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玻璃是怎樣製作的
材質
玻璃器皿多用鈉鈣硅酸鹽玻璃做成。無色透明的器皿,玻璃中的含鐵量一般低於
0.02%。在玻璃原料中加入著色劑,可製得有色玻璃;加入乳濁劑,製得乳濁玻璃 (見
玻璃製造)。 製造琢磨車刻的高級藝術器皿如高腳杯、 香水瓶、 果盆等多採用鉀鉛
硅酸鹽玻璃, 又稱鉛晶質玻璃。這種玻璃含 PbO,具有高折射率和色散,磨刻棱面時格
外光亮, 高比重,敲擊時發清脆聲響。 含 PbO30%以上的為全鉛晶質玻璃,含 PbO24~
30%為中鉛晶質玻璃,含 PbO18% 以下為低鉛晶質玻璃。 另外還有含 BaO 的鋇晶質
玻璃。 煮食器皿如咖啡壺等製品採用耐熱硼硅酸鹽玻璃,其熱膨脹系數低,耐溫度急
變 性強。
成型
將按玻璃成分配合的粉料和熟料投入坩堝窯或池窯(見玻璃熔窯)中熔制,熔
化後,澄清成均勻無氣泡、無結石、無條紋的玻璃液,再冷卻至適應相應成型方 法要
求的粘度范圍,進行各種成型操作。 吹製成型 有人工和機械吹製成型兩種方式。人
工成型時,手持吹管從坩堝內或池窯取 料口處挑料,在鐵模或木模中吹成器形。光滑
圓形製品用轉吹法;表面有凸凹圖 案花紋或形狀不成圓形的製品用靜吹法。先挑無色
料吹成小泡,再用小泡挑顏色 料或乳濁料吹成器形的稱為套料吹制。用顏色易熔料粒
沾在乳濁套料上,各色自 然熔流,可吹成自然景器皿;在顏色料上沾帶狀乳濁料,可
吹成拉絲器皿。機械 成型用於吹制大批量製品。吹制機受料後自動合鐵模吹成器形,
脫模後去除帽口 即成器皿。還可採用壓-吹成型,先將料沖成小泡(雛形),再繼續吹
製成器形。 它比單純用吹制機吹制效率高,質量好。 壓製成型 人工成型時,人工挑
料剪入鐵模,驅動沖頭,壓成器形,凝固定型後脫模。機械 成型自動化生產,批量大
,效率高。壓製成型適用於能退出沖頭的口大底小器形 製品,如杯、盤、煙缸等。
離心成型
受料在旋轉的模子內,由於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使玻璃展開並緊貼模子,凝固 定
型後取出。適宜於器壁均勻的大型玻璃器皿的成型。 自由成型 又稱無模成型。用人
工挑料在窯前反復烘烤修飾或熱粘結。由於不與模子接 觸,玻璃表面光亮,製品形狀
線條光滑。製成品又稱窯玻璃製品。 加工 成型後的玻璃器皿須經過退火消除不均衡
冷卻造成的熱應力。 簡單造型的普通壓 製品和窯玻璃製品可以不再進行加工, 大多
數玻璃器皿成型後都經過各種加工使 製品完成造型,具有藝術效果。加工方式主要有
以下幾種。 ①去除帽口:吹製品在成型後帶有帽口,一般採用劃痕和局部急冷或急熱使
沿邊裂斷(稱炸口或爆口),裂斷的口邊再經磨平和燒熔平滑(稱磨口和烘口)。
有的通過火焰沿口邊部熔斷去除帽口,但常在口邊部遺留可感覺的熔頭。 ②鋼化處理
:玻璃製品常因遇撞擊力超過承受強度而脆裂破碎。通過熱鋼化 處理或化學鋼化處理
的製品稱鋼化玻璃製品,這種器皿具有預應力,抗沖擊強度 很高。熱鋼化處理是將制
品均勻加熱到接近軟化溫度,迅速用風吹或油淬使製品 表面突然冷卻以造成表面冷、
中心熱的巨大溫差。此時製品中心處於應變溫度以 上不存在溫差引起的應力。製品表
面冷卻到室溫時,中心處也進入剛性狀態,繼 續冷卻就會產生收縮效應引起的應力,
最後表面和中心溫差消失,表面壓應力和 中心張應力永久性存在。化學鋼化處理是將
page 1
製品置於熱的鉀熔鹽中,大離子半徑 的鉀離子與玻璃表面部分小離子半徑的鈉離子置
換反應, 鉀離子取代鈉離子空位 造成製品表層玻璃結構受擠,產生壓應力。鋼化玻
璃製品表面壓應力顯著提高, 抗外力沖擊強度明顯增大。表面和中心成分不同的兩種
玻璃復合的成型製品,冷 卻後因收縮不同,在玻璃製品表層造成壓應力,這種高強度
玻璃器皿稱三明治玻 璃製品。 ③琢磨刻花:在製品表面用剛玉磨輪高速磨削玻璃,
以產生多種藝術效果。 傳統車刻加工有淺刻(又移草花)和深刻。深刻能刻出不同方向
的交叉溝棱,組成 各種幾何圖形,適用於鉛晶質玻璃和顏色套料玻璃。磨削加工還能
在玻璃表面琢 雕出生動的浮雕圖面。 ④拋光處理:可用機械拋光、火拋光、化學拋
光等方法(見玻璃製造)對玻 璃器皿表面進行拋光加工。 ⑤毛面失光處理:常用的
有噴砂法、酸蝕法和施釉法等。噴砂法最簡單,是 用高速空氣噴吹石英砂或金剛砂以
沖擊玻璃表面,不需毛面處理的部位用橡膠、 鋁皮或鐵皮覆蓋。酸蝕法是用氫氟酸、
鹽酸和氟化銨等液體浸泡或用膏體塗抹, 幾分鍾後玻璃表面即腐蝕失光,得到很細膩
的失光玻璃表面。不需毛面處理的部 位可用石蠟、樹脂塗覆。施釉法較簡便且應用廣
泛。它是將專門設計的釉料與油
料拌和,施覆於需要毛面處理的玻璃表面,加熱到釉料熔燒牢固。釉料可以是無
