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化玻璃是怎麼鋼化的
玻璃杯的鋼化是化學鋼化,不同於平板玻璃的物理鋼化。
化學鋼化是通過離子交換形成玻璃的表面壓應力。
離子交換工藝的簡單原理是:在400度左右鹼鹽溶液中,使玻璃表層中半徑較小的鈉離子與溶鹽中半徑較大的鉀離子交換,利用鹼離子體積上的差別,使得玻璃產生表層壓應力,從而使玻璃具備抗外力沖擊的能力,即鋼化效果。
物理鋼化則類似於金屬淬火——將玻璃加熱到軟化點以上,然後用冷風急速冷卻,使玻璃表層產生壓應力。
② 什麼是鋼化玻璃它的原理、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這是化學問題吧,,鋼花玻璃是在玻璃製造的過程中提高了SiO2的含量,是玻璃的硬度增加
③ 玻璃鋼化 需要多長時間
5mm20-30秒,6MM30-45秒,8MM40-60,10MM50-80,12MM90-120,15MM120-180,19MM240-360。鍍膜玻璃時間要更長,不同的鋼化爐用的時間也不一樣,功率高的用的時間短,爐溫高時間也可以縮短 從上線到下線,8分鍾到40分鍾不等,薄玻璃快,厚玻璃慢。是通過把玻璃加熱到550度左右,然後吹風急冷,來達到鋼化的。有點類似金屬淬火,只是金屬用水,玻璃用風。 從上線到下線8分鍾到40分鍾不等薄玻璃快厚玻璃慢是通過把玻璃加熱到550度左右然後吹風急冷來達到鋼化的有點類似金屬淬火只是金屬用水玻璃用風。
④ 玻璃鋼化的工藝是怎樣的
說實話,鋼化玻璃具體的檢測方法項目挺多的,整體寫起來還挺多,粘貼個《鋼化玻璃》質量標准給你吧,裡面有詳細的檢測方法。
標准名稱:建築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鋼化玻璃
英文名稱:Safety glazing materials in building Part2: Tempered glass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08-30發布 2006-03-01實施
標准編號:GB15763.2-2005
前 言
GB 15763《建築用安全玻璃》目前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防火玻璃;
——第二部分:鋼化玻璃。
本部分為GB 15763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5.5,5.6,5.7為強制性條款,其它條款為推薦性條款。
本部分代替GB/T 9963-1998《鋼化玻璃》和GB 17841-1999《幕牆用鋼化玻璃和半鋼化玻璃》中對幕牆用鋼化玻璃的有關規定。
本部分與GB/T 9963-1998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本部分為強制性標准,GB/T 9963-1998為推薦性標准;
——修改了碎片試驗的方法和要求;
——關於引用文件的規則修訂為:區分注日期和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GB/T 9963-1998的2,本部分的2);
——增加了垂直法鋼化玻璃和水平法鋼化玻璃的分類(本部分的3);
——納入了GB 17841-1999中對幕牆用鋼化玻璃的表面應力和耐熱沖擊性能要求,修改了表面應力的要求(GB 17841-1999的5.4.1,5.4.3,6.4,6.6;本部分的5.8,5.11,6.8,6.9);
——增加了對玻璃圓孔的尺寸要求(本部分的5.1.5);
——修改了外觀質量的要求;
——刪減了透射比和抗風壓性能的方法和要求;
——修改了抽樣規則;
——增加了對鋼化玻璃應力斑和自爆現象的說明(本部分的附錄A)。
本部分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
本部分由全國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建築用玻璃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部分負責起草單位: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玻璃科學研究所、秦皇島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建材工業技術監督研究中心。
