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生產壓革命」是誰第一個提出來的
「文革」中常說要「抓革命,促生產。」似乎也重視生產,其實不然,「抓革命,促生產」只是說說而已,誰如果真要「促生產」就會被扣上「以生產壓革命」的大帽子。「以生產壓革命」這句屁話的發明權應該歸於「四人幫」,「以生產壓革命」這句屁話的目的就是要打倒主管國家經濟工作的幹部,而其直接危害就是把國家的經濟推到了崩潰的邊緣,使中國錯過了世界第三次經濟浪潮,落後了整整一個時代。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與日本的經濟總量基本持平,而如今自以為是有錢人的韓國,當時還被世人稱為「亞洲乞丐」。但是當我們正在批判「以生產壓革命」時,人家趕上了世界的第三次經濟浪潮,飛速發展起來了。當我們粉碎「四人幫」噩夢醒來時,我們無奈地發現落後了,被人家遠遠的拋在後頭。我們「大躍進」時發出的「趕英超美」的夢囈已經成為世界的笑柄,我們只能酸溜溜地發現我們的老冤家老對頭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資料說上世紀70年代末,日本的經濟總量是我國的730倍。從60年代初的持平,到70年代末的730倍是什麼概念!我們更無奈地發現連從來不被中國人看在眼裡的韓國人居然也在我們面前人五人六起來,我們真的被刺激了。但是,我們可曾想過,這就是「以生產壓革命」的惡果,欠下的這筆債恐怕要幾代人才還得清。
毛澤東經常說「民以食為天」,搞農業「八字憲法」,搞「鋼鐵元帥升帳」,「糧食元帥升帳」,似乎很關心發展生產。但是,用搞政治運動的方式來搞生產是行不通的。更何況,一旦他的「革命利益」受到影響時,生產就拋在腦後了,剩下的就只是「以生產壓革命」的大棒了。
中國失去了最佳的發展機遇,成為我們民族的千古遺憾,其罪魁禍首就是那句屁話「以生產壓革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d5e5e01009niz.html
『貳』 誰有九年級歷史第一單元的考卷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5小題,2分1題,共50分)
1、對二戰後國際格局的形成影響最大的會議是
A、開羅會議 B、雅爾塔會議 C、波茨坦會議 D、德黑蘭會議
2、標志著東西方對峙格局形成的事件是
A、「北約」的建立 B、「華約」的建立 C、「北約」和「華約」兩大集團的出現
D、「冷戰」政策的出台
3、下列科學家中與發明「原子彈」無關的是
A、錢學森 B、鄧稼先 C、李四光 D、錢三強
4、下列歷史現象與文化大革命有關的有 ①土辦法煉鋼 ②破「四舊」 ③批鬥資產階級當權派
④寫大字報對別人進行任意攻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公然宣稱美國負有領導「自由世界」使命的總統是
A、尼克松 B、羅斯福 C、邱吉爾 D、杜魯門
6、下列哪一事件的歷史作用與其他選項不同
A、人民公社化運動 B、大躍進 C、文化大革命 D、「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任務
7、1952年,許多農民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感到非常高興,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
A、鎮壓了反革命 B、實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8、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是
A、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 B、總體和平、局部戰亂
C、歐洲加快一體化進程 D、各國都致力於發展經濟
9、標志著我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是
A、文化大革命結束 B、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C、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 D、1949年新中國成
10、我國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
A、艱苦奮斗 B、愛國主義 C、獨立自主 D、改革開放
1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具有世界意義變化之一的事件是
A、萬隆會議 B、非洲大陸的解放
C、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 D、「北約」和「華約」兩大集團的出現
12、1955年召開的萬隆會議,表達了獲得獨立的亞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運的共同願望。其中改變了會議航向,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的國家及領導人是
A、中國周恩來 B、埃及納賽爾 C、中國毛澤東 D、美國基辛格
13、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外交上堅持「一邊倒」的原則。「一邊倒」是指
A、堅定地站在亞洲國家的一邊 B、堅定地站在亞非國家一邊
C、堅定地站在發展中國家一邊 D、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邊
14、「上海合作組織」對我國具有的意義是
①它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標志②是我國改革開放開始標志③組織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④有利於改善中美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諾曼底登陸60周年,法國邀請近20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參加紀念活動。美國總統布希並沒有因為美國當年組成盟軍解放法國而受到禮遇,相反他走到哪裡都會聽到譴責他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聲音。一些美國人也專程直到巴黎參加抗議活動,他們高舉美國國旗和示威標語。標語上寫著:「美國人反對戰爭」`「光榮-1944,恥辱-2004」等。據此回答15-17題
15、材料表明當今世界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是
A、和平問題 B、人口問題 C、貧困問題 D、資源與環境問題
16、從材料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世界大多數人民的情感
