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鎂合金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鎂合金本身對人體沒有危害,
鎂合金製作中,比如鎂粉人體吸收過多會有危害(粉塵危害)
......還有很多這里不一一例舉,問題可以問的更詳細點。
Ⅱ 鋁鎂合金壓鑄件是表面有氣孔還是內部有氣孔噴粉後怎麼樣(戶外粉),求救大蝦!
首先你的鎂合金生產技術觀念就錯誤了,鎂合金根本不能噴粉或粉體塗裝。因為鎂合金錶面的分子孔距離比鋁合金鋅合金都小。直接去噴粉或粉體塗裝,在附著力上根本不行。所以只能使用液體塗裝,不然就像上海中鎂科技一樣,先液體塗裝,後在粉體塗裝,這是因為工廠有了粉體塗裝機器,沒去使用很可惜而已。至於鎂合金壓鑄件如果你是使用熱室機與冷室機壓鑄,那表面一定會有氣孔的,如果使用半榮融狀,那氣孔就會比較少。如果使用熱室壓鑄機與冷室機壓鑄的話,雖然在氣孔會比較多,但是在模具設計上的排氣設計要好一點也能解決一些,而這些氣孔的存在不止在表面,而且還會存在裡面,所以氣孔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一般如果生產電子零件的話,表面氣孔就靠補土完成,內部氣孔不需要去管,如果生產的是汽車或機器零件的話,就要考慮內部氣孔了,一般會使用X光機測試,這時候壓鑄機最好使用Thixmolding半融溶態機器。 再加上模具的排氣與溢流區的設計,就能改善這個問題。
Ⅲ 關於鋁鋅鎂合金性能詳細的綜述
鎂合金的優越性
目前3C產品外殼大都使用塑膠材料(如PC、ABS、PC/ABS或添加纖維等)。一般厚件3C產品(厚度2.5-3.2mm,長度比<100),可用射出成型或氣體輔助成型製作,但厚度太大或長度比太小,會產生噴泉流現象,造成產品外觀瑕疵且應力分布不均,致使產品強度減弱。而目前3C產品外殼有越來越薄的趨勢,以薄殼成型來製作,當肉厚低於1mm時,產品剛性及耐沖擊性的要求快速上升。如此,一般塑料材料已不適用,若添加纖維來增強強度,散熱及電磁遮蔽、產品耐沖擊性又差。因此,為解決以上問題,選擇另類材料及新的加工工藝將成為必然。鎂合金在此情況下脫穎而出。
一、鎂合金的特點:
輕量化
鎂合金比重為鋁合金的68%,鋅合金的27%,鋼鐵的23%,所以它在所有結構用合金中屬於最輕者。因此鎂合金適用於汽機車零件、機械零件、3C產品外殼、建築材料等產品。
極佳的電磁遮蔽性
手機及電腦的金屬外殼能提供優越的抗電磁保護作用。一般而言,輕的電腦外殼採用不支持電磁遮蔽的塑料,它需要再加工或噴層導電漆來達到電磁遮蔽性的要求。
鎂合金外殼能夠完全吸收頻率超過100dB的電磁干擾。
極佳的熱傳導性及熱擴散性
一般來講,筆記本電腦的電力消耗大約20至30瓦。因此,熱傳導是考慮系統穩定的一個主要因素。在筆記本電腦內,CPU能達到最高溫度。因此,為了防止電腦溫度過高,我們就必須防止CPU過熱。通常,筆記本電腦的設計者選擇導熱管加風扇來使系統降溫,但是隨著CPU頻繁地升級,這種方法將不能有效地降低系統的溫度並會導致一些設計上的問題,比如更大的電力消耗以及空間不夠。
根據最近的測試報告,鎂合金的熱傳導性是塑料的100倍,所以如果選擇鎂合金外殼,過熱的問題就會得到緩和與解決。
剛性高,耐沖擊
鎂合金具有多方面的優勢。盡管它的比重要比塑鋼輕,但它的強度和剛性都要比塑鋼強得多。根據測試報告,對鎂合金筆記本電腦外殼的耐沖擊性測試如下:
1 將一米高五磅重東西以自由落體的方式撞擊鎂合金筆記本電腦外殼,鎂合金外殼可以承擔它的撞擊,而不造成損傷;
