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鍍鋅有幾種方法,分別有什麼特點
1、冷鍍鋅
冷鍍鋅也叫電鍍鋅,是利用電解設備將管件經過除油、酸洗、後放入成分為鋅鹽的溶液中,並連接電解設備的負極,在管件的對面放置鋅板,連接在電解設備的正極接通電源,利用電流從正極向負極的定向移動就會在管件上沉積一層鋅,冷鍍管件是先加工後鍍鋅。
特點:
①常溫便捷施工,鍍層鋅含量在96%以上,具有優異的防腐性能
②單組分,無雙組分有機、無機富鋅類塗料各種弊端
③冷鍍鋅的附著力強,良好重塗性能
④冷鍍鋅的施工便捷,安全環保
⑤抗滑移,可用於高強度螺栓摩擦面防腐
⑥對鍍鋅有良好修復性能,可與飲用水接觸
2、機械鍍鋅
在裝有鍍件、玻璃球、鋅粉、水和促進劑的旋轉滾桶內,作為沖擊介質的玻璃球隨著滾桶轉動,與鍍件表面發生摩擦和錘擊產生機械物理能量,在化學促進劑的作用下,將鍍塗的鋅粉冷焊到鍍件表面上,形成光滑、均勻和細致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鍍層。
特點:電鍍液的濃度不變
3、熱鍍鋅
鋼板的表面鍍鋅主要採用的方法是熱鍍鋅
熱鍍鋅板的生產工序主要包括:原板准備、鍍前處理、鍍後處理、成品檢驗等
熱鍍鋅工藝分為線外退火和線內退火兩大類,即濕法 、線外退火、熱鍍鋅惠林法 、線內退火、森吉米爾法、 改良森吉米爾法、美鋼聯法、賽拉斯法和莎倫法。
性能特點
①具有較厚緻密的純鋅層覆蓋在鋼鐵緊固件表面上,它可以避免鋼鐵基體與任何腐蝕溶液的接觸,保護鋼鐵緊固件基體免受腐蝕。在一般大氣中,鋅層表面形成一層很薄而密實的氧化鋅層表面。它很難溶於水,故對鋼鐵緊固件基體起著一定保護作用。
②由於結合牢固,鋅—鐵互溶,具有很強的耐磨性;由於鋅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其合金層與鋼鐵基體附著牢固,因此熱鍍鋅可進行冷沖、軋制、拉絲、彎曲等各種成型工序,不損傷鍍層
③鋼結構件熱浸鋅後,相當於一次退火處理,能有效改善鋼鐵基體的機械性能,消除鋼件成型焊接時的應力,有利於對鋼結構件進行車削加工
④熱浸鋅後的緊固件表面光亮美觀,純鋅層是熱浸鋅中最富有塑性的一層鍍鋅層,其性質基本接近於純鋅,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4、電鍍鋅
由於鋅在乾燥空氣中不易變化,表面能生成一種很緻密的碳酸鋅薄膜,這種薄膜能有效保護內部不再受到腐蝕。當某種原因使鍍層發生破壞而露出不太大的基體時,鋅與鋼基體形成微電池,使緊固件基體成為陰極而受到保護。
性能特點
鋅鍍層較厚,結晶細致、均勻且無孔隙,抗腐蝕性良好;電鍍所得鋅層較純,在酸、鹼等霧氣中腐蝕較慢,能有效保護緊固件基體,鍍鋅層經鉻酸鈍化後形成白色、彩色、軍綠色
美觀大方,具有一定的裝飾性,由於鍍鋅層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可進行冷沖、軋制、折彎等各種成型而不損壞鍍層。
(1)鉀鹽鍍鋅鍍槽泡沫多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影響鍍鋅速度及質量的常見因素有:
1、前處理不徹底
表面有氧化膜,影響鋅的正常沉積
2、導電不良
電流在導線上消耗,分配到工件表面的電流過小
3、工件含碳量高
高碳鋼、鑄鐵件等會降低氫的析出電位,工件表面析氫加速,電流效率降低
