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鋼鐵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鋼鐵行業,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
從鋼鐵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鋼鐵行業屬於中遊行業,上游主要為鐵礦石、煤炭、動力(電力)等,鋼鐵的下游應用廣泛,鋼鐵產品作為基礎原料,在地產、基建、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等幾乎所有行業中被大規模使用。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為什麼煤炭鋼鐵大跌的最新相關信息
作為鋼鐵重鎮河北,在「十三五」期間(2016-2020)承擔了全國1/3的鋼鐵壓減任務,將壓減煉鐵產能4989萬噸、煉鋼4913萬噸,河北省鋼鐵產能總量將控制在2億噸以內。
根據河北省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河北省全年共壓減煉鐵1761萬噸、煉鋼產能1624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2017年的目標任務則是壓減煉鋼產能1562萬噸、煉鐵1624萬噸,截至10月,已壓減煉鋼產能1998萬噸、煉鐵產能1752萬噸,分別完成國家計劃的144.6%和115.9%。
河北省稱,通過產能交易、減量置換等途徑壓減煉鋼產能557萬噸、煉鐵產能314萬噸。堅決清理取締「地條鋼」,對發現的31家使用感應爐的鋼鐵企業,全部按國家規定拆除到位,並順利通過國家核查驗收。去產能工作明顯快於往年、好於預期。據河北發布11月10日消息,河北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打好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攻堅戰。2018-2020年計劃再壓減退出鋼鐵產能2000萬噸左右、煤炭產能2600萬噸左右,力爭到2020年鋼鐵產能控制在2億噸左右、煤炭產能控制在7000萬噸左右。
3. 中國鋼鐵行業現狀是什麼呢中國鋼鐵行業要多久能緩過勁來
中國鋼鐵行業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稅收,財政方面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著國民的經濟,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但是鋼鐵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矛盾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產業集中度過低,高端產品不足,環保問題,產能過剩,區域分布不合理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的都制約了鋼鐵行業的發展,鋼鐵行業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才能夠採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讓中國的鋼鐵行業不斷的發展。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鋼鐵行業也受到了一些影響,鋼鐵行業有必要做出變革,否則會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鋼鐵行業在2021年的時候就已經遭遇了困難,一些中小型企業承受不住壓力,就只能夠面臨倒閉的現狀,同時一些落後的企業也被社會所淘汰。鋼鐵行業如果想要發展起來,那麼就需要在技術上面做出改變,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去支持鋼鐵行業的發展。
4. 中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10億噸。
2019年,河北嚴格執行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和安全等標准,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全年共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402萬噸,廊坊鋼鐵產能全部出清。此外,壓減煤炭1006萬噸、水泥334萬噸、平板玻璃660萬重量箱、焦炭319萬噸,火電50萬千瓦。2020年將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計劃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
發展趨勢
隨著去產能、環境治理的深入推進,一些地方著力推動特定區域的鋼鐵企業搬遷或關停,主要包括城區鋼廠、城市周邊鋼廠、大氣污染運輸通道城市鋼廠、沿江(湖)鋼廠等類型。河北、江蘇、山東、遼寧、廣西、福建等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搬遷、新基地成為重要內容之一,一批沿海鋼鐵基地項目在建、擬建,一批已有沿海鋼鐵基地擴建,沿海地區鋼鐵產業佔比逐漸提高。