2 將鎂合金外殼的筆記本電腦從一米高的地方落下,鎂合金外殼不容易破裂,而且因為具有防震效果,所以能夠保護內部零件。
耐蝕性佳
鎂合金的耐蝕性(在鹽腐蝕試驗中)是碳鋼的8倍,鋁合金的4倍,更是塑料材料的10倍以上,防腐能力是合金中最佳者。
美好的質感
自上世紀起,人類對金屬質感、光澤仍有不可抹減的愛戀,多種品牌型號的手機外殼做成類金屬樣式,但其光澤仍與金屬有差距,質感更不同於金屬。但鎂合金作為金屬,外觀及質感極佳,對於工業設計師而言,這是不可忽略的事實。
費用考慮
盡管塑料比鎂便宜,但使用塑料的筆記本電腦外殼需要製作得厚些(超過2mm)以便保持堅固性。在使用後,由於內部溫度的上升,塑料常產生軟化作用,不足以達到支撐的強度。這就迫使設計者常在塑料內部增加金屬支撐框體,以保護內部零件。且成型以後,工程塑料仍需作電鍍或加金屬薄膜以使它具備抗電磁干擾功能。這些工序都會大量增加採用塑料外殼的成本。
鎂合金外殼可以被製作得更薄些(在0.35mm到1mm之間)並且外觀方面它也可以烤漆或電鍍過程。盡管有一些外殼的成本可能會比塑料高些,但是經過一些合適的設計,如不用埋螺絲,不用不銹鋼支撐,不用導電漆等等; 及專業的生產控制,它的成本可以與塑料一樣。同時,與鋁合金,鋅合金來做成本比較,它還是低成本的材料,並且還可以提供了一些附加的價值,比如可以給人一種高檔及高科技產品的外觀形象。
環保產品
塑料產品超過使用壽命,大部分不能回收,變成萬年垃圾與廢物。這引起了環境保護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立法來限制塑料的使用或者讓生產商來承擔塑料產品報廢後的回收處理。而鎂合金不同,它可以完全回收,其回收價值是鋼製品的十倍。當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將會有回收廠來處理用完的產品。因此,對消費性生產廠商來說,用鎂合金有很多有利的衍生效果。
超薄—美學的設計
是超薄型的材料,一般的厚度都在0.35mm到1mm之間,但在塑料生產里,在2.54mm以下。這個薄度對塑料來說很難達到,而以鋁合金來說,光外殼的厚度大約就是2mm以上。而鎂合金外殼的厚度可以降到1mm甚至更薄。正因為這一點,對鎂合金來說,要保持機殼的總厚度在2.54mm以下要容易的多。因此,大多數超薄筆記本電腦以及手機外殼正在採用鎂合金材料作外殼。
優良的壓鑄及後加工技術
本公司優良的鎂合金壓鑄製造技術已經使得3C產業使用鎂合金外觀件及內部結構件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隨著產業的不斷擴大和生產良率的不斷提高,鎂合金將會變得很流行,各種設計與外觀都已達到技術成熟的地步,並且將會被繼續廣泛應用。
不可燃性
電子產業的應用,工程塑料已經考慮到了燃燒問題。但是鎂合金熔點達427℃,和塑料相比,它具有很好的不可燃性,尤其是使用在汽機車零部件以及建築材料上,可以避免瞬間的燃燒。
穩定的資源
鎂在地殼中的儲量居第八位,大部分的鎂原料自海水中提煉,所以它的資源是穩定的、充分的,絕對不虞匱乏。
我們是鎂合金專業工廠,如果你要更了解鎂合金,請登錄我們的網站《www.globalmag.cn》
Ⅳ 鎂合金腐蝕的腐蝕分類
大氣環境中,鎂和鎂合金常溫就會發生腐蝕現象。在乾燥空氣中,鎂的表面會生成氧化鎂;在濕潤環境中,鎂的表面的氧化鎂會轉變成氫氧化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形成碳酸,與表面的氫氧化鎂反應還會生成碳酸鎂。此外,鎂合金錶面的氫氧化鎂還會與大氣中的污染物發生反應,例如二氧化硫。這些物質在鎂合金外形成了一層表面膜,但是這層表面膜並無法對鎂合金起到保護作用。這是由於,這些表面的物質在水中都是可以溶解的,它們不可能起到阻止內部的鎂繼續與外界發生反應的作用。
