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梁中相鄰兩跨通長鋼筋直徑不同時,在哪裡開始改變鋼筋直徑
當梁中相鄰兩跨通長鋼筋直徑不同時,只要穿過支點位置,滿足相互錨固長度就可以開始改變鋼筋直徑;橋梁裡面規定:R235是35d,HR335是45d HR400是55d。
通長筋源於抗震構造要求,這里「通長」的含義是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受拉承載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過程中反彎點位置發生變化的可能。
Ⅱ 變截面梁(梁高不同)的鋼筋怎麼布置
變截面梁(梁高來不同)的鋼筋布源置方法如下:
當現變截面梁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
變截面梁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
一般是建議採用上下上層配筋的。因為樓板厚度大的情況下,通長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上部跨中負彎矩的作用,雖然理論上沒有跨中負彎矩,但是考慮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支模、施工時人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鋼筋。布置變截面梁的時候,短跨是計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
變截面梁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
Ⅲ 框架梁支座左右鋼筋直徑和根數不同時鋼筋怎麼錨固、施工上怎麼處理
直徑和根數相同的就按照正常貫通設置,,不同時,多餘的根數和專不同的直徑應該在屬支座內就地錨固,正常情況下,設計為避免支座內鋼筋密集造成混凝土澆築質量問題,中間支座的兩邊鋼筋不會太多的變直徑和根數,施工中也是很少出現類似情況。
Ⅳ 相鄰兩跨梁截面高度不同時鋼筋如何構造
軟體11g規則下樑構件和基礎梁構件新添節點【懸臂跨頂標高高/低於相鄰跨時】可以處理此類情況,當梁中鋼筋既屬於懸挑跨又屬於相鄰的中間跨時便取此節點,比如支座負筋、上部通長筋等。
Ⅳ 當框架梁中的上部設置有通長縱向鋼筋的直徑不同時,應如何處理
當框架梁中的上部設置有通長縱向鋼筋的直徑不同時,採用搭接方式處理。
當跨中鋼筋為架立筋(即框架梁非角部通長縱筋,直徑一般為12、14)時,搭接長度為150mm(詳見11G101-1),當跨中鋼筋為受力鋼筋時,按較小鋼筋直徑計算鋼筋搭接長度。
Ⅵ 按照11G101圖集梁下部通長鋼筋是怎麼搭接的
中支座上(各自從左右柱邊起算)左右伸來的縱向鋼筋長度,要滿足≥LaE且≥0.5hc﹢5d。下部柱內中標的距離不是兩個點容之間的,而是分別從柱邊到鋼筋端頭的距離,表示鋼筋要錨入柱子的長度。
在整根梁中的分布長度不一樣貫通筋和通長筋均貫通整根梁,而架立筋可只布置在連續梁中的某一跨,甚至只布置在某一跨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
鋼筋直徑不同貫通筋和通長筋均為受力筋,其直徑大小與外力大小有關,且與抗震構造要求相關。而構造筋由於不參與受力,直徑較小,一般為12mm(砼規9.2.6)。
(6)梁高不同時下通長鋼筋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如果對於一根2跨的二級框架梁,其各個支座負彎矩較接近,則通長鋼筋的數量較容易確定,直接取最大彎矩的。
按照中跨最大支座負筋面積的1/4確定通長鋼筋,沿整根梁通長布置,但對1、3邊跨梁顯得有點浪費。第二種方法,按照1、3邊跨較小支座負筋面積的1/4確定通長鋼筋,沿整根梁通長布置,然後在中跨的跨中填寫剩餘鋼筋量,這部分鋼筋在中跨通長布置。
搭接長度不一樣架立筋是構造鋼筋,搭接長度只要150。而通長筋之間的搭接長度滿足規范構造要求。
Ⅶ 同一跨梁,高度不一樣,上部鋼筋怎麼處理
1、那個是叫折梁!
2、折梁的形式有高低位的,還有三角頂子的。
3、鋼筋要滿足錨固長度和位置的要求。
4、具體看圖:
Ⅷ 當框支座兩邊的框架梁梁寬不同時,該梁的上部鋼筋怎麼處理
如果支座中1/6能過就聯通做。如果不能滿足就斷開。
Ⅸ 當計算框架柱鋼筋,遇見相交的梁高度不同時,怎麼處理
柱子縱筋的非搭接區和箍筋間距加密區的計算,都有一個柱子凈高的限值。
按16G101-1圖集的63、64頁,是1/6的Ln。
其中Ln就是柱的凈高。
如果柱子遇到框架梁,而二個方向的框架梁高度不一致時,取大值。
例如:
5米層高,X方向梁是900,Y方向是700,那Ln=5000-900=4100毫米。
請採納謝謝
Ⅹ 梁下部鋼筋如何放
梁下部鋼筋如何來放
這是源一道待解決的難題
您的回答被採納後將獲得系統獎勵20(財富值+經驗值)+難題獎勵20(財富值+經驗值)
答:JL5(28)
500×700
8@100(4)
B420;T418請按底部配置420的貫通縱筋,其連接范圍請按圖片的注和基礎梁縱向鋼筋連接位置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