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钢板导热系数的问题 急
缺少条件:钢板多厚?左侧气流速度?气流初始温度?另外,沿气流方向上不同位置,温度也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气流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⑵ 导热系数如何测算
导热抄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袭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秒内(1s),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 (W/(m·K),此处为K可用℃代替)。另外,导热系数是针对均质材料而言的,实际情况下,还存在有多孔、多层、多结构、各向异性材料,此种材料获得的导热系数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导热性能的表现,也称之为平均导热系数。
⑶ 导热系数计算
根据φ=-λA*(dt/dx)计算
其中φ为热流量,λ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dt表示微元厚度两面的的温差,dx表示微元厚度。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⑷ 金属的导热系数
金属电导和导热系数(也叫热导)之间有数学关系,叫做魏德曼—弗兰兹定律(Wiedemann-Franz Law):在不太低的温度下,金属的导热系数与电导率之比正比于温度,其中比例常数的值不依赖于具体的金属。
用公式表示即为:[公式],其中[公式]为导热系数,[公式]为电导率,[公式]为一个不依赖于具体金属而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之后洛伦兹(Lorenz)将这个公式推广为:[公式],[公式]为热力学温度,[公式]为洛伦兹常数。[公式].
当然,这个规律只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成立,在温度较低时,[公式]就不再是常数了。
通常的金属材料可以这样来看待,原子核和内壳层电子组成的原子实(也可以简称为原子)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离子晶体是库伦作用、原子晶体是化学键作用,分子晶体是范德瓦耳斯力或氢键作用)按照规则排布(不考虑缺陷),不能随便运动(不然的话材料就散开,不再是固体了),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作用较小,可以在整个金属中自由运动(量子力学能带理论的结果)。
在通常的金属材料中(不考虑重费米子金属、半金属等复杂情况),起导电作用的是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会沿着电场的反方向运动(其实是一个费米球漂移,用玻尔兹曼方程描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这么理解),自由电子越多,受到的散射(受到晶格缺陷等障碍阻止其沿着电场方向运动,这些散射也是电阻产生的根源)越少,导电性就越好。
而在通常金属中起导热作用的有两个部分。其一也是自由电子,热电子会在温度场下扩散(也用玻尔兹曼方程描述,把电场变成温度梯度场即可)。简单地说就是温度高的自由电子会运动加快,它们会迅速向四处扩散,和冷电子(温度低的电子)通过碰撞交换能量,把热量传导开来。同导电性一样,自由电子越多,受到的散射越少,电子的导热性就越好。其二是晶格振动,在金属(其他晶体材料也是一样)中,原子实虽然不能自由运动,但它们可以在格点(晶体结构给他们规定的准确位置)周围作微小的集体振动(原子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就相当于手拉着手,一个原子振动也会带动其他原子振动),形成格波(类似于集体舞),可以把它们看成一种准粒子(其实并不存在,但和粒子的作用一样)——声子。温度高的地方晶格振动更加剧烈,也可以将热量传导到温度低的地方,可以认为是高温的地方产生的声子扩散到低温的地方。在低温的时候,晶格振动不太剧烈,声子数目较少,它们之间相互碰撞的可能性也较少(可以这么认为),平均自由程(一个声子在两次碰撞之间运动的距离)长,晶格导热能力也就较强。在温度较高时,晶格振动剧烈,声子很多,相互碰撞的几率大大增加,声子的平均自由程也大大减小,晶格导热能力也大大降低,所以就可以忽略了。而自由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电子的平均自由程主要取决于声子和电子的碰撞(也即电子和振动的晶格原子的碰撞),而不是电子和电子的碰撞,所以一般金属的电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是电子和声子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必须要注意。
总之,在温度较高时,晶格热导可以忽略,主要是电子热导起作用,而电子热导和电子电导在一定的温度下是成正比的(都取决于自由电子的数目和平均自由程),所以电导和导热系数也就成正比。而温度较低时,必须要考虑晶格热导,魏德曼—弗兰兹定律就不再成立了。