鎂合金在溶液環境中的腐蝕比在空氣中更加嚴重。鎂浸泡在自來水中,表面很快就產生了腐蝕坑,這說明自來水中的一些離子對鎂的表面膜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會由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入水中,形成的碳酸,而加速了鎂的腐蝕速度。鎂合金在溶pH值低於10.5的溶液環境中,即在酸性、中性、弱鹼性的環境中,合金錶面的氫氧化鎂會不穩定,從而內部的鎂也會被腐蝕。當溶液的pH值高於10.5時,雖然說在熱力學上,氫氧化鎂表面膜是穩定的,但是受膜層緻密度的影響,在一些含有強腐蝕性離子的溶液中,例如含有氯的溶液,鎂表面的氫氧化鎂膜層還是會被部分溶解。同時,溶液中的鎂離子遇到氫氧根離子生成的氫氧化鎂有可能再回到基體表面,在腐蝕過程中生成的氫氣會影響新形成的表面膜的質量。這樣沉澱而來的膜層較為疏鬆,起不到任何保護作用。 除了化學腐蝕外,鎂合金還普遍的存在應力腐蝕開裂現象(SCC),即鎂合金在幾乎不腐蝕的環境介質中,在拉伸應力尚未達到屈服強度一半的情況下仍有可能發生開裂現象。導致這種原因的因素有很多,如工作時構件的受力,熱脹冷縮引起的應力,工件裝配過程中的扭、壓、撞等引入的應力,構件生產的過程以及熱處理、成形、機械加工等引入的各種應力。一般的,認為SCC傾向隨著殘余拉應力的變大而變大。
這種應力腐蝕現象通常認為是由於一種氫脆的機制引起的。應力導致表面產生裂紋,產生裂紋處的表面沒有表面膜保護,氫原子能夠輕易地進入鎂和鎂合金中與鎂反應生成氫化鎂。這些進入的氫原子屬於小分子,它會位於晶格的間隙中,或在裂紋尖端的表面上。它們會影響到金屬原子的在這些位置上的電子密度分布,使其與相鄰的金屬原子間的鍵變弱,以致於更容易發生滑移,產生開裂。裂紋處的應力較為集中,晶格畸變較大,這就使氫原子更易優先存在於這些地方,降低了位錯間彈性的交互作用。氫原子的分布還會根據應力場的變化而進行調整,從而降低了位錯運動的阻力,提高了位錯的運動速度。
Ⅳ 熔煉時為什麼鎂合金需要保護呢熔煉保護的技術有哪些呢,它的原理是依據什麼呢
鎂合金熔煉時特別容易氧化燃燒,因此熔煉時需要保護.保護方法有熔鹽保護法、合金化保護法、氣體保護法.熔鹽保護的機理:融鹽層直接物理隔離;合金化保護的機理:形成緻密氧化膜後物理隔離;氣體保護的機理:1)與合金反應形成緻密保護膜,2)隔離空氣
Ⅵ 鎂合金是什麼東西容易上銹嗎
鎂合金是以鎂為基礎加入其他元素組成的合金。鎂合金容易上銹。
鎂合金密度低、比性能好、減震性能好、導電導熱性能良好、工藝性能良好、耐蝕性能差、易於氧化燃燒、耐熱性差。
鎂合金其加工過程及腐蝕和力學性能有許多特點:散熱快、質量輕、剛性好、具有一定的耐蝕性和尺寸穩定性、抗沖擊、耐磨、衰減性能好及易於回收;另外還有高的導熱和導電性能、無磁性、屏蔽性好和無毒的特點。
使用過的朋友都知道鎂合金非常容易氧化,特別是在酸鹼環境下,相較於鋁合金自發形成的氧化膜保護層,鎂合金氧化發黑、容易腐蝕,如果用於外飾件或者使用環境較為惡劣的話一般都需要經過特殊工藝的表面處理,以達到耐腐蝕、抗氧化的效果。
(6)鎂合金如果不保護會有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鎂合金的比重雖然比塑料重,但是,單位重量的強度和彈性率比塑料高,所以,在同樣的強度零部件的情況下,鎂合金的零部件能做得比塑料的薄而且輕。另外,由於鎂合金的比強度也比鋁合金和鐵高,因此,在不減少零部件的強度下,可減輕鋁或鐵的零部件的重量。
