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管焊管 > 低碳钢为什么不适用完全退火

低碳钢为什么不适用完全退火

发布时间:2022-08-30 02:36:16

㈠ 什么是退火工艺什么是淬火工艺(玻璃制造)

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工艺、正火工艺

--------------------------------------------------------------------------------
◆ 表面淬火
•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与普通淬火比具有如下优点:
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变形小
3.工件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材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 2~3 个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 退火工艺的种类
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以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除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

②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件、铸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完全退火不适用于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时,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多种因素确定。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冷。

③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缓慢冷却。

④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是将钢件或毛坯件加热到高于Ac3(或Ac1)温度,保持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温度区间地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退火工艺。
等温退火工艺应用于中碳合金钢和低合金钢,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3+(20~40)℃,保持一定时间,随炉冷至稍低于Ar3温度进行等温转变,然后出炉空冷。等温退火组织与硬度比完全退火更为均匀。

⑤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这些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且在以后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而经球化退火得到的是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的渗碳体呈球状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另外对于一些需要改善冷塑性变形(如冲压、冷镦等)的亚共析钢有时也可采用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Ac1+(20~40)℃或Acm-(20~30)℃,保温后等温冷却或直接缓慢冷却。在球化退火时奥氏化是“不完全”的,只是片状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及少量过剩碳化物溶解。因此,它不可能消除网状碳化物,如过共析钢有网状碳化物存在,则在球化退火前须先进行正火,将其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⑥再结晶退火(中间退火)
再结晶退火是经冷形变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形变晶粒重新结晶成均匀的等轴晶粒,以消除形变强化和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

⑦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为了消除由于塑性形变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以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锻造、铸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后的工件内部存在内应力,如不及时消除,将使工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工件精度。采用去应力退火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十分重要。
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低于相变温度A1,因此,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内应力主要是通过工件在保温和缓冷过程中消除的。为了使工件内应力消除得更彻底,在加热时应控制加热温度。一般是低温进炉,然后以100℃/h左右得加热速度加热到规定温度。焊接件得加热温度应略高于600℃。保温时间视情况而定,通常为2~4h。铸件去应力退火的保温时间取上限,冷却速度控制在(20~50)℃/h,冷至300℃以下才能出炉空冷。

◆ 正火工艺
正火工艺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100~150℃的正火则称为高温正火。
对于中、低碳钢的铸、锻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与退火相比,正火后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因而强度和硬度较高。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网状的渗碳体全部溶入到奥氏体,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渗碳体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从而能消除网状碳化物,改善过共析钢的组织。
焊接件要求焊缝强度的零件用正火来改善焊缝组织,保证焊缝强度。
在热处理过程中返修零件必须正火处理,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的结构零件必须正火后进行调质才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中、高合金钢和大型锻件正火后必须加高温回火来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
有些合金钢在锻造时产生部分马氏体转变,形成硬组织。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组织采取正火时,比正常正火温度高20℃左右加热保温进行正火。
正火工艺比较简便,有利于采用锻造余热正火,可节省能源和缩短生产周期。
正火工艺与操作不当也产生组织缺陷,与退火相似,补救方法基本相同。

㈡ 为什么低碳钢一般不在退火状态下进行焊接

一般焊接钢材大部分都是板材、线材、管材和型材,这些钢材都是通过冷轧(热轧回后空冷相当于答正火)、冷拔等塑性变形工艺制造的,由于塑性变形,材料产生了加工硬化,导致材料强度硬度提高,而焊接后通常是空冷,相当于正火,而退火材料的强度最低,焊接后的部件过于太大,不便整体进行热处理,因此,为了保持高强度,所以通常情况下一般不在退火态下进行焊接,当然特殊情况下除外。

㈢ 1. 为什么中、低碳钢的预先热处理多采用正火,而高碳钢多采用球化退火

目的为了便于加工。
低碳钢硬度低,软,加工起来效率低;高碳钢硬度高,同样难于加工,退火后硬度降低。粗加工之后根据性能要求分别采取相应的热处理工艺。

㈣ 为什么能用正火处理工艺的就尽可能不用退火处理工艺

回火:水冷; 正火:空冷; 淬火:根据材质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油,水,盐水等)。退火:冷却方式是缓慢冷却(一般在炉中随炉冷却)。

