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合金中的基本相結構, 有______和_______兩類。
有固溶體、金屬化合物兩類。
相關介紹:
1、固溶體:
指溶質原子溶入溶劑晶格中而仍保持溶劑類型的合金相。通常以一種化學物質為基體溶有其他物質的原子或分子所組成的晶體,在合金和段遲硅酸鹽系統中較多見,在多原子物質中亦存在。
2、金屬化合物:
是指合金中的兩個元素灶燃頌,按一定的原子數量之比相互化合,而形成的具有與這兩元素完全不同類型晶格的化合物。
(1)合金相中初生相和次生相如何表示擴展閱讀
金屬化合物的組成一般可用化學式表示。金屬化合物的晶格類型不同於任一組元,一般具有復雜的晶格結構。其性能特點是熔點高、硬度高、脆性大。當合金中出現金屬化合物時,通常能提高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塑性和韌性會降低。金屬化合物是許多合金的重要組成相。
按照溶質原子在溶劑原子格點上所佔據的位置不同,又可將金屬固溶體分為置換周溶體和間隙固溶體。在置換固溶體中,溶質原子部分將溶劑原子格點取而代之,如圖中b所示。當溶質元素與溶劑元素在原子半徑、電負性以及晶格類型等因素都相近時,形成置換固溶體。
例如隱鄭釩、鉻、錳、鎳和鈷等元素與鐵都能形成置換固溶體。在間隙固溶體中,溶質原子占據了溶劑原子格點的間隙。氫、硼、碳和氮等一些原子半徑特別小的元素與許多副族金屬元素能形成間隙固溶體。
⑵ 初生相和次生相是同一個相嗎為什麼
初生相和次生相都是密宗中的一種觀想修行法門。雖然二者存在一些區別,但唯昌實際上它們是屬於同一個相—察衡—菩提心成就的相,它敗山做代表的是佛教中最高層次的智慧境界。初生相主要是通過觀想「我」的清凈性來轉化貪愛成智慧;而次生相則是通過觀想「他」的清凈性來轉化瞋恨成智慧。盡管二者不同,但都是通過清凈觀想來達到心靈穩定和超凡脫俗的修行目的。這些觀想對於修行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可以幫助他們消除各種煩惱,最終實現內心的平和與涅槃的境界。
⑶ 鐵碳合金有幾種基本相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有五個,分別是:鐵素體(Fe)、奧氏體(A)、滲碳體(Fe3C或Cm)、珠光體(P)、萊氏體(Ld)。
⑷ 固態合金中的相是如何分類的
固態合金中的相可分為固溶體和金屬間化合物兩大類。
根據溶質原子在溶劑晶格種所處位置不同分類以及根據金屬間化合物形成結構的條件特點分類。合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與金屬或非金屬經一定方法所合成雀激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一般通迅碧過熔合成均勻液體和凝固而得。
相:畝歲舉物理學名詞。成份、結構相同的組織統稱為相。
⑸ 同種固相的初生相和次生相有區別么
同一種固相, 它的初生相和次生相在化學成分、 晶體結構上是不同的。
氏敬次生相second phase在初生相形成後的生長過程中,隨後析出的其他相。其生長形態受初生相的約束。
鋼在相變過程中,單獨首先析出,自己獨立為一相的產物,稱為領先相。如亞共析余侍鋼的領先相是鐵素體,過共析鋼的領先相是滲碳體。初生相:在形核時首豎核吵先形成的相叫初生相。初生相是一切相變,必須進行的過程。而領先相是根據鋼種不同而有區別。如果要祥細了解,請看《金屬學》鋼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組織轉變。
⑹ 初生相與次生相區別,工程材料
?。。?
