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攻牙丝锥断了怎么办
攻牙丝锥断了取出方法:
方法一:一般是用一个小冲子慢慢的冲出来,或者把丝锥敲碎,自制一个三爪的专用工具伸到容屑槽中旋出来,大丝锥可以用电焊堆出来,或者用火焰吧丝锥烧退火之后用电钻弄掉,电火花进行烧蚀,用一根8个的丝锥拧上两个螺母,然后用三根钢丝穿到容屑槽中,对准孔里面的丝锥的容屑槽,看看能不能拧动,工件不大的话放在火里面烧红之后再拧。
方法二:材料是高速工具钢,如果采用取丝器不能取出时,可用氧气加热到1200-1300度之间然后水冷使其开裂再用相应之物敲掉碎裂的断锥。
一般条件下,铸铁件攻丝时的断锥,用取丝器很容易取出,这是由于脆性材料在攻丝过程挤压变形较小,是直接切削形成螺孔,而钢件在攻丝过程中由于其塑性较好,因此一部分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增加螺纹高度,同时也增加了丝锥与螺孔螺纹牙型面的磨擦力,导致丝锥不易取出。但是钢在1200度左右仍在奥氏体固相区,短时间加热不会引起晶粒长大而影响材料力学性能。
2. 螺纹攻丝断了怎么办
丝攻断了有两种情况:丝攻断在工件表面之下(俗称:断在里面)、丝攻断在工件表面之上(也就是工件外面还有一段残丝攻,俗称:断在外面),处理方法:
一、丝攻断在外面:
1、能用扳手、管子钳、钢丝钳等工具钳住残丝攻时,便可以慢慢将残丝攻退出来。
2、若残丝攻太短,不能上扳手、钢丝钳时,可以用电焊焊一节小钢板,而后慢慢转动钢板(注意:残丝攻仍然要加润滑油),便可以将残丝攻退出。
3、用榔头轻轻的上下左右敲击残丝攻,将内部敲松,再慢慢用钢丝钳等工具旋退残丝攻。
二、丝攻断在里面:
1、用【样冲】慢慢敲碎内部的残丝攻,而后,小块取出。
2、用电火花击化残丝攻。
3. 不锈钢攻M2的牙 老断丝锥 是怎么回事
首先帮你解决为什么丝攻为什么会断 1.底孔小 M2的丝攻至少要1.6或者1.6以上的底孔才回行 2.攻丝时 丝攻答轴线和底孔中心线不同心 这个原因是出现断丝锥次数最多的 3.加工盲孔时候 部分切屑未及时排出堵塞在孔的底部 至于挤压丝锥 一般用于8MM以下的薄板 不知道你的工件要求攻牙深度是多少 如果你攻不锈钢 M2的挤压丝攻底孔至少要在1.78以上 最好1.8 不 明白的可以再问我
4. 攻牙老是断丝锥怎么回事呀
底孔偏小,如加工紫铜或不锈钢材料时仍按加工铸铁件钻底孔;
丝攻中心线未能与底孔中心线重合,歪斜太大;
手工攻丝时用力不均匀,尤其是用普通扳手攻丝时需特别注意;
润滑不够、盲孔攻丝时丝锥到底继续用力等都容易断丝攻。
5. 攻丝总断丝锥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第一种原因、不锈钢加工本是难切削材料,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硬化层所以在加工螺纹底孔时,速度不易过高(线速度不大于9m/min)否则容易造成加工硬化现象,这时再加工螺纹时就会容易断丝锥,
第二种原因、加工材料没有进行热处理,切削性能较差也会造成断丝锥,第三切削液选择不当,造成在加工螺纹时断丝锥.
