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焊接工艺评定焊缝不合格可以返修吗
焊接工艺评定焊缝不合格是可以返修的,像气孔、未焊透这样的都是可以的,可以进一步焊接或者改变焊接方法。但是如果你这个缺陷是非常严重的话,就不建议返修了重新焊吧
❷ 《容规》对压力容器的焊缝返修有哪些要求
你好,《容规》对压力容器的焊缝返修的要求如下:
1、受压元件焊缝的返修必须进回行焊评
2、焊缝答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
2次,如超过
次,如超过
2次,返修前应当经过制造单位
次,返修前应当经过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望采纳,谢谢。
❸ 焊缝检测到裂纹如何处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7-23
❹ 焊接缺陷返修,其要求有哪些
一焊缝形状缺陷,焊缝尺寸不符要求,——预防措施,选择适当的坡口角度提高回装配质量正确选择答焊接工艺参数提高焊工的操作水平。2咬边——3末焊透。4末熔合。预防措施。选择正确的焊接电流和速度,仔细清理层间和母材边缘的氧化物等。 二气孔和夹渣。裂纹,再热裂纹。预防措施,要正确选择焊条和焊剂,直流正反接地,和正确的焊接工艺参数。
❺ 焊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焊接中的局部变形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产生原因
(1)加工件的刚性小或不均匀,焊后收缩,变性不一致。(2)加工件本身焊缝布置不均,导致收缩不均匀,焊缝多的部位收缩大、变形也大。(3)加工人员操作不当,未对称分层、分段、间断施焊,焊接电流、速度、方向不一致,造成加工件变形的不一致。(4)焊接时咬肉过大,引起焊接应力集中和过量变形。5)焊接放置不平,应力集中释放时引起变形。
(二)预防措施
(1)设计时尽量使工件各部分刚度和焊缝均匀布置,对称设置焊缝减少交叉和密集焊缝。(2)制定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少变形。如先焊主焊缝后焊次要焊缝,先焊对称部位的焊缝后焊非对称焊缝, 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后焊收缩量小的焊缝,先焊对接焊缝后焊角焊缝。(3)对尺寸大焊缝多的工件,采用分段、分层、间断施焊,并控制电流、速度、方向一致。(4)手工焊接较长焊缝时, 应采用分段进行间断焊接法, 由工件的中间向两头退焊,焊接时人员应对称分散布置,避免由于热量集中引起变形。(5)大型工件如形状不对称,应将小部件组焊矫正完变形后,在进行装配焊接,以减少整体变形。(6)工件焊接时应经常翻动,使变形互相抵消。(7)对于焊后易产生角变形的零部件,应在焊前进行预变形处理,如钢板v 形坡口对接,在焊接前应将接口适当垫高,这样可使焊后变平。(8)通过外焊加固件增大工件的刚性来限制焊接变形,加固件的位置应设在收缩应力的反面。
(三)处理方法
对已变形的工件,如变形不大,可采用火烤矫正。如变形较大,采用边烤边用千斤顶顶的方法矫正。
二 钢结构焊接裂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热裂纹
热裂纹是指高温下所产生的裂纹, 又称高温裂纹或结晶裂纹,通常产生在焊缝内部,有时也可能出现在热影响区,表现形式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根部裂纹弧坑裂纹和热影响区裂纹。其产生原因是由于焊接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存在着偏析现象,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在结晶过程中以液态间层形式存在从而形成偏析,凝固以后强度也较低,当焊接应力足够大时,就会将液态间层或刚凝固不久的固态金属拉开形成裂纹。此外, 如果母材的晶界上也存在有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当焊接拉应力足够大时,也会被拉开。总之,热裂纹的产生是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其产生原因,其预防措施如下:
(1)限制母材及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和保护气体)中易偏析元素和有害杂质的含量,特别应控制硫、磷的含量和降低含碳 ,一般用于焊接的钢材中硫的含量不应大于0.04 5% ,磷的含量不应大于0.055% ;另外钢材含碳量越离,焊接性能越差,一般焊缝中碳的含量控制在0.10% 以下时,热裂纹敏感性可大大降低。(2)调整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品粒,以提高其塑性,减少或分散偏析程度,控制低熔点共品的有害影响。(3)采用碱性焊条或焊剂,以降低焊缝中的杂质含摄,改善结晶时的偏析程度。(4)适当提高焊缝的形状系数,采用多层多道焊接方法, 避免中心线偏析,可防止中心线裂纹。(5)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超,整体预热和锤击法,收弧时填满弧坑等工艺措施。