A、反對落後,鼓勵先進 B、消除貧困,謀求發展
C、反對戰爭,渴望和平 D、反對專制,爭取民主
17、材料還表明( )
①維護和平的力量和趨勢在增強②戰爭的威脅仍然存在,世界並不安寧③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④一些國家政府渴望有新的世界大戰發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非洲 的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奴役非洲歷史的終結,而中國 的順利收回,標志著殖民統治在中國的結束。
A、納米比亞 香港 B、納米比亞 澳門 C、埃及 香港 D、 埃及 澳門
19、科學家李四光根據數十年來對地質力學的研究,使我國相繼找到了大慶、大港、勝利、華北等大油田,有力批駁了「中國貧油」的論點,體現了中國科學家的 ①不畏懼權威的大無畏精神②「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創新精神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④「人定勝天」的革命英雄主義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追求現代化的表現有 ①資本主義經濟「黃金時代」的出現 ②亞洲國家和地區發展民族經濟③ 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建立④亞洲「四小龍」經濟高速發展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關於「冷戰」敘述正確的是( )
①開始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 ②是雅爾塔協定的產物 ③一般以「鐵幕演說」和「杜魯門主義」作為開始標志 ④20世紀50年代末以後,冷戰成為美蘇爭霸的主要形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我們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的重大失誤和巨大挫折( )
①「大躍進」運動 ②人民公社化運動 ③文化大革命 ④社會主義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出現上題中失誤和挫折的原因有①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②缺少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③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④黨的指導思想出現了偏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閱讀打油詩,思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
①這首詩出現在「文化大革命」時期
②當時開展的這項運動嚴重破壞了我國的生產力
③說明當時農業生產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
④當時開展的這項運動是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的一次嚴重失誤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25、1949年——1952年,新中國在鞏固新生政權方面,取得了以下哪些成就:①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②大陸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③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④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5小題,2分1題,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 分
答案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選擇題(共5大題,26題8分,27題10分,28題11分,29題10分,30題11分)
26、歷史上,中國人民曾經創造了很多的精神財富,如五四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標志著我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歷史舞台,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在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創造也創造了許多精神財富,你知道的有哪些?請仿照上述格式至少寫出兩個。(友情提示,精神名稱——精神實質——對當時社會的作用)(8分)
27、材料一:某市16年來人民生活水平變化狀況
年份 人均儲蓄額 人均居住面積 電腦(百戶) 轎車(百戶)
1989 1865元 6.6平方米
2005 19880元 20.2平方米 19.6台 5輛
材料二:中共十六大報告指出: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最廣泛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 根據材料一提供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再舉兩個方面的變化,(2分)
(2)根據材料 ,談談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黨的十六大對此提出的更高的目標是什麼?(4分)
(2) 要實現更高的奮斗目標,我們面臨的戰略機遇有哪些?(4分)
28、材料一: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材料二:20多年前,一聲驚雷響徹中國大地,中國塵封已久的大門被打開了,中國從此以後有了全世界羨慕的中國速度。
(1) 材料一詩句中的劃線部分反映的是我國在哪一計劃中的哪一項工程建設?你認為這一計劃順利完成的原因是什麼?(4分)
(2) 材料二的「一聲驚雷」指的是什麼事件?塵封已久的大門最早在哪裡打開?(3分)
(3) 材料一、二的事件分別對我國的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4分)
29、材料一:據統計,1960年的時候,最富國和最窮國之間的收入差距為37倍,而現在則達到了74倍。世界上3個最富有的人的資產相當於48個最窮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
