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提高鋼鐵出口關稅是利好嗎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周雪松)我國鋼鐵行業進出口政策出現重要變動,傳遞了怎樣的信號,對行業影響幾何?4月28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取消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的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取消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退稅。同時,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調整部分鋼鐵產品關稅。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面對國內市場需求有增長、資源和環境有約束、綠色發展有要求的新形勢,鋼鐵進出口政策調整凸顯國家政策導向。本次取消出口退稅共涉及146個鋼鐵產品稅號,保留23個以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為主的稅號。行業協會和有關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進出口政策調整有利於促進鋼鐵業高質量發展。
進出口新政給鋼鐵業帶來四大利好「我國鋼鐵行業一直以滿足內需和支撐國家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並保持一定的鋼鐵產品出口參與國際競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家調整了部分鋼鐵產品進出口稅收政策,作為抑制鐵礦石價格快速上漲、控產能、減產量的政策組合,是國家經過全局平衡後作出的戰略抉擇,是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本次進出口新政調整了部分鋼鐵產品關稅,對生鐵、粗鋼、再生鋼鐵原料、鉻鐵等產品實行零進口暫定稅率;適當提高了硅鐵、鉻鐵、高純生鐵等產品的出口關稅,調整後分別實行25%出口稅率、20%出口暫定稅率、15%出口暫定稅率。
以2020年我國全年出口鋼材5367.7萬噸為例,調整前,出口量的約95%(5111萬噸)採用13%出口退稅率;調整後,保留出口退稅的約佔25%(1358萬噸),其餘70%(3753萬噸)取消出口退稅。
上述負責人表示,進出口新政可以給鋼鐵行業帶來四大利好。
一是有利於增加進口鐵素資源。對生鐵、粗鋼、再生鋼鐵原料等產品實行零進口暫定稅率;適當提高硅鐵、鉻鐵等產品的出口關稅,有利於降低初級產品的進口成本。預計後續這些產品進口量將有所增加,有助於減少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
二是有利於改善國內鋼鐵供需關系。此次取消出口退稅的一般鋼鐵產品多達146個,2020年出口量3753萬噸,將促進這些產品出口轉回國內市場,增加國內供給,有助於改善國內鋼材供需關系。
三是有利於樹立我國鋼鐵產品高質量的國際品牌形象。長期以來,我國鋼材產品出口結構中,一般產品佔比較高,此次取消一般產品出口退稅,保留電工鋼、汽車和家電用鋼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鋼材產品出口退稅,有利於我國高端產品繼續參與國際競爭,為世界提供優良的高端產品,樹立我國鋼鐵產品高質量的國際品牌形象。
四是有利於壓減粗鋼產量和降能減排。鋼鐵進出口政策調整是壓減粗鋼產量和保證有效供給的重要補充,有助於促進降低能源消耗總量和碳排放量,更有利於減少環境污染。
新政推動下鋼鐵進出口格局有望扭轉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的王國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碳達峰背景下,增進口、降出口成為鋼鐵業必然調控方向。在王國清看來,除了發展低碳冶金技術,控產量是行業實現低碳減排的最直接的方式。
從鋼材需求來看,2021年中國鋼材需求繼續增長。出於對中國各項經濟刺激措施及建築業和機械業的強勁表現,世界鋼協預計中國的鋼鐵需求將在2021年增長3.0%。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測算2020年粗鋼表觀消費量為10.48億噸,同比增長11%,則2021年中國鋼鐵需求增量在3000萬噸以上。
王國清表示,要實現粗鋼產量同比下降,在產降需增下供需缺口顯而易見。因此只能通過減少出口、增加進口的方式來彌補控產背景下國內資源不足導致的供需缺口。初級產品進出口關稅調整,有助於提升國內資源保障,隨著出口退稅取消,資源回歸有望緩解國內供需緊張局面,有助於穩定鋼價。
2021年一季度,我國鋼鐵進出口均保持同比增長態勢。1-3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1768.2萬噸,同比增長23.8%;累計進口鋼材371.8萬噸,同比增長17.0%;累計進口鋼坯量234.55萬噸,同比增長35.26%。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測算,在海外需求明顯增長下,今年一季度中國凈出口粗鋼量已佔去年全年的73%。「通過鋼鐵關稅調整及出口退稅取消,將有利於降低相關鋼鐵產品的進口成本,擴大鋼鐵資源進口,另外縮減相關產品出口,有助於我國鋼鐵進出口格局轉變,粗鋼凈出口增長步伐放緩,長遠來看或扭轉為凈進口局面,增加國內資源供應,支持國內壓減粗鋼產量,引導鋼鐵行業降低能源消耗總量,促進我國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王國清說。
鋼協負責人也表示,鋼鐵行業要將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滿足國內需求上,充分發揮進出口的補充和調劑作用,適應鋼鐵從凈出口向進出口平衡和向凈進口轉變的新發展格局。同時,全行業更要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全力做好壓減粗鋼產量工作,促進鋼鐵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和低碳綠色高質量發展。
② 中國向卡達出口鋼材的利潤率是多少
2021年中國鋼材出口金額為818.8億美元,進口金額為184.7億美元。利潤為634.1億元。2021年,我國鋼材出口到歐盟27國和英國的總量為318.4萬噸,同比增長52.4%。2021年,我國累計進口鋼材1426.8萬噸,出口鋼材6689.5萬噸,累計凈出口鋼材摺合粗鋼4300萬噸。按2021年全年粗鋼產量10.33億噸計算,2021年全國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在9.9億噸左右,較2020年10.36億噸左右的水平下降4.4%
③ 中國需要每年需要多少鋼鐵
我國的鐵礦石需要3億噸左右,供應主要來自兩個國家四大供應商,分別為巴西的淡水河谷集團;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集團,力拓集團與FMG集團.
