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鐵俠胸前的能量圈,在現實中可以製造出來嗎
作為漫威電影的開山鼻祖,《鋼鐵俠》系列電影成為了人人皆知的動漫角色,也有很多孩子的心中都住著一個鋼鐵俠的夢。鋼鐵俠的典型標志,除了那張特別有質感的面具之外,就一定是胸前的能量圈了。於是有的人便就好奇,我們是否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製作出一個鋼鐵俠呢?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人類並沒有辦法製作出一個真正的鋼鐵俠出來。
目前人類如果要設計出鋼鐵俠一樣的能量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未來可以研發出這樣的國防機器,來保家衛國。
❷ 鋼鐵俠能造出來嗎
公眾可能很容易對受控核聚變有一個印象,似乎是好幾十年了也做不出什麼來。回有一種說法是:1950年代答,科學家說,50年後人類就可以用上聚變能了;2000年代,科學家說,50年後人類就可以用上聚變能了;現在科學家仍然在說50年後就可以了...其實,受控核聚變在過去幾十年間的進展也是穩步提高的。實際上幾十年前托卡馬克上就有聚變能釋放出來,但是能量輸出還小於能量輸入。1997年JET裝置上實現了能量增益(輸出與輸入能量之比)為0.7;1998年JT-60裝置宣稱能量增益已經達到1.25,但是其實那是拿氘-氘反應間接推算出來的並不是真正的氘氚聚變。目前正在建設當中的ITER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目標是能量增益為10,預計可以在2027年建設、測試完畢開始做氘氚聚變實驗。因此鋼鐵俠公司里的大號方舟反應堆並非遙不可及,也許10幾年後世界上就真的有這樣的裝置存在了!
❸ "鋼鐵俠"真能造出來嗎
能,http://..com/daily/view?id=3502,《鋼鐵來俠》是2008年上映的源美國超級英雄電影,是漫威電影宇宙的首部電影,由喬恩·費儒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及格溫妮斯·帕特洛等主演。 《鋼鐵俠》改編自「漫威漫畫」中的經典故事,講述了工業家及發明家托尼·斯塔克遭陰謀綁架,被迫製造最致命的武器,身受重傷的他卻暗中製造了一套高科技盔甲,保護自己逃生,從此變身「鋼鐵俠」保衛地球。
❹ 人類現在可以造出鋼鐵俠嗎
在電影中,鋼鐵俠的裝備賦予了普通肉身人Tony Stark上天入地、無堅不摧的超能力。科幻源於人類的夢想和創造力,打造鋼鐵戰衣的科幻技術很多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對應的實驗原型和產品。難處在於現實中的技術還無法做到象電影中那樣完美集成,無法小型化、精密化,也無法象電影中展現的那樣運用自如、隨心所欲。
現實中能運用到鋼鐵俠製造的一些技術點及其發展歷史:
1)3D全息交互(3D Holographic Interaction)
Tony Stark通過虛擬3D全息顯示設備來設計戰衣,這套設備投射的虛擬物體能夠自由旋轉和放大,彷彿真實物體一樣可以操控。類似的概念在《星球大戰》、《阿凡達》等電影中也屢見不鮮。
而在現實中,這項技術也在逐漸成形。早在2002年,MIT研究生Chad Dyne就發明了空氣投影交互技術Helios Display,運用電子和熱動力原理在空氣中形成虛擬3D全息圖像,並藉助激光跟蹤技術來與虛擬圖像產生交互。
目前,Chad Dyne創立的IO2和芬蘭的FogScreen是市場上主要氣體投影設備的商用廠家。
2005年,IO2公司公開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3D空間投影系統,可以投射出22-42英寸的虛擬物體。如同鋼鐵俠一樣,操作者可以不藉助任何外界物體,就能直接對空氣中的虛擬投射物體進行操作。
❺ 鋼鐵俠在現實世界真的能製造出來嗎
