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路板裝到塑料外殼里 如何接PE地,是醫療設備。
既然是塑料外殼就不需要接地了,因為塑料是絕緣體,不存在漏電傷人的危險。
2. 塑料外殼如何接地線
那就不要接了...要不看說明.接底線為了防止觸電,塑料絕緣,沒多少必要接底線了,如果它是三項的插頭,說明底線就在電源線裡面
3. 地線怎麼接主要是接給焊台用。家裡沒有預埋地線,只能自己製作。沒有鐵水管,都是塑料的。
找根鋼筋打到地下或角鐵也行,,,,或建築物上露出來的鋼筋
4. 焊接實際電路時接地怎麼焊接
地其實是線路的公共迴路。不一定是零電位,或負電位,而或和交流電的地線等電位的。也可以是正電位的,,對於交流來說,正級和負極是短路的,正極和負極都是地,不過人門在設計電路時總是圍繞一個級展開敷設元件,最後把電流引向一個公共端,這個公共端在電路上故意大面積存在,把有可能幹擾的地方割開,(吸收干擾)就是地。假如你按負極設計電路,用正極當地也可以。
5. PCB焊接接地問題
下方劃短橫線的地方,都是地,全部並接到電池的負極。
6. 塑膠地板的施工方法
塑膠地板施工方法:首要要對塑膠地板進行塗膠,塗膠時可以根據地板革尺寸進行塗膠,塗好一塊鋪貼一塊,按照順序進行,對於接縫處可以留10公分寬度不塗膠,便於以後處理接縫處。
塑膠地板塗好膠之後,可以用手觸摸看是否有粘性,貼塑膠地板時要注意對齊邊線,然後用長柄刷向外趕氣並壓實。對於地板接縫可以採用重疊裁切方法進行拼接,重疊的寬度較好以五厘米左右為宜。
用長的鋼板尺對准重疊處,沿板尺裁切,將裁下的邊條去除,用漆刷補適量的膠在接縫位置上,再用壓輥把接縫處合攏壓實。對於接縫位置擠出的余膠要擦乾凈,這樣更加美觀。最好檢查是否有氣泡、平整,如果出現氣泡,要用注射器插入吸出空氣,然後壓實。
(6)塑膠板子如何焊接接地擴展閱讀
塑膠地板施工條件:塑膠地板正式鋪貼前,應該在場地的頂棚、牆面、門窗水泥地面以及建築設備、塗料工程、裱糊工程等全部完工後才能進行。塑膠地板的施工必須放在整個施工工程的最後進行。如果其他工程未能完工的情況下就進行鋪設塑膠地板,會對塑膠地板造成損傷,影響其使用壽命。
場地的地面情況要求。通常進行鋪設塑膠地板的地面,需要做成自流平水泥地面或環氧自流平地面。其他地面不適合直接鋪設塑膠地板。塑膠地板鋪設前,需要確保場地的平整度,通常情況下,要求場地的整體地面不能有大小波浪型,更不能有明顯的凹凸不平現象。
場地的細部份面應該保證無坑、無凸起、無水泥掉落,無起砂、無空洞部位,地面的平整度的誤差不能超過2mm,牆腳呈直90°角。此外,要保持場地的乾燥,盡量避免地面潮濕現象,更不能有積水,而且在鋪設之前,務必要把現場建築垃圾全部清掃干凈。
7. 請問塑膠外殼的電器可以接地線嗎 怎麼把塑膠外殼電器的插頭 兩插改為三極插頭
塑膠外殼本身就絕緣,可以保護使用者避免發生觸電,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呢?