本部分參加起草單位:深圳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廣東金剛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市江花新誼安全玻璃有限公司、無錫新惠玻璃製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楊建軍、邱國洪、韓松、莫嬌、龔蜀一、王睿、劉志付 、李金平、朱梅、艾發智、鄔德華、庄大建、夏衛文。
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發布情況為: JC 293-82《平型鋼化玻璃》、GB 9963-88《鋼化玻璃》、GB/T 9963-1998 《鋼化玻璃》;GB 17841-1999《幕牆用鋼化玻璃和半鋼化玻璃》中有關幕牆用鋼化玻璃的部分。
建築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鋼化玻璃
Safety glazing materials in building Part 2:Tempered glass
1 范圍
GB15763的本部分規定了經熱處理工藝製成的建築用鋼化玻璃的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
GB15763的本部分適用於經熱處理工藝製成的建築用鋼化玻璃。對於建築以外用的(如工業裝備、傢具等)鋼化玻璃,如果沒有相應的產品標准,可根據其產品特點參照使用本標准。
2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部分。
GB 9962-1999 夾層玻璃
GB 11614 浮法玻璃
GB/T 18144 玻璃應力測試方法
3 定義及分類
3.1 定義
鋼化玻璃:經熱處理工藝之後的玻璃。其特點是在玻璃表面形成壓應力層,機械強度和耐熱沖擊強度得到提高,並具有特殊的碎片狀態。
3.2 分類
3.2.1 鋼化玻璃按生產工藝分類,可分為:
垂直法鋼化玻璃:在鋼化過程中採取夾鉗吊掛的方式生產出來的鋼化玻璃。
水平法鋼化玻璃:在鋼化過程中採取水平輥支撐的方式生產出來的鋼化玻璃。
3.2.2 鋼化玻璃按形狀分類,分為平面鋼化玻璃和曲面鋼化玻璃。
4鋼化玻璃所使用的玻璃
生產鋼化玻璃所使用的玻璃,其質量應符合相應的產品標準的要求。對於有特殊要求的,用於生產鋼化玻璃的玻璃,玻璃的質量由供需雙方確定。
5要求
鋼化玻璃的各項性能及其試驗方法應符合表1相應條款的規定。其中安全性能要求為強制性要求。
表1 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條款
名稱 技術要求 實驗方法
尺寸及外觀要求 尺寸及其允許偏差 5.1 6.1
厚度及其允許偏差 5.2 6.2
外觀質量 5.3 6.3
彎曲度4 5.4 6.4
安全性能要求 彎曲度 5.5 6.5
碎片狀態 5.6 6.6
霰彈袋沖擊性能 5.7 6.7
一般性能要求 表面應力 5.8 6.8
耐熱沖擊性能 5.9 6.9
5.1允許尺寸及允許偏差
5.1.1 長方形平面鋼化玻璃邊長允許偏差
長方形平面鋼化玻璃的邊長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 長方形平面鋼化玻璃邊長允許偏差 (單位為毫米)
厚度 邊長(L)允許偏差
L≤1000 1000〈L≤2000 2000〈L≤3000 L>3000
3,4,5,6 +1
-2 ±3 ±4 ±5
8,10,12 +2
-3
15 ±4 ±4
19 ±5 ±5 ±6 ±7
>19 供需雙方商定
5.1.2 長方形平面鋼化玻璃的對角線差
應符合表3的規定。
表3 長方形平面鋼化玻璃對角線差允許值 (單位為毫米)
玻璃公稱厚度 邊長(L)允許偏差
L≤2000 2000〈L≤3000 L>3000
3,4,5,6 ±3.0 ±4.0 ±5.0
8,10,12 ±4.0 ±5.0 ±6.0
15,19 ±5.0 ±6.0 ±7.0
>19 供需雙方商定
5.1.3其他形狀的鋼化玻璃的尺寸及其允許偏差
由供需雙方商定。
5.1.4 邊部加工
邊部加工形狀及質量由供需雙方商定.
