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為我,為大家解釋下1958大煉鋼鐵運動。和如今我國鋼鐵的質量。
不用生氣,道理很來簡單,當時人們源大煉鋼鐵一擁而上,即使是不合格的小爐子也沒有幾個,所以很多人站在一邊看熱鬧,不用幹活,那多舒服。還有人可以偷偷地跑回家睡大覺,多美,你看看現在工人農民工的勞動強度多大。如果你家裡窮,本來就沒有什麼鐵件鐵物器,也不用上繳,看著別人把自家的鐵鍋、門鎖門軸都上交了,心裡多爽,等於是二次均貧富呀。
所以很多人會對那些事物高興的,他們就從來沒想:總那樣國家就完了。
B. 大躍進時期為什麼要煉鋼
鋼鐵產量某種意義上說明了這個國際的工業發展情況,同時受到前蘇聯的影響吧,讓那個時候的煉鋼像口號一般泛濫,杯具……
C. 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怎樣大煉鋼鐵
會後全國形成了全民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1958年底,全國為滿足毛澤東的意願,把鋼版產權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鋼為綱」的口號,號召全民煉鋼。但由於技術不合規格,只是煉出大量的廢鐵,造成極大的浪費。煉鋼需要鐵礦、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於鐵礦不足,於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礦,使糧食產量大減,還去把家裡的鐵器丟到爐火中,卻煉成一個個的鐵疙瘩。由於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發日後的天災。其實這些天災都是人為的。傳聞增城掛綠荔枝樹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爐的建築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築拆了,把磚塊拿去建爐,還說文物也要為煉鋼服務。
D. 1958年幾千萬人開始大煉鋼鐵~~給我們的啟示
事物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不能揠苗助長急於求成,即使心願是好的,目標是好的,採取了不科學的方法也是達不到目的的。58年大躍進和舉國大煉鋼鐵就是欲速則不達的典型案例。
E. 58年大煉鋼鐵的歷史影響進行真實全面的評價
雖然加大啦 人民的 積極信
但是對深林的破壞有一定的影響
這是一次左的錯誤
對這些錯誤
需了解新中國的基本國情
我過的經濟應與社會的經濟發展相互協調
希望採納
F. 大躍進時大煉鋼鐵是為什麼
當時根來據中國國情,急自需大量鋼鐵來煉制工業設備,但當時鋼鐵大多是國外進口,經濟上不允許,還有就是政治狂熱引發的大型運動。
1957年11月,毛澤東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時間在鋼鐵等主要工業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的口號。在「 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口號下,鋼鐵生產指標越提越高。北戴河會議正式決定並公開宣布1958年鋼產量為1070萬噸 ,比1957年翻一番,號召全黨全民為此奮斗,開展空前規模的大煉鋼鐵運動。
(6)中國58年為什麼大煉鋼鐵擴展閱讀:
影響
全民大煉鋼鐵運動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嚴重削弱了農業,沖擊了輕工業和其他事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
1958年,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進傾向,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各地逐步展開。
工業方面的大躍進以全民「大煉鋼鐵」運動為中心,在農業方面,提出了不切實際的糧食生產計劃指標,農村中開始大辦人民公社。
G. 1958年砸鍋賣鐵為了什麼
為了響應組織的錯誤號召,在1958年大躍進時期,砸鍋賣鐵搞大煉鋼鐵。
H. 1958年中國的發展為什麼會出現嚴重的曲折
1958 農民主導的強國夢
楊海鵬 知名媒體人
洋務運動,折戟沉沙;新生活運動,為炮火阻斷。現代化的強國夢,是百年來先進的中國人,矢志以求的。這次的主角不是紳士,不是資產階級,而是工人農民的黨。
上年末,毛主席提出「大躍進」的想法。制定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大量不切實際的任務和指標隨之出台。周恩來陳雲等反冒進的黨內幹部被迫檢討。大躍進,已不是經濟模式和發展速度的實驗,而是消滅社會,變社會為「烏托邦」的實驗。毛說:「我們的方向,應該逐步地有秩序地把『工農商學兵』組成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我國 社會的基本單位。」
8月,人民公社運動全境展開。免費醫療,大食堂。政社合一。小生產被消滅,家庭不能擁有鍋碗瓢盆的後果,要到來年才顯現出來。由於高度集權,和此時提出的「合理的個人崇拜」,不合領導人胃口的信息不能發送,領導人被大量虛假信息包圍,幹部們層層加碼,放衛星,相互攀比,達到荒謬的程度。同月,毛要求大煉鋼鐵。鄉村和城市機關單位,也開始土法煉鋼。成熟的莊稼,爛在地里無人收割。
烏托邦的後果,很快顯現。毛主席在內部檢討說,他搞大煉鋼鐵運動,事先並不知道煉鋼要運輸,要焦碳和合適的砂。僅煉鋼一項,直接經濟損失達200億。
是年,中蘇聯盟出現裂痕。毛下令炮擊金門,警告台灣蔣軍。。。。。。。
詳情http://news.qq.com/zt/2009/statestep/1958.htm
I. 「大躍進」時期大煉鋼鐵