材料二:有美國歷史學家認為,廣大亞非拉國家經濟不發達狀況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發達狀況「並非兩個孤立而無聯系的現象」,兩者是「相互聯系」的。
⑴ 材料一反映了什麼?(2分)
⑵ 你是否贊同美國歷史學家的觀點?請闡述理由。(4分)
⑶ 發展中國家為謀求發展從未停止過斗爭。試舉例說明哪些事件能說明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重要的力量正在崛起?(4分)
30、材料一: 1950年9月30日,周恩來代表我國政府庄嚴宣告「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為了保衛和平,從來不,也永遠不害怕反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材料2: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飛抵北京,還未走下飛機時,就向前來迎接的周恩來總理伸出了手。他們緊緊握手,長達一分鍾,歷史見證了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鏡頭。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材料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對外政策有了重大的發展,中國的外交活動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
⑴ 材料1中的「鄰人」指誰?在這一背景下,中國進行了一場什麼戰爭?(3分)
⑵ 從材料一到材料二,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⑶ 我國奉行的對外政策是怎樣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這一政策有何重大發展?(4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D D B B B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B A C A B A C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D C A
二、非選擇題
26、(共8分)(1)孟泰精神——埋頭苦幹、公而忘私、愛廠如家——使我國「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任務,初步奠定了我們工業化的基礎。
(2)鐵人精神——愛國、創業、求實、奉獻——最終結束了中國貧油的面貌
(3)兩彈一星精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科技創新精神——是我國的國防勢力發生了質的飛躍,帶動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關、能創新、能協作的科技隊伍,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開拓前進、奮發圖強的信心和力量。
27、(1)只要從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出發,與材料不重復即可(2分)
(2)從溫飽到總體小康。(2分) 全面小康(2分)
(3)總體和平的國際環境、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趨勢(任寫兩點得4分)
28、(1)一五計劃中武漢長江大橋
(2)改革開放、沿海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3)中國開始改變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分)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也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分)
29、(1)發展問題沒有解決,貧富差距在擴大。(2分)
(2)有道理(1分),因為非洲大多數國家曾經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長期遭受殖民掠奪和統治或公正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仍損害非洲國家的利益。(任答一點得兩分)(3分)
(1) 七十七國集團的成立、亞非會議的召開等(4分)
30、(1)朝鮮,抗美援朝戰爭(3分)
(1) 從敵對、隔絕到接觸、建交(2分) 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美國與蘇聯爭霸,聯合中國牽制蘇聯、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智慧等(2分)
(2)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2分)
呃………………忘了這個沒答案了,再來份。
1、美蘇「冷戰」開始的重要標志是
A、馬歇爾計劃的提出 B、杜魯門主義的出台
C、北約的成立 D、朝鮮戰爭的爆發
2、北約組織與華約組織的共同之處是
A、都是由大國控制的軍事政治集團 B、都是帝國主義性質的大國集團
C、都是政治經濟一體化集團 D、都是經濟貿易集團
3、下列事件不是發生在冷戰時期的是
A、東西柏林牆的建立 B、美國在日本長崎投原子彈
C、古巴導彈危機的發生 D、美國在越南發動侵越戰爭
4、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在非洲最終崩潰的標志
A、亞非會議的召開 B、納米比亞獨立
C、南非獨立 D、阿爾及利亞獨立
5、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為爭取經濟權益,改變不平等國際經濟舊秩序的斗爭
A、召開亞非會議 B、組織七十七國集團
C、開始南北對話 D、正式結成不結盟運動
6、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標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D、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在這運動中,各項指標愈訂愈高,甚至出現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類不正確的口號;出現了各行各業為「鋼鐵元帥升帳」服務,幾千萬勞力調去大煉鋼鐵的情況。據此回答7——8題。
7、歷史上,這場運動是指
A、整風運動 B、大生產運動
C、「大躍進」運動 D、人民公社化運動
8、對這場運動的不正確評價是
A、忽視了經濟規律,違背了基本國情