4、工件綁扎過密
鍍鋅時工件局部遭到屏蔽而導致鍍層過薄
5、鍍液溫度偏低
當鍍液溫度偏低時配送的電流密度相應降低,鍍層的沉積速度也必然降低
6、鍍液中氫氧化鈉含量偏高
氫氧化鈉含量偏高時電流效率相應降低
7、鍍液中添加劑含量偏低
添加劑含量偏低會影響分散能力,鍍層局部顯得過薄
8、受鍍件面積估算不足
施鍍時配送的電流密度顯得過小
9、工件懸掛方法不當
與鋅陽極間距過大,應調整位置。
10、工件過腐蝕
降低氫的析出電位,工件表面析氫加速電流效率降低,從而影響鋅的沉積速度。應在酸洗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緩蝕劑,局部處氧化皮過厚先用機械法除去,酸洗過程中多作檢查
11、陽極鈍化
有效面積減少,影響電流的正常分布
12、氫氧化鈉含量偏低
若氫氧化鈉含量偏低時,電流密度提不高,陽極鈍化
⑵ 電鍍鋅,氯化鋅高會出現什麼症狀,鉀鹽槽
在鉀鹽鍍鋅液中,如氯化鋅含量過高,一方面由於鋅鹽水解,形成Zn(OH)2沉澱,另一方面總氯化物含量過高,即氯化鋅和氯化鉀總含量大於280g/L或鍍液中總氯離子含量大於320g/L時,產生光亮劑「鹽析」現象,使鍍液渾濁
處理方法:稀釋鍍液,分析調整鍍液成分至標准值
⑶ 電鍍鹼銅液渾濁,起泡沫怎麼處理
電鍍起泡的原因:
1表面處理的不好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表面除油除銹、除氧化膜不夠徹底因為槽液內有機物過多、前處理不幹凈、酸洗濃度過高、酸洗液內雜質過高、進入鍍槽前工件表面仍有氧化膜等都可能導致起泡。
2也可能是電鍍液渾濁引起的
3電流密度的影響應該不大的
4或者是添加劑使用不當也可能導致表面結合力不好
電鍍起泡的危害:
1、泡沫過多會影響到生產
2、電鍍起泡會影響產品的防銹性能,清洗性能,極壓性能
3、電鍍起泡會增加氣液接觸,促進氧化,產生浮選作用,使成分混合不均勻因而使產品劣化,變質
4、油槽被泡沫充滿並溢出,導致油麵下降,使部件損壞,破壞均勻供應,影響操作的平穩
⑷ 切削液起泡怎麼辦切削液泡沫很多,這是怎麼回事
切削液起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加工液的液面太低; 切削液的流速太快,氣泡沒有時間溢出,越積越多,導致大量泡沫產生; 加工液在使用過程中水槽設計中直角太多; 加工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劑量較大; 水質太軟,導致泡沫過多;氣溫氣壓的不斷變化也是產生泡沫的原因。
切削液起泡如何解決? 在集中冷卻系統中,管路分級串聯,離冷卻箱近的管路壓力應低一些; 保證切削液的液面不要太低,及時檢查液面高度,及時添加切削液; 控制切削液流速不要太快; 在設計水槽時,應注意水槽直角不要太多; 在使用切削液時應注意切削液噴嘴角度不要太直。當然我認為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添加金屬加工液消泡劑。
⑸ 鍍鋅槽清理過後,產生大量泡沫,有時鍍2小時發黑產品沒有一點鍍層,
出光發黑主要是銅雜質過量引起的.銅雜質多也許是由導電銅棒、銅鉤中產生的銅內綠或銅粉掉入容槽中引起的,也可能是電鍍掛具掉入鍍槽而沒有及時取出所造成的.解決方法可用鹼性鍍鋅除雜劑或鋅粉進行處理後過濾,但這一方法比較麻煩,一般可採用低電流密度條件下進行電解處理.電解時陰極最好掛瓦楞形鐵板.
