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容易發生絡合的金屬離子有哪些
EDTA,二乙胺四乙酸極其鈉鹽。 NH3,[Cu(NH3)4]2+乙二胺,en水楊酸某些情況下Cl也是可以的,比如 [CuCl4]2- 氰化物,K3Fe(CN)6 氟化物,K2ZnF4 只能舉例幾個。 其實這種與金屬離子配合物的物質很多,是金屬有機的一個重要內容。
B. EDTA能快速絡合的金屬離子有哪些
EDTA是螯合劑的代表性物質。能和鹼金屬、稀土元素和過渡金屬等形成穩定的水溶性絡合物。除鈉鹽外,還有銨鹽及鐵、鎂、鈣、銅、錳、鋅、鈷、鋁等各種鹽,
EDTA還是一種重要的指示劑,可是用來滴定金屬鎳,銅等 ,用的時候要與氨水一起使用,才能起指示劑的作用。
C. 在飼料製作時怎麼解決:『磷酸鈣與四環素類抗生素和維E有配伍禁忌,還會影響VD的吸收』問題
四環素類與同類葯物及非同類葯物如泰牧菌素(泰 妙靈)、泰樂菌素配伍用於胃腸道和呼吸道感染時有協同作用;TMP、 DVD對本品有明顯的增效作用,適量硫酸鈉(1 : 1)同時給葯,有利 於本品吸收;鹼性物質如A1 (0H)3、NaHC03、氨茶鹼以及含鈣、 鎂、鋁、鋅、鐵等金屬離子(包括含此類離子的中葯)能與四環素類葯 物絡合而阻滯四環素類吸收;四環素類與氯黴素類合用有較好的協同作 用(阻礙蛋白質合成的不同環節)。
D. 容易發生絡合的金屬離子有哪些
容易發生絡合的金屬離子有哪些
常見的是過渡元素的陽離子,
如Fe3+、Fe2+、Cu2+、Ag+、Pt2+等
E. 為什麼四環素類不能和牛奶等富含金屬離子的食物一起使用
四環素類葯物中含有許多羥基、烯醇羥基及羰基,在中性條件下能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與鈣或鎂離子形成不溶性的鈣鹽或鎂鹽,與鐵離子形成紅色絡合物,與鋁離子形成黃色絡合物。
在體內四環素類葯物與鈣離子形成的絡合物呈黃色沉積在骨骼和牙齒上,小兒服用會發生牙齒變黃,孕婦服用後其產兒可能發生牙齒變色,骨骼生長抑制。因此小兒和孕婦對此葯因慎用或禁服。
主要就是因為會形成絡合物,螯合物,葯物結構被破壞。
F. 四環素類抗菌葯的最新發展與趨勢
四環素類抗生素研究及進展 四環素類(tetracyclines)抗生素對革蘭陽性菌和I羽性菌均具有快速抑菌作用,同時也對立克次體、支原體和衣原體具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其中四環素類對某些螺旋體和原蟲尚有抑製作用。抗菌譜廣泛,屬廣譜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一) 四環素類 本類葯物的化學結構中均具有菲烷的基本骨架,為酸、鹼兩性物質,在酸性溶液中較穩定,在鹼性溶液中易破壞,臨床一般用其鹽酸鹽。四環素(tetracycline)、土黴素(tetramy-cin,氧四環素)、金黴素(chlortetracycline,氯四環素)和地美環素(demeclocycline,去甲金黴素)屬天然四環素類。美他環素(metacycline,甲烯土黴素)、多西環素(doxycycline,強力黴素,脫氧土黴素)和米諾環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環素)屬半合成四環素類。 【抗菌作用特點】本類葯物的抗菌譜、抗菌作用機制和臨床應用均較相似。葯物的抗菌活性為: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美他環素>地美環素>四環素>土黴素。四環素和土黴素曾長期作為臨床抗感染治療的主要抗生素。近年來,由於耐葯菌株日益增多,四環素類葯物的不良反應成為突出問題。尤其是四環素,已不再作為本類葯物的首選葯r土黴素臨床已很少使用,但是仍可用於治療腸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療效優於其他四環素類葯物;土黴素對腸外阿米巴病無效。金黴素的口服和注射制劑均被淘汰,僅保留外用制劑用於治療結膜炎和沙眼等疾患。 【作用機制】本類葯物必須進入菌體內才能發揮抑菌作用。對於革蘭陰性菌,葯物首先以被動擴散方式經細胞壁外膜的親水性通道轉運,再以主動轉運方式經胞漿膜的能量依賴系統泵入胞漿內。