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柱子縱筋如何計算
框架柱鋼筋計算之縱筋分為基礎層插筋、底層縱筋、中間層縱筋、頂層縱筋。
基礎層插筋:較低插筋長度=錨入基礎長度(H-C+A)+底層非連接區長度(底層凈高/3);較高插筋長度=較低插筋長度+底層搭接錯開長度 MAX(500,35D 底)
底層縱筋:較低底層縱筋長度=底層層高(結構)-底層非連接區長度(底層凈高/3)+上層非連 接區長度 MAX(中間層凈高/6,HC,500);較高底層縱筋長度=較低底層縱筋長度+底層搭接錯開長度 MAX(500,35D 底)
中間層縱筋:較低中間層縱筋長度=中間層層高(結構)-中間層非連接區長度 MAX(中間層凈高 /6,HC,500)+上層非連接區長度 MAX(中間層凈高/6,HC,500);較高中間層縱筋長度=較低底層縱筋長度+中間層搭接錯開長度 MAX(500,35D 底)
(1)如何計算縱向受力鋼筋數量擴展閱讀:
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φ6或φ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
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⑵ 幫忙算算、縱向受力鋼筋的數量、要求有計算式、謝謝
4根圓18的鋼筋
1.
計算截面有效高度
ho=h-as=500-30=470mm
2.
計算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
ξb=β1/(1+fy/(es*εcu))=0.80/(1+210/(2.1*105*0.0033))=0.614
3.
確定計算系數
αs=γo*m/(α1*fc*b*ho*ho)=1.0*90.000*106/(1.0*9.6*250*470*470)=0.170
4.
計算相對受壓區高度
ξ=1-sqrt(1-2αs)=1-sqrt(1-2*0.170)=0.187≤ξb=0.614
滿足要求。
5.
計算縱向受拉筋面積
as=α1*fc*b*ho*ξ/fy=1.0*9.6*250*470*0.187/210=1006mm2
6.
驗算最小配筋率
ρ=as/(b*h)=1006/(250*500)=0.805%
ρ=0.805%≥ρmin=0.236%,
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⑶ 幫忙算算、縱向受力鋼筋的數量、要求有計算式、謝謝
已經算好了,見圖片。希望能幫上你。
圖片要審核。請等。
圖片不是很清楚哦。
主要數據這里寫一下,算出受壓區高度為92.9mm
算出鋼筋是714.6mm^2
驗算配筋率是0.85%>0.2%,>45ft/fy=0.19可
配三根二級鋼筋18(AS=763mm^2)
⑷ 如何計算梁的單排最大布置縱向鋼筋數量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9.2.1第3條:
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版於30mm和1.5d;
梁下部權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
當下部鋼筋多於2層時,2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2層的中距增大一倍;
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舉個例子:
如梁寬300mm,保護層為25mm。箍筋採用8mm,那麼對於縱筋22mm的,上部鋼筋最多可以放4根,下部鋼筋最多可以放5根。
上部鋼筋計算:1.5d=1.5×22=33mm>30mm。25×2+22×4+33×3+8×2=253mm<300mm,如果採用6根,則計算結果>300mm。
下部鋼筋計算:d=22mm<25mm。25×2+22×5+25×4+8×2=276mm<300mm,如果採用7根,則計算結果>300mm。
用自己製作的excel表格計算結果如下:
⑸ 簡要介紹梁中受力鋼筋有哪些如何確定其數量
梁中受力鋼筋有1.縱向受力鋼筋:支座上部的負筋、跨中下部的縱向筋;腰部兩側內的抗扭鋼筋容;
2.橫向受力鋼筋: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等。
梁中鋼筋配置的數量、位置及間距,首先根據受力分析計算得出,然後對照規范的構造規定是否滿足,框架梁的鋼筋還必須要滿足抗震規范的基本抗震構造要求。
總的說,必須同時滿足規范計算和規范構造。
⑹ 鋼筋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鋼筋的比重計算公式就是:X*X*0.00617(X為鋼筋直徑)。
按照數學方法計算體積,再乘以密度。「半徑的平方」用「直徑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徑外,都用數字直接計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徑的平方,就可以了。
⑺ 試確定縱向受力鋼筋數量
解答如圖,配筋給了一個,當然可以有不同的配筋方式供參考
⑻ 求截面所需縱向受力鋼筋的數量
M=100kN.m,C20級混凝土,b×h200×500需要配置HRB335級鋼筋As=790mm².實配2Φ18+1Φ20.截面積=509+314.2=823.2mm²。配筋率約0.87%。
⑼ 剪力牆豎向鋼筋根數怎麼計算 需注意什麼
答: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 50mm開始 布置)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 15d。
⑽ 縱向受力鋼筋數量的確定
4根圓18的鋼筋來
1. 計算截面有效高度自
ho=h-as=500-30=470mm
2. 計算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
ξb=β1/(1+fy/(Es*εcu))=0.80/(1+210/(2.1*105*0.0033))=0.614
3. 確定計算系數
αs=γo*M/(α1*fc*b*ho*ho)=1.0*90.000*106/(1.0*9.6*250*470*470)=0.170
4. 計算相對受壓區高度
ξ=1-sqrt(1-2αs)=1-sqrt(1-2*0.170)=0.187≤ξb=0.614 滿足要求。
5. 計算縱向受拉筋面積
As=α1*fc*b*ho*ξ/fy=1.0*9.6*250*470*0.187/210=1006mm2
6. 驗算最小配筋率
ρ=As/(b*h)=1006/(250*500)=0.805%
ρ=0.805%≥ρmin=0.236%, 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