5.1.5 圓孔
5.1.5.1 概述
本條只適用於公稱厚度不小於4mm的鋼化玻璃。圓孔的邊部加工質量由供需雙方商定。
5.1.5.2孔徑
孔徑一般不小於玻璃的公稱厚度, 孔徑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的規定。小於玻璃的公稱厚度的孔的孔徑允許偏差由供需雙方商定,
表4孔徑及允許偏差 (單位為毫米)
公稱孔徑 允許偏差
4≤D≤50 ±1.0
250<D≤100 ±2.0
D>100 供需雙方商定
5.1.5.3 孔的位置
1)孔的邊部距玻璃邊部的距離a不應小於玻璃公稱厚度的2倍。如圖1所示。
圖1孔的邊部距玻璃邊部的距離示意圖
2) 兩孔孔邊之間的距離b不應小於玻璃公稱厚度的2倍。如圖2所示。
圖2 兩孔孔邊之間的距離示意圖
3) 孔的邊部距玻璃角部的距離c不應小於玻璃公稱厚度d的6倍。如圖3所示。
注:如果孔的邊部距玻璃角部的距離小於35mm,那麼這個孔不應處在相對於角部對稱的位置上。具體位置由供需雙方商定。
圖3 孔的邊部距玻璃角部的距離示意圖
4) 圓心位置表示方法及其允許偏差
圓孔圓心的位置的表達方法可參照圖4進行。如圖4建立坐標系,用圓心的位置坐標(x,y)表達圓心的位置。
圓孔圓心的位置x、y的允許偏差與玻璃的邊長允許偏差相同(見表2)。
圖4 圓心位置表示方法
5.2厚度及其允許偏差
5.2.1鋼化玻璃的厚度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的規定。
表5厚度及其允許偏差 (單位為毫米)
玻璃公稱厚度 厚度允許偏差
3,4,5,6 ±0.2
8,10 ±0.3
12 ±0.4
15 ±0.6
19 ±1.0
>19 供需雙方商定
5.2.2 對於表5未作規定的公稱厚度的玻璃,其厚度允許偏差可採用表5中與其鄰近的較薄厚度的玻璃的規定,或由供需雙方商定。
5.3 外觀質量
鋼化玻璃的外觀質量應滿足表6的要求。
5.4彎曲度
平面鋼化玻璃的彎曲度,弓形時應不超過0.3%,波形時應不超過0.2%。
5.5抗沖擊性
取6塊鋼化玻璃進行試驗,試樣破壞數不超過1塊為合格,多於或等於3塊為不合格。
破壞數為2塊時,再另取6塊進行試驗, 試樣必須全部不被破壞為合格。
缺陷名稱 說明 允許缺陷數
爆邊 每片玻璃每米邊長上允許有長度不超過10mm,自玻璃邊部向玻璃板表面延伸深度不超過2mm,自板面向玻璃厚度延伸深度不超過厚度1/3的爆邊個數. 1個
劃傷 寬度在0.1mm 以下的輕微劃傷,每平方米面積內允許存在條數。 長≤100mm
4條
寬度大於0.1mm的劃傷,每平方米面積內允許存在條數. 寬0.1~1mm
長≤100mm
4條
夾鉗印 夾鉗印與玻璃邊緣的距離≤20mm,邊部變形量≤2mm(見圖5)
裂紋、缺角 不允許存在
1. 邊部變形
2. 夾鉗印與玻璃邊緣的距離
3. 夾鉗印
圖5夾鉗印示意圖
5.6 碎片狀態
取4塊玻璃試樣進行試驗,每塊試樣在任何50mm×50mm區域內的最少碎片數必須滿足表7的要求。且允許有少量長條形碎片,其長度不超過75mm。
玻璃品種 公稱厚度/mm 最少碎片數/片
平面鋼化玻璃 3 30
4~12 40
≥15 30
曲面鋼化玻璃 ≥4 30
5.7 霰彈袋沖擊性能
取4塊平型鋼化玻璃試樣進行試驗,必須符合下列(1) 或(2)中任意一條的規定。
(1) 玻璃破碎時, 每試樣的最大10塊碎片質量的總和不得超過相當於試樣65m2面積的質量。
(2)散彈袋下落高度為1200mm時,試樣不破壞。
5.8表面應力
鋼化玻璃的表面應力不應小於90MPa。
以製品為試樣,取3塊試樣進行試驗,當全部符合規定為合格,2塊試樣不符合則為不合格,當2塊試樣符合時,再追加3塊試樣,如果3塊全部符合規定則為合格。
5.9耐熱沖擊性能鋼化玻璃應耐200℃溫差不破壞。
取4塊試樣進行試驗,當4塊試樣全部符合規定時認為該項性能合格。當有2塊以上不符合時,則認為不合格。當有1塊不符合時,重新追加1塊試樣,如果它符合規定,則認為該項性能合格。當有2塊不符合時,則重新追加4塊試樣,全部符合規定時則為合格。
6. 試驗方法
6.1 尺寸檢驗
尺寸用最小刻度為1mm的鋼直尺或鋼捲尺測量.