题主的这个问题是固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正好是我的专业,而我好久都没有答过物理问题了,所以才有这么一答。考虑到题主可能不是物理专业的,所以我尽量采用了通俗一点的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没有完全从专业的角度来谈(说到了一些专业术语,如玻尔兹曼方程、准粒子、平均自由程)。当然,一旦通俗,很多地方就难免不太严谨,但道理的确是这样,是没有大错误的。要真正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必须要懂《固体物理》才行,这个问题必须要综合利用《固体物理》中几个不同板块的知识才能解释清楚。
⑸ 计算导热系数的公式
根据φ=-λA*(dt/dx)计算
其中φ为热流量,λ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dt表示微元厚度两面的的温差,dx表示微元厚度。
⑹ 钢材的导热系数如何测量
钢材的导热系数可以使用激光法测试。
通过测试钢材的热扩散系数,计算版出导热系数。权
刘老师那儿有激光导热系数测试仪http://www.receshi.com/
,还可测量热扩散系数和比热。
⑺ 导热系数计算公式
根据φ=-λA*(dt/dx)计算
其中φ为热流量,λ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dt表示微元厚度两面的的温差,dx表示微元厚度。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 (W/(m·K),此处为K可用℃代替)。
导热系数是建筑材料最重要的热湿物性参数之一,与建筑能耗、室内环境及很多其他热湿过程息息相关。
导热系数仅针对存在导热的传热形式,当存在其他形式的热传递形式时,如辐射、对流和传质等多种传热形式时的复合传热关系,该性质通常被称为表观导热系数、显性导热系数或有效导热系数。
此外,导热系数是针对均质材料而言的,实际情况下,还存在有多孔、多层、多结构、各向异性材料,此种材料获得的导热系数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导热性能的表现,也称之为平均导热系数。
(7)如何计算镀锌钢板的导热系数扩展阅读:
不同物质导热系数各不相同;相同物质的导热系数与其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同一物质的含水率低、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一般来说,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的大,而液体的又要比气体的大。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种状态分子间距不同所导致。现在工程计算上用的系数值都是由专门试验测定出来的。
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含湿量的增大,所测5种典型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都呈增大的趋势。下面从微观机理上对此加以分析。对多孔材料而言,当其受潮后,液态水会替代微孔中原有的空气。
而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导热系数(约为0.59W/(m·K))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约为0.026W/(m·K))。
因此,含湿材料的导热系数会大于干燥材料的导热系数,且含湿量越高,导热系数也越大。若在低温下水分凝结成冰,由于冰的导热系数高达2.2W/(m·K)),因此材料整体的导热系数也将增大。
与受潮带来的影响不同,温度升高会引起分子热运动的加快,促进固体骨架的导热及孔隙内流体的对流传热。此外,孔壁之间的辐射换热也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若材料含湿,则温度梯度还可能造成重要影响:温度梯度将形成蒸汽压梯度,使水蒸气从高温侧向低温侧迁移。
在特定条件下,水蒸气可能在低温侧发生冷凝,形成的液态水又将在毛细压力的驱动下从低温侧向高温侧迁移。如此循环往复,类似于热管的强化换热作用,使材料表现出来的导热系数明显增大。
⑻ 导热系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其中φ为热流量,λ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dt表示微元厚度两面的的温差,dx表示微元厚度
⑼ 0.5mm钢板的导热系数标准应该是多少
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厚度没有关系。
钢的导热系数:45 W/m·K
固体 专温度,属℃ 导热系数λ,W/m·K
铝 300 230
镉 18 94
铜 100 377
熟铁 18 61
铸铁 53 48
铅 100 33
镍 100 57
银 100 412
钢(1%C) 18 45
船舶用金属 30 113
青铜 189
不锈钢 20 16
石墨 0 151
石棉板 50 0.17
石棉 0~100 0.15
混凝土 0~100 1.28
耐火砖 1.04
保温砖 0~100 0.12~0.21
建筑砖 20 0.69
绒毛毯 0~100 0.047
棉毛 30 0.050
玻璃
30 1.09
云母 50 0.43
硬橡皮 0 0.15
锯屑 20 0.052
软木 30 0.043
玻璃毛 -- 0.041
85%氧化镁 -- 0.070
TDD(岩棉)保温一体板 70 0.040
TDD(XPS板)保温一体板 25 0.028
TDD(真空绝热)保温一体板 25 0.006
TDD真空绝热保温板 25 0.006
ABS -- 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