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有啥区别
低碳钢塑性强,强度低,多用于结构承载上;
中碳钢塑性,强度适中,用于机械传动,齿轮等等。
高碳钢强度大,硬度大,用于切削刀具,工具钢
❷ 关于高碳钢和中碳钢制刀的性能差别
其实中抄碳钢和高碳钢简单袭点讲只不过是标号不同吧了,像我们单位里根本就不说什么中炭高炭,而是以标号为标准的,比如钢材中20#到45#就算中炭了(也有说45#算中炭的)60号以上就是高碳钢了,你说网上说的中碳钢作的刀就能砍铁我决的一点都不夸张,能不能砍铁实际有两点你要考虑第一是刀的开口方式比如砍铁的都是(斧口刃)相对锋利度不够,锋利的一般都是(菜刀刃)这个可以参考卖肉的砍骨头的和剔肉的刀的开口方式,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淬火了,一般45#钢材淬火后能保证的硬度在45-50度左右60号钢一般都能在50-70左右当然做刀用不着那么高的硬度一般硬度在50-54就够了,在应就会出现断裂和迸口的现象,从价格上来将中炭和高炭的材料价格一般每公斤相差4-7块钱,一把刀的话估计差价不过几十块左右,多余的部分就是人工了,这个能满足你的问题了,其他的可以在找我聊,做刀的材料上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空间呢
❸ 碳钢和不锈钢哪个更硬,更适合做刀
碳钢和不锈钢的道具, 碳钢个更锋利, 更适合开刃。
碳钢在热处理很好的情况下,可以磨得极其锋专利。而不少不锈钢,比如440C,你是怎么磨都不可能达到碳钢的锋利程度的。
原因在微结构。碳属钢和不锈钢都可能达到一个硬度水平,但是仅有硬度是不够的。
有人提到自锐性,其实就是微小的崩口让碳钢的割断能力提高的性质。
而不锈钢虽然在硬度上可以处理的很高,但是还是在很薄的微观的刃口位置是可弯的而不是崩开的。一旦你热处理到微观上刃口崩开时,可能整个刀的结构强度就变得极差,易断了。而碳钢刀在刃口微观崩开,却能够保证整体强度很好。
简单的说,不锈钢硬也是发粘的,碳钢则是弹性好的硬而发脆的。
❹ 高速钢还是高碳钢硬
高速钢比较硬。
高速钢是一种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热性的工具钢,又称高速工具钢或锋钢,俗称白钢。
高速钢制造切削工具,除因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足够的韧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具有红硬性。
高碳钢在经适当热处理或冷拔硬化后,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高的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尤其是缺口疲劳极限),切削性能尚可,但焊接性能和冷塑性变形能力差。
高碳钢优点:
1、热处理后可以得到高的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
2、退火状态下硬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可切削性。
3、原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
(4)高碳钢和骨头哪个强度大扩展阅读
钢
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钢的化学成分可以有很大变化,只含碳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碳钢)或普通钢;在实际生产中,钢往往根据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锰、镍、钒等等。
人类对钢的应用和研究历史相当悠久,但是直到19世纪贝氏炼钢法发明之前,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钢以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筑业、制造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说钢是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
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304-91《钢分类》描述:“以铁为主要元素、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材料。”其中的一般是指除铬钢外的其他钢种,部分铬钢的含碳量允许大于2%。含碳量大于2%的铁合金是铸铁。其他国际标准如ISO 4948或EN 10020中对钢的定义也与此类似。
严格地说,钢是含碳量在0.0218%-2.11[1]%之间的铁碳合金。我们通常将其与铁合称为钢铁,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其它成分是为了使钢材性能有所区别。以下以字母顺序列出重要的钢材,他们包含以下成分,现将它们的功能特性一并介绍:
碳(Carbon)
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于增加钢材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材拥有0.6%以上的碳,也称为高碳钢。
铬(Chromium)
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拥有13%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尽管这么叫,如果保养不当,所有钢材都会生锈。