⑺ 怎麼看合金相圖
那就拿鋁的說吧
一.Al-Mg-Si系合金的基本特點: 6063鋁合金的化學成份在GB/T5237-93標准中為0.2-0.6%的硅、0.45-0.9%的鎂、鐵的最高限量為0. 35%,其餘雜質元素(Cu、Mn、Zr、Cr等)均小於0.1%。這個成份范圍很寬,它還有很大選擇餘地。
6063鋁合金是屬鋁-鎂-硅系列可熱處理強化型鋁合金,在AL-Mg-Si組成的三元系中,沒有三元化合物,只有兩個二元化合物Mg2Si和Mg2Al3,以α(Al)-Mg2Si偽二元截面為分界,構成兩個三元系,α(Al)-Mg2Si-(Si)和α(Al)-Mg2Si-Mg2Al3,如圖一、田二所示:
在Al-Mg-Si系合金中,主要強化相是Mg2Si,合金在淬火時,固溶於基體中的Mg2Si越多,時效後的合金強度就越高,反之,則越低,如圖2所示,在α(Al)-Mg2Si偽二元相圖上,共晶溫度為595℃,Mg2Si的最大溶解度是1.85%,在500℃時為1. 05%,由此可見,溫度對Mg2Si在Al中的固溶度影響很大,淬火溫度越高,時效後的強度越高,反之,淬火溫度越低,時效後的強度就越低。有些鋁型材廠生產的型材化學成份合格,強度卻達不到要求,原因就是鋁捧加熱溫度不夠或外熱內冷,造成型材淬火溫度太低所致。
在Al-Mg-Si合金系列中,強化相Mg2Si的鎂硅重量比為1.73,如果合金中有過剩的鎂(即Mg:Si>1. 73),鎂會降低Mg2Si在鋁中的固溶度,從而降低Mg2Si在合金中的強化效果。如果合金中存在過剩的硅,即Mg:Si<1.73,則硅對Mg2Si在鋁中的固溶度沒有影響,由此可見,要得到較高強度的合金,必須Mg:Si<1.73。 二.合金成份的選擇 1.合金元素含量的選擇
6063合金成份有一個很寬的范圍,具體成份除了要考慮機械性能、加工性能外,還要考慮表面處理性能,即型材如何進行表面處理和要得到什麼樣的表面。例如,要生產磨砂料,Mg/Si應小一些為好,一般選擇在Mg/Si=1-1.3范圍,這是因為有較多相對過剩的Si,有利於型材得到砂狀表面;若生產光亮材、著色材和電泳塗漆材,Mg/Si在1.5-1.7范圍為好,這是因為有較少過剩硅,型材抗蝕性好,容易得到光亮的表面。
另外,鋁型材的擠壓溫度一般選在480℃左右,因此,合金元素鎂硅總量應在1.0%左右,因為在500℃時,Mg2Si在鋁中的固溶度只有1.05%,過高的合金元素含量會導致在淬火時Mg2Si不能全部溶入基體,有較多的末溶解Mg2Si相,這些Mg2Si相對合金的強度沒有多少作用,反而會影響型材表面處理性能,給型材的氧化、著色(或塗漆)造成麻煩。
2.雜質元素的影響
①鐵,鐵是鋁合金中的主要雜質元素,在6063合金中,國家標准中規定不大於0.35,如果生產中用一級工業鋁錠,一般鐵含量可控制在0.25以下,但如果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大量使用回收廢鋁或等外鋁,鐵就根容易超標。Fe在鋁中的存在形態有兩種,一種是針狀(或稱片狀)結構的β相(Al9Fe2Si2),一種為粒狀結構的α相(Al12Fe3Si),不同的相結構,對鋁合金有不同的影響,片狀結構的β相要比粒狀結構α相破壞性大的多,β相可使鋁型材表面粗糙、機械性能、抗蝕性能變差,氧化後的型材表面發青,光澤下降,著色後得不到純正色調,因此,鐵含量必須加以控制。
為了減少鐵的有害影響可採取如下措施。
a)熔煉、鑄造用所有工具在使用前塗涮塗料,盡可能減少鐵溶人鋁液。
b)細化晶粒,使鐵相變細,變小,減少其有害作用。
c)加入適量的鍶,使β相轉變成α相,減少其有害作用。
d)對廢雜料細心挑選,盡可能的減少鐵絲、鐵釘、鐵屑等雜物進入熔鋁爐造成鐵含量升高。