B、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破壞了自然資源
C、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勞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D、這是黨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時的一次重大失誤
9、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
A、內地展開 B、農村展開 C、城市展開 D、沿海地區展開
10、在香港有這樣一種說法:回歸後的香港「股照炒,馬照跑,舞照跳。」這現象說明
A、「一國兩制」有利於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B、「一國兩制」使香港的社會主義制度得以保留下來
C、回歸後的香港保持原有的經濟制度、生活方式不變
D、回歸後香港公民的地位沒有任何變化
11、自朝核問題再次顯現以來,中國一直通過各種外交努力,為促成六輪六方會談,中國特使穿梭於俄、朝、美等國之間,功不可沒。中國政府的外交斡旋說明
①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參與多邊外交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③中國負有維護世界和平及核不擴散的義務④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其國際地位在不斷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建國以來我國農業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的先後順序,正確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農村合作社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3、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外交上堅持「一邊倒」的原則。「一邊倒」是指
A、堅定地站在亞洲國家的一邊 B、堅定地站在亞非拉國家的一邊
C、堅定地站在發展中國家的一邊 C、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邊
14、2005年台商春節包機獲得圓滿成功。台灣各界強烈要求當局「包機直航」成為「每天直航」。對於兩岸通航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②能使台灣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③有利於兩岸人民互相了解,增進共識 ④有利於促進祖國完全統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標志著20世紀70年代我國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的重大事件有
①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②美國總統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③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 ④亞太經合組織在上海成功舉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下列新中國涌現出來的英雄模範人物,與錢學森、鄧稼先貢獻最為相似的是
A、 焦裕祿 B、王進喜 C、雷鋒 D、錢三強
18、我國設立經濟特區的目的是:
①學習外國先進技術 ②吸收外國資本 ③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 ④實行「一國兩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下列不屬於「上海合作組織」成員的是
A、俄羅斯 B、哈薩克 C、白俄羅斯 D、塔吉克
20、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偉大轉折」是指工作重心
A、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B、由搞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
C、由城市轉移到農村 D、由對內改革轉移到對外開放
試卷Ⅱ(非選擇題 4小題,共50分)
21、(10分)「西方國家控制我們命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亞非國家的命運應由亞非各國人民自己掌握。」——周恩來總理在亞非會議上的發言
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
(1)亞非會議於何時何地召開?此會議表明什麼力量的興起?(3分)
(2)在這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引申和發展了哪一處理國際關系的原則,它的基本內容是什麼?(4分)
(3)2005年4月25日,參加亞非峰會的胡錦濤和來自亞洲,非洲和其他地區的國家領導人重走當年的路線,從薩沃爾——霍曼飯店沿著亞非大街前往亞非會議的舊址——獨立大廈,請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3分)
22、(10分)閱讀歌詞與圖片,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國野心狼!」——某軍戰歌
(1)上述歌詞與圖片反映的是 (歷史事件)的場景,它開始於 年。當時部隊的司令員是 。(3分)
(2)從當時的形勢考慮,對這次出兵的必要性,有以下兩種觀點:
觀點一:這次出兵是有必要的 觀點二:這次出兵完全沒有必要
你贊同哪一觀點,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3)「跨過鴨綠江」的這支軍隊的名稱是什麼?它完成「打敗美國野心狼」任務的標志是什麼?為此國人怎樣稱譽他們?(3分)
23、(12分)下面是某校初三(1)班有關台灣問題的模擬新聞發布會的片斷:
學生甲:我是《宏志報》的記者。最近,台灣教育部門公布了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暫行綱要草案,把所謂的「台灣史」與中國史單獨編排成冊,致使「國父」孫中山成了外國人;並把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充塞其中,烙滿了「去中國化」的痕跡。請問發言人:你對陳水扁當局精心導演的這次「文化大合唱」是如何認識的?