锰(Manganese)
重要的奥氏体稳定元素,有助于生成纹理结构,增加坚固性和强度及耐磨损性。在热处理和卷压过程中使钢材内部脱氧,出现在大多数的刀剪用钢材中,除了A-2,L-6和CPM 420V。
钼(Molybdenum)
碳化作用剂,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出现在很多钢材中,空气硬化钢(例如A-2,ATS-34)总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钼,这样它们才能在空气中变硬。
镍(Nickle)
保持强度、抗腐蚀性、和韧性。出现在L-6AUS-6和AUS-8中。
硅(Silicon)
有助于增强强度。和锰一样,硅在钢的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钢材的强度。
钨(Tungsten)
增强抗磨损性。将钨和适当比例的铬或锰混合用于制造高速钢。在高速钢M-2中就含有大量的钨。
钒(Vanadium)
增强抗磨损能力和延展性。在许多种钢材中都含有钒,其中M-2,Vascowear,CPM T440V和420VA含有大量的钒。而BG-42与ATS-34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钒。
磷(Phosphorus)
是有害元素,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出现冷脆性,能使钢的强度显著提高,同时提高大气腐蚀稳定性,含量应该限制在0.05%以下。
硫(Sulfur)
通常硫是有害元素,使钢热脆性大,含量限制在0.05%以下。但是易切削钢的硫含量高,可达0.08%~0.40%。
钢指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根据成分不同,又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根据性能和用途不同,又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应用历史
在人类发明炼铁之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由于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钢的应用一直受到钢的产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的应用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钢可以铸成不锈钢去味皂来出售。不锈钢去味皂是一种用不锈钢打造的特殊钢块,永远不会变小,使用时如同一般香皂的用法,这种不锈钢去味皂来自于德国 ,它不能去污,但能除臭,沾满腥味的手,用不锈钢去味皂洗过30至40秒,能使腥味消失。但通常意义上,此类商业应用并无多大发展前途,因为不锈钢去腥味的特性并不能持久,一般为半年左右,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夸张了其功效,此类产品产地一般在国内,但往往被套上德国技术的称号而牟取暴利。
制取
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 生铁碳含量为2%-4.3%),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其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就成了钢. 多次冶炼精度更高。
结晶
简介
从钢液中产生晶体的过程,也称液态结晶或一次结晶。随着热量的导出,晶体从无到有(形核),由小变大(晶体长大),直至液体全部转为固体(晶体),完成结晶过程。钢液的结晶过程决定着钢锭或铸件的结晶组织及物理、化学不均匀性,从而影响到钢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控制钢的结晶过程是提高钢的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温度范围
钢液不是纯金属,而是以Fe为基的含有一定量C、Si、Mn及其他一些元素的多元合金。因此,它的结晶过程不是在某一固定的温度(熔点)进行,而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在平衡结晶条件下,钢液温度降至其液相线温度(tL)时开始出现晶体,而达到固相线温度(ts)时结晶方告结束。此液相线和固相线间的温度区间,即tL-ts=Δtc。
便称为该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某一钢种的结晶温度范围主要取决于所含元素的性质及其含量,并可由铁与相应元素的二元或三元相图来确定。各元素对结晶温度范围的影响可近似地看成可加和的。即某一具体钢种的结晶温度范围。
结晶两相区
钢液凝固时,在靠近模壁的固相(凝固层)与内部液相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区—两相区(图1),即在凝固着的钢锭内,存在三个区域:固相区、两相区、液相区。钢液的结晶即形核和晶核长大过程只在两相区进行。
钢锭的凝固就是两相区由钢锭表面向锭心的推移过程:当液相等温线到达钢锭内某一部位时,结晶开始;而固相等温线达到某一部位时,该处结晶便告结束,全部转变为固体。液相等温线和固相等温线到达锭内某一指定点的时间间隔,即该点从液相线温度降至固相等温线所经历的时间,称作该点的本地凝固时间,常以q表示之。本地凝固时间与该处的平均冷却速度成反比。
由于钢锭内不同部位的传热条件差异很大,因此不同部位的本地凝固时间会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引起结晶组织的不同。钢锭内液相等温线和固相等温线间的距离称作两相区宽度,以△x表示之。且有。两相区窄有利于柱状晶发展,而两相区宽有利于等轴晶发展。