8. 焊接電路板怎麼接地線
電路板的名稱有:線路板,PCB板,鋁基板,高頻板,厚銅板,阻抗板,PCB,超薄線路板,超薄電路板,印刷(銅刻蝕技術)電路板等。
接地的目的決定了接地方式。同樣的電路,不同的目的,可能都要採取不同的接地方式。這個觀點一定記住。比如同樣的電路,用在便攜設備上,靜電累積泄放不掉,接地的目的是地電位均衡;用在不可移動的設備上,一般會有安全接地措施,對靜電泄放的接地目的是導通阻抗足夠低,尤其是對於尖峰脈沖的高頻導通阻抗。
一下講解地的注意事項分成幾個獨立的觀點分別介紹,每一條的內容雖然簡單,建議一定反復讀上N遍,象面對一杯好茶,讓心跳在60bpm以下的狀態,細細的品,感覺其中的美感和內涵。然後才可能從簡單的詞語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來。
1、 從性能分,接地分成四類:
安全接地、工作接地(數字地、模擬地、功率器件地)、防浪涌接地(雷擊浪涌、上電浪涌)、防靜電接地。
前文書中講過,「接地的目的決定了接地方式」,目的即指其實現的功能。基本上所有的接地都可以歸結到這四類裡面來。每個接地前都要先明確該接地屬於哪一種。
2、 接地追求的目標是地阻抗低、地穩定、地均衡。
地阻抗低很好理解,用粗的線纜即可,但有一個問題一定不能忽視,比如我通過一個大電感接地了,如果地線上跑的地電流的波動頻率是0.00000001Hz,這個大電感的感性效應表現得就很不明顯,等同於直接接地了,但如果波動電流是1000000Hz的話,感抗=j ω L=j 2 π f L,就顯得很大了,這種情況下,相當於高頻接地很差。各位看官可能會說了,你胡來吧你,誰會用個大電感接地呢,第一是在某種狀態下會有這種方式的,第二是即使不這樣接個電感,普通電纜的走線電感在高頻下也是不容忽視的。總結為一句話,低頻接地 ≠ 高頻接地。即低阻抗的接地要分析是屬於高頻還是低頻的接地。
地穩定是比較好理解的,一般來說,接地阻抗足夠低的話,地電流瀉放容易,且不會在底線上產生啥子壓降,就如一個超大的電容,電荷的海洋,具有無限寬廣的胸懷,多少進來都波瀾不驚。
地均衡比較容易被忽視,對於一個信號來說,有用部分是兩條線上的壓差,如果地線漂移了,兩條線上對地線的壓差同等的上升或下降,即差模電壓值維持不變,共模電壓發生變化,其實電路功能是照常實現的。就像水漲船高,您比我高3cm,站在船上,船上浮了,您依然還是高我3cm。這種情況在靜電防護的時候常用到,一個靜電脈沖通過空氣打到電路板上,針對局部的電路,距離遠近的不同,肯定會導致產生靜電感應的壓差。這時候用一塊金屬板隔一下的話,即使該金屬板浮空,對金屬板後面的電路板來說,感應的將是均勻的電場,雖然感應干擾仍然存在,但起碼電路上是基本均衡的。當然如果此金屬板接地更好啦。當然共模電壓一般不會維持住,因為傳輸線的阻抗不均勻,往往會轉成差模電壓干擾,地均衡的問題最好不要讓我們面對,但沒辦法的時候,如浮地設備,不得不受到靜電沖擊的電路板,防護時候要考慮地均衡問題。
3、 共地阻抗耦合干擾
共地阻抗耦合干擾是接地裡面每天都要面對的核心問題,並且幾乎逃避不開。就像電影院里散場的時候,你從最里頭的一號廳出來,沒幾個人,走來很通暢,突然二號廳也散場了,一下子通道就擁擠了,再繼續前行,壞了,三號廳正在放觀眾入場,一下子,人流就波動起來了。這和共地阻抗是一個原理,通道相當於地線,人相當於電流。如果一、二、三號廳流動的人差不多,相互之間影響不太大,但如果3號廳是大廳,人員是一、二號廳的好多倍,那進出三號廳的人員將會對一、二號廳人員流動速度的影響很大。一、二、三號艇的客人都要走過的這段路就成了共地阻抗。
以下圖為例,圖1中,RAB段的電阻就是共地阻抗部分,流過這段的地電流Io、Ia、Id三部分在這段會相互影響;如果這三個電流差別較大,差出了1-2個數量級的話,相互之間的影響就不可以忽視了,尤其是某個弱地電流支路是用於定量測量、放大或AD轉換電路的時候;圖2則把Id對另外兩個之路的影響隔離掉了;圖3則是三個地電流全部分別隔離了。
4、較通用型的接地方法
這個標題用了個「較」字,是有原因的,因為通用的接地方法根本不存在,這只是個基礎的模型,真正使用中的時候,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變通處理,就像語言,同樣一句話「你討厭」,用不同語氣講出的時候,傳遞的信息可是千差萬別。 基本思路是,在設計上,把安全保護地、工作數字地、工作模擬地、工作功率地、雷擊浪涌地、屏蔽地先確保各自獨立的單獨連接,最後在系統聯調的時候,再根據各地之間要解決的問題,即根據接地的目的,將這幾個地按照下列的之間的聯接方式處理下,連接方式包括:
a地——地間黃綠導線直聯
