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鐵表面噴什麼材料能更好提高耐磨性
表面滲碳工藝可以大大的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噴塗任何材料都是無濟於事的。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對材料進行調質處理,形成珠光體+鐵素體晶相結構,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高鐵車輪外輪轂就是這樣的工藝。
⑵ 增加模具鋼表面耐磨性的方法有哪些請詳細說明,先謝謝了。
1、滲碳:是機械製造中最古老、最常用的一種化學熱處理工藝。它是滲碳介質在工件表面產生的活性碳原子,經過表面吸收和擴散將碳滲入低碳合金鋼工件的表層,是其達到共析或略高於共析成分的含碳量,以便將工件經淬火和低溫回火後,使表面的硬度、強度,特別是疲勞強度和耐磨性較心部有顯著的提高,而心部仍然有良好的韌性。根據滲碳劑的狀態不同,滲碳方法可分三類,即固體滲碳,氣體滲碳和液體滲碳,但液體滲碳常含有鹽,有劇毒。對於形狀復雜的工件,滲碳和淬火後清洗困難,基本不被採用。
固體滲碳:是把低碳工件埋在固體滲碳劑中,裝箱密封,加熱到930℃左右,保溫一定時間,使工件表層增碳的方法,這種方法除有滲劑來源廣泛、操作簡便、無需專用設備等優點外,由於滲碳後的空冷是在原滲劑保護下進行的,這樣避免了高溫出箱後與空氣接觸而造成滲層表面氧化脫碳,這些是氣體滲碳等方法不具備的特點。對於單件、小批量生產的模具零件,固體滲碳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但與氣體滲碳相比,有工件透燒時間長、滲碳速度慢、勞動強度大、不易控制滲碳質量等缺點,因此在有條件的工廠,固體滲碳已逐漸被氣體滲碳所取代。
氣體滲碳:氣體滲碳所用的滲碳劑有兩大類:一類是碳氫化合物有機液體,如煤油、苯、醇等,它們在滲爐內的高溫下發生分解,析出活性碳原子;另一類是氣態介質,如天然氣、城市煤氣等。後者成分穩定,便於控制。當用煤油、苯、醇等做氣體碳劑時,是把這種液體直接滴入滲碳爐中,並用滴入速度來控制氣氛碳勢。為了加速滲碳劑的流通和攪動,避免死角,是滲碳均勻,在滲碳爐上裝在耐熱鋼制的風扇,在滲碳過程中對氣氛進行攪動。
2、滲氮:滲氮也叫氮化,是把氮滲入模具表面層以增加基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抗咬卡性、抗蝕性以及高溫軟化性等。由於滲層一般較薄,很硬,滲氮後除進行微量的磨削加工外,不允許作其他熱處理和切削加工。為了得到好的機械性能,模具在滲氮前一般進行調質處理。同時,為了不影響模具的性能,滲氮溫度不得高於調質處理中回火的溫度,一般採用500-700℃。在這個溫度范圍內,氮原子在鋼中的擴散速度較緩慢,所以滲氮要很長時間,滲層也較薄,一般為0.4-0.8mm。因為滲氮時工件既不發生相變,也沒有激冷、即熱過程,所以變形極小。由於氮原子滲入,工件略有漲大現象。
氣體滲氮:一般都採用專用的滲氮爐,根據滲氮工件的大小和形狀及操作的需要,有井式、罩式、箱式等基本類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個密封式的馬弗箱或罐。
滲氮氣體一般採用脫水氨氣。氮化過程和滲碳一樣,也可以分為分解、吸收、擴散三個階段。
離子滲氮:開發最早且應用最廣的離子化學熱處理技術是離子滲氮。在離子氮化爐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在陰極(工件)和陽極(爐壁)之間加入直流高壓形成等離子體,N+、H+、NH3+等離子在陰極位降區加速轟擊工件表面產生系列反應,離子轟擊工件產生熱量並且在工件表面C、N、O、Fe等原子被轟擊出來,而Fe與陰極附近的活性氮離子(N+及電子)結合形成FeN。這些化合物因背散射效應又沉積在陰極表面,在離子轟擊和熱激活性作用下,依次分解出Fe、Fe2N、Fe3N、Fe4N,並同時產生活性氮原子[N],該活性氮原子大部分滲入工件內部,一部分返回等離子區。離子滲氮速度快,可以通過改變處理參數而達到最好的滲氮層組織及所需的性能,表面質量好,易於局部防滲氮處理,無公害,因此離子滲氮被廣泛應用於模具滲氮工藝。