形成原因
合金凝固时,由于溶质在固相中和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产生选分结晶(也称脱溶或液析)现象。即伴随结晶的进行,在凝固前沿不断有溶质析出(K<1时),使液相同溶质浓度逐渐增加。在平衡结晶时,溶质在固、液两相中的均匀扩散都得以充分进行,因而并不产生偏析。但在钢液的实际凝固过程中,溶质在两相,特别是在固相中的扩散不能充分进行。
结果析出的溶质不断在凝固前沿的母液中富集,形成浓度很高的溶质偏析层,此偏析层内熔体的液相线温度相对于成分未变之母液的液相线温度有所降低,因而使凝固前沿处熔体的过冷减小。这一现象对凝固组织有很大的影响。极端情况下(固相不均化、液相不混合)凝固前沿出现溶质最大的富集情况。
其溶质的分布可用下式来描述:式中C L(x)为距凝固前沿x处液相中溶质浓度;C0为合金熔体中溶质的初始浓度;K为溶质的平衡分配系数,K=C0/CL导;R为结晶速度;DL为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设K为常数(液、固相线为直线),且液相线斜率为m,则与凝固前沿溶质浓度相对应的液相线温度分布可用t L(x) =t0-mC L(x) =t0-mC0(1+1-k/k e -R/DLx)来描述。C L(x)及t L(x)的变化如图2所示。
可见C L(x)随距凝固前沿距离增加而减小,t L(x)随距凝固前沿距离的增加而增高。在凝固前沿(x=O)处。熔体液相线温度tL与熔体实际温度之差称过冷,即Δt =tL-te。当达到稳定态结晶时,凝固前沿处tL=te=ts此时,液相线温度分布曲线与实际温度分布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图2阴影区)称组成过冷区。
组成过冷的出现,必将终止原有凝固界面的继续推进,并且当其凝固前沿前方过冷较大处的过冷超过生核所需的过冷度Δt ﹡ 时,将在凝固界面前方形成新的晶核。这是钢锭结晶组织由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的一种有说服力的解释。
树枝晶生长
晶体生长方式,即凝固前沿推进的方式取决于凝固前沿组成过冷的大小。当组成过冷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时,凝固前沿将由平滑无组织状态演变为胞状直至树枝状、内生生长。对于钢锭的实际凝固条件下,在大部分凝固期间,凝固前沿是以树枝状或内生状态生长,最终得到树枝状晶的晶体结构。
晶体总是以原子排列最紧密的面与液相接触,以使表面能最小。对面心立方晶格的γ一Fe来说,密排面为{111}面,所以开始析出的晶体呈八面体外形。随着结晶的进行,由于选分结晶在凝固前沿形成溶质富集层,这时晶体便从表面溶质浓度富集较少的部位—八面体的顶端沿[111]方向凸出生长,形成树枝晶的一次轴(主干)。
接着,一次轴沿八面体的棱边——溶质浓度次低处优先长粗。当一次轴表面处组成过冷进一步增加时,又会在一次轴晶体缺陷处形成与一次轴相垂直的二次枝晶——二次轴。随后还可能形成三次枝晶、四次枝晶等,每个晶干不断长粗和长出更高次枝晶,直至彼此相遇。最后充满整个树枝晶各枝干间,形成一个晶粒。
根据生长方式的不同,可得到3种不同形状的树枝晶:
柱状晶。只有一个方向上的一次轴得到突出发展的树枝状晶。该一次轴称为主轴。当组成过冷小时,枝晶状长大所得到的柱状晶,二次枝晶不发达,类似于棒状晶。随着组成过冷的增加,柱状晶的高次枝晶逐步得到发展。
等轴晶。各方向都得到较均匀发展的树枝状晶。只有内生生长时才形成等轴晶。
粒状晶。枝晶不发达的树枝状晶,也称球雏晶。只有在散热强度极小时,如钢锭和铸件的热中心处才可见到粒状品。
钢材市场
需求及供给
2012年国内钢市已出现供需僵持的典型特征,6月份每吨钢材价格平均的上下波动幅度不足50元。商家称之为“不上不下的尴尬市场”;建筑钢市难以实现有效的反弹,下游需求整体萎缩[4]。
据监测,整个6月份建筑钢材市场的表现是涨跌均乏力,有人形象地说,不是“涨盘”也不是“跌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冷盘”。建筑钢的终端采购量还是处于低位,往年的季节性特点基本没有体现。一些商家反映,钢市看着好像在筑底,“但到底是不是市场的底,心里却一点没底”。
钢铁业需求萎缩、供给不减的双重矛盾,始终无法在行业的一个“大决心”中得以缓解。钢厂“不痛不痒”的减产,让人感觉厂家处于被不少顾虑牵制的被动状态。据最新数据,5月份国内粗钢和钢材日均产量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前4个月的平均日产水平。
6月中旬国内粗钢日产量的预估值仍在接近200万吨的高位,说明钢厂减产、限产的量还很少。高温多雨的传统消费淡季将至,粗钢产量的高位运行,将使得市场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钢材库存也是这样,虽在下降通道,但周期拉得特别长,主要品种连续18周的减仓幅度尚不足20%。
由于钢铁产量释放无法有效遏制,刺激上游矿价“伺机”上行。6月份以来,内矿价格连续上涨,累计的吨价涨幅已达70元。不过,钢厂的采购还是较为理性,市场成交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态势下,后期矿价进一步上涨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进口铁矿石的报价也在明显回升,1个月内累计吨价涨幅达5美元左右。矿市的悲观心态略有好转,部分钢厂的采购有所增加。但是,矿价一涨,直接的市场反应就是采购商趋于观望,“这也是一种天然的制约”。
钢铁工业运行
