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一下熱鍍鋅上鋅量多少為合適
熱鍍鋅上鋅量國家標准厚度為85μm,每平米上鋅量為650g。
熱鍍鋅又分熱浸鋅和吹鋅兩種工藝。吹鋅上鋅量會低。
Ⅱ 熱鍍鋅層厚度國家標准
法律分析:第1個要說的就是看工件的標准,如果工件的標準是其厚度大於6毫米或者是等於6毫米,那麼熱鍍鋅層平均的厚度就是大於85微米。第2個要說的是在工件的厚度標准小於6毫米,但是卻大於3毫米,那熱鍍鋅層的標准厚度應該就是大於75微米。第3個要說的是在小於3毫米大於1.5毫米時,熱鍍鋅層的標准厚度應該是大於55微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十四條?國家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實行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責任制,改進勞動組織,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
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國家合理安排積累和消費,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
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Ⅲ 熱鍍鋅管鍍鋅層厚度能達到多少
45~85μm
Ⅳ 鍍鋅層有多厚
鍍鋅層的厚度是不確定的;因為它有很多的影響因素。
鋅鍍層厚度的因素主要有:
基體金屬成分、鋼材的表面粗糙度、鋼材中的活性元素硅和磷含量及分布狀態、鋼材的內應力、工件幾何尺寸、熱浸鍍鋅工藝。
現行的國際和中國熱鍍鋅標准都根據鋼材厚度劃分區段,鋅鍍層平局厚度以及局部厚度應達到相應厚度,以確定鋅鍍層的防腐蝕性能。
鋼材厚度不同的工件,達成熱平衡和鋅鐵交換平衡所需的時間不同,形成的鍍層厚度也不同。標准中的鍍層平均厚度是基於上述鍍鋅機理的工業生產經驗值,局部厚度是考慮到鋅鍍層厚度分布的不均勻性以及對鍍層防腐蝕性要求所需要的經驗值。因此,ISO標准、美國ASTM標准、日本JIS標准和中國標准在鋅鍍層厚度要求上略有不同,大同小異。
(4)熱鍍鋅能達到多少鋅層擴展閱讀:
鍍鋅鍍層的厚度決定了鍍件的防腐蝕性能。詳細討論請參見附件中由美國熱鍍鋅協會提供的相關數據。用戶可以選擇高於或低於標準的鋅鍍層厚度。
對於表面光滑的3mm以下薄鋼板,工業生產中得到較厚的鍍層是困難的,另外,與鋼材厚度不相稱的鋅鍍層厚度會影響鍍層與基材的結合力以及鍍層外觀質量。過厚的鍍層會造成鍍層外觀粗糙,易剝落,鍍件經不起搬運和安裝過程中的碰撞。
鋼材中如果存在較多的活性元素硅和磷,工業生產中得到較薄的鍍層也十分困難,這是由於鋼中的硅含量影響鋅鐵間的合金層生長方式,會使ζ相鋅鐵合金層迅速生長並將ζ相推向鍍層表面,致使鍍層表面粗糙無光,形成附著力差的灰暗鍍層。
Ⅳ 熱鍍鋅厚度(在國內)最高能達到多少um
熱鍍鋅厚度(在國內)最高能達到100-150um。
熱鍍鋅(galvanizing) 也叫熱浸鋅和熱浸鍍鋅:是一種版有效的金屬防腐方式,主權要用於各行業的金屬結構設施上。是將除銹後的鋼件浸入500℃左右融化的鋅液中,使鋼構件表面附著鋅層,從而起到防腐的目的。 熱鍍鋅工藝流程:成品酸洗-水洗-加助鍍液-烘乾-掛鍍-冷卻-葯化-清洗-打磨-熱鍍鋅完工 1、熱鍍鋅是由較古老的熱鍍方法發展而來的,自從1836年法國把熱鍍鋅應用於工業以來,已經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了。近三十年來,伴隨著冷軋帶鋼的飛速發展,熱鍍鋅工業得以大規模發展。
Ⅵ 熱鍍鋅方管的鍍鋅層厚度能達到多少