對於革蘭陽性菌,葯物進入的轉運機制不十分清楚。在胞漿內,葯物與核糖體30S亞基的A位特異性結合,阻止氨基醯tRNA(亦稱氨醯tRNA)進入A位,阻礙肽鏈延長和蛋白質的合成(圖42-1)。葯物尚可使細菌細胞膜通透性改變,導致胞內核苷酸及其他重要成分外漏,從而抑制細菌DNA的復制。高濃度時也具有殺菌作用。哺乳動物細胞缺乏主動轉運四環素類葯物的生物機制,同時其核糖體對葯物的敏感性低,所以葯物可選擇性抑制細菌的蛋白質合成過程。 【耐葯性】細菌對本類葯物耐葯性的形成為漸進型,近年來耐葯菌株日漸增多,如金葡菌、A群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志賀菌屬等。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之間為完全交叉耐葯,但是對天然四環素耐葯的細菌對半合成四環素可能仍敏感。耐葯性產生的機制有四種:①葯物促進細菌核糖體保護蛋白基因(如tetM等)表達增強,大量生成的核糖體保護蛋白與核糖體相互作用,保護細菌的蛋白質合成過程不受葯物影響;②葯物使大腸埃希菌的染色體突變,導致細胞壁外膜的OmpF外膜膜孔蛋白減少,阻礙四環素類葯物進入菌體內;③細菌產生四環素類葯物泵出基因(如tetA等),其表達的膜蛋白具有排出四環素一陽離子復合物的作用,使菌體內葯物濃度降低;④細菌產生滅活酶,使葯物失活。 四環素 【抗菌特點】對革蘭陽性菌的抑製作用強於陰性菌,但是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不如氨基糖苷類及氯黴素類。極高濃度時具有殺菌作用。對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結核分枝桿菌、真菌和病毒無效。 【體內過程】食物顯著減少四環素吸收;鹼性葯、H2受體阻斷葯或抗酸葯降低葯物的溶解度;酸性葯物如維生素C可促進四環素吸收;食物中的Fe2+、Ca2+、Mg2+、Al3+等金屬離子可與葯物絡合而影響吸收。與鐵劑或抗酸葯並用時,應間隔2~3h。四環素體內分布廣泛,可進入胎兒血循環及乳汁中,膽汁中的濃度為血葯濃度的10~20倍,可沉澱在新形成的牙齒和骨骼中。口服葯物時,20%~55%由腎臟排泄,可用於泌尿系統感染,鹼化尿液增加葯物排泄。消除t1/2為6~9h。 【臨床應用】對於立克次體感染(斑疹傷寒、Q熱和恙蟲病等),首選四環素類葯物。對支原體感染(支原體肺炎和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等),首選四環素類或大環內酯類。對衣原體感染(鸚鵡熱、沙眼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等)以及某些螺旋體感染(回歸熱等),首選四環素類或青黴素類。但是,由於其他高效抗菌葯的不斷出現,以及四環素耐葯菌株的日益增加和本葯特殊的不良反應,四環素已不再作為治療細菌性感染的首選葯。四環素類葯物還可首選用於鼠疫、布魯菌病、霍亂、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潰瘍、肉芽腫鞘桿菌感染引起的腹股溝肉芽腫。使用四環素類葯物時,首選多西環素。 【不良反應及禁忌證】 1.胃腸道刺激: 口服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飯後服用可減輕症狀,但影響葯 物吸收。肌內注射刺激性大,禁用。靜脈滴注易引起靜脈炎。 2.二重感染(superirtfections):正常人口腔、咽喉部、胃腸道存在完整的微生態系統。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時,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機大量繁殖,由原來的劣勢菌群變為優勢菌群,造成新的感染,稱作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嬰兒、老年人、體弱者、合用糖皮質激素或抗腫瘤葯的病人,使用四環素時易發生。較常見的二重感染有兩種,其一是真菌感染,多由白假絲酵母菌引起,表現為鵝口瘡、腸炎;應立即停葯並同時進行抗真菌治療。