這種接法最好理解,就是簡單的使兩個地可靠的低阻抗導通。但切記,此種接法僅限於中低頻信號電路地之間的接法。因為這類導線上有一定的走線電感和走線電阻,對高頻波動地電流,在電感作用下,電纜起到的是大阻抗的作用,相當於低頻接地,高頻下大阻抗接地了,基本不能實現高頻下的可靠導通。
b地——地間寬扁平電纜直聯
扁平電纜主要是解決上面導線直聯不能解決的問題,靜電測試工作台的接地電纜不用直線就是這個道理,它在高頻下可以實現地阻抗對地導通。
c地——地間大電阻連接
大電阻的特點是一旦電阻兩端出現壓差,就會產生很弱的導通電流,把地線上電荷瀉放掉之後,最終實現兩端的壓差=0V,這個特點在希望電荷瀉放,但又不希望快速瀉放的時候,會表現得淋漓盡致。生產工作現場的防靜電台墊,導通電阻一般是106-109歐,就是這個目的。防靜電台墊相當於是工作電路板的地與保護大地間的大電阻。 c地——地間電容連接 電容的特性是直流截止,交流導通,對希望實現這類功能的場合可以考慮採取此方法。比如一個開關電源供電的產品,外殼和保護接地連接,裡面的電路板上的地有雜亂波動干擾,但又無處瀉放的話,在24V、12V、5V等的直流電源地與保護接地間跨接大電容,波動可以被瀉放掉,但直流成分能保證是較穩的;注意,這種情況下,保護地和外殼地的穩定不能保證的話,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歐。
d地——地間磁珠連接
在這里,磁珠的特性需要明確一下,很多工程師經常把磁珠與電感劃等號,這是根本性錯誤。磁珠等同於一個隨頻率變化的電阻,它表現的是電阻特性,是耗損性質的;電感則是儲能性質的,相當於銷峰填谷。所以跨接磁珠的地之間一般是有快速小電流波動的狀態,因為磁珠會飽和,電流太大了,它消耗不了。一般用在弱信號的地——地之間。
e地——地間電感連接
電感具有抑制電路狀態變化的特性,通過電感的連接,可以銷峰填谷,對於有較大電流波動的地——地,跨接電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f地——地間小電阻連接
小電阻要解決的問題是增加了一個阻尼,阻礙地電流快速變化的過沖,在電流變化時候,使沖擊電流上升沿變緩,相當於晶振輸出端、匯流排輸出端為減少過沖振鈴的匹配電阻。
5、 安全地、防雷擊浪涌接地的接法
因為雷擊浪涌、安全地的電流一般會遠大於信號電流對人的危害,這兩個接地建議分別單獨接到大地,在真正的大地處單點相接,尤其是防雷擊接地。
這篇文章耗時大約月余,各種思路一直盤旋於心,卻有無從做起,在我的身上,也印證了接地這個問題與我們的關系,最熟悉又最陌生,最簡單又最復雜,最易上路又最難達到終點。希望通過粗淺的總結,為我們浮在雲里霧端的接地設計提供一個落地的雲梯,使接地的設計真正能接到地氣上來。
9. 基礎接地如何焊接圖
接地裝置的焊接應採用搭接焊,除埋設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頭外,應採取防腐措施,焊接搭接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扁鋼與扁鋼搭接不應小於扁鋼寬度的2倍,且應至少三面施焊。
2、圓鋼與圓鋼搭接不應小於圓鋼直徑的6倍,且應雙面施焊。
3、圓鋼與扁鋼搭接不應小於圓鋼直徑的6倍,且應雙面施焊。
4、扁鋼與鋼管,扁鋼與角鋼焊接,應緊貼角鋼外側兩面,或緊貼3/4鋼管表面,上下兩側施焊。
「設計對基礎接地的要求是接地裝置利用建築物樁基及其基礎底板內的鋼筋,並將四周地梁內的鋼筋連成環形接地裝置。」設計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將樁基、基礎底板、四周地梁三者的鋼筋通過焊接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導體,達到接地電阻的要求為目的,因此,「基礎底板內的鋼筋」是廣義的,不是專指某一處某一層鋼筋。
「標准圖03D501-3第19頁樁基鋼筋體與承台鋼筋體的連接中焊接的是麵筋。」僅是表達焊接的操作要求,圖集圖示部位僅是為了表述方便、交待問題,同樣不能狹意地理解其定義。
基礎必須考慮上部結構和地基的共同工作,既適當加強上部剛度,又提高結構的抗裂性,以達到地基變形在容許范圍內,使建築達到安全又經濟。地基處理可採用人工地基,以達到增強地基強度和穩定性,以減少地基的變形。
常用方法有換土墊層法(如台安賓館住宅樓基礎施工,先將雜填土挖出,然後撼砂在上面再下基礎)、機械壓實法(如黃沙鎮人民政府辦公樓地基處理,先用拖拉機反復碾壓,達到一定承載力後再下基礎)、堆載預壓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