⑹ 淬火油泡沫多是怎麼回事
淬火油泡沫多是因為在使用時混入水分,油中水分易導致油麵起泡沫、引起著火,也是造成工件軟點、變形的主要原因。
淬火油的使用
1、根據熱處理工件的材質、形狀、尺寸和技術要求來選擇冷卻速度適合的淬火油。
2、 定期檢測淬火油的閃點、燃點、運動粘度、水分和冷卻特性,便於工作人員掌握淬火油的實際情況,確保安全、順利的進行生產。
3、在使用時應注意不要混入水分,油中水分易導致油麵起泡沫、引起著火,也是造成工件軟點、變形的主要原因。
4、 避免與低閃點、高粘度的其它油品混合使用。若需添加,請在添加前與德捷力工程師聯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5、一般在生產中要求油溫控制在60℃-80℃。用戶可根據實際熱處理工件材料的淬透性、形狀以及有效尺寸綜合考慮選擇。
淬火油的維護
為了保證淬火油在生產中能長期穩定使用,對淬火油及其冷卻系統均應進行嚴格的檢查和良好的維護。對使用中的淬火油除了要定期地按要求進行物理化學性能、冷卻性能檢查外,對冷卻系統的維護也是不可缺少的。
1、每天工作:檢查淬火槽的油液位線;檢查淬火油的使用溫度;檢查淬火油的油泵及流動情況。
2、每周工作:在生產過程中檢查淬火油流速;檢查有溫控制儀表及控制裝置。
3、每月工作:排干淬火油,清除沉渣。
4、每年工作:檢查油冷卻系統管道及泵:需要時更換油過濾器:檢查儲存槽中沉渣、水泄露和總體狀況;檢查油的污染情況。
⑺ 電鍍鋅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每一種常州電鍍都會發展出多種主鹽體系及與之相配套的添加劑體系.如鍍鋅有氰化鍍鋅,鋅酸鹽鍍鋅,氯化物鍍鋅(或稱為鉀鹽鍍鋅),氨鹽鍍鋅,硫酸鹽鍍鋅等體系。氰化鍍鋅液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好,鍍層結晶細致,與基體結合力好,耐蝕性好,工藝范圍寬,鍍液穩定易操作對雜質不太敏感等優點.但是劇毒,嚴重污染環境.氯化物鍍鋅液是不含絡合劑的單鹽鍍液,廢水極易處理;鍍層的光亮性和整平性優於其它體系;電流效率高,沉積速度快;氫過電位低的鋼材如高碳鋼,鑄件,鍛件等容易施鍍.但是由於氯離子的弱酸性對設備有一定的腐蝕性,一方面會對設備造成一定的腐蝕,另一方面此類鍍液不適應需加輔助陽極的深孔或管狀零件。添加劑添加劑包括光澤劑,穩定劑,柔軟劑,潤濕劑,低區走位劑等.光澤劑又分為主光澤劑,載體光亮劑和輔助光澤劑等.對於同一主鹽體系,使用不同廠商製作的添加劑,所得鍍層在質量上有很大差別.總體而言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添加劑最好,台灣次之,大陸產的相對而言比前兩類都遜色。電鍍設備掛具:方形掛具與方形鍍槽配合使用,圓形掛具與圓形鍍槽配合使用.圓形鍍槽和掛具更有利於保證電流分布均勻,方形掛具則需在掛具周圍加設諸如鐵絲網之類的分散電流裝置或縮短兩側陽極板的長度,使用如圖所示的橢圓形陽極排布。攪拌裝置:促進溶液流動,使溶液狀態分布均勻,消除氣泡在工件表面的停留。
⑻ 鍍鉻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鍍鉻注意事項:
1)提高鍍層結合力由於鍍鉻電解液的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較差,對某些形狀復雜的零件會出現漏鍍現象。
在鍍硬鉻時,也常因結合力不好而產生鍍層起皮現象,在生產操作中,可採用以下幾種措施。
①沖擊電流對一些形狀復雜的零件,除了使用象形陽極、保護陰極和輔助陽極外,還可以在零件入槽時,以比正常電流密度高數倍的電流對零件進行短時間沖擊,使陰極極化增大,零件表面迅速沉積一層鉻,然後再恢復到正常電流密度施鍍。