(二) 冷裂纹
冷裂纹一般是指焊缝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到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300— 200℃以下)产生的,可以在焊接后立即出现,也可以在焊接以后的较长时间才发生, 故也称为延迟裂纹。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有3个:焊接接头形成淬硬组织;扩散氢的存在和浓集;存在着较大的焊接拉伸应力。其预防措施主要有:
(1)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和线能 ,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状态, 如焊前预热、控制层问温度、焊后缓冷或后热等以加快氢分子逸出。(2)采用碱性焊条或焊剂,以降低焊缝中的扩散氧含量。(3)焊条和焊剂在使用前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烘干(低氢焊条300℃ ~3 50℃保温lh;酸性焊条l 00℃ ~l50℃保温lh;焊剂200℃~250。C保温2h),认真清理坡口和焊丝,太除油污、水分和锈斑等脏物,以减少氢的来源。(4)焊后及时进行热处理.一是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内应力,使淬火组织回火,改善其韧性;二:是进行消氢处理, 使氢从焊接接头中充分逸出。(5)提高钢材质量,减少钢材中的层状夹杂物。(6)采取可降低焊接应力的各种工艺措施。
三、钢结构焊接检验中的相关问题
(一)焊缝等级、检验等级、评定
等级的区别与联系要求进行内部质量探伤的焊缝,按质量等级分一级和二级,称一级焊缝和二级焊缝,此即为焊缝等级。检验等级系指检验检测达到的精度,即检测仪器与检测方法结合而得到的检测结果的精确程度。超声波探伤采用G B /T ll 34 5 l 9 89标准按检测等级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级别,射线探伤采用GB/T 3 3 2 3一l 9 8 7标准按检测等级由低到高分为A、A B、B三个级别,它们分别规定了手工超声波探伤的检测方法、探测面、检测范围和允许缺陷当量(dB值)以及射线探伤所要达到的灵敏度(透照厚度与像质计的关系)。
评定级别是指探伤人员在检出缺陷后依据标准对缺陷测量进而确定的焊缝内部质量级别。具体来说,超声波探伤指对波高在测长线与判废线之间(Ⅱ区)缺陷测长后,依标准GB/Tl1345 l989表6进行缺陷定级;射线探伤是指测量底片上缺陷指示长度和大小,依标准GB /T3 3 2 3一l987表6.表7、表9、表l0并综合评级(见该标准l 6.1~l 6.4),这一条是每一个探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
(二)超标缺陷处理与复探、扩探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只规定了检测方法.检测比例和合格级别, 对于缺陷的处理没有明确要求。
参照JG l 8 l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和其他行业焊接检验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十检出的缺陷可作如下处理:(1)检测出的不允许缺陷必须返修,返修后按同种检测方法检测合格后方认为该焊缝合格。(2)对要求抽查检验的焊缝,发现不允许缺陷后,应在被检测区域两端整条焊缝长度的各l 0%且不小于00inin(长度允许时)的区域扩检。a)若在扩检区域未发现超标缺陷,应认为该焊缝合格。b)若在扩检区域发现超标缺陷,则该条焊缝全检。(3)对于现场安装要求抽查检验的焊缝,发现不允许缺陷后,按下述原则扩检;a)增加该类型同一焊工焊接的两条焊缝检测,若此两条扩检焊缝未发现超标缺陷,应认为该批焊缝合格。b)若此两条扩检焊缝发现超标缺陷, 则每一条含超标缺陷的焊缝按卜述原则再各抽检两条焊缝。C)若再次抽检的焊缝未发现超标缺陷,应认为该批焊缝合格。d)若再次抽检的焊缝仍发现有超标缺陷, 则该焊工焊接的该类型焊缝全检。同时,可协商适当增加其余焊缝检测比例。
❻ 焊口怎样重新焊接
焊缝返修有如下几种情况:
1、如果角焊缝焊脚尺寸小的比较多,可以采用多层多道焊,像燕子垒窝一样,从下向上,一层一层的焊到尺寸要求。
2、如果角焊缝,焊角不大,小于4-7mm,焊脚尺寸不足,需要刨掉或磨掉,重新焊接。
3、如果焊缝存在焊接缺陷(气孔、夹渣、裂纹和未焊透等缺陷),需将缺陷清理干净,对接接头需重新开坡口,然后再进行焊接。开坡口时,注意坡口的角度60度,坡口面要清理出金属光泽,避免尖角,必要时(铸铁焊)打止裂孔。