學生乙:我是「校園廣播之聲」的記者。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有人說這是一部「對台動武法」。 請問發言人: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1)假如你是新聞發言人,你會如何回答這兩位小記者的提問? (8分)
(2)作為中學生,你能為祖國統一大業做些什麼(4分)
24、(18分)
閱讀上述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1)請在方框中填入相應的歷史事件。(3分)
(2)有人將1949-1966年的中國歷史評述為「有成就也有失誤」。
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
(3)上圖表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哪幾個重大時期?(3分)
這對我們的啟示是什麼?(2分)
(4)回顧共和國走過的歷程,「兩彈一星」是中國人民永遠的驕傲,「兩彈一星「精神更是中國人民永恆的精神財富,請你列舉我國研製「兩彈一星」的三個重大史實並談談你對「兩彈一星「精神是如何理解的?(5分)
《歷史與社會》九年級(全一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B B B C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A A D D B C B
二、非選擇題:
21、(1)1955年 印尼萬隆 第三世界。(每點1分,共3分)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分)其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2分)
(3)為了紀念萬隆會議召開50周年,(1分)積極倡導「團結、友誼、合作」的萬隆精神,推動廣大發展中國家為實現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2分)
22、(1)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 彭德懷(每格1分,共3分)
(2)有必要,因為朝鮮的存亡是與中國安全密切相關的。若不出兵,中國將難以安定地從事經濟建設,這對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是不利的。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若回答沒有必要,且能作出簡要分析的,最多隻能2分)
(3)軍隊的名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標志是:1953年美國侵略者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新中國最可愛的人。(每點1分,共3分)
23、(1)甲:陳水扁的導演的「文化大合唱」的實質是破壞一個中國的原則,妄圖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2分)這是逆歷史潮流而動,是註定要失敗的。(1分)
乙:這種觀點是錯誤的,(1分)因為①當前「台獨」分裂勢力成為祖國和平統一的最大障礙,成為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1分)②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把國家有關對台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化,有利於動員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業,有利於遏制「台獨」分裂勢力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活動,有利於維護台海地區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因此,這並不是一部所謂的「對台動武法」。 (3分)
(2)積極宣傳和學習《反分裂國家法》,堅決同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作斗爭。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保衛祖國的本領(答案接近即可,共4分)
24、(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開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每格1分,共3分)
(2)成就:1956年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1957年「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等(任選三點作答即可,(3分)失誤:1958年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給我國經濟建設造成重大損失。(2分)
(3)1956-1966年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966-1976十年「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3分)啟示:如社會主義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一個曲折中前進的過程。(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4)史實: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3分)
認識:「兩彈一星「精神是指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作、勇於攀登的精神。它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科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全國各族人民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奮勇開拓的巨大推進力量。(2分)
有答案的都找不到的說……
唉…………還是自己做做吧……
『叄』 求鋼鐵元帥軍銜升級方法
1958年大煉鋼叫「鋼鐵元帥」升帳
『肆』 第一次鄭州會議的概況
第一次鄭州會議的背景