②其它雜質元素
其它雜質元素在電解鋁錠中都很少,遠遠低於國家標准,在使用回收廢雜鋁時就可能超過標准;在生產中,不但要控制每個元素不能超標,而且要控制雜質元素總量也不能超標,當單個元素含量不超標,但總量超標時,這些雜質元素同樣對型材質量有很大影響。特別需要提出強調的是,實踐證明,鋅含量到0.05時(國標中不大於0.1)型材氧化後表面就出現白色斑點,因此鋅含量要控制到0.05以下。 三.6063鋁合金的熔煉 1.控制好熔煉溫度
鋁合金熔煉是生產優質鑄棒的最重要工藝環節之一,若工藝控制不當,會在鑄捧中產生夾渣、氣孔,晶粒粗大,羽毛晶等多種鑄造缺陷,因此必須嚴加控制。
6063鋁合金的熔煉溫度控制在750-760℃之間為佳,過低會增大夾渣的產生,過高會增大吸氫、氧化、氮化燒損。研究表明,鋁液中氫氣的溶解度在760℃以上急劇上升,當熱減少吸氫的途徑還有許多,如烘乾溶煉爐和熔煉工具,防止使用熔劑受潮變質等。但熔煉溫度是最敏感因素之一,過離的熔煉溫度不但浪費能源,增加成本,而且是造成氣孔,晶粒粗大,羽毛晶等缺陷的直接成因。
2.選用優良的熔劑和適當的精煉工藝
熔劑是鋁合金熔煉中使用的重要輔助材料,目前市場上所售熔劑中主要成份為氯化物,氟化物,其中氯化物吸水性強,容易受潮,因此,熔劑的生產中必須烘乾所用原料,徹底除去水份,包裝要密封,運輸、保管中要防止破損,還要注意生產日期,如保管日期過長,同樣會發生吸潮現象,在6063鋁合金的熔煉中,使用的除渣劑、精煉劑、覆蓋劑等熔劑如果吸潮,都會使鋁液產生不同程度的吸氫。
選擇好的精煉劑,選擇合適的精練工藝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6063鋁合金的精煉絕大多數採用噴粉精煉,這種精煉方法能使精煉劑與鋁液充分接觸,可使精煉劑發揮最大效能。雖然這個特點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精煉工藝也必須注意,否則得不到應有效果,噴粉精煉中所用氮氣壓力以小為好,能滿足吹出粉劑為佳,精煉中如果使用的氮氣不是高純氯(99.99%N2),吹入鋁液的氮氣越多,氟氣中的水份使鋁液產生的氧化和吸氫越多。另外,氟氣壓力高,侶液產生的翻卷波浪大,增大產生氧化夾渣的可能性。如果精煉中使用的是高純氮,精煉壓力大,產生的氣泡大,大氣泡在鋁液中的浮力大,氣泡迅速上浮,在鋁液中的停留時間短,除氫效果並不好,浪費氮氣,增加成本。因此氮氣應少用,精煉劑應多用,多用精煉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噴粉精煉的工藝要點是用盡可能少的氣體,噴進鋁液盡可能多的精煉劑。
3.晶粒細化
晶粒細化是鋁合金熔鑄中暈重要的工藝之一,也是解決氣孔、晶粒粗大、光亮晶、羽毛晶、裂紋等鑄造缺陷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合金鑄造中,均是非平衡結晶,所有的雜質元素(當然也包括合金元素)絕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晶界,晶粒越小,晶界面積就越大,雜質元素(或合金元素)的均勻度就越高。對雜質元素而言,均勻度高,可減少它的有害作用,甚至將少量雜質元素的有害變為有益;對合金元素麵言,均勻度高,可發揮合金元素更大的合金化艘能,達到充分利用資源的目的。
細化晶粒、增大晶界面積、增大元素均勻度的作用可通過下面的計算加以說明。
假設金屬塊1與2有同樣的體積V,均由立方體晶粒構成,金屬塊1的晶粒邊長為2a,2的邊長為a,那麼金屬塊1的晶界面積為: 金屬塊2的晶界面積為: 金屬塊2的晶界面積是金屬塊1的2倍。