沖擊電流也可用於鑄鐵件鍍硬鉻,由於鑄鐵件中含有大量的碳,氫在碳上析出的過電位較低。另外鑄鐵件表面有很多氣孔,使得真實表面積比表觀面積大很多,若以正常電流密度施鍍,則因真實電流密度太小,沒有金屬鉻的沉積。所以在鑄鐵件鍍硬鉻時,必須採用沖擊電流,增大陰極極化。
②陽極浸蝕(刻蝕)對表面有較厚氧化膜的合金鋼及高碳鋼鍍硬鉻或在斷電時間較長的鍍鉻層上繼續鍍鉻時,通常先將零件作為陽極進行短時間的浸蝕處理,使氧化膜電化學溶解並形成微觀粗糙的表面。
③階梯式給電含鎳、鉻的合金鋼,其表面上有一層極薄而緻密的氧化膜,鍍硬鉻時會影響鍍層與基體的結合力,為此,首先將鍍件在鍍鉻液中進行陽極浸蝕,而後將零件轉為陰極,以比正常值小數倍的電流,一般電壓控制在3.5V左右,使電極上僅進行析氫反應。由於初生態的氫原子具有很強的還原能力,能夠把金屬表面的氧化膜還原為金屬,然後再在一定時間內(如20~30min)採用階梯式通電,逐漸升高電流直至正常工藝條件施鍍。由此在被活化的金屬表面上進行電鍍,即可得到結合力良好的鍍層。另外,在鍍硬鉻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中途斷電,此時鍍鉻層表面也會產生薄膜氧化層,若直接通電繼續施鍍,將會出現鍍層起皮現象,克服方法可採用「階梯式給電」,使表面得以活化,而後轉入正常電鍍。
④鍍前預熱對於大件鍍硬鉻,工件施鍍前需進行預熱處理,否則不僅會影響鍍鉻層的結合力而且也影響鍍液的溫度,所以大件鍍前要在鍍液中預熱數分鍾,使基體與鍍液溫度相等時,再進行通電操作。鍍液溫度變化最好控制在士2℃以內。
2)鍍後除氫
由於鍍鉻的電流效率低,在陰極上大量析出氫氣,對於易析氫的鋼鐵部件,應在鍍後180~200℃的溫度,除氫3h,以避免發生氫脆。
3)鍍液中雜質影響及去除鍍鉻電解液中常見的有害雜質主要是Fe3+、Cu2+、Zn2+、Pb2+、Ni2+等金屬離子和Cl-、NO3-。
金屬離子主要來源於沒有被鉻層覆蓋部位金屬的溶解、落入鍍槽中的零件未及時打撈而溶解以及陽極浸蝕等。當金屬離子積累到一定含量時,將給鍍鉻工藝帶來很大的影響,如鍍層的光亮范圍縮小,電解液的分散能力降低,導電性變差等。鍍液對雜質的容忍量隨鉻酐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低濃度鍍液對雜質極為敏感。當鍍液中Fe3+超過15~20g/L,Cu2+超過5g/L,Zn2+超過3g/L時,鍍液必須進行處理。採用低電流密度處理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金屬雜質可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處理而除去。為減小鍍鉻溶液對離子交換樹脂的氧化破壞,應先將鍍液稀釋至80g/L以下後再處理。由於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價格較貴,因此有時也將廢了的鍍液轉為他用,如鈍化液等而降低生產成本。
新配製的鍍鉻液,電壓一般在3~5V,如濃度高時,電壓要低些。如果發現電壓大於前述值時,鍍液中可能含有雜質。Cl-來源於槽液補充水、零件清洗水等的帶入,或是鹽酸浸蝕後清洗不幹凈帶入。Cl-過多會使鍍液分散能力與深度能力下降,鍍層發灰、粗糙、甚至出現花斑,還可引起基體及鉛陽極的腐蝕。消除過多的Cl-,可將鍍液加熱到70℃,大電流密度電解處理,使其在陽極上氧化為氯氣析出。但此法能耗大,效果也不十分理想;也可加入適量的碳酸銀,生成氯化銀沉澱,雖然此方法效果較好,但加入的碳酸銀還能與鉻酸反應生成鉻酸銀沉澱,不僅銀鹽消耗太多,又損失了鉻酐,增加了生產成本。最好的辦法是盡量減少Cl-帶入,因此補充槽液最好使用去離子水,鍍前的弱浸蝕採用稀硫酸溶液。必須採用鹽酸時,則加強清洗。NO3-是最有害的雜質,即使含量很低也會使鍍層發灰、失去光澤,並腐蝕鍍槽的鉛襯里和鉛陽極。除去NO3-的方法是:以每升電解液1A電流電解處理。若鍍液中NO3-含量較多時,先用BaCO3將鍍槽中的硫酸根除去,然後在65~80℃大電流電解處理,使硝酸根離子在陰極上還原為NH3而除去。