5. 國內外鋼結構發展狀況及前景如何
鋼結構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鋼結構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鴻路鋼構(002541)、精工鋼構(600496)、富煌鋼構(002743)、東南網架(002135)、杭蕭鋼構(600477)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鋼結構產值、中國鋼結構產量、中國鋼結構需求量、鋼結構項目
產業概況
1、定義:鋼結構是鋼材連接而成的結構形式
鋼結構是由鋼板、型鋼、鋼管、鋼索等鋼材,用焊、鉚、螺栓等連接而成的重載、高聳、大跨、輕型的結構形式,相比於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環境污染少和可塑性強等優點。
按照產品用途和應用領域的不同,鋼結構可以分為輕型鋼結構和重型鋼結構,重型鋼結構包括高層重鋼結構、橋梁鋼結構、大跨度空間鋼結構、設備鋼結構。
2、產業鏈剖析:主要應用於建築領域
鋼結構產業鏈包括上游鋼材生產和製造、中游鋼結構製造與施工工程以及下游應用。上游鋼材包括板材、卷材、型材、鋼帶等;中游包括鋼結構製造和鋼結構施工工程;下游應用包括公告建築、住宅、廠房、橋梁等。上游鋼材產品價格波動直接影響鋼結構行業的采購成本;下遊行業對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牽引和驅動作用,它們的需求變化直接決定了行業未來的發展狀況。
目前,鋼結構上游參與者包括寶鋼股份、華菱鋼鐵、河鋼股份、鞍鋼股份、山東鋼鐵、馬鋼股份、首鋼股份等鋼材生產廠商。鋼結構產業鏈中游是鋼結構製造商,包括鴻路鋼構、精工鋼構、東南網架、富煌鋼構、杭蕭鋼構、海波重科等。下游參與者包括建築企業,如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中冶、中國電建等。
產業發展歷程: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建設為行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鋼結構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可追溯到20世紀50-60年代,在原蘇聯的援助下,採用碳素結構鋼,建設了冶金、造船、飛機重工業鋼結構廠房等重點工程,為中國鋼結構行業的起步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後,建築鋼結構行業恢復發展並一直處於上升趨勢。2013年至今,隨著裝配式建築的推進,鋼結構迎來發展新契機。
上游供給情況:中國鋼材產銷量波動上升,2016年以來鋼材價格上漲
2013-2020年,中國鋼材產量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20年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3億噸,達到13.25億噸,同比增長10%。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鋼鐵需求明顯萎縮;但隨著二季度國家復工復產、經濟刺激政策的逐步發力,經濟穩定復甦,下游需求逐步恢復,帶動鋼鐵企業生產積極性高漲,鋼鐵產量同比進一步上升。2021年一季度,中國鋼材產量累計達到3.29億噸,同比大幅增加22.5%。
2016-2020年,中國主要鋼鐵企業鋼材銷售量呈先下降後上升的走勢。2020年中國主要鋼鐵企業鋼材銷售量為7.19億噸,同比增長14.13%。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2011-2021年10月,我國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呈現下降後波動上升的趨勢。其中2011-2015年我國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連續下降;2016年,我國鋼材價格持續上升;2017年,受鋼鐵去產能工作深入推進、「地條鋼」全面取締、採暖季錯峰生產和市場需求回升等因素影響,鋼材價格大幅上漲;2018-2020年7月,鋼材價格稍有回落。這主要是由於下游市場需求下降,導致鋼材價格下行。2021年5月,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達到近十年來峰值,為174.81,此後有所回落。
下游發展情況:中國建築業產值不斷增長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築業企業生產和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築業總產值持續增長,2010-2020年,中國建築業總產值由9.52萬億元增長至26.39萬億元。2020年,中國建築業產值達到263947.04億元,比2019年增長6.24%。
2020年,全國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49.47億平方米,比2019年同比增長3.68%,增速比2019年提高了1.36個百分點;竣工面積38.48億平方米,連續四年下降,比2019年下降4.37%。
