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混凝土的抗壓性能較好,為什麼在軸心受壓柱中還要配置一定數量的鋼筋
你好!
其實在實際建築無中沒有什麼構建是單單受壓受彎的,必須考慮很多動荷載的因素,就像
:_凌晨四點_
-
說的一樣柱子肯定會受彎的,所以必須加鋼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❷ 為什麼在配置縱向受力鋼筋是要優先考慮直徑較小的鋼筋希望大家幫助詳細解答下!
1、用直徑小的鋼筋有利於控制結構構件的裂縫;
2、用小直徑的鋼筋,有利於控制溫度裂縫。
❸ 在軸心受壓柱中,配置縱向鋼筋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要控制配筋率
在軸心受壓柱中,配置縱向鋼筋的作用是:為了承擔混凝土分擔後的剩餘壓應力(混凝土版的彈性權模量較鋼筋為低)。
控制配筋率的原因有:一個是經濟因素,一個是防止構件的脆性破壞,為了避免工程出現超筋梁或少筋梁的現象,保證安全質量,保證技術經濟效益。
❹ 梁鋼筋連接處不允許在哪個范圍內
規范要求 搭接地方不能在受力大的部位 出於安全考慮 1/3處那個是指支座向兩端跨中的長度 非貫通筋是上部的負筋 在支座處 承受負彎矩
❺ 什麼情況下受彎構件在受壓區配置預應力鋼筋,其有什麼不利影響
只有弧形預應力鋼筋兩端錨固在構件的受壓區,可勉強說『構件受壓區里配置有預應力鋼筋』。預應力鋼筋在放張後使構件受拉區獲得預壓應力才是我們的目的,你把它放在受彎構件的受壓區里,就等於給截面施加了偏心荷載,使構件截面偏心受壓,那麼,中和軸上移,構件受拉區邊緣就被拉裂開了,這不是我們要的!
❻ 組合梁腹板橫向加勁肋和縱向加勁肋分別設置於何處縱向加勁肋為何不設於中和軸處如題 謝謝了
置於彎矩和剪力最大處。因為最大的彎矩不在中和軸處。
求採納
❼ 在板中,為什麼受力鋼筋的間距(中距)不能太稀
板中受力筋:由計算確定的受力鋼筋有承受負彎矩的板面負筋和承回受正彎矩的板底正筋兩種。常答用直徑為6mm、8mm、10mm、 12mm 等。正鋼筋採用HPB300級鋼筋時,端部採用半圓彎鉤,負鋼筋端部應做成直鉤支撐在底模上。為了施工中不易被踩下,負鋼筋直徑一般不小於8mm。對於綁扎鋼筋,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應大於200mm; h> 150mm時,不應大於1.5h,且不宜大於250mm。伸人支座的鋼筋,其間距不應大於400mm,且截面積不得少於受力鋼筋的1/3。鋼筋間距也不宜小於70mm。
為了施工方便,選擇板內正、負鋼筋時,一般宜使它們的間距相同而直徑不同,直徑不宜多於兩種。
❽ 梁中為什麼配置受拉鋼筋 請用結構力學解析
梁來中鋼筋是受拉還是自受壓不能單從上部鋼筋還是下部鋼筋來判定。在有的情況下(負彎矩),梁的上部受拉,此時上部鋼筋則是主要受力鋼筋。而且在不同的工況下,是否是主要受力鋼筋也可能會隨之改變。
上部鋼筋支座處也是受拉的,中間受壓鋼筋作用不是很大,混凝土強度完全可以滿足要求,下部筋受拉主要承受荷載產生的彎矩。
一般情況下是上部鋼筋受壓,下部鋼筋受拉,也不是全部,比如挑梁就是上部受拉。
受壓 就是一對大小相同、方向相向的力同時作用在某物體(或桿件某截面)上,使這個物體(這個截面)維持平衡,這個物體(這個截面)就受壓。
受拉 就是一對大小相同、方向相背的力同時作用在某物體(或桿件某截面)上,使這個物體(這個截面)維持平衡,這個物體(這個截面)就受拉。
一般在梁中 上部鋼筋不受壓,靠砼截面的上面一部分受壓; 下部鋼筋受拉。上部的壓力合力與下部拉力合力組成力矩來抵抗荷載引起的彎矩,維持平衡。
❾ 主梁在什麼情況下配置構造鋼筋
這個要看設計要求,並不是什麼情況都配,早03G101中有規定,是梁高大於等於450時,配構造腰筋,你還要看圖紙上是怎麼規定的
PS:哦,那我可得和你學學了,可有個問題,在現澆框架結構中,計算時,梁的高是包括板的,按你的說法,是設計規范錯了?那上就這樣要求的,03G101上也沒有說扣板的厚度後加,他只是是梁高超過了就加
還有,設計院都超出規范?03G101中規定,300*800的梁的構造腰筋是6跟12的,可我手裡的1份人防地下室的實際圖上規定是放4跟12的,只是抗扭的,這個工程已經完工,我去告設計院去,呵呵
❿ 鋼筋混凝土柱中配置箍筋為什麼不能採用內折角鋼筋
主要是內折角箍筋會產生向外的拉力,會使折角處的混凝土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