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铝合金重力铸造机在加工中如何保持重力铸造模具里铝液的温度
有一种铝合金重力铸造机是可以倾斜翻转的,通过倾斜翻转来保持铝液的流动性,这样就可以保持它的温度了;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铝合金重力铸造机sheng产前,先把重力铸造模具加热到你所需要的程度就可以了,当然这只是制造一个铸件时的应急之下的办法。
2. 铸造中浇注前后需要做哪些工作
1.浇注前的准备工作
浇注前应做好浇注的检查准备工作,以确保浇注的顺利进行。检查的内容如下:(1)估算铸件的质量,以熔炼相应质量的金属液,避免金属液的短缺或浪费。
(2)预热浇包,以免金属液产生喷溅。
(3)确定铸型位置和浇注次序。
2.浇注过程控制
为了避免铸件产生质量缺陷,必须对浇注过程进行控制,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浇注温度、金属液净化和浇注速度。
(1)浇注温度:浇注温度应在合理的范围内,过高则金属液的收缩大,易产生热裂和缩孔;过低则金属液流动性大,易产生浇不足、冷隔缺陷。根据合金种类和铸件结构等确定合理的浇注温度(不同的合金浇注温度请查阅有关手册)。
(2)金属液净化:浇注前除去金属液面的熔渣,并在金属液面覆盖一层保温剂后静置,以使熔渣上浮。
(3)浇注速度:以规定的浇注速度浇注,浇口杯中应始终保持一定高度的金属液。
3.凝固时间确定
铸件凝固结束后,应及时卸除压力(压铁、箱卡),以免铸件收缩受阻产生裂纹。铸件的凝固时间可用公式T=KR2计算,其中R为铸件计算厚度(CM),T为凝固时间(MIN),ϕ为形状系数(扁板ϕ=10,圆柱体ϕ=0.16,球体ϕ=0.477),K为系数。铸件浇注完毕到卸荷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依据铸件壁厚来决定。
3. 为什么钢水铸造要高温出炉低温浇注
浇注温度的提高可以使合金流动性提高,防止铸件产生浇不足、冷隔等铸造缺陷,但浇注温度过高,金属的总收缩量增加,吸气增多,氧化严重,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气孔粗晶等缺陷,因此,在保证足够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浇注温度。
(3)怎么控制合金浇注温度扩展阅读:
一、浇注作用与影响因素
设备条件一定和冶炼钢种确定时,浇注工艺是十分重要的。浇注工艺中最重要的两个工艺参数就是浇注温度与浇注速度。它决定钢锭的表面质量,如冒口的收缩、气体逸出与夹杂物的上浮、钢的偏 析、疏松、缩孔等质量问题。对于浇注温度的确定,一般采用如下公式:
T浇注=T溶点+T过热
式中T浇注——钢种的液相线温度;T溶点——包括根据钢种决定的浇注最小过热量。因浇注方法和锭型等因素,要求增减的温度以及整个浇注过程中钢液的温度下降值;T过热——开浇时钢液温度。
一些高合金模具钢的浇注,一般都采用低温快注的原则,以减少钢中的偏析和疏松,出钢温度控制在高于钢的熔点80℃~100℃,根据钢种、锭型和钢包的大小而定。浇注速度是与浇注温度密不可分的,通常用 “高温慢注”与“低温快注”,必须根据注温调节注速。
如注速过快,相当于提高了浇注温度,因为同一时间内带入钢锭模内的热量增加,整个钢锭的凝固 时间延长,成分偏析严重,夹杂物增加,气体也不易排出,还可能出现翻皮缺陷。另外,在模具钢的浇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补缩。至于补缩的时间与锭型、钢种等有关系。
二、浇注方法
按钢水进入钢锭模的方位可分为上注和下注;按钢锭模、底板整备作业流程特征可分为车铸和坑铸。一般根据钢锭大小、钢种特点和车间生产条件等进行选择。表面质量要求严格的不锈钢、硅钢、薄板等钢种采用下注,内部质量要求较高的重轨、炮管等钢种多采用上注。
小钢锭只能下注,大钢锭则适于上注;沸腾钢较适于下注,压盖钢和半镇静钢较适于上注。中国钢厂采用下注比较普遍。车铸可上注,也可下注,适合于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坑铸适用于小型炼钢厂的小型钢锭浇注(多为下注)和重型机械厂锻造钢锭的浇注(多为上注)。
4. 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
