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大家幫忙看一下 H13模具鋼金相
對熱作模具鋼,這種合金碳化物除少量殘留的以外還要求它在回火過程中在淬火馬氏體基體上彌散析出產生兩次硬化現象。從而由均勻分布的殘留合金碳化合物和回火馬氏體的組織來決定熱作模具鋼的性能。H13鋼淬火後得到的馬氏體組織為板條M+少量片狀M+少量殘余A。經回火後組織為回火馬氏體+殘余奧氏體+少量碳化物,圖片放大可見碳化物在晶界上呈連續鏈狀分布。
㈡ T8和T10模具鋼如何區分
T8是淬硬型模具用鋼。淬火回火後有較高硬度和耐磨性,但熱硬性低、淬透性差、易變形、塑性及強度較低。用作需要具有較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各種工具,如形狀簡單的模子和沖頭、切削金屬的刀具、打眼工具、木工用的銑刀、埋頭鑽、斧、鑿、縱向手用鋸、以及鉗工裝配工具、鉚釘沖模等次要工具。
T10碳素工具鋼,強度及耐磨性均較T8和T9高,但熱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變形大,晶粒細,在淬火加熱時不易過熱,仍能保持細晶粒組織;淬火後鋼中有未溶的過剩碳化物,所以耐磨性高,用於製造具有鋒利刀口和有少許韌性的工具。適於製造切削條件較差、耐磨性要求較高且不受突然和劇烈沖擊振動而T10是最常見的一種碳素工具鋼,韌度適中,生產成本低,經熱處理後硬度能達到60HRC以上,但是,此鋼淬透性低,且耐熱性差(250℃),在淬火加熱時不易過熱,仍保持細晶粒。韌性尚可,強度及耐磨性均較T7-T9高些,但熱硬性低,淬透性仍然不高,淬火變形需要一定的韌性及具有鋒利刃口的各種工具,也可用作不受較大沖擊的耐磨零件
這種鋼應用較廣,適於製造切削條件較差、耐磨性要求較高且不受突然和劇烈沖擊振動而需要一定的韌性及具有鋒利刃口的各種工具,如車刀、刨刀、鑽頭、絲錐、擴孔刀具、螺絲板牙、銑刀手鋸鋸條、還可以製作冷鐓模、沖模、拉絲模、鋁合金用冷擠壓凹模、紙品下料模、塑料成型模具、小尺寸冷切邊模及沖孔模,低精度而形狀簡單的量具(如卡板等),也可用作不受較大沖擊的耐磨零件等
㈢ 模具鋼檢驗都要檢驗些什麼,如何檢驗
建議:檢驗項目參閱《金屬材料手冊》,檢驗方法參閱《金屬材料分析手冊》(元素)及相應國標(元素、機械性能)。
㈣ 金相怎麼看是否燒熟
看是否融化,或者腐爛現象。
金相顯微鏡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製成的高科技產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列印。 眾所周知,合金的成分、熱處理工藝、冷熱加工工藝直接影響金屬材料的內部組織、結構的變化,從而使機件的機械性能發生變化。因此用金相顯微鏡來觀察檢驗分析金屬內部的組織結構是工業生產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㈤ 鋼鐵分析中金相怎麼檢測
金相檢測可以參照你所使用的爐渣成分,溫度,再查Fe-C合金相圖。先找出溫度,然後檢測出該溫度下金相的狀態。(是奧氏體,誅光體,馬氏體,滲炭體,梭氏體,等等)最後檢測出金相的性質,出檢測結果
㈥ 金相組織怎麼辨別,有什麼小竅門嗎
買書! 金相檢驗或者分析的教材!很簡單的! 一般腐蝕後,白色的為單相組織,黑色的是多相組織 。 簡單金相組織:F(鐵素體)(一般為白色或灰白色),P(珠光體)(100X下一般為黑色,400X以上可以看到黑白相間的片層,也有球粒狀的。),M(馬氏體,板條狀或者針條狀),索氏體S(淬火馬氏體高溫回火後的組織較細)以及屈氏體P(中溫回火後的),還有貝氏體B(淬火時在貝氏體轉變區形成的,有針條狀的(針條間一般呈60°),也有羽毛形狀的,還有粒狀的)。我只能說這么多了。具體看金相檢驗
㈦ 金相照片怎麼看啊,看不懂,各種合金
只有你了解了關於金屬材料不同的相結構原理以後,你才可以基本看懂。我看了幾十年,有些實際熱處理後的金相還不太明白,要反復分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