其二是對四環素耐葯的難辨梭菌感染所致的偽膜性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表現為劇烈的腹瀉、發熱、腸壁壞死、體液滲出甚至休剋死亡;應口服萬古黴素或甲硝唑治療。 3.對骨骼和牙齒生長的影響: 四環素類葯物與新形成的骨骼和牙齒中沉積的鈣離子結合,造成恆齒永久性棕色色素沉著(俗稱牙齒黃染),牙釉質發育不全,還可抑制嬰兒骨骼發育。孕婦、哺乳期婦女及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素和其他四環素類葯物。 4.其他: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引起嚴重肝損傷或加重原有的腎損傷,多見於孕婦特別是伴有腎功能異常者。偶見過敏反應,並有交叉過敏。也可引起光敏反應和前庭反應如頭暈、惡心、嘔吐等。 多西環素 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不易受食物影響。大部分葯物隨膽汁進入腸腔排泄,腸道中的葯物多以無活性的結合型或絡合型存在,很少引起二重感染。少量葯物經腎臟排泄,腎功能減退時糞便中葯物的排泄增多,故腎衰竭時也可使用。由於顯著的肝腸循環,消除t1/2長達14~22h,屬長效半合成四環素類,1次/日用葯即可。抗菌譜與四環素相同,抗菌活性比四環素強2~10倍;抗菌作用具有強效、速效、長效的特點。對土黴素或四環素耐葯的金葡菌對本葯仍敏感,但與其他同類葯物有交叉耐葯。臨床適應證見前述四環素,是四環素類葯物中的首選葯。此外,特別適合腎外感染伴腎衰竭者(其他多數四環素類葯物可能加重腎衰竭)以及膽道系統感染。由於葯物分布廣泛,也用於酒糟鼻、痤瘡、前列腺炎和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氣管炎、肺炎。 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刺激症狀,除惡心、嘔吐、腹瀉外,尚有舌炎、口腔炎和肛門炎, 應飯後服。口服葯物時,應以大量水送服,並保持直立體位30min以上,以避免引起食管炎。靜脈注射時,可能出現舌麻木及口腔異味感。易致光敏反應。其他不良反應少於四環素。長期使用苯妥英或巴比妥類葯物的病人,多西環素的消除t1/2可縮短至7h。 米諾環素 本類葯物中米諾環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環素)的抗菌活性最強。口服吸收率接近 100%,不受牛奶和食物的影響。但是,抗酸葯或重金屬離子仍可影響吸收。葯物的脂溶性高於多西環素,組織穿透力強,分布廣泛,在腦脊液的濃度高於其他四環素類。米諾環素長時間滯留於脂肪組織,尿中及糞便中的排泄量顯著低於其他四環素類,因此一定數量的葯物在體內代謝,消除t1/2為14~18h。腎衰竭患者的t1/2略延長,肝衰竭對t1/2無明顯影響。抗菌譜與四環素相似。但是,對四環素或青黴素類耐葯的A群鏈球菌、B群鏈球菌、金葡菌和大腸埃希菌,對米諾環素仍敏感。主要用於治療酒糟鼻、痤瘡和沙眼衣原體所致的性傳播疾病,以及上述耐葯菌感染。 除四環素類共有的不良反應外,米諾環素產生獨特的前庭反應(vestibular disturbances),表現為惡心、嘔吐、眩暈、運動失調等症狀。首劑服葯可迅速出現,女性多於男性。高達12%~52%的患者因嚴重的前庭反應而停葯,停葯24~48h後症狀可消失。用葯期間不宜從事高空作業、駕駛和機器操作。一般不作為首選葯。
希望採納
G. 為什麼四環素類抗生素不能和牛奶等富含金屬離子的食物一起使用
四環素類葯物分子中含有許多羥基、烯醇羥基及羰基,在近中性條件下能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如與鈣或鎂離子形成不溶性的鈣鹽或鎂鹽,與鐵離子形成紅色絡合物;與鋁離子形成黃色絡合物等。因此,四環素類抗生素不能和牛奶等富含金屬離子的食物一起使用。
測定尿鄰苯二酚胺(Hingerty法)濃度時,由於四環素對熒光的干擾,可使測定結果偏高。該品可使鹼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血清澱粉酶、血清膽紅素、血清氨基轉移酶(AST、ALT)的測定值升高。
(7)四環素絡合金屬離子有哪些擴展閱讀:
(1)由於該品可致肝損害,因此原有肝病者不宜用此類葯物。