北戴河會議關於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於9月10日公布後,全國迅速掀起了大規模的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為了確保鋼鐵生產任務的完成,中央提出了其他部門「停車讓路」,「讓鋼鐵元帥升帳」的要求。在「以鋼為綱」的口號下,一個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的大煉鋼鐵運動,在全國迅速開展起來。不但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沖亂了整個國民經濟。由於全民大煉鋼鐵,這一年的積累從1957年的24.9%猛增到33.9%。煤、電、運輸、基建項目投資一年內增加了一倍。國家職工由2451萬人增加到4532萬人。結果不僅造成了工業內部的比例失調。忽視質量、拚設備等嚴重問題,而且給農業帶來了極大影響。在大煉鋼鐵中,各地組織「大兵團作戰」,全國參加大煉鋼鐵的人數一增再增,最高達到過9000萬人。在農業秋收大忙季節,農業第一線的強勞力被抽去大煉鋼鐵,使得這一年的農業豐產卻沒有能夠豐收。
在大煉鋼鐵的同時,以「一大二公」為指導思想的人民公社化運動也一哄而起。至9月底,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有12個省、市、區100%的農戶加入了人民公社,10個省、區有85%以上的農戶加入了人民公社,4個省、區即將基本實現公社化,只有雲南省稍晚一點,10月底實現。到10月底,全國原有的74萬多個農業社,合並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占總農戶的99%以上。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由於混淆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搞了「窮過渡」,颳起了「一平二調三收款」的「共產風」,瞎指揮風、強迫命令風、浮誇風、幹部特殊化風也發展起來,給農村中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很大的損失。 一、明確提出要劃清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集體所有制與全民所有制兩個界限。
這次會議在毛澤東的倡導下,廣泛地討論了人民公社運動中出現的問題。毛澤東針對普遍存在混淆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集體所有制與全民所有制的情況,在會上的講話和讀書談話中,在肯定人民公社是實行向全民所有制過渡和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好形式的同時,反對了急於向全民所有制過渡和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錯誤。他明確指出,必須劃清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集體所有制與全民所有制的界限,不能混淆。他肯定現階段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共產主義;目前人民公社基本上是集體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他說,將來達到了單一的全民所有制,它的性質還是社會主義的,也不等於就是實行共產主義。毛澤東指出,有些人總想三五年搞成共產主義,認為可以立即宣布為全民所有制,可以立即進入共產主義,誰不贊成就說誰右傾。這是錯誤的。兩個過渡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兩個過渡只能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進行,不可能在生產力還沒有充分發展的條件下,立即完成這個過程。這正如我們以前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導農民脫離個體所有制向集體所有制過渡一樣,也只能逐步完成上述兩個過渡。 二、批駁了在現階段就廢除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商品交換,實行商品調撥的錯誤主張。
毛澤東指出,現在,在有些人看來,人民公社經濟主要是自然經濟,他們認為人民公社只有自給自足,才是有名譽的,如果進行商品生產,就是不名譽。這種看法是不對的。他指出,人民公社應該按照滿足社會需要的原則,有計劃地從兩方面發展生產,既要大力發展直接滿足本公社需要的自給自足性生產,又要盡可能廣泛地發展為國家,為其他公社需要的商品性生產。通過商品交換,既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要,又可以換回等價物資,滿足公社生產和社員生活上日益增長的需要。
毛澤東針對陳伯達等人要求現階段就廢除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商品交換,實行商品調撥的錯誤觀點指出,在社會主義時期廢除商品是違背經濟規律的,我們不能避開一切有積極意義的諸如商品、價值法則等經濟范疇,而必須使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中國是商品經濟很不發達的國家,商品生產不是要消滅的問題,而是要大大發展的問題。為了團結幾億農民必須發展商品交換。毛澤東指出,現在我們有些人大有消滅商品之勢,一提商品就發愁,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他們嚮往共產主義,傾向不要商業了,我們有些號稱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家表現得更「左」,主張現在就消滅商品生產,實行商品調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違反客觀規律的。如果這樣做,實質上就是剝奪農民。 為了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更多地了解馬、恩、列、斯對於商品和價值法則等經濟理論問題的觀點,以糾正一些錯誤認識,毛澤東在會議期間(11月9日)給中央、省、市、自治區、地、縣四級黨委委員,寫了一封《關於讀書的建議》的信,建議他們讀兩本書,一本是斯大林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本是《馬恩列斯論共產主義社會》。他說,「每人每本用心讀三遍,隨讀隨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確的(我以為這是主要的);哪些說得不正確,或者不大正確,或者模糊影響,作者對所要說的問題,在某些點上,自己並不甚清楚。」他強調指出,「要聯系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革命和經濟建設去讀這兩本書,使自己獲得一個清醒的頭腦,以利指導我們偉大的經濟工作。現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亂思想,讀這兩本書就有可能給以澄清。有些號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同志,在最近幾個月內,就是如此。他們在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時候是馬克思主義者,一臨到目前經濟實踐中某些具體問題,他們的馬克思主義就打了折扣了。現在需要讀書和辯論,以其對一切同志有益。」在這次會上,毛澤東帶領與會同志,認真地閱讀和討論了《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