淬火:
【解释】: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某个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淬火介质水、盐水或油中(个别材料在空气中)急速冷却,使其得到高硬度。
应用:用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极限。
淬火会引起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要回火后才能使用。
.退火:
【 解释】: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在炉中随炉冷却)。
【 应用】:
用来消除铸、锻、焊零件的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细化金属晶粒,改善组织,增加韧性。
【回火】:
解释:回火是将淬硬的钢材加热到临界点一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
【应用】:
用来消除淬火后的脆性和内应力,提高钢的塑性和冲击性。
【正火】
解释: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应用】

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铁素体+珠光体,共析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少量渗碳体。

㈤ 球化退火适用于低碳钢吗

适用,不过一般不这么叫,书上的球化退火是专说共析钢过共析钢的。不完全退火用于过共析钢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又叫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不完全退火的一种,温度范围小,在Ac1线上20~30℃。

㈥ 1 试述退火工艺规范退火种类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

一、试述退火工艺规范?退火种类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
钢的退火工艺:指将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消除偏析,均匀化学成分;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消除或减小内应力,消除加工硬化,以便后续冷加工;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或消除组织缺陷;改善高碳钢中渗碳体形态和分布,为零件最终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应用:用于铸、锻、焊毛坯或半成品件,为预备热处理。
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 火和扩散退火等。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件完全奥氏体化(加热至 Ac3+(30~50)℃)后,保温一段时间,在炉内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实际操作时,工件随炉缓慢冷却至500~600℃时出炉空冷。
目的:细化并均匀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和内应力,降低硬度,为切削加工或后续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应用:完全退火主要用于各种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缎件,热轧型材及一些焊接结构件。
由于过共析钢加热至奥氏体化后,在缓慢冷却过程中,二次碳化物会呈网状形式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严重地削弱了晶粒之间的结合力,使其强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切削加工和以后的热处理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完全退火不适用于过共析钢。
(2)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件加热至 Ac3+(30~50)℃或 Ac1+(20~40)℃,保温一定时间后, 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到稍低于Ar1某一温度进行等温转变,以获得珠光体组织,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转变较易控制,所用时间比完全退火缩短约1/3,
应用:等温退火用于高碳钢、中碳合金钢、合金渗碳钢、合金工具钢和某些高合金钢的大型铸锻件及冲压件等
(3)球化退火
工艺: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至 Ac1+(10~20)℃,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冷至室温(或冷却至略低于 Ar1再保温一定时间后出炉空冷),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的工艺。
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后续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应用: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的锻轧件 §采用球化退火,使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和钢中网状二次渗碳体均呈球(粒)状,这种在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球状渗碳体的复相组织,称为粒状珠光体(或球化体)
(4)去应力退火
工艺:把钢件加热到 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方 法。
目的:去除残余应力。
应用:由于变形加工、机械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等所产生内应力的零件 §去应力退火时组织不发生变化
(5)扩散退火
工艺:将铸锭或铸件加热至 Ac3+(150~300)℃,长时间保温(10 h以上)后随炉冷却的工艺。
目的:扩散退火又称为均匀化退火,主要用于合金钢铸锭和铸件,以消除枝晶偏析,使成分均匀化。
应用:由于该工艺能耗大、成本高,且易过热和烧损,往往随后还需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因此主要用于质量要求高的优质高合金钢铸锭和铸件的退火。
二、试述正火工艺规范?正火适用于哪些场合?为什么能用正火处理工艺的就尽可能不用退火处理工艺?
钢的正火工艺:正火是指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型组织的工艺。
目的:正火与退火的不同之处在于,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过冷度稍大,正火后得到的组织比退火细小,强度、硬度略高于退火,通常获得细珠光体组织。
应用:正火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1)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采用正火处理可得到细小的珠光体组织,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作为普通结构零件或大型及形状复杂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3)作为中碳钢和合金结构钢重要零件的预备热处理。也可代替调质处理,为以后高频感应表面淬火做准备。
(4)消除过共析钢中的二次网状渗碳体。正火由于冷却速度较快,二次渗碳体来不及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析出,消除了二次网状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组织准备。
正火与退火相比,不但力学性能高,而且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因此一般应尽量采用正火。
三、共析钢正火工艺后得到的组织是什么?亚共析钢正火后的组织是什么?
共析钢正火工艺后得到的组织是:细珠光体组织。也称为索氏体组织
亚共析钢正火后的组织是:细珠光体组织+铁素体组织