色的,也可以加無機顏料而呈各種色彩,分別獲得失光毛面和彩飾效果。 ⑥彩釉裝
飾:用油劑或膠劑將無機顏料和易熔玻璃調成漿釉,通過印刷、描 繪、噴塗、灑抹、
貼花等方法覆蓋於玻璃製品表面,然後在變形溫度以下加熱玻 璃製品至釉熔融並顯色
。此外,還有堆釉裝飾法,用於製作藝術品。堆釉是把釉 粉和粘土或有機物調成釉泥
, 用工具捏製成各種形狀粘在玻璃表面, 先加熱燒結, 再施彩釉或描金,進行二次
加熱,使器皿呈各種色彩。全過程靠手工完成。 ⑦彩虹裝飾:在玻璃製品表面鍍一層
金屬薄膜。由於薄膜折射率與玻璃折射 率不同,產生彩虹色彩的珠光。 ⑧描金裝飾
:將金的有機化合物溶液(又稱金水)描繪在玻璃製品表面,加 熱燒成時有機物分解
,金被還原成亮金薄層。如果玻璃表面粗糙則呈無光金色毛 面。兩者都有華貴富麗的
效果。 ⑨離子擴散著色:將銀、銅、金等化合物與高溫載物、粘接劑等調成糊狀塗
覆在玻璃製品表面,加熱到玻璃變形溫度以下,銀、銅、金等離子向玻璃中擴散 並呈
現黃、紅、棕紅等顏色。 生產工藝 玻璃器皿生產工藝主要包括: ①原料預加工。將
塊狀原料(石英砂、純鹼、石灰石、長石等)粉碎,使潮濕原 料乾燥,將含鐵原料進
行除鐵處理,以保證玻璃質量。 ②配合料制備。 ③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窯或池爐
內進行高溫(1550~1600 度)加熱,使之形成 均勻、無氣泡,並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態
玻璃。 ④成型。 將液體玻璃放入模具做成所要求形狀的玻璃製品, 如平板、 各種
器皿等。 ⑤熱處理。通過退火、淬火等工藝,消除或產生玻璃內部的應力、分相或晶
化, 以及改變玻璃的結構狀態。
要是好的話,給個好評吧
❷ 玻璃是用什麼做成的
玻璃主要成份是石英砂,
其製造過程是石英砂配合其他化學原料在高溫(攝氏1300度)燒制後冷卻而成的結晶體,具有質硬、抗磨損,高透光率及抗腐特性,其廣泛用途已有悠久歷史。
現時製造玻璃之技術一日千里,其用途日益增加,由鍾表、器皿、門窗、燈飾以及高科技如電子部件及太空科技等,都不可缺少玻璃。
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莫如「平板玻璃」,厚的用於門窗,薄的用於鍾表及醫學化驗用途上,其製造方法是將溶爐中的玻璃溶漿用水平或牽引方法(又稱浮法)及用垂直式牽引方法製成。溶漿經牽引出溶爐後亦同時作有系統的冷卻,冷卻完成後便成「平板玻璃」,平板玻璃的厚度主要決定於牽引時的速度,牽引速度越快,可製造出的厚度越薄。
普通的平板玻璃雖然從正面看似光亮通透,但從側面近邊緣之處看是略帶青色,因玻璃顏色深淺取決於製造玻璃之主要原料-石英砂的純凈度及含鐵量之多寡。
通常鍾表業所選用的薄玻璃較優質,但價值較貴,其主要分別在於所用石英砂原料較優,含鐵量甚低(一般在萬分之三以下
❸ 玻璃是怎樣製成的
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別介紹如下: 1. 配料,按照設計好的料方單,將各種原料稱量後在一混料機內混合均勻。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等。 2. 熔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窯內進行。熔窯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坩堝窯,玻璃料盛在坩堝內,在坩堝外面加熱。小的坩堝窯只放一個坩堝,大的可多到20個坩堝。坩堝窯是間隙式生產的,現在僅有光學玻璃和顏色玻璃採用坩堝窯生產。另一種是池窯,玻璃料在窯池內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熱。玻璃的熔制溫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數用火焰加熱,也有少量用電流加熱的,稱為電熔窯。現在,池窯都是連續生產的,小的池窯可以是幾個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2。 3. 成形,是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製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成形方法可分為人工成形和機械成形兩大類。 A. 人工成形。又有(1)吹制,用一根鎳鉻合金吹管,挑一團玻璃在模具中邊轉邊吹。主要用來成形玻璃泡、瓶、球(劃眼鏡片用)等。