1958年8月底,北戴河會議確定當年鋼產量翻一番,完成1070萬噸。隨後很快形成全民大煉鋼的局面。不切實際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嚴重削弱了農業,沖擊了輕工業和其他事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影響了人民生活,挫傷了群眾積極性。口述者:朱永貴,71歲,溫州人,大煉鋼鐵時,因為工作積極,曾被委任為爐長。記得大煉鋼鐵那年我才20歲,在溫州市二輕局所屬的供銷公司上班,後來被單位專門抽派去煉鋼,因為工作積極,我還被委任為爐長,所在的煉鐵爐在市區矮凳橋附近。所謂的煉鋼爐,就是用一些耐火磚砌起來,裡麵糊著焦碳粉和黃泥土。沒有什麼現代化的設備,爐建好後,加個鼓風機就算大功告成了。因為煉鐵爐體積較小,在三立方米以下,所以稱為小高爐。我們不知道如何煉鋼,也不知按什麼比例投放,就估摸著將焦炭、石灰石、雲英石再加礦石放在爐內猛燒,鼓風機使勁在下面鼓著風。礦石經高溫熔化後,由於鐵的密度大一些,鐵水就會往下流,流到下面挖的沙坑裡時,鐵水遇冷就慢慢變成了一塊硬硬的大餅狀。因為有別於正規的鋼鐵廠煉出的條狀鐵坯,所以當時人們形象地稱這些土煉鋼爐為「大餅爐」。由於當時的鐵礦含鐵量不是很高,用的又是土法,煉出來的鐵塊質量很差,裡面含有大量的雜質。於是不少人認為,再加些生鐵可能煉出來的鐵塊質量就會好些。當時吃大鍋飯,很多人家裡的鍋派不上多大用場,就有人把家裡的鍋砸了送往煉鋼爐。後來,農戶和居民家中觸目可及的鐵塊也都被動員起來統統送入了熔爐。那時每個人的積極性很高,大家心裡都空前地被「超英趕美」的這個宏偉目標刺激著,連家裡的鐵門栓都取下來了,種田用的鋤頭也被送來。鐵門就更不用說了,像秤砣、秤鉤,甚至連灶台上的鐵罐都被敲下來,鋼鐵廠一下子到處是各式各樣的鐵器。只要你想得到的鐵器幾乎都能在這里找得到。那時傳聞溫州木材貯木廠(現溫州木材集團公司)附近的泥土含有大量的鐵礦,是因為有人無意中在那裡看到翻出的泥土裡含有紅褐色的鐵銹,於是人們的神經再一次被撥動起來,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往那裡取土。大家奔走相告:溫州發現鐵礦了!溫州發現鐵礦了!後來經查實,原來有一艘破輪船曾經在那裡沉沒,後來甲板長時間埋在泥土裡高度腐蝕,就使得泥土裡有了大量的鐵銹。這樣,開發溫州的「鐵礦夢」很快就破碎了。煉過鋼鐵的人都知道,小高爐前是不能離人的,時不時地要填焦碳,因為如果不保持爐內的高溫,一旦裡面冷卻下來鐵水凝固住了,那麼,整個爐就要報廢。如果爐內壁淤積的灰燼太厚,就很容易使熔出的鐵水流不下來,也會導致前功盡棄。拆爐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全部拆了再造一個爐,就會使煉鐵的進度放慢。我們日夜守候在高爐前,特別是夏天,每天汗流浹背的,身上的衣服根本就沒干過。那時大家都沒有回家,困了,在爐前眯一下眼睛打個盹;餓了,就啃點食堂送來的干糧。熊熊的爐火照得每個人的臉都異常地興奮,所有人的情緒都在「以鋼為綱」、「鋼鐵元帥升帳」的口號聲中變得異常高漲。幾個月呆在爐前不回家是常事。只要爐內能流出紅紅的鐵水,對所有的人來講,比自家生個大胖兒子還高興!這種幸福之情以報喜的方式迅速蔓延開來,如果哪個煉鋼爐使用好幾個星期都沒凝固住報廢,或者哪個爐出鐵量比較大,這個爐的負責人便馬上寫好喜報,然後大家敲鑼打鼓地到市政府報喜。不管是走在鄉間的小道上還是在城裡寬敞的馬路上,人們經常會遇到報喜的隊伍,隊伍里有年邁的老人,後面還跟著雀躍的孩子。敲鑼打鼓還不算,有的還一路放起了鞭炮。不管怎樣,所有的人都為夢想而亢奮著。隔三差五,一些小高爐的負責人被叫去開誓師大會。我也參加過這種大會,就是喊口號,如果有人在會上表態要一個月內煉100公斤鋼鐵,就馬上有人高喊,奮戰一個月,煉它幾百公斤。最後這個數字被人們越喊越大,幾乎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稱要天天「生產放衛星」。
J. 中國大煉鋼鐵的時間
「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是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後不斷地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是「左」傾冒進的產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盡管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盡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由於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總路線提出後,黨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大躍進」運動,在生產發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實現工農業生產高指標為目標。要求工農業主要產品的產量成倍、幾倍、甚至幾十倍地增長。例如,提出鋼產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萬噸達到1070萬噸,1959年要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0萬噸達到3000萬噸。糧食產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產80%,由3900億斤達到7000億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產50%,由7000億斤左右達到10500億斤。「大躍進」運動在建設上追求大規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黨全民「大辦」、「特辦」的口號,例如,全黨全民大煉鋼鐵,大辦鐵路,大辦萬頭豬場,大辦萬雞山。在這樣的目標和口號下,基本建設投資急劇膨脹,三年間,基建投資總額高達1006億元,比一五計劃時期基本建設總投資幾乎高出一倍。積累率突然猛增,三年間平均每年積累率高達39.1%。由於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必然導致瞎指揮盛行,浮誇風泛濫,廣大群眾生活遇到了嚴重的困難。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糾正已經覺察到的錯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壓低1959年的工農業生產指標。