由此可見合金晶粒直徑減小一倍,晶界面積就要增大—倍,晶界單位面積上的雜質元素將減少一倍。
在6063鋁合金的生產中,對磨砂料來說,由於要通過腐蝕使型材產生均勻砂面,那麼合金元素及雜質元素的均勻分布就顯得尤為重要。晶粒越細,合金元素(雜質元素)的分布越均勻,腐蝕後得到的砂面就越均勻。 四.6063鋁合金的澆鑄 1.選擇合理的澆鑄溫度
合理的澆鑄溫度也是生產出優質鋁棒的重要因素,溫度過低,易產生夾渣、針孔等鑄造缺陷。溫度過高,易產生晶粒粗大、羽毛晶等鑄造缺陷。
做了晶粒細化處理後的6063鋁合金液,鑄造溫度可適當提高,一般可控制在720-740℃之間,這是因為:①鋁液經晶粒細化處理後變粘,容易凝固結晶。②鋁棒在鑄造中結晶前沿有一個液固兩相過度帶,較高的鑄造溫度有較窄的過度帶,過度帶窄有利於結晶前沿排出的氣體逸出,當然溫度不可過高,過高的鑄造溫度會縮短晶粒細化劑的有效時間,使晶粒變得相對較大。
2.有條件時,充分預熱,烘幹流槽、分流盤等澆鑄系統,防止水分與鋁液反應造成吸氫。
3.鑄造中,盡可能的避免鋁液的紊流和翻卷,不要輕易用工具攪動流槽及分流盤中的鋁液,讓鋁液在表面氧化膜的保護下平穩流人結晶器結晶,這是因為工具攪動鋁液和液流翻卷都會使鋁液表面氧化膜破裂,造成新的氧化,同時將氧化膜捲入鋁液。經研究表明,氧化膜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它含有2%的水份,當氧化膜捲入鋁液後,氧化膜中的水份與鋁液反應,造成吸氫和夾渣。
4.對鋁液進行過濾,過濾是除去鋁液中非金屬夾渣最有效的方法,在6063鋁合金的鑄造中,一般用多層玻璃絲布過濾或陶瓷過濾板過濾,無論是採取何種過濾方法,為了保證鋁液能正常的過濾,鋁液在過濾前應除去表面浮渣,因為表面浮渣易堵塞過濾材料的過濾網孔,使過濾不能正常進行,除去鋁液表面浮渣的最簡單方法是在流槽中設置一擋渣板,使鋁液在過濾前除去浮渣。 五.6063鋁合金的均化處理 1.非平衡結晶
如圖三所示,是由A、B兩種元素構成的二元相圖的一部分,成份為F的合金凝固結晶,當溫度下降到T1時,固相平衡成份應為G,實際成份為G』,這是因為在鑄造生產中,冷卻凝固速度快,合金元素的擴散速度小於結晶速度,即固相成份不是按CD變化,而是按CD』變化,從而產生了晶粒內化學成份的不平衡現象,造成了非平衡結晶。
2.非平衡結晶產生的問題
鑄造生產出的鋁合金棒其內部組織存在兩方面的問題:①晶粒間存在鑄造應力;②非平衡結晶引起的晶粒內化學成份的不平衡。由於這兩個問題的存在,會使擠壓變得困難,同時,擠壓出的產品在機械性能、表面處理性能方面都有所下降。因此,鋁棒在擠壓前必須進行均勻化處理,消除鑄造應力和晶粒內化學成份不平衡。
3.均勻化處理
均勻化處理就是鋁棒在高溫(低於過燒溫度)下通過保溫,消除鑄造應力和晶粒內化學成份不平衡的熱處理。Al-Mg-Si系列的合金過燒溫度應該是595℃,但由於雜質元素的存在,實際的6063鋁合金不是三元系,而是一個多元系,因此,實際的過燒溫度要比595℃低一些,6063鋁合金的均勻化溫度可選在530-550℃之間,溫度高,可縮短保溫時間,節約能源,提高爐子的生產率。
4.晶粒大小對均勻化處理的影響
由於固體原子之間的結合力很大,均勻化處理是在高溫下合金元素從晶界(或邊沿)擴散到晶內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慢的。容易理解,粗大晶粒的均化時間要比細晶粒的均勻化時間長得多,因而晶粒越細,均勻化時間就越短。
5.均勻化處理的節能措施