钢管不完全退火是怎么回事客户要求不完全退火。一般的 20#钢管都是不完全退火么

20#钢是低碳来钢,硬度不够强,退火是指源淬火之后,去除残余应力才退火的,否则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损坏,
但是退火会使晶粒变大,应力集中得到缓解,晶粒变大了强度就小了, 细化晶粒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提高强度刚度硬度,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 所以就是不完全退火啦。

㈧ 什么是退火,有什么作用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2)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关于热处理其实还有四把火:正火、退火、淬火、回火。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

七类退火方式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奥氏体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Ⅱ会以网状沿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奥氏体化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奥氏体化后的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适用于A较稳定的钢:高碳钢(wc>0.6%)、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量>10%)。等温退火还有利于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但不适用于大截面钢件和大批量炉料,因为等温退火不易使工件内部或批量工件都达到等温温度。

3、不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过共析钢)经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过共析钢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球化退火是不完全退火的一种。

4、球化退火

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工艺:加热至Ac1以上20~30℃温度,保温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2~4h为宜,冷却方式通常采用炉冷,或在Ar1以下20℃左右进行较长时间等温。

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过共析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的组织是片层状的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 以切削加工,在以后的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得到球状珠光体,在球状珠光体中,渗碳体呈球状的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球状珠光 体与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粗大,冷却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如果过共析钢有网状渗碳体存在时,必须 在球化退火前采用正火工艺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目的: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主要有:

a)一次球化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要求退火前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不允许有渗碳体网存在。

b)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将钢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一般在Ar1以下10~30℃)。等温结束后随炉缓冷到500℃左右即出炉空冷。有周期短,球化组织均匀,质量易控等优点。

c)往复球化退火工艺。

5、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工艺:将钢锭、铸件或锻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消除铸锭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很高,通常为Ac3或Accm以上100~200℃,具体温度视偏析程度及钢种而定,

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小时。扩散退火后需完全退火及正火处理,以细化组织。

应用于一些优质合金钢及偏析较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及钢锭。

6、去应力退火

工艺:将钢件加热至低于Ac1的某一温度(一般为500~650℃),保温,然后随炉冷却。

去应力退火温度低于A1,因此去应力退火不引起组织变化。

目的:消除残余内应力。

7、再结晶退火

再结晶退火又称中间退火,是把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而消除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

再结晶现象的产生,首先必须有一定量的冷塑性变形,其次必须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上。发生再结晶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最低再结晶温度。一般金属材料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

T再=0.4T熔

再结晶退火的加热温度应比最低再结晶温度高100~200℃(钢材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450℃左右),适当保温后缓慢冷却。

退火方法的选用

退火方法的选用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1)亚共析组织的各种钢一般选用完全退火,为了缩短退火时间,可以选用等温退火;

(2)过共析钢一般选用球化退火,要求不高时,可以选用不完全退火。工具钢、轴承钢常选用球化退火。低碳钢或中碳钢的冷挤压件和冷镦件有时也用球化退火;

(3)为了消除加工硬化,可以选用再结晶退火;

(4)为了消除各种加工过程中所引起的内应力,可以选用去应力退火;

(5)有些高级优质合金钢的大型铸钢件,为了改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常选用扩散退火。