鐵礦石對比:其中巴西的鐵礦石(主要為揚迪礦粉)含鐵量較高,價格也很高;澳大利亞的皮爾巴拉礦粉含鐵量較巴西的揚迪礦粉低,但價格相對便宜.
綜合對比:從巴西的桑托斯港到中國上海航程為11840海里,運費為每噸83美元;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港到中國上海航程為4460海里,運費為每噸36美元.由於巴西的鐵礦石價格較高而且運費很貴(巴西的鐵礦石價格出礦價比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運到中國的價格還貴),所以我國的鋼鐵廠商主要從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集團,力拓集團與FMG集團手中購買鐵礦石.
我國每年購買的鐵礦石佔世界當年鐵礦石總產量的39%左右,所以鐵礦石的價格對我國來說事關重大.為此,我國加入了一年一度的鐵礦石價格談判當中(鋼鐵生產廠商如中國寶鋼,日本新日鐵,德國蒂森克虜伯與鐵礦石供應商力拓集團,巴西的淡水河谷集團與必和必拓集團進行每年一次的一對一談判,以保證自己國家的利益)所以各個國家鐵礦石的區別與談判影響不大.好一點的在巴西和智利,其餘國家的鐵礦石質量都差不多(價格才是最重要的).
④ 出口到美國的鋼鐵數量是多少
每年出口美國平均為188.46萬噸。
經查詢中鐵網得知,中國每年平均向美國出口鋼鐵大概188.46萬噸。
中國鋼鐵是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最強大的底座。
⑤ 中國鋼材主要出口到哪些國家
原來擬建防城港的鋼鐵基地因為沿海環保取消了。幾乎沒什麼出口,自銷都不夠。鑄鋼6塊錢一斤。還砂眼一大堆,不能密封的。
⑥ 誰能給我幾份數據,歷年中國貿易順差統計數據、以及歷年中國最新的GDP數據,絕對高分!!!
貿易順差創紀錄意味著什麼?看來,就絕對數字而言,中國將在今年創造其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巨額貿易順差了。與往年前幾個月月度貿易統計通常為逆差不同,我國今年前8個月始終呈現貿易順差,1—8月累計出口4763億美元,同比增長32.2%;進口4155億美元,同比增長15.0%;累計貿易順差高達608億美元。如表1所示,1994—2004年,我國連續11年貿易順差,貿易順差最高紀錄是1998年的434.75億美元,其次依次是1997年的404.22億美元、2004年的320.97億美元、2002年的304.26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貿易順差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順差總額,接近年度貿易順差歷史最高紀錄,實為空前未有。如果6—8月期間月度貿易順差均在100億美元左右的態勢能夠得到延續,全年貿易順差可望超過1000億美元,比此前的年度貿易順差最高紀錄翻一番以上。 我國今年貿易順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空前的增長?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是我國國內宏觀經濟走勢與主要貿易夥伴不同步,今年我國GDP增長速度雖然可望保持在9%以上,超過此前的普遍預期,但2002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周期上升態勢可能已經發生了轉折;而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貿易夥伴國內經濟仍然處於高增長期,甚至日本也出現了強有力的自主性增長勢頭。正因為國內經濟降溫,內需不振,進口需求萎靡,出口增幅則因貨物紛紛轉向海外市場而迅速提升,兩項作用共同促使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劇擴大。其二是此前幾年國內高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正在釋放出來,導致某些產品出口激增。最典型者莫過於鋼鐵產品,出現了進口銳減或增幅下降而出口激增的現象。今年1—8月,我國出口鋼材1444萬噸,出口額9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7.2%和121.6%;進口鋼材1750萬噸,進口額170.0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1.0%和增長17.9%;出口鋼坯及粗鍛件584萬噸,出口額22.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7.0%和183.5%;進口鋼坯及粗鍛件97萬噸,進口額5.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72.1%和60.6%。從鋼鐵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中國花費的時間可能是全世界最短的。第三是進口替代趨勢,這種趨勢在加工貿易中比較突出,即國內上游產業投資逐步形成生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地區內導致昔日「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轉為「小進大出」,原材料、中間投入品進口不能與出口同步增長。對此,我做了一個粗略的計算。最終目標市場為出口的加工貿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即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必要時提供設備,由中方按對方要求進行加工裝配,成品交給對方銷售,中方收取工繳費;另一種是進料加工貿易,即中方用外匯購買進口原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後再外銷出口。不考慮上述兩種加工貿易形式中在國內市場采購的投入品中有多少進口成分,我們得出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數據如表2所示。