6.2厚度檢驗
使用外徑干分尺或與此同等精度的器具,在距玻璃板邊15mm內的四邊中點測量。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即為厚度值。並以毫米(mm)為單位修約到小數點後2位。
6.3外觀檢驗
以製品為試樣,按GB 11614方法進行。
6.4彎曲度測量
將試樣在室溫下放置4h以上, 測量時把試樣垂直立放,並在其長邊下方的1/4處墊上2塊墊塊。用一直尺或金屬線水平緊貼製品的兩邊或對角線方向,用塞尺測量直線邊與玻璃之間的間隙,並以弧的高度與弦的長度之比的百分率來表示弓形時的彎曲度。進行局部波形測量時,用一直尺或金屬線沿平行玻璃邊緣25mm方向進行測量,測量長度300mm。用塞尺測得波谷或波峰的高,並除以300mm後的百分率表示波形的彎曲度,如圖6所示。
6.5抗沖擊性試驗
6.5.1試樣為與製品同厚度、同種類的,且與製品在同一工藝條件下製造的尺寸為610 mm(-0mm,+5mm)×610mm(-0mm,+5mm)的平面鋼化玻璃。
6.5.2試驗裝置應符合GB 9962-1999 附錄A的規定。使沖擊面保持水平。試驗曲面鋼化玻璃時,需要使用相應的輔助框架支承。
6.5.3使用直徑為 63.5 mm(質量約 1040 g)表面光滑的鋼球放在距離試樣表面 1000 mm的高度,使其自由落下。沖擊點應在距試樣中心 25 mm的范圍內。對每塊試樣的沖擊僅限1次,以觀察其是否破壞。試驗在常溫下進行。
6.6 碎片狀態試驗
6.6.1 以製品為試樣
6.6.2試驗設備
可保留碎片圖案的任何裝置。
6.6.3試驗步驟
6.6.3.1將鋼化玻璃試樣自由平放在試驗台上,並用透明膠帶紙或其他方式約束玻璃周邊,以防止玻璃碎片濺開。
6.6.3.2 在試樣的最長邊中心線上距離周邊20mm左右的位置,用尖端曲率半徑為0.2mm+0.05mm的小錘或沖頭進行沖擊,使試樣破碎。
6.6.3.3保留碎片圖案的措施應在沖擊後10s後開始並且在沖擊後3min內結束。
1. 弓形變形
2. 玻璃邊長或對角線長
3. 波形變形;
4. 300mm
圖6 弓形和波形彎曲度示意圖
6.6.3.4 碎片計數時,應除去距離沖擊點半徑80mm以及距玻璃邊緣或鑽孔邊緣25mm范圍內的部分。從圖案中選擇碎片最大的部分,在這部分中用50mm×50mm的計數框計算框內的碎片數,每個碎片內不能有貫穿的裂紋存在,橫跨計數框邊緣的碎片按1/2個碎片計算。
6.7 散彈袋沖擊性能試驗
6.7.1 試樣
試樣為與製品相同厚度、且與製品在同一工藝條件下製造的尺寸為1930mm(-0mm,+5mm)×864mm(-0mm,+5mm)的長方形平面鋼化玻璃。
6.7.2 試驗裝置
試驗裝置應符合GB 9962-1999 附錄B的規定。
6.7.3試驗步驟
6.7.3.1 用直徑 3 mm的撓性鋼絲繩把沖擊體吊起,使沖擊體橫截面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周距離試樣表面小於 13 mm,距離試樣的中心在 50 mm以內。
6.7.3.2 使沖擊體最大直徑的中心位置保持在 300 mm的下落高度,自由擺動落下,沖擊試樣中心點附近1次。若試樣沒有破壞,升高至 750 mm,在同一試樣的中心點附近再沖擊1次。
6.7.3.3 試樣仍未破壞時,再升高至 1200 mm的高度,在同一塊試樣中心點附近沖擊一次。
6.7.3.4 下落高度為300mm,750mm或1200mm試樣破壞時,在破壞後5min之內,從玻璃碎片中選出最大的10塊,稱其質量。並測量保留在框內最長的無貫穿裂紋的玻璃碎片的長度。
6.8表面應力測量
6.8.1 試樣以製品為試樣,按GB/T 18144 規定的方法進行。
6.8.2 測量點的規定
如圖7所示,在距長邊100mm的距離上,引平行於長邊的2條平行線,並與對角線相交於4點,這4點以及製品的幾何中心點即為測量點。
圖7測量點示意圖
圖8測量點示意圖
若製品短邊長度不足300mm時,見圖8,則在距短邊100mm的距離上引平行於短邊的兩條平行線與中心線相交於2點,這兩點以及製品的幾何中心點即為測量點。
不規則形狀的製品,其應力測量點由供需雙方商定。
6.8.3 測量結果
測量結果為各測量點的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
6.9 耐熱沖擊性能將300mm×300mm的鋼化玻璃試樣置於200℃±2℃的烘箱中,保溫4h以上,取出後立即將試樣垂直浸入0℃的冰水混合物中,應保證試樣高度的1/3以上能浸入水中,5min後觀察玻璃是否破壞。