『伍』 讓鋼鐵元帥升帳的人是誰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鋼鐵的重要性盡人皆知。曾有人把鋼鐵形象地比喻成工業生產中的元帥。而讓這位元帥升帳的人,是19世紀英國的發明家亨利·貝色麥爵士。
『陸』 誰知道超英趕美大煉鋼活動的事,給我講下。謝
好象是57年吧 毛澤東去蘇聯參加了一個什麼會議 會上蘇聯說好象要用10年時間超過美國 希望中國在這個事上也要有所幫助
後來毛回國後 就說中國要用10年時間趕上英國 到58年吧 思想就膨脹了 說要用3年時間趕超英美 結果為了硬性鋼產量的指標 就號召人們上山砍樹 每家每戶大煉鋼鐵 結果砍了不少荒山出來 而且田裡的莊稼放著也沒人收 間接導致了接下來的3年困難時期
『柒』 有一篇五.六十年代課文,記得幾句----點燈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樓上樓下 電燈電話,吃的麵包坐的沙發,
電燈電話 樓上樓下
趙德銘
近日回商州老家,臨走時,弟媳說讓我拿回點苞谷糝,我對她說,咱們這兒磨苞谷糝要人推磨,多艱難,不用了。弟媳說,你那都是老皇歷了,現在都是電磨,一會兒就磨好了。
記得在我兒時,人們照明用的是由松樹劈成的一個個如指頭粗的「松明子」,晚上一照亮,第二天早晨起來,鼻孔里都是黑灰;打麥子、打豆子用的是連枷;磨面要靠人推磨,根本就不知道電是什麼。
後來,我到臨潼伯父家去上學,也沒有見過電燈,在初中上物理課時,老師給我們講解關於電的知識時,拿出一個教學示範板,板上安裝了幾個小燈泡,用兩節干電池做電源,給我們進行演示後,我方才對電、對電燈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
在1958年全民大煉鋼鐵的那些日子裡,我正在上初二,全校停課,為「鋼鐵元帥升帳」,或是去背鐵礦石,或是到渭河灘里去淘鐵沙。已是初冬季節,同學們
全都捲起褲筒,赤著腳,踩著冰碴子,站在冰冷的河水中,用洗臉盆將那水流中的鐵沙淘出來,干勁十足,都想「跑步」進入「點燈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樓上樓
下,電燈電話」的夢寐以求的「共產主義」社會。
1960年,我初中畢業入伍,來到長安縣王曲鎮的一所軍營,第一次見到了電燈,有些沒有
見過電燈的戰友,還想用電燈泡點香煙,但怎麼也點不著。班長告訴我們說,不能隨便卸開燈泡,那裡有兩個銅柱柱會「咬人」。我們不信,等班長不在時,把燈泡
卸開用指頭一摸,還真的「咬人」。星期天到西安去逛街,見路旁豎立著兩個水泥桿子,在水泥桿子上方夾著一個鐵疙瘩,還嗡嗡作響,不知為何物。有一位山東新
兵笑著對我說,你們陝西除了八大怪之外,還有一怪——公共汽車用桿子撐起來。我也說不清有的公共汽車,為什麼要用兩個長桿子撐著。
我們
部隊是一支通訊工程部隊,通過在部隊對電工學進行系統學習後,我懂得了電為什麼會「咬人」,西安街頭那鐵疙瘩是變壓器,用雙桿撐著的是電車,而且從此與電
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在我們部隊幫助陝西地方在秦嶺原始森林裡架線的那些日子,我深深感受到外線電工的許多苦楚,我們不僅要在崇山峻嶺里度酷暑、戰嚴
寒,與天斗,與野獸斗,而且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我的一位戰友,就是在秦嶺原始森林裡架線時,從桿子上摔下來,摔成脊椎骨粉碎性骨折,下肢癱瘓……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也換了人間。如今,且不說是平原上的農民都過上了電氣化的日子,就是我們商州的山裡農民,也早都過上了「點燈不用油,犁地不用牛,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幸福生活。電力已實現了村村通電,只要哪裡有人家,條條銀線就向哪裡延伸。脫粒機替代了連枷,電視機替代了收音機,電話替代了寫
信……即使山裡人,也在天天念著「電經」。
於是,我常常尋思,假如沒有電,人們的日子該怎麼過?尤其是大都市裡,可以說就沒法活了。因此說,電,是城市和鄉村的神經;電,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命脈。
『捌』 大練鋼鐵是什麼技術
1958年 全民大煉鋼:幾個月呆在爐前不回家是常事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9-28 發表評論>>
1958年 全民大煉鋼
1958年8月底,北戴河會議確定當年鋼產量翻一番,完成1070萬噸。隨後很快形成全民大煉鋼的局面。不切實際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嚴重削弱了農業,沖擊了輕工業和其他事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影響了人民生活,挫傷了群眾積極性。
口述者:朱永貴
71歲,溫州人,大煉鋼鐵時,因為工作積極,曾被委任為爐長。
記得大煉鋼鐵那年我才20歲,在溫州市二輕局所屬的供銷公司上班,後來被單位專門抽派去煉鋼,因為工作積極,我還被委任為爐長,所在的煉鐵爐在市區矮凳橋附近。
所謂的煉鋼爐,就是用一些耐火磚砌起來,裡麵糊著焦碳粉和黃泥土。沒有什麼現代化的設備,爐建好後,加個鼓風機就算大功告成了。因為煉鐵爐體積較小,在三立方米以下,所以稱為小高爐。
我們不知道如何煉鋼,也不知按什麼比例投放,就估摸著將焦炭、石灰石、雲英石再加礦石放在爐內猛燒,鼓風機使勁在下面鼓著風。礦石經高溫熔化後,由於鐵的密度大一些,鐵水就會往下流,流到下面挖的沙坑裡時,鐵水遇冷就慢慢變成了一塊硬硬的大餅狀。因為有別於正規的鋼鐵廠煉出的條狀鐵坯,所以當時人們形象地稱這些土煉鋼爐為「大餅爐」。
由於當時的鐵礦含鐵量不是很高,用的又是土法,煉出來的鐵塊質量很差,裡面含有大量的雜質。於是不少人認為,再加些生鐵可能煉出來的鐵塊質量就會好些。當時吃大鍋飯,很多人家裡的鍋派不上多大用場,就有人把家裡的鍋砸了送往煉鋼爐。後來,農戶和居民家中觸目可及的鐵塊也都被動員起來統統送入了熔爐。那時每個人的積極性很高,大家心裡都空前地被「超英趕美」的這個宏偉目標刺激著,連家裡的鐵門栓都取下來了,種田用的鋤頭也被送來。鐵門就更不用說了,像秤砣、秤鉤,甚至連灶台上的鐵罐都被敲下來,鋼鐵廠一下子到處是各式各樣的鐵器。只要你想得到的鐵器幾乎都能在這里找得到。
那時傳聞溫州木材貯木廠(現溫州木材集團公司)附近的泥土含有大量的鐵礦,是因為有人無意中在那裡看到翻出的泥土裡含有紅褐色的鐵銹,於是人們的神經再一次被撥動起來,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往那裡取土。大家奔走相告:溫州發現鐵礦了!溫州發現鐵礦了!
