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兩大部分時代背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描寫國內戰爭,第二部分描寫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
第二部分是全書主題全面展開的部分,表現了熔鑄「鋼鐵」和「鋼鐵」的煉成,其中最主要的章節是第二節和第九節 。 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解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
第一部分國內戰爭背景: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內戰簡稱蘇維埃俄國內戰或蘇俄內戰又稱蘇聯國內戰爭或稱對蘇干涉戰爭是指由公元1918年至公元1920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或蘇俄)同國內反革命勢力和外國武裝干涉者進行的戰爭。又稱蘇聯國內戰爭或稱對蘇干涉戰爭,是1918年到1922年在崩潰的俄羅斯帝國境內發生的一場戰爭,部分戰事還蔓延到蒙古和波斯。在蘇聯被稱為「1917年到1922年的內戰和武裝干涉」。
第二部分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背景:
蘇聯在20世紀20—50年代斯大林執政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制。
在外部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和戰爭威脅,國內受到相對落後的經濟文化與歷史傳統制約的情況下,在實行工業化建設和農業集體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斯大林的個人因素也起了某種作用。
經濟方面的表現:國家佔有絕大部分生產資料,並對經濟實行直接管理;國家對經濟的管理是一種指令性的計劃管理,它排斥市場調節,廣泛採用具有強制性質的行政手段;優先發展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它一度推動蘇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從長遠來看,長期片面地優先發展重工業,影響了農業、輕工業的發展,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影響國民經濟的平衡和持續發展,由於忽視消費品的生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指令性計劃壓抑了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使經濟發展失去了活力;通過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實施的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價值規律的作用,造成企業生產消耗大、經濟效益低,阻礙了勞動者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為了給工業化提供資金,犧牲廣大農民的利益,壓制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造成蘇聯農業生產的長期停滯不前。斯大林經濟體制確立後,逐漸僵化。
Ⅱ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裡面的背景是什麼,什麼時代哪個國家
希望對你有幫助:大背景是十月革命,前蘇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將一個革命戰士戰勝病魔、 永不掉隊的英勇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以極大的藝 術感染力再現了蘇聯第一代共青團員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千難萬險為實現社會主義理想而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的真實畫面。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烏克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小兒子,父親死得早,母親則在富人家當廚娘,哥哥阿爾焦姆是個鐵路工人;飽嘗了資本主義制度剝削人和壓迫人的痛苦。在退學後,他當過車站食堂的小伙夫,做過發電廠的工人,之後認識了冬妮婭,一個林務官的女兒。低下的社會地位和苦難的生活練就了一副不屈不撓的性格。十月革命爆發後,紅色政權遭到了外國勢力干涉和本國反動派的聯合圍攻:烏克蘭的政治形勢也空前地激烈動盪、保爾通過哥哥認識了朱赫來。朱赫來是個老布爾什維克,紅軍撤退時將他留在了鎮上。朱赫來教保爾英式拳擊,培養了保爾樸素的革命熱情。一次,因為解救朱赫來,保爾自己被關進了監獄。而後愚蠢的敵人卻把他很快錯放了:出獄後的保爾慌不擇路,跳進了冬妮婭家的花園。冬妮婭很喜歡熱情、倔強、個性剛強的保爾,保爾也被漂亮、整潔、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樣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婭所深深吸引。 後來,保爾在朱赫來的影響下參加了紅軍。成為了著名的布瓊尼騎兵師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戰友們曾一天向敵人發起十七次沖鋒。戰斗之餘,他還喜歡讀《牛虻》《斯巴達克斯》等小說,一有空就講給戰友們聽。 一次激戰中,他頭部受重傷,被送進了醫院:出院後,保爾住進了冬妮婭的親戚家。他的一隻眼睛失明了,不能再回前線了,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種艱巨的工作。 一次參加工友同志的聚會,保爾因帶著穿著漂亮整潔的冬妮婭同去,遭到了工友們的譏諷和嘲笑。保爾意識到冬妮婭和自己不是—個階級,遂下決心斷絕了他們的感情。 為了供應城市木材,保爾參加了鐵路建築。秋雨、泥濘、大雪,凍土,工作條件越來越惡劣,武裝土匪的騷擾和疾病、飢餓也都威脅著保爾和同志們。但鐵路還是如期修通了,已升為省委委員的朱赫來為他們的革命熱情深深感動,說:「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由於成績突出,保爾被任命為某鐵路工廠的團委書記,女政委麗達經常幫助保爾,幫助他提高認識,搞好工作。保爾漸漸愛上了麗達,但又以革命為由放棄了自己第二次萌動的愛情。 保爾因傷寒再次回鄉住進了醫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醫生又在他脊柱上發現了一處彈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傷。 在家鄉養病期間,保爾到烈土墓前憑吊戰友,感慨萬千,發出了感人至深、振聾發瞶的豪言壯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斗爭。'」