4、焊接时,注意一次焊接厚度不能超多3-5mm,层间清理干净。
❼ 焊接返修工艺要求
焊缝进行返修时,其返修要求如下: (1)焊缝的返修应由合格的焊工担任。返修工艺措施应得到焊接技术负责人的同意。 压力容器上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应超过2次。对经过2次返修仍不合格的焊缝,如再进行返修,应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返修的次数、部位和无损探伤结果等,应记入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中。锅炉同一位置上的返修不得超过3次。 (2)要求焊后热处理的锅炉、压力容器,应在热处理前返修;如在热处理后返修,返修后应再做热处理。 (3)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返修部位仍需保证原有要求。 (4)压力试验后,一般不应进行焊缝返修。确需返修的,返修部位必须按原要求经无损探伤检验合格。由于焊缝或接管泄漏而进行的返修,或返修深度大于1/2壁厚的压力容器,还应重新作压力试验。 焊缝多次返修,即使是无损探伤、力学性能试验和金相检验都未发现异常,但仍然对焊接接头质量有不良的影响。首先,由于焊接次数的增加,焊缝金属中溶解的氢气向过热区扩散量必然增加,成为产生热影响区冷裂纹、延迟裂纹的隐患;其次是过热区的晶粒因多次过热而长得更大,造成组织不均匀和力学性能下降。因此焊缝返修前应先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制订可行的返修方案 ,才能进行返修。
❽ 焊缝返修应如何控制
焊缝返修控制办法:
1、对于裂纹等有严重扩展倾向的缺陷,应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原因,制 订措施后,方能进行返修。当缺陷深度较大时,必须先将裂纹的起终点准确判断清楚,在裂纹两端部钻孔控制住裂纹的扩展,再根据材质、缺陷大小、返修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将缺陷清除,并经着色检查确定无缺陷后,方能进行焊接。
2、不透钢的返修,应采用机械切割,以减少热量输入,并彻底清除渗碳 层,露出金属光泽后方可焊接。
3、判断缺陷部位,正确选择清除缺陷方法,确实将缺陷清除干净后,方 能进行补焊。
4、须经过同类、同组产品考试合格且较有经验的焊工担任,施焊时要特 别精心细致。
5、补焊时,必须严格控制焊接规范及层间温度,防止焊道过热以致造成 返修部位焊缝机械性能下降。应尽量采用小规范的多层多道焊接,不允许以大幅度横向摆动,慢速堆焊的方法进行补焊。
6、要特别注意起弧和收弧处的焊接质量,多层多道焊时,每道焊接的起 弧,收弧处应尽量错开。
7、每焊完一遍之后,要认真清渣,发现缺陷及时清除后,再继续施焊。
8、 对要求预热的材质,返修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温度进行预热,返修中应始终保持不低于所要求的预热温度,返修后必要时进行后热消氢处理。
9、返修后的补焊焊缝必须修磨表面,使其外形与原焊缝大体一致,不得过宽过高。
❾ 焊缝返修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焊缝不能多次返修
焊缝进行返修时,其返修要求如下: (1)焊缝的返修应由合格的焊工担任。返修工艺措施应得到焊接技术负责人的同意。 压力容器上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应超过2次。对经过2次返修仍不合格的焊缝,如再进行返修,应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返修的次数、部位和无损探伤结果等,应记入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中。锅炉同一位置上的返修不得超过3次。 (2)要求焊后热处理的锅炉、压力容器,应在热处理前返修;如在热处理后返修,返修后应再做热处理。 (3)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返修部位仍需保证原有要求。 (4)压力试验后,一般不应进行焊缝返修。确需返修的,返修部位必须按原要求经无损探伤检验合格。由于焊缝或接管泄漏而进行的返修,或返修深度大于1/2壁厚的压力容器,还应重新作压力试验。 焊缝多次返修,即使是无损探伤、力学性能试验和金相检验都未发现异常,但仍然对焊接接头质量有不良的影响。首先,由于焊接次数的增加,焊缝金属中溶解的氢气向过热区扩散量必然增加,成为产生热影响区冷裂纹、延迟裂纹的隐患;其次是过热区的晶粒因多次过热而长得更大,造成组织不均匀和力学性能下降。因此焊缝返修前应先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制订可行的返修方案 ,才能进行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