浇注温度过高,会使金属的吸气量和总收缩量增大,氧化也严重,从而增加铸件产生其他缺陷的可能性(如缩孔、缩松、黏砂、晶粒粗大等)。因此,在保证流动性足够的条件下,浇注温度应尽可能低些。
浇注温度对合金的充型能力有决定性影响。浇注温度高,液态金属所含的热量多,在同样冷却条件下,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所以流动性好。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黏度越低,传给铸型的热量多,在结晶温度区间内的降温速度缓慢,保持液态的时间延长,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因此,提高浇注温度是改善合金充型能力的重要措施。但浇注温度过高,会使金属的吸气量和总收缩量增大,氧化也严重,从而增加铸件产生其他缺陷的可能性(如缩孔、缩松、黏砂、晶粒粗大等)。因此,在保证流动性足够的条件下,浇注温度应尽可能低些。
5. 请问在生产锌合金熔铸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温度
压铸用的锌合金熔点为382 ~ 386℃,合适的温度控制是锌合金成分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保证合金液良好的流动性充填型腔,压铸机锌锅内金属液温度为415 ~ 430℃,薄壁件、复杂件压铸温度可取上限;厚壁件、简单件可取下限。中央熔炼炉内金属液温度为430 ~ 450℃。进入鹅颈管的金属液温度与锌锅内的温度基本一样。
6. 如何控制钢锭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下注模铸钢锭浇注温度一般按钢水凝固温度+50-60℃过热度(双平板再加5-10℃).浇注速度一般按150mm/分-250mm/分,易裂钢种浇慢点,易氧化钢种浇快点,高宽比大的锭型浇慢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7. 如何提高铸造合金的流动性
1.铸造压力要加大。
2.铸造的持续时间要长。
3.提高陪烧温度和铸造时温度。
4.加助焊酶,防止氧化的同时提高熔金的流动性。
5.铸道的粗细长短要合适,铸道口要有一定的锥度。
6.包埋铸件蜡型时要增加包埋料的透气性。
7.选择适宜的、性能好的合金。
8. 压铸中,怎么控制压铸模具的温度
1、使用循环冷却水冷却控制模具温度;
2、用点冷却控制模具温度;
3、使用油加热装置,控制模具温度;
4、控制喷涂时间和喷涂量,控制模具温度;
5、控制留模时间,影响模具温度;
6、控制合金温度,影响模具温度。
9. 铸钢件的铸钢件生产中浇注工艺操作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浇注工艺是铸钢件整个生产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该环节没有处理得当铸造出合格的铸钢件很困难,因此在铸钢件生产中,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浇注环节各项操作。
首先,在浇注前企业应该做足准备工作,以保证后续的浇注操作能够顺利进行。浇注前准备工作包括:a. 清理浇注场地,保证浇注流程安全顺利完成。b. 检查浇包的修理质量、烘干预热情况及运输与倾转机构的灵活性和可靠牲;c. 了解浇注合金的种类,估算待浇注铸型的数量和所需金属液的重量,防止浇注中存在金属液不足、铸型数量不够的现象。
为了获得合格的铸钢件,严格控制浇注温度、浇注速度,严格遵守浇注操作规程很关键。
(1)就浇注温度而言,浇注温度对铸件质量影响很大,应该根据合金种类、铸件结构和铸型特点确定合理的浇注温度范围。根据碳钢的型号选择合理的浇注温度,一般浇注温度在1540-1580℃(浇包内钢水温度)之间。
(2)就浇注速度而言,在保证型腔内的气体排出顺畅的条件下,对要求同时凝固的铸件可采用较高浇注速度,对要求实现顺序凝固的铸件,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浇注速度。
(3)就浇注操作要求而言一般需要按照以下几点来遵守:a.浇注大、中型铸钢件,钢水要在钢包内静置1-2min镇静后进行浇注。b. 浇注后待铸件凝固完毕,要及时卸除压铁和箱卡,以减少铸件收缩阻力,避免铸件产生裂纹缺陷。