病癒後,保爾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堅決地和各種非主流思想和「歪風邪氣」作斗爭,對戰友杜巴瓦的「變質」,他十分痛心,堅決地給予了批評…… 保爾的體質越來越壞。 1924年,黨組織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擔,讓他長期療養。他的視力越來越差。在海濱療養時,保爾認識了達雅——一個出身工人家庭的女孩兒:在達雅家中,保爾鼓動了達雅對老頑固父親的造反,並引導她加入了蘇維埃,達雅和保爾結婚了。 1927年,保爾完全癱瘓,繼而雙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喪氣,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但堅強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保爾開始了文學創作。 1934年,在母親、妻子以及同志們的幫助下,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終於出版了!保爾高興極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寫作。
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作背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作背景:
作者是一個紅軍中的騎兵,在1920年秋在國內戰爭中的一場戰斗中負重傷,23歲時全身癱瘓,24歲時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驚人,憑著口述請人紀錄寫成這部基於本人故事的小說。
小說寫成後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後經朋友們的努力在《青年近衛軍》雜志上從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連載發表。小說受到評論界的冷遇,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追捧。
1935年米·科利佐夫在蘇聯《真理報》上發表介紹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報道,造成全國轟動。同年10月,奧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國家級最高榮譽列寧勛章。在之後的兩年中小說被用各種語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1927年底,他著手創作一篇關於柯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中所誕生的》。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一年後,他用自己的戰斗經歷作素材,以頑強的意志開始創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小說獲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時代人的真誠而熱烈的贊揚。又一年過去了,他被吸收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
(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時代背景是什麼擴展閱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
作者: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前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1904年9月22日出生於工人家庭。因家境貧寒,11歲便開始當童工 ,15歲上戰場,16歲在戰斗中不幸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僅32歲。
歷時三載,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不朽的傑作,實現了重返戰斗崗位的理想。 小說的結尾說,保爾在近乎絕望的期待中,終於迎來了州委的電報:「小說備受贊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
現實生活中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卻沒有那麼幸運,而是經歷了更多的磨難。小說寄給出版社之後,開頭吃了個閉門羹——退稿。後來經過朋友們的努力,才被一家雜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
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家鄉烈士墓前的一段獨白,成為了千百萬青年的座右銘:「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主要內容,創作背景,主要思想
尼古拉·阿列克謝椰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著名的布爾什維克作家,自他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問世以來,他就同書中的保爾·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萬千萬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1904年,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家釀酒廠的季節工,母親在大戶人家當廚娘,家境十分貧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書,十歲左右就開始幹活謀生。奧斯特洛夫斯基幹過各種職業,如幫人家牧馬,在車站食堂當小伙計,在發電廠當助理司爐等,貧困屈辱的生活培養了他對舊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13歲的時候,他就開始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18年,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家鄉一度被德國軍隊佔領,他冒著生命危險去完成組織上交給自己的收集敵人情報和將革命布告貼到德軍司令部哨兵棚上的任務,顯示了他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得到了同志們的贊揚。
