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低碳钢金相组织
样不好,不应该有石墨化。抛光不腐蚀看铸铁石墨,现在你可能腐蚀了。做好了再看。
② 碳钢金相组织是什么
这需要看是在什么状态下,同样的含碳量在正火,退火,淬火,回火,每种状态的组织都不一样,每种状态使用的温度不一样组织也不一样。你所发的两张图太模糊看不清。
③ 金相组织的分析原理是什么
通俗的说,热来处理后会自得到不同的组织,每种组织有自己的形貌特征。每种组织的耐腐蚀性也有差异,因此通过制样,腐蚀,微观组织会出现不同的衬度或者说灰度,也就是说腐蚀后的金相试样微观表面是坑坑洼洼的,很多沟壑。这样我们就能在金相显微镜下区分和识别各种组织了
④ 低碳钢7个碳为什么出裂缝
然后晶核吸附周围液体的原子进行长大,由于晶体是沿着与导热方向相反的方向成长,同时它也向着两侧方向成长,但由于受到相邻的正在生长的晶体所阻挡,因此晶体形成柱状形态的晶体称为柱状晶。
此外,在一定条件下,熔池中的液体金属在凝固时也会产生自发晶核,如果散热是沿各个方向进行,则晶体就沿各个方向均匀地长成晶粒状晶体,这种晶体称为等轴晶。焊缝中通常见到的柱状晶,在一定条件下,焊缝中心也会出现等轴晶。
二、焊缝的二次结晶组织有何特征?
答:焊缝金属的组织,在一次结晶之后金属继续冷却到相变温度以下,又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如低碳钢焊接时,一次结晶的晶粒都是奥氏体晶粒,当冷却到低于相变温度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所以二次结晶后的组织大部分是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
但由于焊缝的冷却速度较快,所得珠光体含量一般比平衡组织中的含量大,冷却速度越快,珠光体含量越高,而铁素体量越少,硬度和强度也都有所提高,而塑性和韧性则有所降低。经二次结晶后,得到室温下的实际组织。不同钢材在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焊缝组织是不同的。
三、以低碳钢为例说明焊缝金属二次结晶后得到什么组织?
答:以低塑钢为例,一次结晶的组织为奥氏体,焊缝金属固态相变过程称为焊缝金属的二次结晶。二次结晶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在低碳钢的平衡组织中,焊缝金属含碳量很低,其组织为粗大的柱状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由于焊缝冷却速度大,铁素体不能按铁碳相图全部析出,结果珠光体的含量一般都较平缓组织中的含量大。冷却速度大还会使晶粒细化,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也有所提高。由于铁素体的减少和珠光体的增加也会使硬度增加,而塑性下降。
因此,焊缝最后得到的组织是由金属的成分和冷却条件来决定的。由于焊接过程的特点,焊缝金属组织较细,所以焊缝金属比铸造状态组织性能要好。
四、试述异种金属焊接的特点有哪些?
答:1)异种金属焊接的特点,主要在于熔敷金属和焊缝的合金成分明显的差异,随着焊缝的形状、母材厚度、焊条药皮或焊剂,保护气体种类的不同,焊接熔池的行为也不一致,
因此,母材的融化量也也不一样,熔敷金属与母材融化区域的化学成分的浓度相互稀释的作用也将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各随区域化学成分的不均匀程度不仅取决于焊件和填充材料各自的原始成分同时也焊接工艺不同而变化。
⑤ 低碳钢的微观组织是什么
低碳钢的微观组织是铁素体,
铁素体晶界圆滑,
晶内很少见孪晶或滑移线,
颜色浅绿、发亮,深腐蚀后发暗。
钢中铁素体以片状、块状、针状和网状存在。
⑥ 低碳钢组织性能
低碳钢为塑性材料.开始时遵守胡克定律沿直线上升,比例极限以后变形加快,但无内明显屈服阶段。容相反地,图形逐渐向上弯曲。这是因为在过了比例极限后,随着塑性变形的迅速增长,而试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因而承受的载荷也随之增大。
从实验我们知道,低碳钢试件可以被压成极簿的平板而一般不破坏。因此,其强度极限一般是不能确定的。我们只能确定的是压缩的屈服极限应力。
⑦ 低碳钢基本组织
低碳钢基本组织主要是铁素体。
低碳钢退火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其强度和硬度较低,塑性和韧性较好。因此,其冷成形性良好可采用卷边、折弯、冲压等方法进行冷成形。这种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碳含量很低的低碳钢硬度很低,切削加工性不佳,正火处理可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
低碳钢有较大的时效倾向,既有淬火时效倾向,还有形变时效倾向。当钢从高温较快冷却时,铁素体刮碳、氮过饱和,它在常温也能缓慢地形成铁的碳氮物,因而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淬火时效。低碳钢即使不淬火而空冷也会产生时效。低碳钢经形变产生大量位错,铁素体中自碳、氮原子与位错发生弹性交互作用,碳、氮原子聚集在位错线周围。这种碳、氮原子与位错线的结合体称岁柯氏气团(柯垂耳气团)。它会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形变时效。形变时要比淬火时效对低碳钢的塑性和韧性有更大的危害性,在低碳钢的拉伸曲线上有明显的上、下两个屈服点。自上屈服点出现直到屈服延伸结束,在试样表面出现由于不均匀变形而形成的表面皱褶带,称为吕德斯带。不少冲压件往往因此而报废。其防止方法有两种。一种高预形变法,预形变的钢放置一段时间后冲压时也会产生吕德斯带,因此预形变的钢在冲压之前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另一种是钢中加入铝或钛,使其与氮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防止形成柯氏气团引起的形变时效。
⑧ 低碳钢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后金相组织最表面应为什么心部组织为(在渗透情况下)
最表面是碳化物,马氏体,残奥。芯部为马氏体
⑨ 为什么要做金相实验
金相组织,用金相方法观察到的金属及合金的内部组织.可以分为:1.宏观组织.2.显微组织.
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1.奥氏体 -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6.下贝氏体-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7.粒状贝氏体-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
8.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
9.马氏体-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120o角排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清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隐晶马氏体。
10.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织 它由马氏体在150~250℃时回火形成。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11.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12.回火索氏体- 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
13.莱氏体- 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
14.粒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
它是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
15.魏氏组织- 如果奥氏体晶粒比较粗大,冷却速度又比较适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针状(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称为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中魏氏组织的铁素体的形态有片状、羽毛状或三角形,粗大铁素体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同时向晶内生长。过共析钢中魏氏组织渗碳体的形态有针状或杆状,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粒的内部。
⑩ Q235 金相组织是什么
q235退火后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
q235淬透性很差,一般水冷或盐版水冷能淬得马氏体,退火再淬火后的金权相组织为板条马氏体。
q235是低碳的碳素结构钢,淬硬性不高,一般采取高淬低回的工艺,所以退火后淬火然后再回火的金相组织是回火马氏体
应力腐蚀只发生在特定的介质环境和材料下,氯化钠对q235钢的应力腐蚀并不敏感,氯化钠主要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容易引起“氯脆”,低碳钢主要对氢氧化钠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比较敏感
ps:文字就说这么多了,需要金相图片请站内信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