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教筒體與管板焊接的工藝評定的問題
首先筒體與管板焊接的工藝評定應該滿足圖紙的設計要求,如果圖紙設計成對接,那麼筒體與管板焊接的工藝評定按對接焊進行評定.如果圖紙設計成角接,那麼筒體與管板焊接的工藝評定除按對接焊進行評定外,還得做型式試驗.以上兩種形式,對壓力容器來說,都要求全焊透.必須有焊接工藝評定支持.
㈡ 焊接接頭的基本形式有哪三種
不是四種么?
焊接接頭的主要基本形式有四種:對接接頭、版T型接頭權、角接接頭和搭接接頭。
對接接頭是將兩塊鋼板的邊緣相對配置,並使其表面成一直線而結合的接頭。這種接頭能承受較大的靜力和震動載荷,所以是焊接結構中最常用的接頭形式。
T型接頭是兩個構件相互垂直或傾斜成一定角度而形成的焊接接頭。這種接頭焊接操作時比較困難,整個接頭承受載荷的能力,特別是承受震動載荷的能力比較差。由於結構件組成的復雜多樣性,這種接頭在焊接結構中也是較為常見的形式之一。
角接接頭是將兩塊鋼板配置成直角或某一定的角度,而在板的頂端邊緣上焊接的接頭。角接接頭不僅用於板與板之間的有角度連接,也常用於管與板之間,或管與管之間的有角度連接。
搭接接頭是將兩塊鋼板相疊,而在相疊端的邊緣採用塞焊、開槽焊進行焊接的接頭形式。這種接頭的強度較低,只能用於不太重要的焊接構件中。
㈢ 換熱器管板與筒體,換熱管應先焊接哪個
你好,不是很清楚你的問題,簡單回答如下:
先焊接管板與筒體,然後穿換熱管,然後對換熱管進行脹接,最後再進行換熱管的焊接。
這個是一般換熱器的製造工藝流程的。
望採納,謝謝。
㈣ 為什麼管板與管子的焊接很多採用在管板上堆焊一層低碳鋼
最近也在看來高壓加熱器方面的自資料,20MnMo鍛件上的確有堆焊一層碳鋼,然後再和換熱管焊接。咨詢過不少人,沒有人能解釋清楚,20MnMo和SA556換熱管焊接應該沒有問題。製造廠解釋是從熱處理角度考慮的,這么說我更不明白了,應為高壓加熱器製造完畢後,按理需要整體熱處理,該堆焊層並沒有避免熱處理的作用。請有類似設計製造經驗的人幫忙分析一下。
㈤ 壓力容器中C類焊縫對接接頭的形式是什麼情況下的
C類焊縫一般常見的就是法蘭與接管的焊縫及筒體與管板的焊縫,所以基本上都回是角焊縫接頭。我想到的答,唯一有采可能用對接接頭形式的有兩種。
1、多層包紮容器的縱焊縫。由於現在隨著鋼板、鍛件的製造技術提高,基本上多層包紮容器都很難見到了。
2、筒體與管板的焊縫,當採用GB151附錄D,圖D1中(d)、(e)的結構時,雖然基本上是對接接頭形式,但屬於C類焊縫。這條焊縫曾經討論過多次是按C類還是按B類,實際上如果這種焊接結構如果應用在固定管板換熱器上,是無法進行射線探傷的,所以只能按C類焊縫考慮。
我現在能想到的就是這兩種。
另外。1樓說的我不清楚,什麼是設備法蘭與殼體的焊縫?如果是指WN法蘭與接管的焊縫,GB150上已經明確規定了為B類焊縫。如果是法蘭頸直接與殼體相焊。那屬於D類焊縫。
㈥ 化工設備圖中焊接時什麼情況下用那種焊接方法
焊接方法的選擇與材料、生產設備都有關系,不能一概而論:
一、從材料上來說
1、碳鋼、低合金鋼、普通不銹鋼一般都可以採用SMAW、SAW、GTAW來進行,只要你的工廠有設備和持證的焊工即可;
2、高級不銹鋼、有色金屬類一般可採用SMAW、GTAW、等離子焊等方法;
二、焊接變形防控方面
對於厚度較低的設備,不適合採用SAW焊接,因為SAW焊接熔深較大,易產生較大的焊接變形,比如10mm以下的剛才焊接,一般選擇SMAW或者SMAW+GTAW來進行。
三、關鍵工序方面
比如換熱器的換熱管與管板的焊接、固定管板與筒體的焊接等位置,質量控制要求高,一般要採用可靠的組合焊接方法(如GTAW, GTAW+SMAW)或者單純可靠的方法(GTAW)。
焊接方法的選擇可以根據工廠的實際能力、結合生產效率、人員資格、質量控制等多方面因素來考慮、選擇才是實際有效的。
㈦ 管板焊接時應先哪側焊,後哪側焊
先焊那一側都可以,根據個人習慣,原則是先焊位置比較別扭的一側,後焊較容易一側,都是六點位置起焊,十二點位置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