(2)拉制,在吹成小泡後,另一工人用頂盤粘住,二人邊吹邊拉主要用來製造玻璃管或棒。(3)壓制,挑一團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壓。主要用來成形杯、盤等。(4)自由成形,挑料後用鉗子、剪刀、鑷子等工具直接製成工藝品。 B. 機械成形。因為人工成形勞動強度大,溫度高,條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機械成形所取代。機械成形除了壓制、吹制、拉制外,還有(1)壓延法,用來生產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夾金屬絲玻璃等。(2)澆鑄法,生產光學玻璃。(3)離心澆鑄法,用於製造大直徑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應鍋。這是將玻璃熔體注入高速旋轉的模子中,由於離心力使玻璃緊貼到模子壁上,旋轉繼續進行直到玻璃硬化為止。(4)燒結法,用於生產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發泡劑,在有蓋的金屬模具中加熱,玻璃在加熱過程中形成很多閉口氣泡這是一種很好的絕熱、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讓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屬(錫)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優點是玻璃質量高(平整、光潔),拉引速度快,產量大 。 4. 退火,玻璃在成形過成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這種熱應力會降低玻璃製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後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俗稱玻璃的冷爆)。為了消除冷爆現象,玻璃製品在成形後必須進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溫度范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一段時間以消除或減少玻璃中熱應力到允許值。 此外,某些玻璃製品為了增加其強度,可進行剛化處理。包括:物理剛化(淬火),用於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車擋風玻璃等;和化學剛化(離子交換),用於手錶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剛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層產生壓應力,以增加其強度。
❹ 玻璃是怎樣做出來的
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
主要流程:
1、原料預加工
將塊狀原料(石英砂、純鹼、石灰石、長石等)粉碎,使潮濕原料乾燥,將含鐵原料進行除鐵處理,以保證玻璃質量。
2、配合料制備
按照設計好的料方單,將各種原料稱量後在一混料機內混合均勻。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等。
3、熔制
玻璃配合料在池窯或坩堝窯內進行高溫(1550~1600度)加熱,使之形成均勻、無氣泡,並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態玻璃。
4、成型
將液態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狀的製品,如平板、各種器皿等。
5、熱處理
通過退火、淬火等工藝,消除或產生玻璃內部的應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變玻璃的結構狀態。
(4)玻璃是如何燒制的模具擴展閱讀:
玻璃是一種較為透明的固體物質,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廣泛應用於建築物、日用、醫療、化學、電子、儀表、核工程等領域,用來隔風卻透光。