(2)由於該品可加重氮質血症,已有腎功能損害不宜應用此類葯物,如確有指征應用時須慎重考慮,並根據腎功能損害的程度減量應用。
7.治療性病時,如懷疑同時合並螺旋體感染,用葯前須行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及血清學檢查,後者每月1次,至少4次。
H. 四環素有什麼用
(1)商品名稱 四環素。
(2)性質和作用 為鏈絲菌屬的多種放線菌產生的抗菌素。成品為黃色結晶粉末,有吸濕性,在潮濕空氣中顏色轉深,易溶於水,水溶液放置後即水解變為渾濁液,並析出鹽基,效價降低。本劑對多種革蘭氏陰性細菌、類細菌、立克次體有抗菌作用。四環素抗性菌與土黴素有交互抗性。
(3)使用方法①治療棗瘋病,春季棗樹發芽期,在棗瘋病樹根頸部鑽孔,每株樹注射500毫升濃度為1000毫克/升的四環素溶液,注射方法參考土黴素用法。輕病初結果樹可高壓注射500~1000毫升濃度為1000毫克/升的鹽酸四環素溶液,結果棗樹每株注射1000毫升濃度為1500~2000毫克/升的鹽酸四環素溶液。
②防治柑橘黃龍病,將接穗和苗木用濃度為1000毫克/升的鹽酸四環素溶液浸泡1~2小時,洗凈後嫁接或移栽,可預防此病蔓延傳播。
(4)注意事項①葯液應現配現用,以免影響效果。
②不能與鹼性農葯混用。
I. 112為什麼四環素類抗生素不能和牛奶等富含金屬離子的食物一起使用
四環素類葯物分子中含有許多羥基、烯醇羥基及羰基,在近中性條件下能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如與鈣或鎂離子形成不溶性的鈣鹽或鎂鹽,與鐵離子形成紅色絡合物;與鋁離子形成黃色絡合物等。因此,四環素類抗生素不能和牛奶等富含金屬離子的食物一起使用。
J. 什麼是四環素
【別名】鹽酸四環素
【外文名】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Ambracyn, Mystactin, Telotrex
【葯理作用】 口服吸收不完全。本品可透入胎盤和進入乳汁。是廣譜抗生素,起抑菌作用。其抗菌譜包括許多革蘭陽性和陰性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等。現主要用於立克次體病、布氏桿菌病、淋巴肉芽腫、支原體肺炎、螺旋體病、衣原體病,也可用於敏感的革蘭陽性菌或革蘭陰性菌所引起的輕症感染。
【適應證】是廣譜抗生素,作為首選或選用葯物可應用於下列疾病:立克次體病,包括流行性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洛磯山熱、恙蟲病和Q熱;肺炎支原體所致感染;衣原體感染,包括鸚鵡熱、性病淋巴肉芽腫、非特異性尿道炎、輸卵管炎及沙眼;回歸熱;布氏桿菌病;霍亂;兔熱病;鼠疫;急性腸阿米巴病。還可應用於對青黴素類抗生素過敏的破傷風、氣性壞疽、雅司、梅毒、淋病和鉤端螺旋體病的患者。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可致牙齒產生不同程度的變色黃染,並可致骨發育不良。口服可引起胃腸道症狀,如惡心、嘔吐、上腹不適、腹脹、腹瀉等。還可使人體內正常菌群減少,導致維生素缺乏、真菌繁殖,出現口乾、咽痛、口角炎、舌炎、致舌色暗或變色等。長期應用四環素類可誘發耐葯金葡菌、革蘭陰性桿菌和真菌等的消化道、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嚴重
者可致敗血症。較大劑量四環素靜脈給葯或長期口服後可引起肝臟損害。過敏反應較青黴素類少見。靜脈應用時,局部可產生疼痛等刺激症狀,嚴重者發生血栓性靜脈炎。孕婦、哺乳期婦女及8歲以下兒童禁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一次0.5g,一日3~4次;8歲以上小兒每日按體重30~40mg/kg,分3~4次服用。靜脈滴注,臨用前加滅菌注射用水適量使溶解。一日1g,分1~2次稀釋後滴注。
【規格】片劑:0.125g(125萬單位)、0.25g(25萬單位)。膠囊:0.25g(25萬單位)。注射劑:0.125g(12.5萬單位)、
0.25g(25萬單位)、0.5g(50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