玻璃表面和邊部的魚鱗狀剝離不應視作破壞。
7 檢驗規則
7.1檢驗項目
檢驗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
7.1.1型式檢驗技術要求中的安全性能要求為必檢項目,其餘要求由供需雙方商定。
7.1.2出廠檢驗厚度及其偏差、外觀質量、尺寸及其偏差、彎曲度。其他檢驗項目由供需雙方商定。
7.2組批抽樣方法
7.2.1產品的尺寸和偏差、外觀質量、彎曲度按表8規定進行隨機抽樣。
表8 抽樣表 (單位為片)
批量范圍 樣本大小 合格判定數 不合格判定數
1~8 2 1 2
9~15 3 1 2
16~25 5 1 2
26~50 8 2 3
51~90 13 3 4
91~150 20 5 6
151~280 32 7 8
281~500 50 10 11
501~1000 80 14 15
7.2.2 對於產品所要求的其他技術性能, 若用製品檢驗時,根據檢測項目所要求的數量從該批產品中隨機抽取;若用試樣進行檢驗時,應採用同一工藝條件下制備的試樣。當該批產品批量大於500塊時,以每500塊為一批分批抽取試樣,當檢驗項目為非破壞性試驗時可用它繼續進行其他項目的檢測。
7.3 判定規則
若不合格品數等於或大於表8 的不合格判定數,則認為該批產品外觀質量、尺寸偏差、彎曲度不合格。
其他性能也應符合相應條款的規定,否則,認為該項不合格。
若上述各項中,有一項不合格,則認為該批產品不合格。
8 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8.1 包裝
玻璃的包裝宜採用木箱或集裝箱(架)包裝,箱(架)應便於裝卸、運輸。每箱(架)宜裝同一厚度、尺寸的玻璃。玻璃與玻璃之間、玻璃與箱(架)之間應採取防護措施,防止玻璃的破損和玻璃表面的劃傷。
8.2 包裝標志
包裝標志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每個包裝箱應標明「朝上、輕搬正放、小心破碎、防雨怕濕」等標志或字樣。
8.3 運輸
運輸時,玻璃應固定牢固,防止滑動、傾倒,應有防雨措施。
8.4 貯存
產品應貯存在不結露或有防雨設施的地方。
請採納。
⑤ 鋼化玻璃的製作工藝流程
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別介紹如下:
1. 配料,按照設計好的料方單,將各種原料稱量後在一混料機內混合均勻。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等。
2. 熔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窯內進行。熔窯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坩堝窯,玻璃料盛在坩堝內,在坩堝外面加熱。
3. 成形,是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製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成形方法可分為人工成形和機械成形兩大類——
A. 人工成形。又有——
(1)吹制,用一根鎳鉻合金吹管,挑一團玻璃在模具中邊轉邊吹。主要用來成形玻璃泡、瓶、球等。
(2)拉制,在吹成小泡後,另一工人用頂盤粘住,二人邊吹邊拉主要用來製造玻璃管或棒。
(3)壓制,挑一團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壓。主要用來成形杯、盤等。
(4)自由成形,挑料後用鉗子、剪刀、鑷子等工具直接製成工藝品。
B. 機械成形。因為人工成形勞動強度大,溫度高,條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機械成形所取代。機械成形除了壓制、吹制、拉制外,還有——
(1)壓延法,用來生產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夾金屬絲玻璃等。
(2)澆鑄法,生產光學玻璃。
(3)離心澆鑄法,用於製造大直徑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應鍋。這是將玻璃熔體注入高速旋轉的模子中,由於離心力使玻璃緊貼到模子壁上,旋轉繼續進行直到玻璃硬化為止。