產業發展現狀
1、產量:全國鋼結構產量逐年上升
根據中國鋼結構協會披露的數據,2015-2020年,全國鋼結構產量逐年上升,由5100萬噸增加至8900萬噸。近年來鋼結構鼓勵政策陸續出台,在2017年3月住建部出台的《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等文件中,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培育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龍頭企業,積極發展鋼結構等建築結構體系。受益於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國鋼結構產量不斷增加。
2、產值:2020年全國鋼結構產值達到8100億元
據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2020年期間,我國鋼結構行業產值總體增長,尤其是2016年之後,鋼結構產值增勢明顯,主要是由於2016年國家發布了多項政策文件化解鋼產能過剩問題和促進建築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鋼結構產值占建築業總產值的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達到3.07%。
3、需求:2020年全國鋼結構需求接近1億噸
根據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數據,全國鋼結構需求量也逐年增長。此外,根據工信部2016年10月印發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鋼結構領域涉及建築、橋梁、能源等,力爭鋼結構用鋼量由2015年的5000萬噸增加到1億噸以上。2020年,全國鋼結構需求接近1億噸。
4、項目:「十三五」時期,多個大型項目建設均採用鋼結構
2021年9月,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中國建築金屬結構》雜志社等聯合發布「新時代十大鋼結構經典工程」名單,包括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國家速滑館等10項鋼結構工程。其中,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代表當今世界鋼結構領先技術的城市超高層,總用鋼量約10萬噸。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分布相對集中,山東、安徽、江蘇的鋼結構生產企業相對較多
在企查貓平台以「鋼結構」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數據顯示,我國鋼結構行業生產企業數量較多,但企業規模較小。通過對企業所在地進行匯總可知,我國山東省、安徽省、江蘇省鋼結構生產企業相對較多。整體來看,我國鋼結構生產企業區域分布相對集中。
從代表性企業區域分布看,鋼結構行業內領先企業鴻路鋼構、精工鋼構和富煌鋼構均位於安徽省內;浙江省主要代表企業有東南網架、杭蕭鋼構;北京市主要代表企業有森特股份;湖北省主要代表企業有海波重科;新疆省主要代表企業有光正眼科。
2、企業競爭:行業集中度較低,鴻路鋼構為龍頭企業
從鋼結構營業收入的市場份額來看,2020年,鴻路鋼構的鋼結構市場份額約為1.55%,為我國鋼結構主要龍頭企業,精工鋼構的鋼結構市場份額為1.09%;從鋼結構產量的市場份額來看,2020年,鴻路鋼構的鋼結構市場份額約為3.08%,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精工鋼構的鋼結構市場份額為0.94%。
從市場集中度看,我國鋼結構產量的市場集中度要高於鋼結構營業收入的市場集中度。2020年,我國鋼結構營業收入CR5達4.67%;我國鋼結構產量CR5達5.77%。整體來看,我國鋼結構企業數量較多,但規模大、有影響力的企業較少,具有行業整合能力、節能低耗的大型鋼結構製造企業較少,我國鋼結構行業市場集中度低,呈現「大行業、小企業」的特徵。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鋼結構受益於建築產業轉型升級,行業集中度也將逐步提高
當前我國建築業正進入深入轉型階段,技術上國家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模式上推動工程總承包轉型。鋼結構具有綠色環保、可回收、施工周期短、結構安全穩定等特點,符合國家綠色建築與高質量發展趨勢,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
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產業調整政策及行業趨嚴監管,一些缺乏創新、實力較為薄弱、缺少資質、管理不健全的中小鋼結構企業在競爭中將被逐步淘汰,而擁有技術、規模和品牌優勢,綜合實力更為雄厚的企業將在競爭中進一步開拓市場、逐步做強做大,起到促進行業整合的作用。
2、到2035年我國鋼結構用量達到每年2億噸以上,鋼結構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逐步達到40%