4)鉻霧的抑制
鍍鉻過程中,由於使用不溶性陽極,陰極電流效率又很低,致使大量氫氣和氧氣析出,當氣體逸出液面時,帶有大量的鉻酸,形成鉻霧造成嚴重的污染。目前抑制鉻霧的方法有兩種。
①浮體法將泡沫塑料碎塊或碎片放入鍍液的液面上,這些浮體可阻滯鉻霧的逸出,但零件出槽時,操作不方便。另外鉻酸氧化能力很強,對加入的碎塊有浸蝕作用,使分解產物在鍍液中積累,也會影響鍍層質量。
②加入泡沫抑制劑泡沫抑制劑是一種表面活性劑,能降低鍍液的表面張力,產生穩定的泡沫層,覆蓋在鍍液表面。一般的表面活性劑在較高溫度和有強氧化劑存在下不穩定,但氟碳型表面活性劑在上述介質中能穩定存在。據報道,已用作鉻霧抑制劑的有多種,其中最好的是含有極性基團的脂肪長鏈有機化合物,如全氟辛烷基磺酸鈉鹽[CF3(CF2)6CF2SO3Na]是最典型的一種,每升鍍液中加入量為0.2~0.5g/L時,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中國已試制出全氟烷基醚磺酸鉀,簡稱F-53鉻霧抑制劑,在鍍鉻液中的添加量為0.04~0.06g/L。使用時,先將F-53用水調成糊狀,加水稀釋,煮沸溶解靜止片刻,轉入加熱至50~60℃的鍍鉻槽中,不能把不溶的F-53直接倒入鍍槽。
鉻霧抑制劑在鍍液中形成的泡沫層,嚴密覆蓋在鍍液表面,當帶有鉻酸的氫氣和氧氣析出時,與表面的泡沫層相碰撞,無數微小的鉻酸霧結合成較大的霧滴,由於重力作用,當上升一定高度時將重回鍍液,而氫氣和氧氣繼續上升,直至離開液面,這樣實現氣體的排除和對鉻霧的有效抑制。
⑼ 為什麼電鍍槽工作是泡沫太多
泡沫太多,一般是某一添加劑過量了或者操作不當造成的
⑽ 氯化鉀鍍鋅,滾鍍、槽子里泡沫很多、深度能力差。
氯化鉀鍍鋅相關問題與處理
第一節 氯化銨鹽鍍鋅
1. 故障現象:新配氯化銨鍍鋅,鋅層發黑,鈍化不亮。
原因分析:它只使用平平加,且加入量過大。平平加的作用是同其它光亮劑配合使用時作載體。在酸性鍍鋅溶液中,雖然對光澤性起一些作用,但它的主要貢獻是能使其它光亮劑穩定、均勻地分散於鍍液中,充分發揮其它光亮劑的作用。它用量少,作用也不大,過多亦無益處。
處理方法:停止添加平平加,採用大電流處理,消耗掉多餘的平平加,再補充氨三乙酸和聚乙二醇。
2. 故障現象:鍍鋅層經鈍化後,發現表面有密集的小泡,小泡呈半圓形。
原因分析:起泡有兩種,一種是脆性所引起的,另一種是鍍層同基體結合力不良引起的。脆性是指鍍層中由於夾雜無機或有機雜質,內應力增大而發脆。一般情況下引起的脆性因素是由於光亮劑加入過多。結合力是指鍍層同基體金屬結合的牢不牢。引起結合力不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基體表面油污未除盡;二、鍍槽中重金屬雜質如鉛、銅等含量太高,影響了鋅的電沉積,使鋅中雜質過多,從而造成結合力不良。
處理方法:首先應判斷是由何種原因引起。先觀察一下鍍鋅層的光亮性,如非常光亮,應查光亮劑的加入量,如加入量過多,故障就可能引起脆性。如光亮劑正常,應檢查經前處理過的零件表面是否有油污。把零件放入水中浸一下,提出觀察它的濕潤性是否良好(金屬表面的水膜成一片,表明濕潤性良好)。如果是表面有油膜未除盡,應加強前處理工作。如果表面油污已除盡,則應檢查一下經鋅粉處理的周期。周期長的話,鍍液很可能是銅、鉛雜質過多引起的。解決方法是加入氨三乙酸或烏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依靠它對重金屬的絡合作用來降低金屬雜質離子的影響。如果加入後起不到掩蔽金屬雜質的作用,說明金屬雜質已達相當的數量,需要用鋅粉來進行處理。
