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屬記憶功能是什麼意思
當金屬發生形變後,去掉使其發生形變的外力,仍然能保持變形後的狀態(樣子),這就是記憶功能。
記憶金屬,把一根直鐵絲彎成直角(90° ),一松開,它就要回復一點,形成大於90°的角度。把一根彎鐵絲調直,必須把它折到超過180°後再松開,這樣它就能正好回復到直線狀態。
特點
1、彎曲量大,塑性高。
2、在記憶溫度以上恢復以前形狀。
3、物理特性:當溫度達到某一數值時,材料內部的晶體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外形的變化。
早在1951年美國人在一次試驗中偶然發現了金-鎘合金有形狀記憶特性,當時並未引起重視,
1953年又在銦-鉈合金發現這類效應,
1963年發現鎳-鈦合金具有形狀記憶特性後,掀起了這類合金研究的熱潮,並產生了多種實用化的新思想,新的形狀記憶合金應運而生,後來還發現了具有雙向記憶效應,即鉚釘如用雙向記憶合金製作時,把鉚好的鉚釘重新降溫後,鉚釘又會變直
② 記憶金屬原理
記憶金屬原理:某些合金在固態時其晶體結構隨溫度發生變化。
形狀記憶合金的高溫相具有很高的結構對稱性,通常是有序立方結構。在MS溫度下,單向高溫相轉變為不同取向的馬氏體變體。當材料在低於ms的溫度下變形製造零件時,不利於材料應力方向的馬氏體變種不斷減少,而有利於材料的馬氏體變種不斷增長。最後,將其轉化為具有單向取向的有序馬氏體元素。
如再度加熱到As點以上,這種對稱性低的、單一取向的馬氏體發生逆轉變時,又形成先前的單一取向的高溫相。對應於微觀結構的可逆轉變,恢復了材料在高溫下的宏觀形狀,稱為單向形狀記憶。經過一定過程處理後的記憶元件的形狀,當其冷卻到ms以下時,可以在低溫下恢復為形狀,稱為雙向形狀記憶效應。
(2)金屬合金具有記憶性是因為有什麼擴展閱讀:
記憶金屬的分類有:
一、單程記憶效應
形狀記憶合金在較低的溫度下變形,加熱後可恢復變形前的形狀,這種只在加熱過程中存在的形狀記憶現象稱為單程記憶效應。
二、單程記憶效應
形狀記憶合金在較低的溫度下變形,加熱後可恢復變形前的形狀,這種只在加熱過程中存在的形狀記憶現象稱為單程記憶效應。
三、全程記憶效應
加熱時恢復高溫相形狀,冷卻時變為形狀相同而取向相反的低溫相形狀,稱為全程記憶效應。目前已開發成功的形狀記憶合金有TiNi基形狀記憶合金、銅基形狀記憶合金、鐵基形狀記憶合金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記憶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