2021年10月,中國鋼結構協會發布了《鋼結構行業「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鋼結構行業「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全國鋼結構用量達到1.4億噸左右,佔全國粗鋼產量比例15%以上,鋼結構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國鋼結構建築應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鋼結構用量達到每年2.0億噸以上,占粗鋼產量25%以上,鋼結構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逐步達到40%,基本實現鋼結構智能建造。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結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6. 中國鋼鐵行業現狀
中國十大鋼鐵企:寶鋼 首鋼 鞍鋼 攀鋼 本鋼 邯鄲鋼鐵 廣鋼 太鋼 沙鋼 南鋼
鋼鐵企業在中國500強中的排名 序號 名次 企業名稱 地區 營業收入(萬元)
1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 上海
2 首鋼總公司 北京
3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遼寧
4 本溪鋼鐵(集團)公司 遼寧
5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湖北
6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四川
7 廣州鋼鐵企業集團公司 廣東
8 太原鋼鐵(集團)公司 山西
9 江蘇沙鋼集團公司 江蘇
10 邯鄲鋼鐵集團公司 河北
11 南京鋼鐵集團公司 江蘇
12 馬鋼(集團)公司 安徽
13 唐山鋼鐵集團公司 河北
14 湖南華菱鋼鐵集團公司 湖南
15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 浙江
16 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公司 天津
17 包頭鋼鐵(集團)公司 內蒙古
18 萊蕪鋼鐵集團公司 山東
19 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 山東
20 青島鋼鐵控股集團公司 山東
21 安陽鋼鐵集團公司 河南
22 廣東省韶關鋼鐵公司 廣東
23 酒泉鋼鐵(集團)公司 甘肅
24 新余鋼鐵公司 江西
25 昆明鋼鐵集團公司 雲南
26 重慶鋼鐵(集團)公司 重慶
27 建龍鋼鐵控股公司 北京
28 宣化鋼鐵集團公司 河北
29 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 廣西
30 江陰興澄特種鋼鐵公司 江蘇
31 通化鋼鐵集團公司 吉林
32 新疆八一鋼鐵集團公司 新疆
33 鄂城鋼鐵集團公司 湖北
34 福建省三鋼(集團)公司 福建
35 新興鑄管公司 河北
36 江蘇永鋼集團公司 江蘇
37 河北津西鋼鐵公司 河北
38 遼寧特殊鋼集團公司 遼寧
39 天津天鋼集團公司 天津
40 山西海鑫鋼鐵集公司 山西
41 邢台鋼鐵公司 河北
42 天津鋼管公司 天津
43 萍鄉鋼鐵公司 江西
44 承德鋼鐵集團公司 河北
45 水城鋼鐵(集團)公司 貴州
46 南昌鋼鐵公司 江西
47 凌源鋼鐵集團公司 遼寧
48 石家莊鋼鐵公司 河北
49 長治鋼鐵(集團)公司 山西
從業人數不知道啊 更多鋼鐵企業排名請登陸中國產業競爭情報網
7. 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前瞻產業抄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指出受宏觀經濟形勢低迷,全球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增加的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發展遇到一定困難,主要表現為產能過剩較為嚴重,下游需求不振,出口不暢,鋼鐵產品價格不斷回落,企業經濟效益下滑。根據行業發展周期以及目前鋼鐵行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預計未來五年到十年鋼鐵行業的發展將是一個"逐步消化產能,積極優化結構,大力拓展技術"的過程,隨著國家鋼鐵「十二五」規劃的深入貫徹和推進,鋼鐵行業有望在五年到十年內逐步擺脫現階段的被動局面。
8. 以什麼行業為重點去產能,2016年全年退出鋼鐵
看看國來家的公示:2月17日,工業和自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樂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中國將把鋼鐵產能進一步壓減1.4億噸,相比於2016年初提出的1億-1.5億噸的目標更為明確。
去年,全國共壓減了6500萬噸的鋼鐵產能。以「十三五」期間1.4億噸的目標計算,未來四年中國還將壓減7500萬噸的鋼鐵產能。
徐樂江還透露,2016年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由年初的56.37點上漲至年末的99.51點。同時,鋼鐵企業利潤同比去年增長2.02倍,虧損企業虧損額比2015年下降了51%,部分企業的職工收入也呈現恢復性增長。
