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次鋼化玻璃比一次鋼化有優點嗎
摘要 二次鋼化玻璃比一次鋼化玻璃更不容易破,這個是最大的優點
❷ 為什麼經過二次鋼化的玻璃不容易破
鋼化是把玻璃加熱至接近軟化時極速均勻冷卻,以增加硬度。
硬度增加了肯定不容易破了,不然還鋼化啥吖。
❸ 鋼化玻璃二次加工
如果真的是鋼化玻璃,表面一旦受損,就會爆裂了。
汽車窗戶用的是鋼化玻璃,用逃生錘一敲就破。這是因為鋼化玻璃內部存在強大的應力,一旦出現破口,應力就會釋放。整塊玻璃就會爆裂,哪怕是微小的破損。
❹ 玻璃的鋼化是怎麼處理的
鋼化玻璃又稱強化玻璃。它是用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個壓應力層,玻璃本身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不會造成破壞。當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時,這個壓力層可將部分拉應力抵銷,避免玻璃的碎裂,雖然鋼化玻璃內部處於較大的拉應力狀態,但玻璃的內部無缺陷存在,不會造在成破壞,從而達到提高玻璃強度的目的。
鋼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產品,鋼化玻璃的加工可分為物理鋼化法和化學鋼化法。
物理鋼化玻璃又稱為淬火鋼化玻璃。它時將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熱爐中加熱到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600℃)時,通過自身的形變消除內部應力,然後將玻璃移出加熱爐,再用多頭噴嘴將高壓冷空氣吹向玻璃的兩面,使其迅速且均勻地冷卻至室溫,即可製得鋼化玻璃。這種玻璃處於內部受拉,外部受壓的應力狀態,一旦局部發生破損,便會發生應力釋放,玻璃被破碎成無數小塊,這些小的碎片沒有尖銳稜角,不易傷人。
化學鋼化玻璃是通過改變玻璃的表面的化學組成來提高玻璃的強度,一般是應用離子交換法進行鋼化。其方法是將含有鹼金屬離子的硅酸鹽玻璃,浸入到熔融狀態的鋰(Li+)鹽中,使玻璃表層的Na+或K+離子與Li+離子發生交換,表面形成Li+離子交換層,由於Li+的膨脹系數小於Na+、K+離子,從而在冷卻過程中造成外層收縮較小而內層收縮較大,當冷卻到常溫後,玻璃便同樣處於內層受拉,外層受壓的狀態,其效果類似於物理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強度高,其抗壓強度可達125MPa以上,比普通玻璃大4~5倍;抗沖擊強度也很高,用鋼球法測定時,0.8kg的鋼球從1.2m高度落下,玻璃可保持完好。
鋼化玻璃的彈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一塊1200mm×350mm×6mm的鋼化玻璃,受力後可發生達100mm的彎曲撓度,當外力撤除後,仍能恢復原狀,而普通玻璃彎曲變形只能有幾毫米。
熱穩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熱時,不易發生炸裂是鋼化玻璃的又一特點。這是因為鋼化玻璃的壓應力可抵銷一部分因急冷急熱產生的拉應力之故。鋼化玻璃耐熱沖擊,最大安全工作溫度為288℃,能承受204℃的溫差變化。
由於鋼化玻璃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所以在建築工程、交通工具及其他領域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平鋼化玻璃常用作建築物的門窗、隔牆、幕牆及櫥窗、傢具等,曲面玻璃常用於汽車、火車及飛機等方面。
使用時應注意的是鋼化玻璃不能切割、磨削,邊角不能碰擊擠壓,需按現成的尺寸規格選用或提出具體設計圖紙進加工定製。用於大面積的玻璃幕牆的玻璃在鋼化上要予以控制,選擇半鋼化玻璃,即其應力不能過大,以避免受風荷載引起震動而自爆。
根據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同,可製成普通鋼化玻璃、吸熱鋼化玻璃、彩然鋼化玻璃、鋼化中空玻璃等。
請參考:http://..com/question/14602905.html?fr=qrl3
❺ 鋼化玻璃變形能二次鋼化嗎
不可以二次使用和裁割,因為都是定製的。如果真的是鋼化玻璃,表面一旦受損,就會爆裂了
❻ 鋼化玻璃還能2次加工嗎
可以,先將玻璃噴砂後再鋼化。鋼化前尺寸裁割、噴砂、磨邊、鑽孔必須先完成,鋼化後就定型不能再加工了。
❼ 平板玻璃鋼化兩次會有哪些變化
平板玻璃正常鋼化一次就叫鋼化玻璃了。第二次鋼化很危險。1.理想狀態下能再次鋼化出來,但是或許玻璃的清晰度不如之前。2直接炸爐,壞在鋼化爐里。所以。謹慎!!!
❽ 鋼化玻璃沒有經過吹風能不能重新鋼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看看玻璃是否有一些變形、彎曲,是否還能繼續使用,如果外觀、彎曲度都沒有問題的話,理論上是可以再進行鋼化的,但是加熱時間可能要比第一次多一點,避免沒燒透,主要靠鋼化爐操作工合理把握。 但是一般不太建議再進行二次鋼化,特別是4mm以下的薄產品。
❾ 為什麼經過二次鋼化的玻璃不容易破
均質爐處理也叫熱浸處理(HST),俗稱「引爆」。熱浸處理是將鋼化玻璃加熱到290℃±10℃,並保溫一定時間,促使硫化鎳在鋼化玻璃中快速完成晶相轉變,讓原本使用後才可能自爆的鋼化玻璃人為地提前破碎在工廠的熱浸爐中,從而減少安裝後使用中的鋼化玻璃自爆。該方法一般用熱風作為加熱的介質,國外稱作「HeatSoakTest」,簡稱HST,直譯為熱浸處理。
熱浸難點。從原理上看,熱浸處理既不復雜,也無難度。但實際上達到這一工藝指標非常不易。研究顯示,玻璃中硫化鎳的具體化學結構式有多種,如Ni7S6、NiS、NiS1.01等,不但各種成分的比例不等,而且可能摻雜其他元素。其相變快慢高度依賴於溫度的高低。研究表明,280℃時的相變速率是250℃時的100倍,因此必須確保爐內的各塊玻璃經歷同樣的溫度制度。否則一方面溫度低的玻璃因保溫時間不夠,硫化鎳不能完全相變,減弱了熱浸的功效。另一方面,當玻璃溫度太高時,甚至會引起硫化鎳逆向相變,造成更大的隱患。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熱浸處理勞而無功甚至適得其反。熱浸爐工作時溫度的均勻性是如此的重要,而三年前多數國產熱浸爐熱浸保溫時爐內的溫差甚至達到60℃,國外引進爐存在30℃左右的溫差也不少見。所以有的鋼化玻璃雖經熱浸處理,自爆率依然居高不下。
新標准將更有效。實際上,熱浸工藝和設備也一直在不斷地改進中。德國標准DIN18516在90年版中規定的保溫時間為8小時,而prEN14179-1:2001(E)標准則將保溫時間降到了2小時。新標准下熱浸工藝的效果十分顯著,並且有明確的統計性技術指標:熱浸後可降到每400噸玻璃一例自爆。另一方面,熱浸爐也在不斷地改進設計和結構,加熱均勻性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基本可以滿足熱浸工藝的要求。例如南玻集團熱浸處理的玻璃,自爆率達到了歐洲新標準的技術指標,在12萬平米的廣州新機場超大工程中表現極為滿意。
盡管熱浸處理不能保證絕對不發生自爆,但確實降低了自爆的發生,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困擾工程各方的自爆問題。所以熱浸是世界上一致認可的徹底解決自爆問題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