八屆八中全會錯誤地批判所謂彭德懷右傾反黨集團,及隨後全黨展開「反右傾」斗爭,使糾正錯誤的努力中斷,而黨內「左」傾錯誤更加發展。1960年提出要長期保持大躍進,繼續要求工農業生產達到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對1959年上半年壓縮指標進行不公正的指責,一味強調反對右傾,要把干勁鼓足。在各地糧食告急的情況下,還不斷追加基建投資、追加基建項目,鋼年產量指標一噸也不能少。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又再度全面地泛濫起來。從1958年「大躍進」開始的三年「左」傾冒進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大失調,並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
由於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的基本情況認識不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加之毛澤東等人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之後,沒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就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要使中國在15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在十年內超過英國、十五年內趕上美國(所謂「超英趕美」)。毛澤東號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發揚敢想敢說敢乾的精神。會後,全國各條戰線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確定了一批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提出1958年鋼產量翻番,作為實現「大躍進」的重要步驟,達到1070萬噸。
會後全國形成了全民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1958年底,全國為滿足毛澤東的意願,把鋼產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鋼為綱」的口號,號召全民煉鋼。但由於技術不合規格,只是煉出大量的廢鐵,造成極大的浪費。煉鋼需要鐵礦、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於鐵礦不足,於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礦,使糧食產量大減,還去把家裡的鐵器丟到爐火中,卻煉成一個個的鐵疙瘩。由於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發日後的天災。其實這些天災都是人為的。傳聞增城掛綠荔枝樹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爐的建築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築拆了,把磚塊拿去建爐,還說文物也要為煉鋼服務。
運動中,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中共中央從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年7月廬山會議前期,曾努力領導全黨糾正已經察覺到的錯誤。但廬山會議後期,由於對彭德懷等人的錯誤批判,在全黨開展了「反右傾」的斗爭,使錯誤延續了更長時間,造成了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
後果:
現在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海外,大躍進都被廣泛地視為一場空前的經濟災難。由於計劃部門使用誇大的數據,人力資源從農業被轉移至工業。大陸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數是2158萬人。東西方各方面的資料顯示死亡人數大約為2000萬人, 主要死因為餓死。一部分學者並且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飢荒。
貝克爾(Jasper Becker)——一名長期觀察中國的新聞工作者—在他的《餓鬼:中國的秘密飢荒》一書中說,大部份對大躍進的批評來自於「在香港觀察中國的」國外評論家。而當時有在國內生活過的外國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這也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間關於大躍進的爭議的主要來源。
杜波斯(W.E.B. DuBois 1959年,著有《中國》一文)大躍進時期到訪過中國。
「浮誇風」作為「大躍進運動」的症結之一,首先在當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農民的餓死。另一方面其影響甚遠,大躍進之後的幾十年甚至直至現在,在大陸社會主要體現在政界,為了追求政績,不少黨政領導特別是有些主要領導,仍舊使用虛報數據,如財政收入、GDP總量、國民收入,甚至計劃生育玩數字游戲。
在大躍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虛報產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縣,號稱一年收獲糧食12億斤。《人民日報》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宣傳。 依照這種報告制定的國家徵收糧食額度嚴重超出實際產量。也是導致後來災荒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