一、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2013年1-6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前6个月,粗钢日均产量215.4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86亿吨水平。其中,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的220.8万吨,3-6月份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10万吨以上较高水平。
分省区看,1-6月,河北、江苏两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13.2%,两省合计新增产量占全国2694万吨增量的42.4%,另有山西、辽宁、河南和云南等省增产也在100万吨以上。分企业类型看,1-6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但仍有60%的增产来自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
二、钢材价格低位运行。2013年1-6月,国内钢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随着粗钢产能大幅释放,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材价格步入下降通道,已弱势下跌4个多月。截止7月26日,钢材价格指数降到100.48点,低于年初6.6点。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的八个钢材品种价格比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跌幅5.7%。分品种来看,占我国钢材产量比重较大的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价格跌幅分别达4.9%和6.7%,中厚板和热轧卷板价格跌幅分别达5.7%和9.7%。
三、钢材出口增长较快。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失衡刺激企业出口。1-6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069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钢材683万吨,下降1.8%,进口钢坯和钢锭32万吨,增长50%。将坯材折合粗钢,累计净出口2506万吨,同比增长17.3%,占我国粗钢产量的6.4%。从出口价格看,1-6月出口棒线材均价624.3美元/吨,同比下降18%;板材835.2美元/吨,同比下降2.8%。
四、钢厂及社会库存高位运行。市场供需矛盾向流通领域蔓延,国内钢材库存延续上年末增长态势。3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的2252万吨,比上年最高点增加351万吨,其中建筑钢材库存1432万吨,占库存总量的63.6%。
之后,随着季节性消费增加,库存逐渐回落,7月26日降至1540万吨。市场供大于求也推高钢厂库存,3月中旬重点企业钢材库存创历史记录,达到1451万吨,同比增长29.7%,6月下旬降至1268万吨,仍比年初增长29.9%,比2012年同期增长11.4%。
五、钢厂盈利水平逐月下滑。2013年上半年,冶金行业实现利润736.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54.4亿元,同比增长22.7%。1-5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远不如行业总体水平,并呈逐月下降态势,尽管实现利润增长34%,但也仅有2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19%。5月当月,8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利润1.5亿元,连续5个月环比下滑,其中34家亏损,亏损面高达40%。
六、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2013年1-6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2012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
相关观点
相关机构分析师认为,工地开工以及施工进度没有明显的加快动向,建筑钢的需求释放总体仍将处于低位。在需求无法有效启动的情况下,如果要打破钢市供需僵持的局面,只有倒逼钢厂实质性减产,进而拉动原料价格合理回归,逐步减轻钢市供需的失衡状态。在这个实质性进程没有有效启动之前,钢市只能延续震荡筑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
❺ 钢与铁哪个硬些,哪个强度高些
钢铁都铁碳合金,说二者都黑色金属. 所谓熟铁种规范叫.般指低碳钢. 严格说,含碳量0.02%铁碳合金叫做纯铁,含碳量0.02--6.67%铁碳合金叫做钢,含碳量6.67%铁碳合金叫做铁. 纯铁比钢软且强度低;铁比钢硬强度比钢强度低。
钢与铁的区别:
区别在于碳含量不同。钢是铁合金的总称,碳质量百分比在0.02%和2.04%之间。钢的化学成分可以有很大差异。仅含碳的钢称为碳钢(碳钢)或普通钢。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Fe,其原子序数为26,是最常用的金属。它是一种过渡金属。它是地壳中第二高的金属元素。
通常把含碳量少于0.02%的叫熟铁,大于2.11%到4.3%的叫生铁,而中间的就是钢。