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屬的氧化物或者鹽類而顯現出顏色的有色玻璃,和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製得的鋼化玻璃等。有時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稱作有機玻璃。
❺ 玻璃是怎樣製作的
經常採用的辦法:1,夾層法;2,熔融金屬法:例如銦玻璃和鈦化玻璃;3,鋼化法;4,夾絲法.
1,在兩層玻璃中間夾入聚碳酸酯等樹脂粘住它們,韌性就提高了。這也是防彈玻璃原理。防彈窗玻璃為一夾層結構,此結構有一層玻璃(1),玻璃的背面上貼上一層有高彈性模量的彈性體層(2),一層聚碳酸酯層(3)和一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4)。該彈性層最好是一種有機硅聚合物,其厚度近似為5mm,在現場澆注,加上墊片和適當厚度的周邊片。彈性層中裝有電子元件。用途與優點:這種防彈玻璃提供了相當高的強度與重量比,可用做銀行兌款窗等的防護裝置。當用做雙層玻璃窗時,這種防彈玻璃可背對背地安裝。彈性層起到分散來自射擊物的能量和調節玻璃(1)和聚碳酸酯層(3)之間不同熱膨脹的作用。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4)提供了可更新的耐劃傷的光學上極佳的表面,因而可避免由於聚碳酸酯層(3)的一個外表面的研磨和拋光的困難。
現在汽車夾層玻璃,中間膜的材料通常採用性能較好的聚乙烯醇丁醛PVB。夾層玻璃具有很高的強度、韌性,而且抗碰撞能力、安全性好、透明度高。一旦破碎,內外兩層玻璃的碎片仍能粘結在PVB膜片。
2,中空玻璃,在雙層玻璃中間夾有乾燥空氣層,或抽真空加入惰性氣體(氮氣),厚度大約為8mm。這種玻璃具有阻擋風力及抗擊外沖力特性。由於中空玻璃的濕氣滲透率很低,在內外溫差較大的環境下使用也不會出現結霜現象。
3,鋼化玻璃可耐高溫達300℃。鋼化玻璃的韌性,可以使其在被硬物擊碎時如小米粒般灑落而不會傷及行人。 製造工藝:將玻璃加熱到接近軟化的溫度(600-650度),隨即在高速空氣中急冷,使表面先冷卻後變形,當內部冷卻產生變形時,給表面施加預壓力,這樣可以使玻璃的韌性提高五倍以上。
4,使用有機玻璃,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可以使用透明度最高的聚碳酸酯,透光率不亞於玻璃。另外就是不要使用普通的有機玻璃,要使用雙軸拉伸定向有機玻璃。
5,材料不變,但是改進玻璃的結構:光學玻璃的抗沖擊力取決於其表面和邊緣的質量。
6,加入金屬銦或者增強玻璃纖維:銦金屬是一種拌生在鋅和金屬銀礦床中的稀有金屬,在液晶顯示器和高等級玻璃的製作過程 中,通過添加金屬銦可以使產品具有導電性,同時減少顯示器的輻射和提高玻璃的韌性。如果對透光度要求不是很高,也可以加入縱橫交錯的玻璃纖維,韌性將大大提高。
[參考資料]
玻璃是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和石灰石等為主要原料,經熔融、成型、冷卻固化而成的非結晶無機材料。它具有一般材料難於具備的透明性,具有優良的機械力學性能和熱工性質。
一、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是指未經其他加工的平板狀玻璃製品,也稱白片玻璃或凈片玻璃。按生產方法不同,可分為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平板玻璃按其用途可分為窗玻璃和裝飾玻璃。
平板玻的用途有兩個方面:3~5mm的平板玻璃一般是直接用於門窗的採光,8~12mm的平板玻璃可用於隔斷。另外的一個重要用途是作為鋼化、夾層、鍍膜、中空等玻璃的原片。
二、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是指與普通玻璃相比,具有力學強度高、抗沖擊能力強的玻璃。其主要品種有鋼化玻璃、夾絲玻璃、夾層玻璃和鈦化玻璃。安全玻璃被擊碎時,其碎片不會傷人,並兼具有防盜、防火的功能。根據生產時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安全玻璃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
(一)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又稱強化玻璃。它是用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個壓應力層,玻璃本身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不會造成破壞。當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時,這個壓力層可將部分拉應力抵銷,避免玻璃的碎裂,雖然鋼化玻璃內部處於較大的拉應力狀態,但玻璃的內部無缺陷存在,不會造在成破壞,從而達到提高玻璃強度的目的。