將加工貿易進口設備包括在內,我國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裝配和進料加工貿易兩種方式)國內增值率在2002—2004年依次為45%、47%、46%,今年1—8月則為49%。如果今年1—8月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保持在2002年45%的水平,貿易順差將減少97.3億美元。當然,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也對貿易順差火上加油,它不僅驅使一些企業開展提前錯後操作,加快出口而放慢進口;而且今年迄今的貿易順差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國際游資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驅動下通過高報出口價格、低報進口價格方式而內流。今年貿易順差高增長既然已成定局,那麼它可能造成什麼後果?盡管在內需降溫的情況下,巨額貿易順差發揮了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凈出口一躍成為今年GDP增長的主力軍;但毫無疑問,巨大的貿易順差將進一步激化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爭端,尤其是與美國、歐盟之間的貿易爭端。按照我方統計,今年全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可望達到1000億美元,對歐貿易順差可望達到600億美元;按美方統計,今年全年對華貿易逆差可能超過1900億美元。在對華貿易逆差已經成為美國某些政治勢力最鍾愛話題的今天,可想而知,他們拿到這個貿易順差數據後會借機做些什麼文章。中美紡織品爭端久拖不決,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鍾。貿易順差高增長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存在兩面性。一方面,巨額貿易順差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此同時,由於巨額順差是我國國內經濟降溫的表現,國內經濟降溫最終將對人民幣匯率施加向下調整的壓力。兩種作用究竟誰能占據上風,有待進一步觀察。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必將今年的順差看得過重。畢竟,今年的貿易順差絕對數額雖然創造了歷史紀錄,但相對規模還遠遠算不上太大。如表1所示,用貿易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來衡量,今年1—8月為6.8%,雖然遠遠高於去年全年2.8%的水平,但在1990—2004年的15年中,有4年貿易順差相對規模超過了今年1—8月,分別是1990年(7.6%)、1997年(12.4%)、1998年(13.4%)、1999年(8.1%),今年的這項指標僅僅相當於歷史最高紀錄的一半而已。貿易順差高增長及其負面影響導致削減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必要性上升,為此,可供選擇的策略通常有擴大進口(特別是戰略資源和資本設備進口)和對外投資兩途。這兩項策略固然必要,但應當注意時機選擇和其他相關問題。在戰略資源進口和建立儲備方面,鑒於目前國際初級產品市場仍然處於高價位,但已經連續數年上漲的初級產品行情可望在近一兩年甚至更短時間內發生轉折,中國國內經濟降溫將加快這一轉折到來,我國不應急於在高價位上入市,而應當等待其價格回落。擴大資本設備進口應當限於必要的、國內無法生產的尖端設備和技術,不應損害國內技術裝備產業的發展。在擴大對外投資中,應當注意約束企業經理們借機擴大自己「王國」的沖動,避免我國對外投資淪為製造大堆爛賬和資本外逃黑洞的大躍進。
⑦ 中國07,08,09年的貿易順差各是多少
2009年全年中國實現貿易順差1960.7億美元2008年順差在2900億美元左右2007年中國順差可能在2618億美元
⑧ 請問中國主要是鋼材出口國還是鋼材進口國
有出有進,總的來說,進口是出口的 1/4---1/5左右。
⑨ 中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2020年1-12月全國粗鋼產量為78159.3萬噸。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2月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8.88億噸、10.53億噸和13.25億噸,同比分別增長4.3%、5.2%和7.7%。
2020年1-12月全國累計進口鋼材2023.3萬噸,同比增長64.4%,均價831.6美元/噸。而同期全國累計出口鋼材5367.1萬噸,同比下降16.5%,均價847.2美元/噸。
全球鋼鐵行業競爭格局: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鋼鐵產量達到18.78億噸,比2019年增長0.48%。其中,中國鋼鐵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為10.65億噸,同比增長11.52%,佔比達到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
其次是印度,產量為1.0億噸,同比下降9.96%,佔全球鋼鐵總產量的5.34%;日本居第三位,產量為0.83億噸,同比下降16.16%,佔全球鋼鐵產量的4.43%。
⑩ 鋼材市場出現火爆行情,這是為何
由於近年來鋼市的火爆,引起了鋼材的投資熱潮,由於慣性的作用,鋼市價格高位運行,激發了鋼廠擴大產能,和新項目的投入。在此,鋼材產量再創新高,在市場的影響下,在產量迅猛增長下,本來正常的市場需求,就顯得特別疲軟,帶來嚴重的連鎖反應,市場價格的暴跌是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