鎂合金相對比強度(強度與質量之比)最高。比剛度(剛度與質量之比)接近鋁合金和鋼,遠高於工程塑料。
Ⅶ 壓鑄鎂合金常見的問題
壓鑄鎂合金沒有一般人所說的那麼多問題啦! 絕大部分都是對鎂合金一知半解的人在瞎搞胡弄的。說啥鎂合金會爆炸?難道鋁合金就不爆炸嗎?農家的谷倉就不會爆炸嗎?想想布朗運動原理就知道了,說啥鎂合金有毒,難道鋅合金,鋁合金的粉塵沒有毒嗎?只要粉塵太多,而通風不良,啥東西都會有毒的。都是一些不懂什麼是鎂合金的人一再的以訛傳訛,造成目前對鎂合金的誤解。真正懂鎂合金的人對於壓鑄鎂合金的製程一點也沒問題。而且已經是鎂合金了,除非你自己去點火燃燒它,否則鎂合金根本就不會自燃。至於阻絕空氣,目前壓鑄上也不再用有環保污染的SF6啦!使用的人不是沒知識就是太落伍了。鎂合金錠要軟化必須要375°C以上,要融成湯狀必須要535°C以上,要燃燒就要1000°C以上,拜託喔!請千萬不要再聽信謠言啦,勸你先去認識什麼是鎂合金的化學性與物理性,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Ⅷ 鎂合金的防腐方法
鎂合金的化學轉化膜按溶液可分為:鉻酸鹽系、有機酸系、磷酸鹽系、KMnO4系、稀土元素系和錫酸鹽系等。
傳統的鉻酸鹽膜以Cr為骨架的結構很緻密,含結構水的Cr則具有很好的自修復功能,耐蝕性很強。但Cr具有較大的毒性,廢水處理成本較高,開發無鉻轉化處理勢在必行。鎂合金在KMnO4溶液中處理可得到無定型組織的化學轉化膜,耐蝕性與鉻酸鹽膜相當。鹼性錫酸鹽的化學轉化處理可作為鎂合金化學鍍鎳的前處理,取代傳統的含Cr、F或CN等有害離子的工藝。化學轉化膜多孔的結構在鍍前的活化中表現出很好的吸附性,並能改鍍鎳層的結合力與耐蝕性。
有機酸系處理所獲得的轉化膜能同時具備腐蝕保護和光學、電子學等綜合性能,在化學轉化處理的新發展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化學轉化膜較薄、軟,防護能力弱,一般只用作裝飾或防護層中間層。 陽極氧化可得到比化學轉化更好的耐磨損、耐腐蝕的塗料基底塗層,並兼有良好的結合力、電絕緣性和耐熱沖擊等性能,是鎂合金常用的表面處理技術之一。
傳統鎂合金陽極氧化的電解液一般都含鉻、氟、磷等元素,不僅污染環境,也損害人類健康。近年來研究開發的環保型工藝所獲得的氧化膜耐腐蝕等性能較經典工藝Dow17和HAE有大程度的提高。優良的耐蝕性來源於陽極氧化後Al、Si等元素在其表面均勻分布,使形成的氧化膜有很好的緻密性和完整性。
一般認為氧化膜中存在的孔隙是影響鎂合金耐蝕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發現通過向陽極氧化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硅-鋁溶膠成分,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化膜層厚度、緻密度,降低孔隙率。而且溶膠成分會使成膜速度出現階段性快速和緩慢增長,但基本上不影響膜層的X射線衍射相結構。
但陽極氧化膜的脆性較大、多孔,在復雜工件上難以得到均勻的氧化膜層。 鎂及鎂合金是最難鍍的金屬,其原因如下:
(1)鎂合金錶面極易形成的氧化鎂,不易清除干凈,嚴重影響鍍層結合力;
(2)鎂的電化學活性太高,所有酸性鍍液都會造成鎂基體的迅速腐蝕,或與其它金屬離子的置換反應十分強烈,置換後的鍍層結合十分鬆散;