(4)燒結法,用於生產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發泡劑,在有蓋的金屬模具中加熱,玻璃在加熱過程中形成很多閉口氣泡這是一種很好的絕熱、隔音材料。
4. 退火。玻璃在成形過成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這種熱應力會降低玻璃製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後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
注意:
為了消除冷爆現象,玻璃製品在成形後必須進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溫度范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一段時間以消除或減少玻璃中熱應力到允許值。
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
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學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復鹽,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
⑥ 鋼化玻璃工藝流程
化學鋼化玻璃的工藝流程為:
白片成品—QC檢驗—清洗處理—化學鋼化---保溫冷卻—清洗乾燥—包裝。
由於鉀鈉離子交換速度較慢,要使玻璃具有大的應力值和
⑦ 玻璃鋼化是做什麼樣的處理
鋼化玻璃 (Tempered glass/Reinforced glass) 屬於安全玻璃。鋼化玻璃其實是一種預應力玻璃,為提高玻璃的強度,通常使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壓應力,玻璃承受外力時首先抵消表層應力,從而提高了承載能力,增強玻璃自身抗風壓性,寒暑性,沖擊性等。 生產鋼化玻璃工藝有兩種: 一種是將普通平板玻璃或浮法玻璃在特定工藝條件下,經淬火法或風冷淬火法加工處理而成。 另一種是將普通平板玻璃或浮法玻璃通過離子交換方法,將玻璃表面成分改變,使玻璃表面形成一層壓應力層加工處理而成。 鋼化玻璃具有抗沖擊強度高(比普通平板玻璃高4~5倍)、抗彎強度大(比普通平板玻璃高5倍)、熱穩定性好以及光潔、透明、等特點。在遇超強沖擊破壞時,碎片呈分散細小顆粒狀,無尖銳稜角,故屬於安全玻璃。 其實鋼化玻璃還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光學畸變,因為玻璃在鋼化的過程要經過720度左右, 急冷的風壓3.2毫米是12800帕,4毫米急冷風壓是7000-8000帕,玻璃已經處於軟化的時候,在短短的3秒鍾突然承受這樣的風壓,玻璃的表面會存在風斑,同時玻璃的表面會存在凹凸不平現象,嚴重的程度要根據設備的好壞來決定,所以鋼化後的玻璃不能做鏡面的原因。
⑧ 鋼化玻璃的製作方法
1 化學鋼化法 通過化學方法改變玻璃表面組分,增加表面層壓應力,以增加玻璃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的鋼化方法稱為化學鋼化法。由於它是通過離子交換使玻璃增強,所以又稱為離子交換增強法。根據交換離子的類型和離子交換的溫度又可分為低於轉變點度的離子交換法(簡稱低溫法)和高於轉變點溫度的離子交換法(簡稱高溫法)。化學增強法的原理是:根據離子擴散的機理來改變玻璃的表面組成,在一定的溫度下把玻璃浸入到高溫熔鹽中,玻璃中的鹼金屬離子與熔鹽中的鹼金屬離子因擴散而發生相互交換,產生「擠塞」現象,使玻璃表面產生壓縮應力,從而提高玻璃的強度「 。 根據玻璃的網路結構學說,玻璃態的物質由無序的三維空間網路所構成,此網路是由含氧的離子多面體構成的,其中心被s Al 或P 離子所佔據。這些離子同氧離子一起構成網路,網路中填充鹼金屬離子(;nNa ,K )和鹼土金屬離子。其中鹼金屬離子較活潑,很易從玻璃內部析出,化學鋼化法就是基於離子自然擴散和相互擴散,以改變玻璃表面層的成分,從而形成表面壓應力層的。但離子交換法所產生的表面壓應力層比較薄,對表面微缺陷十分敏感,很小的表面劃傷,就足以使玻璃強度降低。 