均勻化處理需要在高溫下通過較長時間保溫,對能源需求大,處理成本高,因此,目前絕大多數型材廠對鋁棒未進行均勻化處理。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均勻化處理需要較高成本所致。降低均勻化處理成本的主要措施有:
①細化晶粒
細化晶粒可有效的縮短保溫時間,晶粒越細越好。
②加長鋁棒加熱爐,按均勻化和擠壓溫度分段控制,滿足不同工藝要求。這一工藝主要好處是:
a)不增加均勻化處理爐。
b)充分利用鋁捧均勻化後的熱能,避免擠壓時再次加熱鋁棒。
c)鋁捧加熱保溫時間長,內外溫度均勻,有利於擠壓和隨後的熱處理。
綜上所述,生產出優質6063鋁合金鑄棒,首先是根據生產的型材選擇合理的成分,其次是嚴格控制熔煉溫度、澆鑄溫度,做好晶粒細化處理、合金液的精煉、過濾等工藝措施,細心操作,避免氧化膜的破裂與捲入。最後,對鋁棒進行均勻化處理,這樣就可生產出優質鋁棒,為生產優質型材提供一個可靠的物質基礎。
先看水平線,每條水平線都表示一個恆溫轉變,然後根據和水平線中間相接的相的位置和兩端相連相的狀態來判斷轉變的類型,最後再根據相區接觸法則作進一步的判斷,最好把相圖分開來分別研究就會相對簡單,如果整個一起來看那就有點難了.
⑻ 鐵碳合金的基本相有哪些個用什麼符號表示
鐵碳合金的基本相有三個即:
1、鐵素體:代表符號握褲F,即碳在體心立方晶格"爾發"鐵中形成的固段或簡溶體。
2、奧氏體:代表符號A,即碳在面心立方晶格"伽馬"鐵中形成的固溶體。
3、滲碳體:代表符號Cem,即碳與鐵形團老成的化合物Fe3C。
⑼ 合金的相結構有哪些
1、固溶體是指溶質原子溶入溶劑晶格中而仍保持溶劑類型的合金相。通常以一種化學物質為基體溶有其他物質的原子或分子所組成的晶體,在合金和硅酸鹽系統中較多見,在多原子物質中亦存在。
2、代位固溶體,固溶體中如果溶質原子半徑和溶劑原子半徑相近,則固溶原子將取代溶劑原子分布在後者的位置上形成代位固溶體
合金:一種金屬元素與另外一種或幾種元素,通過熔化或其他方法結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相:合金中同一化學成分、同一聚集狀態,並以界面相互分開的各個均勻組成部分。
(9)合金相中初生相和次生相如何表示擴展閱讀
固溶體性能:
固溶強化:當溶質元素含量很少時,固溶體性能與溶劑金屬性能基本相同。但隨溶質元素含量的增多,會使金屬的強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韌性有所下降,這種現象稱為固溶強化。置換固溶體和間隙固溶體都會產生固溶強化現象。
適當控制溶質含量,可明顯提高強度和硬度,同時仍能保證足夠高的塑性和韌性,所以說固溶體一般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因此要求有綜合力學性能的結構材料,幾乎都以固溶體作為基本相。這就是固溶強化成為一種重要強化方法,在工業生產中得以廣泛應用的原因。
⑽ 合金的基本相有哪兩種
左右
金屬合金的基本相有兩種,即晶體相和非晶相。晶體相是由具有定常晶格結構的原子構成,其結構是由原子在晶格中按照一定秩序排列而形成的,晶體禪搏相的特徵是正李晶體結構的穩定性,一般來說,晶體相的金屬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耐腐蝕性和耐熱性等。非晶相是由原子以隨機的排列形式構成的,其特徵是晶體結構的不穩定性,一般來說,非晶相的金屬舉襲遲合金具有較好的塑性和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