(3)第二相(如稀土相、γ相等)具有不同的電化學特性,可能導致沉積不均勻;
(4)鍍層標准電位遠高於鎂合金基體,任何一處通孔都會增大腐蝕電流,引起嚴重的電化學腐蝕,而鎂的電極電位很負,施鍍時造成針孔的析氫很難避免;
(5)鎂合金鑄件的緻密性都不是很高,表面存在雜質,可能成為鍍層孔隙的來源。
因此,一般採用化學轉化膜法先浸鋅或錳等,再鍍銅,然後再進行其它電鍍或化學鍍處理,以增加鍍層的結合力。鎂合金電鍍層有Zn、Ni、Cu-Ni-Cr、Zn-Ni等塗層,化學鍍層主要是Ni-P、Ni-W-P等鍍層。
單一化學鍍鎳層有時不足以很好地保護鎂合金。有研究通過將化學鍍Ni層與鹼性電鍍Zn-Ni鍍層組合,約35μm厚的鍍層經鈍化後可承受800-1000h的中性鹽霧腐蝕。也有人採用化學鍍鎳作為底層,再用直流電鍍鎳能得到微晶鎳鍍層,平均結晶顆粒大小為40nm,因晶粒的細化而使鍍層孔隙率大大降低,結構更緻密。
電鍍或化學鍍是同時獲得優越耐蝕性和電學、電磁學和裝飾性能的表面處理方法。缺點是前處理中的Cr、F及鍍液對環境污染嚴重;鍍層中多數含有重金屬元素,增加了回收的難度與成本。由於鎂基體的特性,對結合力還需要改善。 激光處理主要有激光表面熱處理和激光表面合金化兩種。
激光表面熱處理又稱為激光退火,實際上是一種表面快速凝固處理方式。而激光表面合金化是一種基於激光表面熱處理的新技術。激光表面合金化能獲得不同硬度的合金層,具有冶金結合的界面。利用激光輻照源的熔覆作用在高純鎂合金上還可製得單層和多層合金化層。
採用寬頻激光在鎂合金錶面制備Cu-Zr-Al合金熔覆塗層時,由於塗層中形成的多種金屬間化合物的增強作用,使合金塗層具有高的硬度、彈性模量、耐磨性和耐蝕性。而由於稀土元素Nd的存在,在經過激光快速熔凝處理之後得到的激光多層塗敷,晶粒得到明顯細化,能提高熔覆層的緻密性和完整性。
激光處理能處理復雜幾何形狀的表面,但鎂合金在激光處理時易發生氧化、蒸發和產生汽化、氣孔以及熱應力等問題,設計正確的處理工藝至關重要。 離子注入是在高真空狀態下,在十至數百KV電壓的靜電場作用下,經加速的高能離子(Al、Cr、Cu等)以高速沖擊要處理的表面而注入樣品內部的方法。注入的離子被中和並留在樣品固溶體的空位或間隙位置,形成非平衡表面層。
有研究認為耐蝕性能的提高是由於自然氧化物的緻密化、注入離子的輻射和形成鎂的氮化物的結果。所得改性層的性能與所注入離子的量和改性層的厚度有關,而基體表面的MgO對改性層的耐蝕性能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氣相沉積即蒸發沉積塗層,有物理氣相沉積(PVD)和化學氣相沉積(CVD)兩種。它是利用能使鎂合金中的Fe、Mo、Ni等雜質含量大幅度降低,同時利用塗層覆蓋基體的各種缺陷,避免形成局部腐蝕電池,從而達到改善防腐性能的目的。
與鎂合金的其他表面處理技術相比,有機塗層保護技術具有品種和顏色多樣、適應性廣、成本低、工藝簡單的優點。目前廣泛使用的主要是溶劑型的有機塗料。粉末型的有機塗層因無溶劑,和具備污染少、厚度均勻以及較佳耐蝕性能等特點,近幾年來在汽車、電腦殼體等鎂合金部件上的應用較受歡迎。
鎂合金壓鑄件由於鎖模力不足、合模不良、模具強度不足、熔湯溫度太高等問題會出現表面有毛刺的現象,這種現象叫做產品披鋒,往往是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後處理加工工序.目前主要是根據產品性質運用手工打磨,氫氧爆炸以及昭凌冷凍拋丸機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