㈨ 低、中、高碳钢的含碳量范围是多少正火、退火的区别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1、退火:
退火和正火是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的预备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机器零件,也可以做为最终热处理。
等温退火将奥氏体化后的钢快冷至珠光体形成温度等温保温,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空冷至室温。
球化退火
将过共析碳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2~4h,使片状渗碳体发生不完全溶解断开成细小的链状或点状,弥散分布在奥氏体基体上,在随后的缓冷过程中,或以原有的细小的渗碳体质点为核心,或在奥氏体中富碳区域产生新的核心,形成均匀的颗粒状渗碳体
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1100℃左右,保温10~15h,随炉缓冷到350℃,再出炉空冷。工件经均匀化退火后,奥氏体晶粒十分粗大,必须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缺陷.
去应力退火
将工件随炉缓慢加热到500~650℃,保温,随炉缓慢冷却至200℃出炉空冷。主要用于消除加工应力。
再结晶退火
将材料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
完全退火用于亚共析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等温退火用于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球化退火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均匀化退火用于高质量要求的优质高合金钢的铸锭和成分偏析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去应力退火用于铸件、锻件、焊接件、冷冲压件及机加工件;再结晶退火主要用于去除加工硬化。
2、正火:
将亚共析碳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过共析碳钢加热到Accm以上30~50℃,保温,空气中冷却的方法称为正火。适用于碳素钢及中、低合金钢,因为高合金钢的奥氏体非常稳定,即使在空气中冷却也会获得马氏体组织。对于低碳钢、低碳低合金钢,细化晶粒,提高硬度(140~190HBS),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过共析钢,消除二次网状渗碳体,有利于球化退火的进行。

㈩ 中碳钢改善切削性能为什么用完全退火

1、退火: 退火和正火是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的预备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机器零件,也可以做为最终热处理。 等温退火将奥氏体化后的钢快冷至珠光体形成温度等温保温,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空冷至室温。 球化退火 将过共析碳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2~4h,使片状渗碳体发生不完全溶解断开成细小的链状或点状,弥散分布在奥氏体基体上,在随后的缓冷过程中,或以原有的细小的渗碳体质点为核心,或在奥氏体中富碳区域产生新的核心,形成均匀的颗粒状渗碳体 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1100℃左右,保温10~15h,随炉缓冷到350℃,再出炉空冷。工件经均匀化退火后,奥氏体晶粒十分粗大,必须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缺陷. 去应力退火 将工件随炉缓慢加热到500~650℃,保温,随炉缓慢冷却至200℃出炉空冷。主要用于消除加工应力。 再结晶退火 将材料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 完全退火用于亚共析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等温退火用于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球化退火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均匀化退火用于高质量要求的优质高合金钢的铸锭和成分偏析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去应力退火用于铸件、锻件、焊接件、冷冲压件及机加工件;再结晶退火主要用于去除加工硬化。 2、正火: 将亚共析碳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过共析碳钢加热到Accm以上30~50℃,保温,空气中冷却的方法称为正火。适用于碳素钢及中、低合金钢,因为高合金钢的奥氏体非常稳定,即使在空气中冷却也会获得马氏体组织。对于低碳钢、低碳低合金钢,细化晶粒,提高硬度(140~190HBS),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过共析钢,消除二次网状渗碳体,有利于球化退火的进行。

阅读全文

与低碳钢为什么不适用完全退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包钢筋怎么挣钱 浏览:540
阳台室内护栏在里面怎么装饰 浏览:405
焊缝符号的小旗子什么意思 浏览:336
双相钢管多少钱一吨 浏览:104
1m钢管如何焊接 浏览:769
钢化灰色玻璃透光率多少 浏览:132
柱的钢筋有的有弯钩有的没有软件怎么设置 浏览:709
第三方托管和第三方存管 浏览:287
2排钢筋怎么弄 浏览:963
内丝有裂缝怎么焊接 浏览:190
钢材最低加多少不赔钱 浏览:361
怎么做废钢材回收 浏览:624
什么是模具支掌柱 浏览:975
浙江高压焊管培训 浏览:57
彩钢板屋顶多少一平方米 浏览:621
317l不锈钢哪里买 浏览:552
模具有什么危险吗 浏览:371
怎么辨别钢筋几级几级的 浏览:793
一吨不锈钢酒桶哪里有 浏览:600
310不锈钢用英文怎么表示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