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UG滑塊可以天地側出嗎
可以的,不過要盡量避免。如果一定要這樣做的話,根據滑塊的大小和行程結合注塑機參數,看量產方面有沒有有什麼影響。確定好之後,要注意:一、天側的滑塊必須以彈簧、限位夾、限位塊等保證滑塊的開模定位問題。二、地側滑塊也要保證限位(要求比天側簡單),還有模具底部不要忘了設計模腳。
B. 模具上環保標志圖案怎麼刻上去
零件上凸字---電極刻凹字,放電加工。
零件上凹字---a.雕刻機或CNC直接雕刻 b.激光雕刻
C. 塑膠模具的天地側是什麼意思
天地側的劃分是以模具放在注塑機上來說,模具裝在注塑機上,則上側為天側,下側為地側
再補充一下:1、在工作人員操作的一側叫操作側,另一側也就是背離操作者的一側叫做非操作側或背操作側
2、水路的進出一般不能做在操作側,為了安全(有的模具接熱水,如果爆管會燙傷人)和操作者方便;水路進出一般在非操作側,其次是地側;水路進出放在天側也不可取,因為如果有漏水會流到模具分型面,增加註塑次品率。不可避免的話就在天側加導流槽,讓水通過導流槽流出
3.如果模具有熱流道的話,則熱流道線槽一般在天側,有要求在非操作側的但不多
4.滑塊一般在天側也不可取,不可避免的話就把天側的滑塊加大滑出距離,如果滑塊用斜導柱滑出,則滑塊需增加滑塊彈簧並預壓夠大、油缸滑出的話則油缸盡量加自鎖機構,防止卸荷導致滑塊滑落,有位置的話盡量加滑塊彈簧雙保險
D. 請教塑膠模具 滑塊在天地側時 ,用斜導柱好,還是油缸好(滑塊比較大)
塑膠模具用滑塊還是斜導柱參考依據是滑塊的行程,行程小的用斜導柱,大的用油缸,它跟滑塊的大小沒有關系。
E. 老師,何為模具的天側,地側,操作者側,反操作者側
你的這個說法,幹了這么多年,還是都一次有這么個說法。對於安裝在注塑機上的注塑模具來說,我想天側應該就是模具的上表面,地側應該就是模具的下表面,操作者側應該就是靠近操作者的模具側表面,反操作者側應該就是操作者側的對面。
F. 模具中天側,地側是指哪裡
天側是安裝在注塑機朝上的那一面,基準角對面,地側基準方向面安裝在注塑機朝下的一面
G. 模具中清角,逃角,避位是什麼意思
1、清角指的是清楚零件上的R角,C角。以便需要光面之類的處理。
2、逃角正好相反就是不允許零件上存在尖邊,包括螺絲沉孔的邊都不許倒R角或者C角。
3、避位:模有一凸台。同它相鄰或相連的鐵板就要做空。
模具一般包括動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兩個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開時取出製件,合攏時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狀復雜,承受坯料的脹力,對結構強度、剛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較高要求,模具生產的發展水平是機械製造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7)模具天地側有什麼標志擴展閱讀:
模具的設計需要注意以下的幾個注意事項
1、幾何形狀設計,設計時,經常要綜合考慮尺寸穩定性及表面質量。例如,製品設計和尺寸穩定性要求採用陰模(凹模),但是表面要求光澤度較高的製品卻要求使用陽模(凸模),這樣一來,塑件訂購方會綜合考慮到這兩點,以使製品能在最佳條件下進行生產。經驗證明,不符合實際加工條件的設計往往是失敗的。
2、尺寸穩定,在成型過程中,塑件與模具接觸的面要比離開模具部分的尺寸穩定性更好。如果日後由於材料剛度的需要要求改變材料厚度,可能導致要將陽模轉換為陰模。塑件的尺寸公差不能低於收縮率的10%。
3 、塑件表面 ,就成型材料能夠包住的范圍而言,塑件可見面的表面結構應在與模具接觸處成型。如果可能的話,塑件的光潔面不要與模具表面接觸。就像採用陰模製造浴盆和洗衣盆的情況。
4、修飾, 如果使用機械式水平鋸鋸掉塑件的夾持邊,在高度方向上,至少要有6~8mm的餘量。其他的修整工作,如磨削、激光切削或射流,也必須留有餘量。刀口模切割線間的間隙最小,沖孔模修整時的分布寬度也很小,這些都是要注意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模具
H. 各位,請問模具天地側是否會對產品單重造成影響
你應該知道一個塑膠件的大小、質量取決它的體積及塑膠密度M=Vp
所以在一套一模多穴的模具中,假如天地側的穴號行腔是一樣大的,注塑出來的產品單重問題可忽略不計!