鋼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產品,鋼化玻璃的加工可分為物理鋼化法和化學鋼化法。
物理鋼化玻璃又稱為淬火鋼化玻璃。它時將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熱爐中加熱到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600℃)時,通過自身的形變消除內部應力,然後將玻璃移出加熱爐,再用多頭噴嘴將高壓冷空氣吹向玻璃的兩面,使其迅速且均勻地冷卻至室溫,即可製得鋼化玻璃。這種玻璃處於內部受拉,外部受壓的應力狀態,一旦局部發生破損,便會發生應力釋放,玻璃被破碎成無數小塊,這些小的碎片沒有尖銳稜角,不易傷人。
化學鋼化玻璃是通過改變玻璃的表面的化學組成來提高玻璃的強度,一般是應用離子交換法進行鋼化。其方法是將含有鹼金屬離子的硅酸鹽玻璃,浸入到熔融狀態的鋰(Li+)鹽中,使玻璃表層的Na+或K+離子與Li+離子發生交換,表面形成Li+離子交換層,由於Li+的膨脹系數小於Na+、K+離子,從而在冷卻過程中造成外層收縮較小而內層收縮較大,當冷卻到常溫後,玻璃便同樣處於內層受拉,外層受壓的狀態,其效果類似於物理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強度高,其抗壓強度可達125MPa以上,比普通玻璃大4~5倍;抗沖擊強度也很高,用鋼球法測定時,0.8kg的鋼球從1.2m高度落下,玻璃可保持完好。
鋼化玻璃的彈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一塊1200mm×350mm×6mm的鋼化玻璃,受力後可發生達100mm的彎曲撓度,當外力撤除後,仍能恢復原狀,而普通玻璃彎曲變形只能有幾毫米。
熱穩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熱時,不易發生炸裂是鋼化玻璃的又一特點。這是因為鋼化玻璃的壓應力可抵銷一部分因急冷急熱產生的拉應力之故。鋼化玻璃耐熱沖擊,最大安全工作溫度為288℃,能承受204℃的溫差變化。
由於鋼化玻璃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所以在建築工程、交通工具及其他領域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平鋼化玻璃常用作建築物的門窗、隔牆、幕牆及櫥窗、傢具等,曲面玻璃常用於汽車、火車及飛機等方面。
使用時應注意的是鋼化玻璃不能切割、磨削,邊角不能碰擊擠壓,需按現成的尺寸規格選用或提出具體設計圖紙進加工定製。用於大面積的玻璃幕牆的玻璃在鋼化上要予以控制,選擇半鋼化玻璃,即其應力不能過大,以避免受風荷載引起震動而自爆。
根據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同,可製成普通鋼化玻璃、吸熱鋼化玻璃、彩然鋼化玻璃、鋼化中空玻璃等。
(二)、夾絲玻璃
夾絲玻璃也稱防碎玻璃或鋼絲玻璃。它是由壓延法生產的,即在玻璃熔融狀態下將經預熱處理的鋼絲或鋼絲網壓入玻璃中間,經退火、切割而成。夾絲玻璃表面可以是壓花的或磨光的,顏色可以製成無色透明或彩色的。
夾絲玻璃的特點是安全性和防火性好。夾絲玻璃由於鋼絲網的骨架作用,不僅提高了玻璃的強度,而且當受到沖擊或溫度驟變而破壞時,碎片也不會飛散,避免了碎片對人的傷害。在出現火情時,當火焰延,夾絲玻璃受熱炸裂,由於金屬絲網的作用,玻璃仍能保持固定,隔絕火焰,故又稱為防火玻璃。
根據國家行業標准JC433-91規定,夾絲玻璃厚度分為:6、7、10mm,規格尺寸一般不小於600mm×400mm,不大於2000mm×1200mm。
目前我國生產的夾絲玻璃分為夾絲壓花玻璃和夾絲磨光玻璃兩類。夾絲玻璃可用於建築的防門窗、天窗、採光屋頂、陽台等部位。
(三)夾層玻璃
夾層玻璃是在兩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間,用PVB(聚乙烯醇丁醛)樹脂膠片,經過加熱、加壓粘合而成的平面或曲面的復合玻璃製品。用於夾層玻璃的原片可以是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鋼化玻璃、彩色玻璃、吸熱玻璃或熱反射玻璃等。