理論上是可以,但是實現起來很困難,不是一個人短時間內能完成的,即專使能完成也不屬會像電影中那麼厲害。
通信系統、電腦就不用說了,現在的通信終端越做越小,電腦越做越小
助力系統,這個相當於軍事中研發的外骨骼,可以增強人的能力,超越極限,比如跳高,負重等,具體來說就像通過助力可以輕松舉起很重的東西一樣,可以四兩撥千斤,當然不會像電影中那麼厲害
燃料系統,這個盔甲除了作戰,想要他的更重要原因是他能飛,要飛以及飛的持久,必須輕和燃料高效利用。所以提供能量的燃料需要小、輕但是能量要充足,同時也不能具有危險性,比如核聚變核裂變就很危險,不能考慮。
攻擊系統:鋼鐵俠的武器是手心的圓孔,激光目前的發展達不到,微型導彈不可能,所以短時間不可能實現,但是背上背攻擊武器的話倒可以考慮
人工智慧,整個盔甲需要人工智慧輔助控制,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了解不是很多不太好說
❻ 鋼鐵俠在生活中可以被造出嗎
可以 做出外表
飛行器是個問題 像電影的那那種推進器 需要大體積燃料罐支援飛行
ai賈維斯現在也做不出來
❼ 人類現在可以造出鋼鐵俠嗎
鋼鐵俠的方舟反應堆,不需要補充煤炭汽油等燃料,不需要放射性重金屬也不需要光照,而且提供的能量密度高得驚人,這樣的能源在世界上有且僅有一種:受控核聚變。聚變的原材料是氘和氚,如果技術發展的足夠好那麼只用氘也可以,而氘在自然界中極其豐富:水中就有足夠的氘!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鋼鐵俠利用身體中的水作為原料,用小型離心機分離出氘,然後供給方舟反應堆用來聚變以獲得能源的公眾可能很容易對受控核聚變有一個印象,似乎是好幾十年了也做不出什麼來。有一種說法是:1950年代,科學家說,50年後人類就可以用上聚變能了;2000年代,科學家說,50年後人類就可以用上聚變能了;現在科學家仍然在說50年後就可以了...其實,受控核聚變在過去幾十年間的進展也是穩步提高的。實際上幾十年前托卡馬克上就有聚變能釋放出來,但是能量輸出還小於能量輸入。1997年JET裝置上實現了能量增益(輸出與輸入能量之比)為0.7;1998年JT-60裝置宣稱能量增益已經達到1.25,但是其實那是拿氘-氘反應間接推算出來的並不是真正的氘氚聚變。目前正在建設當中的ITER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目標是能量增益為10,預計可以在2027年建設、測試完畢開始做氘氚聚變實驗。因此鋼鐵俠公司里的大號方舟反應堆並非遙不可及,也許10幾年後世界上就真的有這樣的裝置存在了!
而在現實中,這項技術也在逐漸成形。早在2002年,MIT研究生Chad Dyne就發明了空氣投影交互技術Helios Display,運用電子和熱動力原理在空氣中形成虛擬3D全息圖像,並藉助激光跟蹤技術來與虛擬圖像產生交互。
❽ 鋼鐵俠在現實生活中可以造出來嗎
還不能,美國有一個這樣的計劃,但不是一個人,而是許多人參與。另一方面,能源問題也是很難解決的。
❾ 人類有可能製造出真正的「鋼鐵俠」嗎
標准答案在這里—鋼鐵俠1里的科技領先2020年人類500-800年左右.目前我們連鋼鐵俠1里山洞的馬克一號都造專不出來.問題屬在於核聚變反應堆.要把數十萬高溫壓縮到胸口大小.而且也要解決核輻射外泄的問題.根本不是近1-200年人類能解決的問題.還有就是鋼鐵俠內部的減震.每次鋼鐵俠受到爆炸.墜落.撞擊.都沒有嚴重傷害到人體組織.你可以試想一下.給你穿一身鐵皮.讓你從3樓跳下去.你敢嗎.所以更不要說復聯4里的納米鎧甲.那更為遙遠.那已經不是科技進步可以實現的了..用新文明.高階文明來形容要恰當一些.....目前鋼鐵俠里離人類科技最近的.是賈維斯.還不是星期五.人類已經在學習人工智慧了.但只是在入門階段(常規的一些如QQ的睿智自助客服.高級一些的.如圍棋阿爾法狗.以及日本的人工機器人).目前.甚至未來20年.都沒有能可以製造出能和賈維斯相提並論的人工智慧...但這已經是鋼鐵俠劇中.離人類最近的科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