3. 故障現象:返鍍成品(因鈍化後表面不合要求或厚度未達到標准,用稀Hcl或HNO3將鈍化膜去除,然後直接在鋅鍍層上復鍍鋅)發現起泡。
原因分析:復鍍產品表面起泡,多數是由於原來的鍍鋅層表面的鉻酸鹽鈍化膜未除盡造成的。
處理方法:適當延長復鍍零件在稀Hcl或HNO3中的浸漬時間,使表面鈍化膜完全除盡,然後再進行復鍍。
4. 故障現象:掛鍍零件,鍍層外觀色澤正常,經低濃度鉻酸白鈍化,鈍化膜發黑。
原因分析:鍍鋅層中如果雜質過多,不僅會引起前述的起泡現象,也會發生稀硝酸出光後鋅層變黑(或者出光不亮)的現象。零件從鍍鋅槽中出槽時,外觀鋅層是正常的,
只有經出光或鈍化後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處理方法:由於鍍液中金屬雜質過多,需要用鋅粉進行處理,故障即可消除。
5. 故障現象:具有螯合作用的銨鹽鍍鋅溶液(氨三乙酸、檸檬酸)在鍍液中經常接觸鐵件,鐵雜質必然積累,當超過一定量後,將使出光後的光亮鍍層出現蘭紫色,脆性增大,甚至於有些部件鍍層剝落和破裂。
原因分析: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鐵零件落入槽中腐蝕造成的。
處理方法:下班前用磁鐵吸出落入槽中的零件,這種情況下鐵雜質積累是很慢的。經常用鋅粉處理。在處理其它金屬雜質的同時,能去除部分鐵離子。(加入適量的硫脲緩蝕鐵的腐蝕,對控制鐵的污染也能起些作用)。
6. 故障現象:零件經銨鹽鍍鋅鈍化(尤其是天蘭色、白鈍化後),在其表面出現一攤攤「漿糊」狀斑跡。
原因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有兩種:一、零件離開鍍槽後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過長,然後再鈍化。在擱置期,表面鋅層同空氣及鍍液發生化學作用,在鍍鋅層表面產生腐蝕產物,這樣鈍化後出現「漿糊」狀斑跡。二、零件在電鍍過程中,直接加入未經稀釋的平平加,它一下子不容易散開,粘附後造成斑跡。
處理方法:一般來說,造成這種故障的原因是前一種。在生產中,零件一出槽應立刻水洗(對酸性鍍鋅可在稀的熱鹼液中浸一下,對鹼性鍍鋅可在5%的檸檬酸液中浸洗),然後再經水洗、鈍化,「漿糊」狀斑跡就不會出現。若表面已有腐蝕產物,可在工件放在出光溶液中適當延長浸亮時間再去鈍化,依靠出光液來將腐蝕產物溶解。但是這種方法鍍層損失大。或者也可以將零件浸入濃的鹼溶液中浸幾秒,憑借鹼把腐蝕產物去掉,然後再用水沖洗干凈。如果是直接加入濃的平平加引起的,則應改變加入的方法,稀釋後加入,應充分攪拌。
第二節 鋅酸鹽鍍鋅
1. 故障現象:新配鋅酸鹽鍍液,鍍層發暗、起霧,局部發黑。
原因分析:因原材料不純往往發生這類故障。原材料包括ZnO、NaOH、鋅陽極和水質。
處理方法:如果是重金屬雜質引起的,可加入1~3g/L鋅粉或使用CK-778 0.5g/L,充分攪拌並過濾.然後在每升鍍液中加入4~8ml/L水玻璃,或加入2~4g/L酒石酸,或加入1g/L EDTA二鈉,進一步掩蔽金屬雜質。如果使用質量差的NaOH(特別是掛鍍時),應加入2~4g/L酒石酸,即可得到米黃色鍍層。若水質硬度太高,可加入浙江黃岩熒光化工廠生產的「鋅酸鹽鍍鋅水質調整劑」 4ml/L,就能得到米黃色鍍層。
2. 故障現象:新配鋅酸鹽鍍液,按工藝要求嚴格配製,雜質凈化亦有進行,但開始總是鍍不好。
原因分析:是新配槽液Zn2+濃度分層所致。鍍液下層Zn2+濃度大,上層Zn2+濃度低,造成Zn2+上下濃度不一致。