優缺點:化學增強玻璃強度與物理增強玻璃接近,熱穩定性好,處理溫度低,產品不易變形,且其產品不受厚度和幾何形狀的限制,使用設備簡單,產 品容易實現。但與物理鋼化玻璃相比,化學鋼化玻璃生產周期長(交換時間長達數十小時),效率低而生產成本高(熔鹽不能循環利用,且純度要求高),碎片與普通玻璃相仿,安全性差,且其性能不穩定(化學穩定性不好),機械強度和抗沖擊強度等物理性能易於消退(也稱松馳),強度隨時問衰減很快。 適用范圍:化學鋼化玻璃廣泛應用於不同厚度的平板玻璃,薄壁玻璃和瓶罐異形玻璃產品,還可用於防火玻璃。 2 物理鋼化法 物理鋼化的原理就是把玻璃加熱到適宜溫度後迅速冷卻,使玻璃表面急劇收縮,產生壓應力,而玻璃中層冷卻較慢,還來不及收縮,故形成張應力,使玻璃獲得較高的強度。一般來說冷卻強度越高,則玻璃強度越大。物理鋼化方法很多,按冷卻介質來分,可分為:氣體介質鋼化法、液體介質鋼化法、微粒鋼化法、霧鋼化法等 。 2.1 氣體介質鋼化法 氣體介質鋼化法,即風冷鋼化法。包括水平氣墊鋼化、水平輥道鋼化、垂直鋼化等方法。所謂風冷鋼化法就是將玻璃加熱至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650~700。C),然後對其兩側同時吹以空氣使其迅速冷卻,以增加玻璃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的生產方法。加熱玻璃的淬冷是用物理鋼化法生產鋼化玻璃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玻璃淬冷的基本要求是快速且均勻地冷卻,從而獲得均勻分布的應力,為得到均勻的冷卻玻璃,就必須要求冷卻裝置有效疏散熱風、便於清除偶然產生的碎玻璃並應盡量降低其噪音 。 優缺點: 風冷鋼化的優點是成本較低,產量較大,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耐熱沖擊性(最大安全工作溫度可達287.78。c)和較高的耐熱梯度(能經受 204.44。C),而且風冷鋼化玻璃除能增強機械強度外,在破碎時能形成小碎片,可減輕對人體的傷害。但是對玻璃的厚度和形狀有一定的要求(國產設備所鋼化的玻璃最小厚度一般在3 mm左右),而且冷卻速度較慢,能耗高,對於薄玻璃,鋼化過程中還存在玻璃變形的問題,無法在光學質量要求較高的領域內應用。 適用范圍:目前空氣鋼化技術應用廣泛,空氣鋼化的玻璃多用在汽車、艦船、建築物上。 2.2 液體介質鋼化法液體介質鋼化法,即液冷法。所謂液冷法就是將玻璃加熱到接近軟化點後,放人盛滿液體的急冷槽內進行鋼化。此時作為冷卻介質可以採用鹽水,如硝酸鉀、亞硝酸鉀、硝酸鈉、亞硝酸鈉等的混合鹽水。此外,還可以採用礦物油作為冷卻介質,當然也可以向礦物油中加入甲苯或四氯化碳等添加劑。一些特製的淬冷油及硅酮油等也可以使用。在進行液體鋼化時,由於玻璃板的邊部先進入急冷槽,因此會出現應力不均引起的炸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先用風冷或噴液等進行預冷,然後再放入有機液中急冷。也可以在急冷槽中放入水和有機溶液,有機溶液浮於水上面,當把加熱後的玻璃放入槽中時,有機溶液起到預冷作用,吸收一部分熱量,然後進入水中快速冷卻除了採用浸入冷卻液體,也可以採用液體噴霧法,但一般多用浸入法。英國的Triplex公司,最早 在上世紀80年代就用液體介質法鋼化出了厚度為 0.75~1.5 mm的玻璃,結束了物理鋼化不能鋼化薄玻璃的歷史。液體鋼化法的難點是建立起合理的液冷法工藝制度,在液冷鋼化時應注意的兩個問題:一是 產生的過高的壓應力層,二是避免玻璃炸裂。 優缺點: 採用液體介質鋼化法,由於水的比熱較大,氣化熱高,因此用量大為減少,從而能耗降低,成本減少,而且冷卻速度快,安全性能高,變 形較小。由於在冷卻時是玻璃受熱後插入液體介質中,因此對於面積較大的玻璃板來說容易受熱不均而影響質量和成品率。 適用范圍:主要適用於鋼化各種面積不大的薄玻璃,如眼鏡玻璃。液晶顯示屏玻璃,光學儀器儀表用玻璃等。 2.3 微粒鋼化法 此法是把玻璃加熱到接近軟化溫度後,於流化床中經固體微粒一般為粒度小於200 m的氧化鋁微粒淬冷而使玻璃獲得增強的一種工藝方法。從理論上看用固體作為冷卻介質可以製造出更薄、更輕、強度更高的鋼化玻璃,故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英國、日本、比利時、德國等陸續將此技術應用於生產 。 