碳元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铁的性能。可以理解为碳含量越多铁就越硬,但是越脆;反之,就软,延展性好。
熟铁
熟铁是由生铁精炼而成的比较纯的铁。含碳量在0.02%以下,又叫锻铁、纯铁。熟铁质地很软,塑性好,延展性好,可以拉成丝,强度和硬度均较低,容易锻造和焊接。
熟铁的用途:一种是用作电磁材料,因为熟铁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可用于各种铁芯。一种是作为深冲材料用的,因为可以冲压成极复杂的形状。
看看做的漂亮的工艺品。
生铁
生铁性能为坚硬、耐磨、铸造性好,但生铁脆,不能锻压。
如果以生铁里面碳的形态分,生铁可以分成:白口铁、灰口铁和球磨铸铁等。
白口铁:碳主要以碳化铁的形态存在,其断面呈白色,通常又叫白口铁。这种生铁性能坚硬而脆,一般都用做炼钢的原料。
❻ 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的硬度比较
高碳钢韧性最差,硬度最大,其次是中碳钢,韧性最好是低碳钢,硬度最小
❼ 人的骨头硬还是车硬
人的骨头有多硬?人的骨头是硬的。如果钢的硬度是7-8,最硬的骨头的硬度可以达到4-5,这相当硬,但它仍然没有钢那么硬。我从人车碰撞试验中了解到,车身的硬度比人体的硬度高很多,所以车比较硬。原因如下:
总而言之,骨头并不比钢硬。根据中国北方健康汉族人的骨密度,确定各年龄组骨密度峰值的年龄、大小和正常值。采用DXA测量腰椎L2-L4和髋部的骨密度。结果表明,男性骨密度峰值年龄为20~24岁,L2~L4骨密度为1.228(g/cm3);女性腰椎的峰值年龄为30-34岁,值为1.197(g/cm3)。髋部骨密度峰值年龄为25~29岁。普通碳钢的密度为7.85g/cm3。骨的硬度低于钢的硬度°
❽ 高碳钢和高强钢区别
是。
我是学理工的。
据我们所知,所谓高碳钢是说钢的材料,而高强钢是说钢的强度。
高碳钢属于高强钢。
但高强钢不止是高碳钢。
❾ 高碳钢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高碳钢优点:
1、热处理后可以得到高的硬度(HRC60一65)和较好的耐磨性。
2、退火状态下硬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可切削性。
3、原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
高碳钢其缺点是:
1、热硬性差,当刀具工作温度大于200℃时,其硬度和耐磨性急剧下降。
2、淬透性低。水淬时完全淬透的直径一般仅为15一18mm;油淬时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径或厚度仅为6mm左右,并易变形开裂。
高碳钢的硬度、强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固溶的碳量,并随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碳量超过0.6%时,淬火后硬度不再增加,只是过剩的碳化物数量增多,钢的耐磨性略有增加,而塑性、韧性和弹性有所降低。为此,常根据使用条件和对钢的强度、韧性匹配来选用不同的钢号。例如,制造受力不大的弹簧或簧式零件,可选择较低碳量的65钢。
一般高碳钢可用电炉、平炉、氧气转炉生产。要求质量较高或特殊质量时可采用电炉冶炼加真空自耗或电渣重熔。冶熔时,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特别是硫和磷的含量。为减少偏析,提高等向性能,钢锭可进行高温扩散退火(对工具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过共析钢的停锻(轧)温度要求低(约800℃),锻轧成材后应避免粗大网状碳化物的析出,在700℃以下应注意缓冷,以防热应力造成裂纹。热处理或热加工过程中要防止表面脱碳(对弹簧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要有足够的压缩比,以保证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❿ 钨钢,白钢,高碳钢,高速钢,65锰哪个材质硬度最高
最硬的钢是高速钢,又称高速工具钢或锋钢,俗称白钢。超硬型高速钢硬度可达HRC68~70。经淬火处理的钢不一定是最硬的。
高速钢的热处理工艺较为复杂,必须经过淬火、回火等一系列过程。淬火时由于它的导热性差一般分两阶段进行。先在800~850℃预热(以免引起大的热应力),然后迅速加 热到淬火温度1190~1290℃(不同牌号实际使用时温度有区别),后油冷或空冷或充气体冷却。
工厂均采用盐炉加热,现真空炉使用也相当广泛。淬火后因内部组织还保留一部分(约30%)残余奥氏体没有转变成马氏体,影响了高速钢的性能。为使残余奥氏体转变,进一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一般要进行2~3次回火,回火温度560℃,每次保温1小时。
通常采用电炉生产,曾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高速钢,使碳化物呈极细小的颗粒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上,提高了使用寿命。
高速钢的成分和其他钢材一样,以铁为最主要的组成元素,并在冶炼时尽量把硫和磷等杂质清除。
高速钢含有百分之0.6至1.3的碳,并在提炼时加入钨、铬、钼、钴、钒和锰,成为一种合金钢。其中钨、钼和钴能够提升钢材的高温强度,铬的加入能够增强钢材的抗氧化能力和耐磨性,钒可提升抗冲击性能,而锰的加入可改善钢材的韧性。
高速钢经过多年发展,由不同元素组成的高速钢相继出现。因此不同类型的高速钢,其组成元素也有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