處理方法:電解數小時,並稍許攪拌,鍍幾槽即好。
3. 故障現象:整流器輸出電流為300A,電鍍幾分鍾後下降到200A,如人為升高到300A,但沒幾分鍾,電流又下跌到150A,後來再調,卻再也調不上去。
原因分析:電流300A,電鍍幾分鍾後由於陽極進入鈍態,致使電流下降到200A,如此時人為升高到300A,相當於外界推陽極進一步處於穩定的鈍化狀態,這樣電流又很快地處於150A左右了。
處理方法:適當提高NaOH含量,有利於鋅陽極的活化,並增大陽極面積。鋅在鍍鋅時致鈍電流密度約為1.5~2A/dm2,故陽極電流密度不得超過2A/dm2。此外,陽極表面應經常清洗,防止結垢。因為陽極表面結垢後,相當於減少了陽極的真實面積。
4. 故障現象:鋅酸鹽鍍液中異金屬雜質對鍍層引起的不良影響太大,由它們引起的故障現象列於下表:
異金屬雜質 允許含量(mg/L) 故障現象
Cr3+ ≤1 高電流密度處發霧,呈棕灰色,含量高時fI下降
Pb2+ ≤5 硝酸出光後,有黑色條紋,鈍化不亮,低DK處呈灰黑色,甚至無鍍層
Cu2+ ≤10 低DK處呈灰蘭色,加速陽極溶解
Fe2+ ≤10 二次加式性能差,鈍化後吻變色,結合力差,鍍層脆性增大,鍍層起霧、發黑
Ni2+ ≤10 鍍層發脆,易產生條痕
處理方法:利用鋅粉和專用活性炭,處理鍍液中異金屬雜質離子效果見下表:
(註:分析儀器採用WFD—YZ原子吸收光譜)
處理結果(mg/L)
工藝類別 處理方法 異金屬雜質離子
鐵 銅 鉛 鉻
原DPE—Ⅲ
鍍鋅工藝 未處理 正常槽液含量 1.2 0.5 1 0.5
加金屬雜質後含量 31 17.5 20.5 6.25
處理後 鋅粉處理 31 16 18.75 7
專用炭處理 20 0.7 0.9 6.5
ZB—80
光亮鍍鋅 未處理 正常槽液含量 1.1 0.5 1 0.5
加金屬雜質後含量 29 17.5 14.5 5.25
處理後 鋅粉處理 3.5 3.2 9.6 4.3
專用炭處理 0.6 0.45 0.9 3.75
從上下這三個表格可以看出,槽液中加入0.1~0.2g/L的CK—778凈化劑,對於不含任何絡合劑的鍍鋅液中鐵、銅、鉛、鉻去除均有明顯效果。對於含有給合劑三乙醇胺的鍍液也有較好的效果。在生產中,加入CK—778凈化劑後應強力攪拌,使其與鍍液充分接觸,攪拌後應在2~3小時內立即進行過濾。
利用CK—778處理鋅酸鹽鍍鋅有害金屬結果:
處理前 金屬雜質
後含量 類別
工藝
類別 Fe(mg/L) Cu(mg/L) Pb(mg/L) Cr(mg/L)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ZB—80
光亮鍍鋅 1 805 1 98% 34.5 0.5 98% 40.5 2.5 94% 18 2 80%
2 22 1.5 93% 14.6 0.7 95% 5 1.9 83% 5 0.33 93%
3 30 1.04 97% 41 0.63 98% 17.5 1.65 91% 14 1.19 91%
原DPE—Ⅲ
鍍鋅工藝 1 37 4.88 87% 34.6 1.56 95% 8.75 1.9 78% 15 6.3 58%
2 22 1.84 91% 14.6 0.8 95% 5 1.9 83% 5 1.93 61%
5. 故障現象:某單位以DE為添加劑,鍍鋅件出槽時光亮如鏡,但在放置過程中,鋅層紛紛起皮脫落。
原因分析:這是由於鍍層脆性所致。剝落下來的鋅鍍層成碎塊,用手指研磨,很易成粉末狀。這些原因是因為片面要求鍍層光亮,盲目加入過多光亮劑香草醛之故。
處理方法:掛入廢鐵板進行大電流處理,人為消耗,直致色澤正常。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顆粒活性炭,把過多的光亮劑香草醛吸附掉,然後沉澱過濾。生產中一般用前法。生產中添加劑使用應少加、勤加,正常的鍍鋅層呈米黃色即可。