優缺點: 微粒鋼化法可鋼化超薄玻璃。強度高、質量好。是目前製造高性能鋼化玻璃的一項先進技術。微粒鋼化新工藝與傳統的風鋼化工藝相比。冷卻介質的冷卻能大,適於鋼化超薄玻璃,節能效果顯著(節能約40%)。但微粒鋼化工藝的冷卻介質成本較高。 適用范圍:高強度,高精度的薄玻璃和超薄玻璃。 2.4 霧鋼化法 以霧化水做為冷卻介質,利用噴霧排氣裝備,可使玻璃在鋼化過程中冷卻更均勻,能耗更小,鋼化後的性能更好。噴霧排氣裝備由若干相互並列連接且排布在底板上的柵格形桶狀結構構成,每個桶狀結構由底板、隔板、噴嘴和若干排氣孑L構成。類似於氣體法,但使用的冷卻介質不是空氣,而是霧化水.特徵在於以霧化水為冷卻介質,對玻璃進行鋼化處理。水的比熱較大,所有的液體中水 的氣化熱也是最高的。在玻璃的鋼化過程中,水霧連續不斷地噴到加熱後的玻璃表面,呈微粒狀的霧化水迅速吸熱成為100℃的水,再氣化,利用水的比熱大及氣化熱高這一特點。將玻璃表面的大量熱瞬間帶走(吸收),使玻璃淬火鋼化,在玻璃表面造成永久性的壓縮應力,從而提高玻璃的抗張能力,使玻璃鋼化。水霧(霧化水)可由壓縮空氣噴吹法、蒸汽噴吹法或液壓噴霧法等噴向被加熱的玻璃表 面,由於霧化水接觸到赤熱的玻璃後會迅速吸熱並氣化膨脹,若令其自由擴散.則會影響玻璃的均勻冷卻,易使玻璃炸裂。為此。需設計有獨特的噴霧排氣設備,使得已氣化和膨脹的水氣可就地抽走。而不會沿著玻璃表面擴散」 」。 霧鋼化優缺點:冷卻介質易得,成本低、不污染環境,還可鋼化一般氣體、液體及微粒鋼化所不能鋼化的薄玻璃。但冷卻均勻性較難控制。適用范圍:因其冷卻制度較難控制,目前應用較少。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化學鋼化適用於對薄玻璃、要求精度高或形狀復雜的玻璃進行鋼化,其產品大都用於眼鏡、航空玻璃、電子用基板玻璃等特殊用途。但是,化學鋼化產品壽命較短,一般為3年以下,而物理鋼化產品壽命超過30年;微粒鋼化玻璃工藝可生產強度高、無應力斑紋的優質薄鋼化玻璃,但會影響玻璃的表面質量;液體鋼化玻璃工藝適用於小規格薄玻璃及超薄玻璃的鋼化。 此外還有酸腐蝕對玻璃強度也會產生影響,酸腐蝕的原理是通過酸侵蝕除去玻璃表面裂紋層或使裂紋尖端鈍化,減小應力集中,以恢復玻璃固有的高強特性。也可將上述幾種玻璃增強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長處,充分提高玻璃的強度,就形成了所謂的綜合增強技術
⑨ 鋼化玻璃製作時間需要幾天誰能詳細說一下製作流程
定做鋼化玻璃需要十天左右。鋼化玻璃生產工藝流程為:玻璃→切割→磨邊→清洗乾燥→鋼化→包裝。
制備玻璃的熔融階段中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因此氣泡是一種最常見的玻璃缺陷,會影響玻璃製品的外觀、透明度、機械強度、光學均勻性等,最常見消除氣泡的措施就是升高熔化溫度和澄清溫度。
浮法工藝製造的鋁硅酸鹽玻璃(Al2O3>12%)時,存在熔化、澄清均化較為困難、玻筋重、氣泡缺陷多的缺點,在不添加澄清劑的狀態下,一般玻璃正常熔化溫度高於1540℃,澄清溫度高於1640℃,才能滿足熔化和澄清的需要,不僅能耗高,還會降低窯爐耐材的壽命。
(9)玻璃鋼化的過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注意保護鋼化玻璃的邊角處:如果鋼化玻璃的邊角處有破損,玻璃自爆的風險就成倍增加。因為鋼化玻璃的應力點全部集中在邊角處,邊角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對於邊角破損的鋼化玻璃無法處理時使用一定要謹慎。
2、避免讓鋼化玻璃長期處於受壓狀態:為了室內美觀,很多家庭會選擇使用鋼化玻璃作為桌面的餐桌、茶幾,一般鋼化玻璃承受壓力在70mpa至100mpa之間,這個壓強乘上玻璃的受力面積就是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
3、避免冷熱不均勻:如果在極端狀態下,在一塊玻璃的兩端分別施以高溫和低溫,那麼這塊玻璃90%會自爆,例如在點亮的白熾燈上澆點涼水,白熾燈的玻璃就會破裂。雖然對於鋼化玻璃來說這種情況發生的情況會很小,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