如果產生單重相差過大,說明模具天地側的穴號在加工中有精度不佳及誤差過大導致行腔體積不一致造成的。
I. 模具天側面的區分
第三部分 注射模的結構設計3.1 澆注系統設計所謂注射系統是指從主流道的始端到型腔之間的熔體的通道.其作用是使塑料熔體平穩而有序地充滿塑腔中,以獲得組織緻密,外形輪廓清晰的塑件,因此,澆注系統十分重要。澆注系統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組成.澆注系統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塑件的外觀,物理性能,尺寸精度,成型周期等.設計澆注系統時,應將流道設計的盡量少彎折,表面粗糙度Ra值為0.8μm~1.6μm。一般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①造應塑料的工藝性;②排氣良好;③流程要短;④避免料流直沖型芯;⑤修整方便,保證塑件外觀質量⑥防止塑件變形⑦澆注系統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應盡量小,容積也盡量少,這樣即能減少塑料耗量,又能減小所需鎖模力.⑧澆注系統的位置盡量與模具的軸線對稱,澆注系統與型腔的布置應盡量減小模具的尺寸。 3.1.1 主流道襯套設計主流道是澆注系統中從注射機噴嘴與模具接觸處開始到分流道為止的塑料熔體的流動通道,是熔體最先流經模具的部份。按主流道的軸線與分型面的關系,澆注系統有直澆注系統和橫澆注系統。該塑件成型的注射機為卧式,其主流道軸線垂直於分型面,位於模具中心線上,屬於直澆注系統。它與注射機噴嘴的軸線重合,以利於澆注系統的對稱布置。此模具的主流道設計在模具的澆口套中。為了讓主流道凝料能從澆口套中拔出,主流道設計成圓錐形,其設計如下:根據手冊查得xs-zy-500型注射機噴嘴的有關尺寸:噴嘴球徑Sr=18mm噴嘴孔徑d=�0�45mm主流道球徑、小端孔徑比噴嘴球徑、孔徑大(0.5~1mm)主流道球徑取SR=18.5mm主流道小端孔徑取d=�0�45.5mm錐度a取a=5o主流道長L=35mm要考慮到在注塑過程中,為了能充分保壓以及補縮,主流道部分的塑料應最後固化。其澆口套是鑲嵌在定位圈上,它們之前採用H9/f9的配合,其澆口套與模板間的配合採用H7/m6的過渡配合。澆口套的材料採用的是碳素工具鋼T8A或T10A製造,熱處理淬火硬度為50~55HRC。3.1.2 分流道設計分流道設計要點:1.在保證足夠的注塑壓力使塑料熔體能順利的充滿型腔的前提下,分流道截面積與長度盡量取小值,分流道轉折處應以圓弧過度。2.分流道較長時,在分流道的末端應開設冷料井。對於此模來說在分流道上不須開設冷料井。3.分流道的位置可單獨開設在定模板上或動模板上,也可以同時開設在動,定模板上,合模後形成分流道截面形狀。4.分流道與澆口連接處應加工成斜面,並用圓弧過度。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與澆口之間這一段塑料熔體流動的極短通道。在分流道設計時,應考慮盡量減小在流道內的壓力損失和盡可能避免熔體溫度的降低,同時還要考慮減小流道的容積。表面粗糙度一般取1.6um左右,不需要很低。該塑件的體積比較大,但形狀不算太復雜,且壁厚均勻,可考慮採用多點進料方式,縮短分流道長度,有利於塑件的成型和外觀質量的保證。根據零件分析選擇截面是半圓形的分流道,查有關手冊得: 分流道直徑d=�0�473.1.3 澆口的設計根據分析零件結構及塑料成型性能和澆口的分析比較,確定成型該塑件的模具採用點澆口形式。可得採用點澆口,並多料口進料澆口長度L=2mm錐角a=20 o圓弧半徑R=2mm d=nk 式中 A:塑件的表面積 N塑件的材料系數 K塑件厚度函數系數 N=0.6 K=0.272 通過PRO/E測量塑件的表面積A澆口直徑d= �0�41.5mm冷料井設計冷料井位於主流道正對面的動模板上,或處於分流道末端,其作用是接受料流前鋒的「冷料」,防止「冷料」進入型腔而影響塑件質量,開模時又能將主流道的凝料拉出。冷料井的直徑宜大於大端直徑,長度約為主流道大端直徑。基於本次設計的模具,可採用底部帶有拉料桿的冷料井,這類冷料井的底部由一個拉料桿構成。拉料桿裝於型芯固定板上,因此它不能隨脫模機構運動。利用球頭形的拉料桿配合冷料井。3.2 排氣系統的設計排氣系統對確保製品成型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其排氣方法以下幾種:① 利用排氣槽。排氣一般設在型腔最後被充滿的部位,排氣槽的深度因塑料的不同而異,基本上是以塑料不產生飛邊時所允許的最大間隙來確定。② 利用型芯、嵌件、推桿等配合的間隙或專用排氣塞來排氣。③ 有時為了防止製品在頂出時造成真空
J. 模具中天側,地側是指哪裡
你好!
天側是安裝在注塑機朝上的那一面,基準角對面,地側基準方向面安裝在注塑機朝下的一面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