6. 故障現象:鋅酸鹽鍍鋅會發生起泡現象。
原因分析:起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分述如下:
①鍍液本身的性質:電解液自身不足,對鋼表面的活化較差。
②添加劑的質量和用量:質量好的DE,應是淡黃色的,若發現分層,色如紅棕或咖啡色,則加入鍍液後即使不起泡,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添加劑加入過多,鍍層夾雜也多,內應力加大,也易起泡和產生脆性。冬天,在無加熱情況下,最易發生起泡。因為鍍液溫度低,添加劑吸附在零件表面多(溫度低,有利於添加劑的吸附),鍍層夾雜更多,更易起泡。此外,香草醛加入多,鍍層光亮性很足,脆性在,會由脆性引起起泡。
③鍍前處理(包括入槽前的弱酸腐蝕)不良。
④鍍液的凈化:金屬雜質離子含量太高也會引起鍍層起泡。
⑤操作條件控制不當:如電流過大、溫度很低,都將會引起有機物夾雜,引起起泡。
⑥掛具引起起泡。
⑦鍍層邊緣四周太厚,引起應力過大而起泡。
處理方法:做好技術管理工作,嚴格遵守操作工藝,鍍液應定期分析,定期加料,添加劑少加勤加,定期過濾,應每季過濾一次。
①加入3~5g/L的NaCN,以增加對鋼鐵件的活化作用,同時又可掩蔽鍍液中重金屬雜質的影響。3~5g/L的NaCN基本符合排放條件。
②添加劑應用合格品,在使用過程中應連續滴加,以保持其含量一定。
③嚴格認真地做好鍍前處理工作,鋼鐵件鍍鋅應有完整的鍍前處理工序:化學除油、酸性除銹、電解除油、鍍前活化等四個主要工序。各工序應仔細操作,嚴格清洗。鍍前的一道浸酸活化工序是不可缺少的,再經清水洗滌,才能電鍍。活化是使鋼鐵件表面鈍化層去掉。
④一旦添加劑、光亮劑加入過多,或重金屬雜質多,或鍍液分解產物多,則應進行大處理。
⑤冬天應控制好液溫,溫度應在15℃以上,若無加溫裝置,則添加劑應盡量少。
⑥掛具不可用錫焊,如有焊點應浸塑處理。用塑料薄膜包紮起來並不好。
⑦嚴格控制鍍層厚度,邊緣不超過20μM,否則邊緣易起泡。
7. 故障現象:深鍍能力明顯較差。
原因分析:如果Zn2+濃度高,NaOH濃度低,會影響深鍍能力。另外,添加劑質量差或含量少也會影響深鍍能力。
處理方法:調整NaOH:ZnO = 10~12:1,對於某些盲孔較深的零件,深鍍能力要求高者,可加入「MB」防老劑(2—巰基苯並咪唑),加入量一般為0.1~0.2g/L。開始加入時效果應不明顯,一周後就會生效。
8. 故障現象:鍍層有較多的條紋和氣流。
原因分析:產生此類故障的原因主要是鹼性鋅酸鹽鍍鋅的電流效率太低,析氫所造成的。若增大陰極電流密度,則電流效率還會繼續降低。大量的析氫,致使鍍層產生氣流、條紋,這種現象在冬天液溫低時更明顯。
處理方法:陰極電流密度不宜過大,液溫控制在15℃以上,DK控制在1.5 A/dm2,若沒有加溫裝置,DK應控制在0.8 A/dm2。若現象較明顯,可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劑,利於氫氣的析出。
9. 故障現象:電鍍大機架,電流開的小,深鍍能力差,深凹處無鍍層。電流開大,機架兩端燒毛。
原因分析:鋅酸鹽鍍鋅其深鍍能力是較好的。但對於復雜的零件來說,凹陷程度較深者,電流開的小,往往鍍層薄,鈍化後就被腐蝕掉,故必須用大電流。
處理方法:准確鍍液成分和添加劑、光亮劑用量恰當,盡可能開大電流,使零件的深凹處有一定厚度的鍍層。為避免機架兩端燒毛,可在機架兩端設置輔助陽極,讓一部分電流流到輔助陽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