第三种原因、是丝底钻孔直径偏小所致。
建议您按下述公式确定丝底钻孔直径:
丝锥在攻螺纹的过程中,切削刃主要是切削金属,但还有挤压金属的作用,因而造成金属凸起并向牙尖流动的现象,所以攻螺纹前,钻削的孔径(即底孔)应大于螺纹内径。底孔的直径可查手册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脆性材料(铸铁、青铜等):钻孔直径d0=d(螺纹外径)-1.1p(螺距)
塑性材料(钢、紫铜等):钻孔直径d0=d(螺纹外径)-p(螺距)
第四种原因是、切削速度与进给量不合理:
当加工出现问题时,国内大部分用户是降低切削速度和减小进给量,这样丝锥的推进力度降低,其生产的螺纹精度因此被大幅度降低,这样加大了螺纹表面的粗糙度,螺纹孔径和螺纹精度都无从控制,毛刺等问题当然更不可避免。但是,给进速度太快,导致的扭矩过大也容易导致丝锥折断。
6. 攻牙机丝锥断裂问题如何进行全方位的解析
攻牙机是一种在机件壳体、设备端面、螺母、法兰盘等各种具有不同规格的通孔或盲孔的零件的孔的内侧面加工出内螺纹、螺丝或叫牙扣的机械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五金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但攻牙加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丝锥断裂严重影响效率,下面简单介绍下丝锥断裂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一、丝锥品质不好
包括主要材料、数控刀具设计、热处理情况、加工精度、涂层质量等等。
(1)丝锥截面过渡处尺寸差别太大或没有设计过渡圆角导致应力集中,使用时易在应力集中处发生断裂。
(2)柄、刃交界处的截面过渡处离焊口距离太近,导致复杂的焊接应力与截面过渡处的应力集中相迭加,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导致丝锥在使用中断裂。
(3)热处理工艺不当。丝锥热处理时若淬火加热前不经预热、淬火过热或过烧、不及时回火及清洗过早都有可能导致丝锥产生裂纹。
应对措施:选用品质优良可靠的丝锥以及更为合适的丝锥系列。
二、丝锥选择不当
对硬度太大的攻件应该选用高品质丝锥,如含钴高速钢丝锥、硬质合金丝锥、涂层丝锥等。此外不同的丝锥设计应用在不同的工作场合,例如丝锥的排屑槽头数、大小、角度等等对排屑性能都有影响。
(1)对于象沉淀不锈钢、高温合金等硬度高同时韧性又好的难加工材料,可能会出现丝锥因自身强度不够,无法抵抗攻丝加工的切削抗力而折断。
(2)丝锥与加工的材料不匹配这个问题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刀具材料的品种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需要在攻丝前选择好合适的丝锥产品。
应对措施:选用高强度材料的丝锥(如粉末高温钢等),提高丝锥自身强度;同时改善丝锥表面涂层,以提高丝维表面硬度;极端情况甚至手工攻丝也许是可行的方法。
三、丝锥过度磨损
丝锥过度磨损是极为常见的情形,丝锥在加工若干个螺纹孔后,由于丝锥过度磨损使得切削抗力变大,导致丝锥拆断。
应对措施:推荐使用专用丝锥,它会明显延缓丝锥的磨损,从而提高丝锥使用寿命;同时使用优质的攻丝油也能够有效延缓丝锥的磨损。
四、轴向同步误差
加工中心攻丝过程中,大量的断丝锥是因为机床主轴旋转与轴向进给同步性存在误差,使得丝锥承受的轴向拉力增大导致丝锥断裂。
应对措施:使用专用丝锥柄解决刚性攻丝轴向同步误差补偿问题。
五、断屑、排屑困难
对于盲孔攻丝通常采用螺旋槽后排屑丝锥,如果铁屑缠绕在丝锥上无法顺利排出丝锥将会憋断,而大量的被加工材料攻丝加工通常是难以断屑的。
应对措施:首先考虑改变丝锥的螺旋升角设法让铁屑能够顺利排除;同时适当调整切削参数确保铁屑能够顺利排除;必要时可以选用变螺旋角丝锥,以确保铁屑能够顺利排出。
六、底孔孔径偏小
攻丝时选用不合理的底孔直径导致丝锥所需切削的部分增大,进而使丝锥折断。
应对措施:建议根据丝锥的种类及攻件材质的不同选择正确的底孔直径,如果没有完全符合的钻头可以选择大一级的。
七、攻件材质问题
攻件材质不纯局部有过硬点或气孔,导致丝锥瞬间失去平衡而折断。
应对措施:在加工前应对所有原料的性能质量做全面的测试验证,禁止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八、机床没有达到丝锥的精度要求