後來經查實,原來有一艘破輪船曾經在那裡沉沒,後來甲板長時間埋在泥土裡高度腐蝕,就使得泥土裡有了大量的鐵銹。這樣,開發溫州的「鐵礦夢」很快就破碎了。
煉過鋼鐵的人都知道,小高爐前是不能離人的,時不時地要填焦碳,因為如果不保持爐內的高溫,一旦裡面冷卻下來鐵水凝固住了,那麼,整個爐就要報廢。如果爐內壁淤積的灰燼太厚,就很容易使熔出的鐵水流不下來,也會導致前功盡棄。拆爐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全部拆了再造一個爐,就會使煉鐵的進度放慢。我們日夜守候在高爐前,特別是夏天,每天汗流浹背的,身上的衣服根本就沒干過。
那時大家都沒有回家,困了,在爐前眯一下眼睛打個盹;餓了,就啃點食堂送來的干糧。熊熊的爐火照得每個人的臉都異常地興奮,所有人的情緒都在「以鋼為綱」、「鋼鐵元帥升帳」的口號聲中變得異常高漲。幾個月呆在爐前不回家是常事。只要爐內能流出紅紅的鐵水,對所有的人來講,比自家生個大胖兒子還高興!
這種幸福之情以報喜的方式迅速蔓延開來,如果哪個煉鋼爐使用好幾個星期都沒凝固住報廢,或者哪個爐出鐵量比較大,這個爐的負責人便馬上寫好喜報,然後大家敲鑼打鼓地到市政府報喜。不管是走在鄉間的小道上還是在城裡寬敞的馬路上,人們經常會遇到報喜的隊伍,隊伍里有年邁的老人,後面還跟著雀躍的孩子。敲鑼打鼓還不算,有的還一路放起了鞭炮。不管怎樣,所有的人都為夢想而亢奮著。
隔三差五,一些小高爐的負責人被叫去開誓師大會。我也參加過這種大會,就是喊口號,如果有人在會上表態要一個月內煉100公斤鋼鐵,就馬上有人高喊,奮戰一個月,煉它幾百公斤。最後這個數字被人們越喊越大,幾乎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稱要天天「生產放衛星」。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林一笑采訪整理)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蔡經
『玖』 大煉鋼的過程
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會議肯定了當時全國出現的「大躍進」形勢,認為中國正經歷著「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偉大時期。會議還調整了「二五」計劃的指標,鋼產量由1200萬噸提高到3000萬噸,糧食從5000億斤上升到7000億斤。會後,「大躍進」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農業提出「以糧為綱」,要求5年、3年甚至1-2年達到12年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工業提出「以鋼為綱」,將趕超英國的目標縮短為7年、5年以至3年。 1958年8月北戴河會議,這些指標又進一步誇大了2倍。指出1959國民經濟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鋼產量達到2700萬噸,爭取3000萬噸。認為實現此計劃,我國鋼鐵和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除電力等少數幾種外,都將超過英國。但截至58年8月底,全國鋼產量僅450萬噸,只剩四個月要完成650萬噸。9月1日發表公報,號召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奮斗。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鋼鐵工業是整個工業的基礎,是整個工業的綱,是整個工業的元帥。」要其他部門「停車讓路,讓鋼鐵元帥升帳。」提出「全力保證實現鋼產量翻一番,是全黨全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於是開展了全民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 10月經如高潮,成千上萬群眾不分行業,男女老幼一齊上前線,勞動力由7月底的幾十萬增至6000萬。土高爐由3萬座增至數百萬座。而且來源多為從各家各戶搜集鍋等鐵器。這是無法想像的歷史壯觀:一個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在1百多天里不分白天黑夜地全部投入到煉鋼運動之中。主要做法是:1、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把鋼 鐵生產和建設放在首位,;2、各級黨委第一書記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大搞土法煉鋼;3、對原有企 業的生產能力不斷追加投資;4、商業銀行全力支持工業大躍進。1958年12月19日黨中央宣布,提前12天完成鋼產量翻番任務,鋼產量為11 08萬噸,生鐵產量為136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