夾層玻璃的層數有2、3、5、7層,最多可達9層,對兩層的夾層玻璃,原片的厚度常用的有(mm):2+3、3+3、3+5等。夾層玻璃的結構,如圖8-1所示。
夾層玻璃的透明性好,抗沖擊性能要比一般平板玻璃高好幾倍,用多層普通玻璃或鋼化玻璃復合起來,可製成防彈玻璃。由於PVB膠片的粘合作用,玻璃即使破碎時,碎片也不會飛揚傷人。通過採用不同的原片玻璃,夾層玻璃還可具有耐久、耐熱、耐濕等性能。
夾層玻璃有著較高的安全性,一般用於在建築上用作高層建築門窗、天窗和商店、銀行、珠寶的櫥窗、隔斷等。
(四)鈦化玻璃
鈦化玻璃也稱永不碎鐵甲箔膜玻璃。是將鈦金箔膜緊貼在任意一種玻璃基材之上,使之結合成一體的新型玻璃。鈦化玻璃具有高抗碎能力,高防熱及防紫外線等功能。不同的基材玻璃與不同的鈦金箔膜,可組合成不同色澤、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鈦化玻璃。鈦化玻璃常見的顏色有:無色透明、茶色、茶色反光、銅色反光等。
三、節能型玻璃
傳統的玻璃應用在建築物上主要是採光,隨著建築物門窗尺寸的加大,人們對門窗的保溫隔熱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節能裝飾型玻璃就是能夠滿足這種要求,集節能性和裝飾性於一體的玻璃。節能裝飾型玻璃通常具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外觀色彩,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對光和熱的吸收、透射和反射能力,用建築物的外牆窗玻璃幕牆,可以起到顯著的節能效果,現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高級建築物之上。建築上常用的節能裝飾玻璃有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
(一)吸熱玻璃
吸熱玻璃是能吸收大量紅外線輻射能、並保持較高可見光透過率的平板玻璃。生產吸熱玻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在普通鈉鈣硅酸鹽玻璃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有吸熱性能的著色劑;另一種是在平板玻璃表面噴鍍一層或多層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而製成。
吸熱玻璃有灰色、茶色、藍色、綠色、古銅色、青銅色、粉紅色和金黃色等。我國目前主要生產前三種顏色的吸熱玻璃。厚度有2、3、5、6mm四種。吸熱玻還可以進一步加工製成磨光、鋼化、夾層或中空玻璃。
吸熱玻璃與普通平板玻璃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⒈吸收太陽輻射熱。如6mm厚的透明浮法玻璃,在太陽光照下總透過熱為84%,而同樣條件下吸熱玻璃的總透過熱量為60%。吸熱玻璃的顏色和厚度不同,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程度也不同。
⒉吸收太陽可見光,減弱太陽光的強度,起到反眩作用。
⒊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並能吸收一定的紫外線。
由於述特點,吸熱玻璃已廣泛用於建築物的門窗、外牆以及用作車、船擋風玻璃等,起到隔熱、防眩、採光及裝飾等作用。
(二)熱反射玻璃
熱反射玻璃是有較高的熱反射能力而又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平板玻璃,它是採用熱解法、真空蒸鍍法、陰極濺射法等,在玻璃表面塗以金、銀、銅、鋁、鉻、鎳和鐵等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或採用電浮法等離子交換方法,以金屬離子置換玻璃表層原有離子而形成熱反射膜。熱反射玻璃也稱鏡面玻璃,有金色、茶色、灰色、紫色、褐色、青銅色和淺藍等各色。
熱反射玻璃的熱反射率高,如6mm厚浮法玻璃的總反射熱僅16%,同樣條件下,吸熱玻璃的總反射熱為40%,而熱反射玻璃則可高達61%,因而常用它製成中空玻璃或夾層玻璃,以增加其絕熱性能。鍍金屬膜的熱反射玻璃還有單向透像的作用,即白天能在室內看到室外景物,而室外看不到室內的景像。
❻ 玻璃的製作工藝流程
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別介紹如下:
1. 配料,按照設計好的料方單,將各種原料稱量後在一混料機內混合均勻。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等。
2. 熔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窯內進行。熔窯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坩堝窯,玻璃料盛在坩堝內,在坩堝外面加熱。
3. 成形,是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製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成形方法可分為人工成形和機械成形兩大類——
A. 人工成形。又有——
(1)吹制,用一根鎳鉻合金吹管,挑一團玻璃在模具中邊轉邊吹。主要用來成形玻璃泡、瓶、球等。
(2)拉制,在吹成小泡後,另一工人用頂盤粘住,二人邊吹邊拉主要用來製造玻璃管或棒。
(3)壓制,挑一團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壓。主要用來成形杯、盤等。
(4)自由成形,挑料後用鉗子、剪刀、鑷子等工具直接製成工藝品。
B. 機械成形。因為人工成形勞動強度大,溫度高,條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機械成形所取代。機械成形除了壓制、吹制、拉制外,還有——
(1)壓延法,用來生產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夾金屬絲玻璃等。
(2)澆鑄法,生產光學玻璃。
(3)離心澆鑄法,用於製造大直徑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應鍋。這是將玻璃熔體注入高速旋轉的模子中,由於離心力使玻璃緊貼到模子壁上,旋轉繼續進行直到玻璃硬化為止。
(4)燒結法,用於生產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發泡劑,在有蓋的金屬模具中加熱,玻璃在加熱過程中形成很多閉口氣泡這是一種很好的絕熱、隔音材料。
4. 退火。玻璃在成形過成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這種熱應力會降低玻璃製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後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
注意:
為了消除冷爆現象,玻璃製品在成形後必須進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溫度范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一段時間以消除或減少玻璃中熱應力到允許值。
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
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學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復鹽,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
❼ 玻璃的製作過程
1. 配料,按照設計好的料方單,將各種原料稱量後在一混料機內混合均勻。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等。
2. 熔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窯內進行。熔窯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坩堝窯,玻璃料盛在坩堝內,在坩堝外面加熱。小的坩堝窯只放一個坩堝,大的可多到20個坩堝。坩堝窯是間隙式生產的,現在僅有 光學玻璃和顏色玻璃採用坩堝窯生產。另一種是池窯,玻璃料在窯池內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熱。玻璃的熔制溫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數用火焰加熱,也有少量用電流加熱的,稱為電熔窯。現在,池窯都是連續生產的,小的池窯可以是幾個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