机床和夹持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高品质的丝锥,只要一定精度的机床和夹持体才能发挥出丝锥的性能。常见的就是同心度不够。攻丝开始时丝锥起步定位不正确,即主轴轴线与底孔的中心线不同心,在攻丝过程中扭矩过大,这是丝锥折断的主要原因。
应对措施:全面校准机床设备,减小精度误差。
九、切削油或攻丝油的品质不好
采用机油、植物油等非专用的油品作为切削液使用,加工出的产品质量很容易出现毛刺等不良情况,同时丝锥寿命也会有很大的降低。
应对措施:使用专用攻丝油代替非专用油品,可显著改善加工效果。
十、切削速度与进给量不合理
当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减小时会造成丝锥的推进力度降低,其生产的螺纹精度因此被大幅度降低,这样加大了螺纹表面的粗糙度,螺纹孔径和螺纹精度都无从控制,毛刺等问题当然更不可避免。但是给进速度太快,导致的扭力过大也容易导致丝锥折断。
应对措施:改善工艺环境,操作人员做出判断或向技术人员反馈并合理制定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由上可见造成丝锥断裂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机床、夹具、工件、工艺、夹头及刀具等出现问题均会发生丝锥断裂,合理安排工艺、做好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问题的产生。
7. 304不锈钢攻M3的牙,深10.0MM,攻牙后底孔不大过2.59。钻的是2.75的孔。问题:(1)老是断丝攻。怎么办
M3×0.5的挤压丝锥钻2.75的孔已是极限值了,不建议再加大底孔直径。老是断丝攻的客回观原因有不锈钢本来就非常答难攻丝,更何况深度已达丝锥公称直径的三倍多(属深孔螺纹加工)。建议采用含钴短刃螺旋丝攻,最好丝锥有要经过镀钛处理。选择不锈钢专用攻丝油。降低转速等。
底孔出现锥度首先应该考虑选择高品质含钴钻头,然后检查钻床精度。
8. 机用丝锥攻M1.6的螺纹,老断丝锥,怎么办攻小螺纹孔时有什么好的办法不锈钢的材料
1、攻制不锈钢螺纹时,“胀牙”现象比较严重,丝锥容易“咬死”在孔中,所以螺纹底孔应适当加大。一般情况下,螺距为1mm以下的螺纹底孔直径等于公称直径减去螺距;螺距大于1mm时,螺纹底孔直径等于公称直径减去1.1倍螺距。
2、不锈钢攻丝时,应保证有足够的冷却润滑液。通常可选用硫化油+15%~20%CCl4;白铅油+机油或其他矿物油;煤油稀释氯化石蜡等。
3、因为不锈钢韧性强,丝锥攻下去以后,后面摩擦力太大,拧不动,就断丝锥。把丝锥导向部分的后角和后面用手工在小砂轮上磨一下就好了。
9. 在攻牙时怎么避免断丝锥
不锈钢M6以下的螺纹可用挤压丝锥来加攻丝油来加工比较好,M6以上的螺纹可用切削丝锥加工,易断丝锥的原因较多:
首先大家都知道不锈钢加工本是难切削材料,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硬化层所以在加工螺纹底孔时,速度不易过高(线速度不大于9m/min)否则容易造成加工硬化现象,这时再加工螺纹时就会容易断丝锥。
第二种原因加工材料没有进行热处理,切削性能较差也会造成断丝锥,第三切削液选择不当,造成在加工螺纹时断丝锥。
第三种原因是丝底钻孔直径偏小所致。
建议按下述公式确定丝底钻孔直径:
丝锥在攻螺纹的过程中,切削刃主要是切削金属,但还有挤压金属的作用,因而造成金属凸起并向牙尖流动的现象,所以攻螺纹前,钻削的孔径(即底孔)应大于螺纹内径。底孔的直径可查手册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脆性材料(铸铁、青铜等):钻孔直径d0=d(螺纹外径)-1.1p(螺距)
塑性材料(钢、紫铜等):钻孔直径d0=d(螺纹外径)-p(螺距)
第四种原因是切削速度与进给量不合理:
当加工出现问题时,国内大部分用户是降低切削速度和减小进给量,这样丝锥的推进力度降低,其生产的螺纹精度因此被大幅度降低,这样加大了螺纹表面的粗糙度,螺纹孔径和螺纹精度都无从控制,毛刺等问题当然更不可避免。但是,给进速度太快,导致的扭矩过大也容易导致丝锥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