9. 我國鋼鐵產量會大幅下降嗎
那就要看國家的調控力度有多大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去產能」,主要是壓縮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根據國務院的安排,鋼鐵行業將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的基礎上,到2020年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1.5億噸。煤炭行業的去產能目標則是,從2016年開始,用3到5年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
相比其他工作,去產能的目標清晰、邊界比較清楚,應該是首先有效率推進並完成的任務,這樣才好推動其他挑戰更大的工作。不過,在現實之中,去產能開始面臨現實的挑戰,在去產能壓力大的重點區域,開始出現了抵觸甚至是「反彈」情緒。
今年5月,中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省政府立下壓減1726萬噸鋼鐵、1422萬噸煉鋼產能的軍令狀,此後又出台了《河北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用3-5年時間,全省退出煤礦123處、退出產能5103萬噸。不過,部分河北鋼企表示,當河北省不折不扣地去產能時,外省企業卻到河北購買已經拆除的二手裝備。有鋼企負責人和基層幹部表示,過去三年來,在國家要求去產能之際,東部某省的鋼鐵產能反而增加了1500萬噸。部分鋼企和基層地方對去產能產生了抵觸情緒,稱「鋼鐵去產能是國家意志,不應當只由河北承擔」,「其他有鋼省份不能只享受市場利益,卻不承擔去產能責任,要真正做到全國一把尺子量到底。」
除了對去產能的地區性公平提出質疑,部分鋼企還對環保方面的公平性表示不滿。據媒體援引河北國有鋼廠負責人稱,現在合規企業生產一噸鋼的環保成本約為150-200元人民幣,但環保執行較差的企業成本則為40-50元/噸,甚至沒有成本。一旦國家相關檢查和標准執行有所疏漏,沒有管住執行較差的企業,對於合規鋼廠就形成很大的不公平。此外,補償資金到位也有問題,很多去產能對象是民企,由於民企很少給職工上保險,而職工沒有保險就不能得到補償,又形成了國企和民企之間的不公平。
在中央政府強力推動「去產能」之下,相信類似的「反彈」現象並不多見,而且在行政調控之下,也不會影響「去產能」的大局。但是,政策執行中的現實問題卻不能忽視,否則會留下很多後患。在我們看來,當前「去產能」亟須處理好一些矛盾:一是去產能重點區域與非重點區域的矛盾,區域之間可以有目標差異,但絕不能允許出現其他省份到河北買舊設備的現象!也不能允許這邊去產能、那邊卻在擴產能的現象。二是環保執法既要有硬度,形成環保硬約束,還要有廣度,點和面都要覆蓋,不能有大的遺漏。三是去產能補償中,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不能形成新的不公平。四是要兼顧行政方式「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後的現實需求。
對於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問題,尤其需要處理好。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價上漲與煤價上漲比較明顯,這是在「穩增長」目標下的需求上升所致,對這種有真實需求支撐的變化,就不是簡單化的壓制能解決問題的。這都要求政府主管部門和基層政府能夠系統、全面地來處理問題。我們注意到,國家發改委最近在相關規劃中表示,停止建設擴大鋼鐵產能規模的所有投資項目,對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靠銀行續貸等方式生存的鋼企實施整體退出,推動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適時調整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鋼材進口稅收減免政策。在這類總量控制政策之下,去產能政策的執行的確也需要有一些彈性。
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最緊迫的任務,如果推進不下去,肯定會導致更多的改革受阻,因此,對於地方和企業在去產能的一部分「反彈」需要高度重視。
10. 2016年鋼鐵行業會怎麼樣
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8.03億噸,目前中國鋼鐵產能大概在12億噸。趙喜子在做了大量的預測研究和趨勢性分析後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到2020年鋼鐵年產量必須下降到6億噸左右,產能減少3億噸。鋼材市場的行情取決於供需關系的平衡,從目前鋼鐵廠龐大的產能過剩量,生產廠家「寧可大家一塊死,絕不我先下賊船」的心態,防城港,湛江,日照,曹妃甸有各自上馬了1000萬噸規模,基建投資規模除了國家投入以外,沒有任何動力,房地產開發熱度降低,這些表明一個信息,即使一時的復甦,從長期來看,我國的鋼鐵市場仍然是死氣沉沉,一片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