不低於65微米
Ⅶ 熱鍍鋅管的鍍鋅層厚度是多少
根據GB/T 13912-2002《金屬覆蓋層鋼鐵製件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第6.2條規定,對於壁厚≥6mm的管道,鍍層平均厚度為85μm;對於3mm<壁厚<6mm的管道,鍍層平均厚度為70μm。
Ⅷ 熱鍍鋅鍍層厚度要求
熱鍍鋅鋼格板產品的上鋅量標准為以下數據:熱鍍鋅鋼格板的厚度大於或等於6mm的,熱鍍鋅鋼格板上鋅量平均厚度應大於85微米,局部厚度應大於70微米。
熱鍍鋅鋼格板的厚度小於6mm大於3mm的,熱鍍鋅鋼格板上鋅量平均厚度應大於70微米,局部厚度應大於55微米。熱鍍鋅鋼格板的厚度小於3mm大於1.5mm的,熱鍍鋅鋼格板上鋅量平均厚度應大於55微米,局部應大於45微米。
(8)熱鍍鋅能達到多少鋅層擴展閱讀:
熱鍍鋅的優點:
1、處理費用低:熱浸鍍鋅防銹的費用要比其他漆料塗層的費用低;
2、持久耐用:在郊區環境下,標準的熱鍍鋅防銹厚度可保持50年以上而不必修補;在市區或近海區域,標準的熱鍍鋅防銹層則可保持20年而不必修補;
3、可靠性好:鍍鋅層與鋼材間是冶金結合,成為鋼表面的一部份,因此鍍層的持久性較為可靠;
4、鍍層的韌性強:鍍鋅層形成一種特別的冶金結構,這種結構能承受在運送及使用時受到機械損傷;
5、全面性保護:鍍件的每一部分都能鍍上鋅,即使在凹陷處、尖角及隱藏處都能受到全面保護;
6、省時省力:鍍鋅過程要比其他的塗層施工法更快捷,並且可避免安裝後在工地上塗刷所需的時間。
7、初期成本低:一般情況下,熱浸鋅的成本比施加其他保護塗層要低,原因很簡單,其他保護塗層如打砂油漆是勞力密集的工序,反之熱浸鋅的工序為高機械化,緊密控制的廠內施工。
Ⅸ 帶鋼中熱鍍鋅普通上鋅量是多少,熱鍍鋅的原理是什麼
50/50g
熱鍍鋅理論
一、一、鋅的金屬擴散原理與鍍鋅層的形成過程
鋼鐵表面熱鍍鋅是固態金屬與液態金屬間的反應和擴散過程。從上世紀初以來,有不少學者從事過這方面的理論研究,他們大都是從研究鐵-鋅反應動力學著手,找出決定擴散層結構的重要因素和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確定擴散層生長的規律。
研究證明,擴散層的厚度在給定溫度之下主要取決於擴散時間,可由下式表示:
y2=2Pt
式中 y-----擴散層厚度,微米
t----擴散時間,時;
2P---系數,微米2/時
由式2-1可知,在給定溫度下,擴散層的厚度將按照擴散時間呈拋物線的規律增加。
當難熔金屬在易熔金屬中溶解時,由於擴散層一面在增加,一面又在液體金屬中溶解,情況就復雜了。這時,在所研究的擴散層界面上的濃度可能在變化。因而使增長規律偏離拋物線。只有當液態金屬中的被熔物呈飽和狀態時,或者當難溶金屬在易溶金屬中一般溶解不多時(例如,由於熔點相差太大),拋物線規律才保持正確。
在研究鐵-鋅的互擴散時,已證實符合拋物線的只有г相。因為這一相不與溶體金屬直接接觸,並具有最鮮明的邊界(即邊界上成分不變)。
在所有的情況中,y2與t保持著線性關系。每一拋物線的平均參數2P則取決於此直線與T軸間傾斜角的正切。有了各不同溫度下2P的數值後,便可以研究擴散系數隨溫度變化的情形。
當固態難溶金屬與液態易溶金屬互相作用時,中間相層的形成次序並不隨時符合於接觸面上的平衡條件,實際在反應初期所形成的相,在結構上與成分上都不是該系中最易溶的相。對此,通過研究鐵-鋅反應已證實,在擴散層中間相(即鍍鋅層的合金層)的形成過程中有兩種基本過程在進行:第一鐵溶解在鋅中,第二形成金屬化合物。
Ⅹ 鍍鋅的各種方法 鍍鋅層各可以達到多厚
電鍍鋅至少可以達到30微米左右,不過太厚了會爆皮的,並不是鍍層越厚越好,要看你工藝是否需要
化學鍍和熱鍍本人不太了解,不過基本原理也是一樣,太厚也一樣也會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