3、碳氮共滲:就是在模具工件表層同時滲碳、氮的熱處理過程,亦稱氰化。碳氮共滲根據所使用介質的物理狀態不同,可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碳氮共滲三種,同時根據共滲溫度的不同,又可分為低溫(500-600℃)、中溫(700-800℃)和高溫(900-950℃)碳氮共滲三種。其中低溫碳氮共滲即目前廣泛應用的軟氮化處理,工件表層主要以滲氮為主,用以提高碳素鋼、合金鋼製造工模具的表面耐磨性和抗咬合性;中溫碳氮共滲,其目的與滲碳相似,主要是提高結構鋼零件的表面硬度,它與滲碳相比,將使工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疲勞性能。高溫碳氮共滲,以滲碳為主。我國則以中溫氣體碳氮共滲軟氮化應用較廣。
中溫氣體碳氮共滲:
氣體軟氮化:軟氮化實質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的以滲氮為主的碳氮共滲。它具有處理溫度低、共滲時間短、工件變形小、適用鋼鐵材料很為廣泛等特點,經軟氮化處理後,可顯著提高工件表面的疲勞強度及耐磨損、抗咬合、抗摩擦和腐蝕等性能。而且軟氮化所用設備部復雜,操作簡單。因此該工藝在許多冷作和熱作模具零件下採用,均收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4、滲硼:滲硼處理是模具製造業中一項有效的化學處理。滲硼層有很高的硬度(1300-2000HV)和耐磨性。無論是碳素鋼或合金鋼,經滲硼後,均有較好的耐蝕性能,也顯著提高在800℃一下溫度的耐熱的性能。因此,近些年來,滲硼工藝發展很快,在工模具製造中應用日漸增多。滲硼處理對模具表面的粗糙度影響很少,因此在滲硼處理工件必須經過完善的精加工,滲硼後工件尺寸稍有增加,一般為滲層的10%-20%;對於形狀復雜的工件,滲硼前必須採用退火等熱處理工序,以便消除在工件內部的加工應力,否則滲硼處理後將引起工件的變形。
5、其他化學熱處理:
滲鉻:滲鉻工藝是在高溫下,將活性鉻原子通過工件表面吸收,以中和碳相互擴散,在模具表面生成一層牢固的鐵-鉻-碳合金層,這合金層組織既具高溫抗氧化、耐腐蝕性能,又有高的硬度、強度、耐磨性和耐疲勞性能等。所以它兼有滲碳、滲氮和滲鋁的優點。
滲硫和硫氮共滲
6、氣相沉澱技術:
碳化鈦塗層:
7、激光強化技術:
激光相變硬化(激光淬火):
激光非晶化:
激光表面合金化:
8、熱噴塗
沈陽中金模具鋼
⑶ 如何提高金屬材料耐磨性
1、第一階段金屬磨合、精磨合階段。採用特殊工藝,人為控制將金屬表面凸出部分磨平。凹處補齊,使接觸面積加大。光潔度提高。達到減少金屬磨損目的,可以使汽車節油,設備節電;
2、第二階段金屬磨損穩定階段。在這個階段金屬磨損極少,磨損量與潤滑油、負載、速度、溫度等條件有關;
2、第三階段金屬磨損加速階段。由於磨損量日積月累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生振動,溫度提高,金屬表面劇烈磨損導致另件失效,事故發生。也可以發生汽車燒機油現象。
⑷ 高碳鋼工件表面要耐磨又防銹,請問做什麼表面處理可以達到要球
整體熱處理和表面熱處理是根據產品的性能要求來定的,不能籠統地說需要還是不專需要。比如說:汽車屬齒輪。它需要表面很好的耐磨性,所以表面的硬度要求很高。而心部要保持一定的韌性,所以心部的硬度要求不高。這時就需要先進行整體淬火,回火處理,然後再進行表面淬火處理。有的還需要表面進行滲碳,滲氮處理。還有你說的整體熱處理硬度達到HB470,也就是HRC47左右,這個硬度已經很不錯了。但是不用的零件要求參數也不一樣。舉例說明:普通車床的變速箱傳動齒輪。性能要求:對齒面和心部的強度、韌性要求不高,齒輪心部硬度21~29HRC,齒面硬度為45~50HRC。
汽車變速箱齒輪。工作條件:比機床齒輪工作條件惡劣,承受載荷較大(包括疲勞彎曲應力和接觸壓應力)受沖擊作用較頻繁。性能要求:對齒面和心部要求較高強度,心部還應
有足夠韌性,齒面硬度58~62HRC,心
部硬度30~45HRC。
這兩個例子說明既然你整體熱處理的硬度都能達到470HB,那麼這個零件對性能的要求一定很高了,如果表面有耐磨性的要求的話,就一定需要進行表面淬火處理。另外你可以記住一點的就是凡是對表面的性能提出特殊要求的基本都需要對表面進行相應的熱處理。
⑸ 鋼鐵材料常用耐磨塗層有哪些
耐磨塗層是一種附著在基材上,以增加基材的抗磨損的一層特殊材料。專
按耐磨塗層的屬性能可分為以下幾種:
(1)耐粘著磨損塗層。耐粘著磨損塗層又可分為軟支承表面塗層和硬支撐表面塗層。
(2)耐磨粒磨損塗層
(3)耐疲勞磨損塗層
(4)耐沖蝕磨損塗層
按附著方式可分熱噴塗塗層和化學粘塗耐磨塗層。
⑹ 45號鋼怎樣熱處理才能使表面耐磨,且深度能大於5mm
不知道你是什麼來工源件,具體要求,零件尺寸,實際上,如果要求不是太高的話,採用高頻或中頻感應淬火是最經濟方便的
http://www.rclbbs.com/?fromuid=8372
http://www.rclbbs.com/?fromuser=ycj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