体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颈缩,为微孔聚合创造有利条件。λ愈小,若有现存裂纹的条件下,裂纹容易借助微孔聚合扩展,钢的断裂韧度降低。可见,高碳钢低温淬火时必定导致断裂韧度降低。而相应的提高淬火加热温度,可以改善高碳马氏体低温回火状态下的断裂韧度。因为升高淬火温度,一方面使未溶碳化数量减少,λ加大,增加断裂特征距离,另一方面因碳化物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多,淬火后残留奥氏体增多,这两点都能改善钢的断裂韧度。但是,用这样的方法提高断裂韧度的同时,由未溶碳化物提供的耐磨性等性能随之降低,因此,采用时必须注意兼顾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高碳钢进行高温回火时,相同强度条件下韧性较差,同时又没有发挥出高碳的强化作用,所以高碳钢一般不会在高温回火状态下使用。

Ⅷ 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等是指该不锈钢的室温组织是这些组织吗谢谢

不锈钢的分类多是以室温下的金相组织而命名的。我们知道纯铁的金相组织是铁素体。但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了铁碳合金:钢。调整钢的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就行成了上千种不同性质和特点的钢材,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
奥氏体:
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那为什么在室温这种低温环境下也可得到奥氏体组织呢?原因就在于奥氏体不锈钢含有大量使奥氏体区扩大的合金元素Ni(镍),而镍抑制铁素体的产生,从而使得在室温下钢的金相组织成为奥氏体组织。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
铁素体:
铁素体是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用字母F或者α表示。
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这类钢一般不含Ni(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这类钢存在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马氏体:
马氏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而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它是碳在铁中过饱和的间隙固溶体。其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高碳钢淬火后的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呈竹叶状;低碳钢淬火后的马氏体呈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长的条状。高碳马氏体硬而脆,低碳马氏体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马氏体不锈钢主要为铬含量在12%-18%范围内的低碳或高碳钢。根据Fe-Cr系相图,如Cr大于13%时,不存在γ相,此类合金为单相铁素体合金,在任何热处理制度下也不能产生马氏体,为此必须在内Fe-Cr二元合金中加入奥氏体形成元素,以扩大γ相区,对于马氏体铬不锈钢来说,C、Ni是有效元素,C、Ni元素添加使得合金允许更高的铬含量。在马氏体铬不锈钢中,除铬外,C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必备元素,事实上,马氏体铬不锈耐热钢是一类铁、铬、碳三元合金。当然,还有其他元素,马氏体不锈钢具备高强度和耐蚀性,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医疗器械、餐刀、测量用具、弹簧等。马氏体不锈钢与调制钢一样,可以使用淬火、回火及退火处理。其力学性质与调制钢也相似:当硬度升高时,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升高,而伸长率、截面收缩率及冲击功则随着降低。

Ⅸ 什么是马氏体

马氏体抄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袭种结构名称。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是1890年代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滕斯在一种坚硬矿物中首次发现的。马氏体的三维组织通常为板条状,但在金相观察中通常为针状,这就是为什么在某些地方通常被描述为针状的原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相。这种结构通常是在中高碳钢中通过加速冷却获得的。高强度和高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9)高碳钢马氏体是什么晶体结构扩展阅读:

马氏体最初是由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滕斯(1850-1914)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的,19世纪90年代,在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中首次发现马氏体: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然后迅速冷却(淬火)以获得淬火组织,使钢变硬和强化。1895年,法国的F.Osmond为了纪念德国的冶金学家A.Martens,将这种结构命名为马氏体。

Ⅹ 马氏体是什么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专种硬矿物中发现属。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为针状的原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中高碳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高碳钢马氏体是什么晶体结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00平方含多少钢筋 浏览:863
钢板防腐多少钱一个平方 浏览:261
长城哈弗车身用什么钢板 浏览:640
金正牌不锈钢绞肉机怎么样 浏览:586
广联达如何查看钢筋量6 浏览:25
钢铁侠现实叫什么 浏览:132
汽车焊接检验简历怎么写 浏览:32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高清图片 浏览:26
卧室窗飘窗怎么做护栏 浏览:62
为什么要做钢筋混凝土剔凿 浏览:365
直径6的圆钢筋怎么表示什么 浏览:10
锁骨节脱位为什么要上钢板 浏览:343
十六螺纹钢绑扎多少 浏览:177
脚手架里的钢管价差如何调 浏览:307
吹塑模具什么地方有 浏览:63
什么钢材适合做錾刀 浏览:901
多联机焊管不充氮气 浏览:107
脚骨折打钢板钢钉多少钱 浏览:767
钢筋加工在什么样的加工棚 浏览:652
苏州领裕模具部怎么样 浏览: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