3. 成形,是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製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成形方法可分為人工成形和機械成形兩大類。
A. 人工成形。又有(1)吹制,用一根鎳鉻合金吹管,挑一團玻璃在模具中邊轉邊吹。主要用來成形玻璃泡、瓶、球(劃眼鏡片用)等。(2)拉制,在吹成小泡後,另一工人用頂盤粘住,二人邊吹邊拉主要用來製造玻璃管或棒。(3)壓制,挑一團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壓。主要用來成形杯、盤等。(4)自由成形,挑料後用鉗子、剪刀、鑷子等工具直接製成工藝品。
B. 機械成形。因為人工成形勞動強度大,溫度高,條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機械成形所取代。機械成形除了壓制、吹制、拉制外,還有(1)壓延法,用來生產厚的 平板玻璃、 刻花玻璃、夾金屬絲玻璃等。(2)澆鑄法,生產光學玻璃。(3)離心澆鑄法,用於製造大直徑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應鍋。這是將玻璃熔體注入高速旋轉的模子中,由於離心力使玻璃緊貼到模子壁上,旋轉繼續進行直到玻璃硬化為止。(4)燒結法,用於生產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發泡劑,在有蓋的金屬模具中加熱,玻璃在加熱過程中形成很多閉口氣泡這是一種很好的絕熱、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讓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屬(錫)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優點是玻璃質量高(平整、光潔),拉引速度快,產量大。
4. 退火,玻璃在成形過成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這種熱應力會降低 玻璃製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後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俗稱玻璃的冷爆)。為了消除冷爆現象,玻璃製品在成形後必須進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溫度范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一段時間以消除或減少玻璃中熱應力到允許值。
此外,某些玻璃製品為了增加其強度,可進行剛化處理。包括:物理剛化(淬火),用於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車擋風玻璃等;和化學剛化(離子交換),用於手錶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剛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層產生壓應力,以增加其強度。
❽ 玻璃容器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玻璃容器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在做玻璃器皿之前,需要准備一些材料,並且按配比把這些材料進行配置,在配置之後,再進行混合攪拌均勻。製作玻璃器皿的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等,之後呢,需要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工。形成玻璃液體,而加工玻璃原料的時候,需要在爐內進行加熱,所以玻璃的熔制爐是坩堝。 大部分的工廠在用火焰加熱,也有一部分的工廠在用電流加熱,用電流加熱的爐叫做電熔窯。如果直接冷卻之後會在運輸、使用中自行破裂,為了消除這種熱應力,在成型之後玻璃器皿需要進行退火,退火是在一定的溫度內那進行保值。達到允許值。所以為了增強玻璃製品一些強度,也會進行鋼化處理,如說我們常用的鋼化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