1919年7月,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家鄉成立了共青團,他成了第一代共青團,並參加紅軍奔赴前線同白匪軍作戰。第二年在一次激戰中,他的頭部、腹部多處受傷,右眼因傷而喪失了80%的視力。嚴重的傷痛使奧斯特洛夫不得不離開隊伍。然而,傷勢剛剛有所好轉,他就以高度的革命自覺性轉入勞動建設,先是到一家鐵路工廠當助理電機師,後又自願報名參加突擊隊,投入修築鐵路的艱苦勞動。在工地上,他染上了傷寒並患了風濕病,常處於昏迷狀態。這場大病還未痊癒,他又積極參加在第伯聶河上搶撈木柴的緊張勞動。因為長時間泡在齊腰深的冰水中,致使風濕病更加嚴重,又很快並發了多發性關節炎,肺炎。從此失去了最起碼的健康,並日趨惡化,到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動能力,但他絲毫也不悲觀消沉,「只要心臟還沒有停止跳動,就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對黨有用的人。」學習文學創作,是躺在病床上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找到的「進入生活的入場券」。
1927年底,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與病魔做斗爭的同時,創作了一篇關於科托夫騎兵旅成長壯大以及英勇征戰的中篇小說。兩個月後小說寫完了,他把小說封好讓妻子寄給敖德薩科托夫騎兵旅的戰友們,徵求他們的意見,戰友們熱情地評價了這部小說,可萬萬沒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郵局弄丟了。這意外的打擊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但這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在參加斯維爾德洛夫共產主義函授大學學習的同時,他開始構思規模更大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4年小說出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被吸收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隨後,奧斯特洛夫斯基開始創作另一組三部曲長篇小說《暴風雨中誕生》,以表彰他在文學方面的創造性勞動和卓越貢獻。1936年12月,由於重病復發,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歷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優秀小說。當一位英國記者問作者為什麼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解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保爾在憑吊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可以這樣來概括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的一生應當象保爾·柯察金那樣去度過。
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時代背景及從何看出來的
從工業發展
Ⅵ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時代背景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隨著新經濟政策的結束和斯大林政治經濟體制的確立,內在文藝界也要求建立高度容集中統一的局面。斯大林時期的國家用「一統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視文學藝術在培養青少年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中的重要作用,斯大林要求文學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傳目的「,許多作品的寫作目的就是為了向青年灌輸「共產主義理想「。官方強調文學用「社會主義精神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文學藝術要完成這種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體現社會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的英雄人物。這一時期,蘇聯文學的主題是歌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歌頌黨和領袖,塑造蘇維埃新人的光輝形象,蘇聯文學的任務就是根據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創造出一個絕對信仰共產主義的人物並把他描繪得真實可信。奧斯特洛夫斯基響應官方的號召開始撰寫《鋼鐵》,保爾樸素的階級感情、狂熱的獻身精神、對共產主義的美好憧憬和對領袖的絕對服從正是斯大林推行其路線所需要的。
Ⅶ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代背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雖然不能說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體小專說,但作品中確屬實有大量情節取材於他自身的經歷。作者同小說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樣,幼年失學,當過學徒、工投入社會主義建設,曾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修過鐵路,做過共青團幹部,最後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是奧斯特洛夫斯基關並不甘心自己的處境,拿起筆,克服了無法想像的困難,終於創作出版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震撼世界的巨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分別發表在一九三二和一九三四年。
這篇長篇小說再現了十月革命後第一代蘇聯青年為保衛和鞏固蘇維埃政權、恢復國民經濟、以及同國內外敵人及各種困難進行頑強斗爭的歷程。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在暴造了在暴風驟雨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小說以保爾·柯察金從一個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主要情節線索,描繪了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過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恢復時期的廣闊歷史畫卷,這本巨著以跌宕起伏、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歌頌了主人保爾的高尚情操與頑強毅力,從而教育了全世界億萬青年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