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上層與下層按什麼分布
單柱的基礎底板鋼筋,長向在下面,短向置於長向筋上;
雙柱的基礎底板鋼筋,短向在下面,長向置於短向筋上。
有問題網路聯系我。
㈡ 防水板圖紙上標注鋼筋上下層鋼筋怎樣區分
這個不是分層
是要在同一層面的鋼筋有不同直徑的
㈢ 在圖紙上怎麼樣區分板的鋼筋是上部還是下部鋼筋
用想像,把圖紙上板水平放置,板的上部的鋼筋叫上部鋼筋,板下部分的鋼筋叫下部鋼筋。
在板里,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受力不同;
板上部的鋼筋起抗壓、抗剪和構造作用;
板下部的鋼筋是主筋,起抗和抗剪拉作用;
板除了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外,還有與其垂直的構造鋼筋和架立筋。
(架立筋起把兩層鋼筋支起來的作用)
(3)底板鋼筋怎麼區分上下層擴展閱讀:
梁與板的鋼筋布置:
1、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2、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3、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5、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
6、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7、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7.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7.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7.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7.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7.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7.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7.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縱橫@600予以支撐。
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
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鋼筋按力學性能分:Ⅰ級鋼筋(300/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鋼筋按生產工藝分: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鋼筋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㈣ 板的配筋圖中怎麼確定是上部鋼筋還是底部鋼筋
在配筋圖中B開頭表示底部鋼筋;T開頭表示上部鋼筋。
有時設計就畫了線表示鋼筋大小沒在圖上沒註明哪個方向的鋼筋應放在底部,這種情況很常見。在設計說明裡有特別說明。
㈤ 基礎底板鋼筋怎麼確定什麼方向的放在上層或下層
11G101-3第79、81、82頁規定由設計說明,在設計未說明的情況下,一般是按整塊基礎的長向在下,短向在上,上層筋反之
㈥ 基礎底板鋼筋保護層厚度指的是側面的還是上下的
基礎底板鋼筋保護層厚度指是全部鋼筋,上下都是一樣,你可以參考03G101圖集的保護層33頁的環境下的保護層。
㈦ 建築,結構底板上下兩層主筋指什麼
這種說法是自編自導,板的鋼筋就是受力筋、分布筋、拉鉤筋,偶爾有放射筋。沒有必要分主、次或主、副。或者通俗點 底筋、負筋、分布筋等。
㈧ 板的鋼筋如何看是上部筋還是下部筋
在施工圖中,用向上和向左表示下鐵,向下和向右表示上鐵,並按照單雙向板結合實際情況分為滿布上鐵和支座上鐵(取受力方向跨度的1/4)
㈨ 基礎底板鋼筋怎麼確定什麼方向的放在上層或下層
關於鋼筋上下層問題並不是通常意義上說的誰搭在誰的上面的問題,而是從受力角度來說的,總的原則就是讓主要鋼筋能夠充分受拉。對於板來說,分單向板和雙向板(1<長寬比<1.5,有的取<2)雙向板不說,雙向受力,就單向板來說,短向為主要受力方向,所以要把短向鋼筋放在外側,增大有效截面高度,也符合設計計算時的保護層厚度。對於基礎,因長方向沖切面積范圍以外的反力較大,通常也是長向的配筋面積也較大,應放在外側,也就是基礎底板下部。以上只是原則上這么做,並非硬性規定。實質單從受力角度來說,誰上誰下對承載力大小影響不大。因混凝土硬化後,鋼筋混凝土形成一整體,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一根鋼筋單純的搭在另一鋼筋上受力。板筋搭在樑上,是因為施工方便,若放在梁筋下也會造成板筋保護層過厚,有效高度變小,與設計假設不符。次梁筋搭在主樑上,是因為次梁通常比主梁矮,主梁相當於次梁支座,次梁在支點處負彎矩主導,因此要保證上部的保護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也就是要保證梁的有效高度;主梁在次支點處正彎矩為主,因此對上部鋼筋保護層要求可放寬(因為上部受壓)。如能保證受力區的有效高度不一定非要硬性規定誰在誰上。核心思想就是一要符合設計假定,二是要施工方便
㈩ 圖紙上,樓板的上下鋼筋如何區分
一、方向不同:
上部鋼筋彎鉤朝向是向右和向下,下部鋼筋的朝向是專向左和向上。
二、布置方法不屬同:
1、下排鋼筋:短跨的鋼筋布置在下部,長跨的布置在上部。
2、上排鋼筋:短跨在上面,長跨的在下面。
(10)底板鋼筋怎麼區分上下層擴展閱讀
樓板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